王铎立轴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立轴一
王铎《临阁帖轴》 1631年草书绫本 277.5×45.8cm 南京博物
院藏
释文:既生何如民平安数绝问为慰足下当停数日半百余里瞻望不得一见何可言足下在晴便大热恒中至得过夏不甚忧公还示问告我长平未
辛未夏六月王铎
王铎《临王献之愿馀帖》轴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绢本,草书 197.5×50.5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愿馀上下安和知日夕疏慰意育故鄙悬心倪比健也适奉之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无复消息献之。

癸酉夏。

王铎。

王铎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立轴作于1634年纵172cm 横53.5cm 美国纽约杨思胜私人收藏
王铎《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1635年作纵189cm 横46cm 藏处不详
释文:省别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佳。

不闻逼遣足下
甚急,想以相体恕耳。

兄子至广州耶?念悬心。

乙亥冬,王铎。

王铎临王筠帖行书轴 186.8X50.7厘米绫本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筠和南至节过念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体何如想比清豫弟
子羸劳每恶(*)弊何理眷清勤比日来叙遣王筠和南起哉表弟一噱王铎丁丑六月
王铎《行书忆过中条山语轴》立轴己卯1639年作
释文:予年十八岁过中条至河东书院忆登高远望尧封多葱郁之气今齿渐臻知非觏吾乡太峰眉宇带中条烟霞之意勉而书此岂非非之为欤
己卯洪洞王铎
王铎《草书高适七绝万骑争歌杨柳春诗立轴》
约书于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行草书。

166×55cm 日本村上三岛氏藏
释文: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洛下王铎孟坚老词坛
凡四行,共三十七字。

约书于己卯年(明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

刊于《中国书法》杂志
王铎《香山寺作五律诗轴》
1640年作纵260.3cm 横51.8cm 日本藤井有邻馆藏释文:细迳翠微入幽香麈迹稀虚潭留色相响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香山寺作应五老亲家正庚辰夏王铎王铎行书沙河镇作轴
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

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

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

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

”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

无鉴藏印。

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

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

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

王铎《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释文:“突兀岩峦气。

息深无动容。

自能同雪豦。

不欲受人封。

宇宙劳蛇蠋。

风雷夹烛龙。

虚堂安可閟。

苂怪奋石淙。

观史念冲壁。

上仰生画松。

”款署:“荆岫老亲契教之辛已八月作王铎具草”,印:“王铎之印”、“娄络亭印”、收藏印“闵□收藏印”。

大凡一个大书家的条件中,所有有形的笔墨技法,都已经是属于形而下的问题了,但这些要件,却又是主宰著表现的基本要素,王铎这件条幅作品,是五十岁壮年写的,当属他成熟而精神状态极佳的时期。

通常我们看到王铎此类型作品,都可直接的感受到那种疾风骤雨,宛如龙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和跌宕跳跃的节奏,讲究但又不在意的顺著自然行走,而使天人合一,这是其作品最迷人的地方,此幅是这类作品较平整的,可能与当时心境,亦或是求字人物有关,因为比较平正,那种直取颜平原的凝厚和米南宫快剑断阵笔势的气韵,更显得落落无畏的轩昂气度。

(陈宏勉)
王铎《行书飞人五言诗一首》立轴
綾本崇禎十四年(1641)。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诗的内容是赞美杨荆岫的。

时杨荆岫由礼部员外郎任上以疾请归,
正居於乡里(参考本卷《作品考释.手稿.望白雁潭作诗轴》) 所谓“竟欲投虚白,相从饱翠微”,“可是周身诀,春风岂不酗。

”即表达了对杨荆岫退身官场,投足山林的肯定舆倾慕。

款下有“宗伯学士”白文印,始见於本年的作品。

释文:飛人何處遇,往往在雲磯。

竟欲投虚白,相從飽翠微。

靈文丹竈受,亂世虎狼違。

可是周身訣,春風豈不馡。

飛人一首王鐸辛巳荆岫公詩壇正
王铎《自作太平庵五律诗》轴
崇禎十四年(壬午1642年),绫本224×52.7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芙蓉二十度,忍复说都门。

经乱前人少,寻幽古水存。

药田
增羽翼,蕉户阅乾坤。

此夕同闻罄,斜阳动石根。

蒋若椰招饮,太平庵水亭作。

彻庵陈老词坛正王铎。

王铎《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
1642年作纵244cm 横48cm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长路多辛楚依稀闻扣舷方知飞野鹭不辨入潭烟硕頟人无
已梅梅月可怜应输牧豕子何意感玄天夜渡作山公老词丈正壬午秋王铎
王铎行书燕矶书事轴
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 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宿江上作诗轴》轴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行书绫本243×59cm,日本村上三岛旧藏。

释文:高枕来寒月,悠悠有所忘。

飘摇闻细雨,杳霭度虚光。

海泊侵江路,佛龛过木香。

一身无不可,清梦落何乡。

宿江上作。

乙酉上元灯下,书于秣陵。

七舅吟坛教正,甥王铎。

《宿江上作诗轴》作于1645年,这一年也是王铎降清后的第二年,王铎此时的心情可谓是复杂万分。

此件行书轴是王铎为其七舅陈具茨所书,读罢此诗,不难体会王铎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句“一身无不可,清梦落何乡。

”道出了王铎无奈、失意、空虚、颓丧的心态。

一腔热血无处投放,只好把奔腾的情感寄托在纤弱的笔管,以文人微薄之力彰显著书法艺术的光芒。

此件行草巨幅立轴笔力惊绝、气势磅礴,章法跳跃,表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对知识分子内心的冲撞。

此作的用笔和结字都是在熟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王和米芾的特点,章法主要以平稳为主,但平稳而不觉板滞,这就是王铎行书艺术的高明之处。

《宿江上作》正值王铎盛年书艺超迈、直窥晋唐之时。

他的书风完全确立大概在五十岁左右,可见此件作品当为其成熟行书面貌。

通观作品,毫无造作之态,点画雄浑,笔墨醇厚,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从书法艺术本身上看,此作用笔主要以中锋为主,本着“八面出锋”的笔法要领,在运笔当中,圆中有方,方中蕴圆,用笔圆融,直截了当,而又不失含蓄,同时又参侧锋以增劲健之势,抑扬顿挫,变化万千,偶出颤动之笔,使作品生动活泼,墨色由浓及淡以至到枯,层次丰富,自然,呈现出奇肆风骨。

在章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结字精密,姿态欹侧,变化无常,疏密有致,大小相间,参差错落,追求奇险;同时字与字独立存在,但字与字之间不失气脉,整体于大小、长短、方圆中见平衡。

究其用笔,主要以中锋为主,本着“八面出锋”的笔法要领,在运笔当中,圆中有方,方中蕴圆,用笔圆融,直截了当,而又不失含蓄,同时又参侧锋以增劲健之势,抑扬顿挫,变化万千,偶出颤动之笔,使作品生动活泼,层次丰富,自然,呈现出奇肆风骨。

在章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结字精密,笔意连绵,姿态欹侧,变化无常,疏密有致;同时字与字似连非连,整体于大小、长短、方圆中见平衡。

作者的随心所欲和不拘一格却体现出“乱而不乱,不齐
之齐”的艺术至高境界。

王铎此书质朴自然,古趣横生,兼有二王之流美、颜柳之雄强、米黄之奇绝。

虽狂却不粗野,虽奇而不怪诞,笔法精熟,收放自如,刚柔并济,奇正相生;犹如交响乐章,起承转合,回护跌宕,美感在曲折掩映之中,真可谓下笔如有神助也。

正如顾复所云:“工力精到,三百年一人也。


王铎在上一年夏季来到南明朝中,任次辅之职,是年五月,王铎“同礼部尚书钱谦益等文武数百员,出城迎豫亲王,奉表降。

”这件作品款署(乙酉上元灯下书于秣陵),知为降清前四个月所书。

秣陵即指南京,诗题“宿江上作”,当为即事抒怀之作,约作于崇祯十六年春季沿运河至苏州的途中。

南明朝廷,偷安一隅,不思恢复。

《明季南略》卷二“二月纪”中记云:“二月二十一日,王铎六请告归。

”可见王铎对南明朝廷早已失去了希望。

此诗所云“一身无不可,清梦落何乡”,正可移来表现王铎当时的心境。

此诗见载于《拟山园选集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1646年作纵238cm 横51cm释文:邗地非前日晚帆意已违江声从海阔山气抱淮飞
旅客菰蒋冷漕船刁斗威吁嗟鲛室外绵亘有余晖高邮作丙戌十二月苦无暖室炙砚仍冻奉葆光老亲翁正之洪洞王铎
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草书绢本,227×47cm 顺治三年(1646)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
(五十五岁作)自署书于丙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草书绢本,文语一则。

凡四行,共68字。

纵227cm,横47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释文:昨服散差耳然不过佳请示所宜如更增剧恐难为力耳未能令遣犹有余念故耳王昙首和南仲阶亲丈丙戌三月书不得暇夜挑灯书于琅华馆中时年五十有五云樵王铎
钤“王铎之印”白文方印、“烟潭渔叟”白文方印。

此轴书法笔力雄健,苍老劲疾,全以力胜,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隐然有风雷激荡之象。

广州艺术博物院(原广州美术馆)藏。

王铎《杜子美赠陈补阀诗》
(五十六岁作)自署书于丁亥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行书·,绫本。

凡三行,共58字。

纵203cm,横5lcm 开封市博物馆藏。

王铎《临王献之鹅还诸女帖》轴
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南京市博物馆藏。

释文:鹅还慰意今已尝向发分张诸怀可言殊当复忧悬腹痛见差不刘家疾患即差秀已还也诸女无日事悬心何日至。

丁亥五月。

端阳日王铎。

王铎2《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
1647年作纵164cm 横50cm 开封市博物馆藏
释文:省别书,故有集聚意,当能果不?足下小大佳。

不闻官前
逼遣足下甚(急),想以相体恕耳。

足下兄(子)至广州耶?丁亥十月十三夜,王铎。

王铎春过长春寺
立轴行书绫本 230.8X45.8cm 私人藏释文:转气氤氲心亲榾柮焚百劳空独语五宇向谁闻寻寺销閒日凭床梦旧云牢愁应解释禅诵轶红
曛春过长春寺访友丁亥三月廿五日晴无雾苦绫不七尺不发哄奈何王铎
王铎《草书临帖》轴
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

怛想诸治,昨来已渐
胜。

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

谢庄白。

丁亥十月廿一。

王铎。

此轴节临南朝宋谢庄书帖(原帖收入淳化阁帖)一则,计4行53字,末署款“王铎”,左侧又识:“庚寅正月廿日午时。

”下钤“王铎之印”、“天渊太使”印二方。

此贴书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作者时年55岁,是其晚年书作。

本幅无藏印与其他人题识。

此帖书法率意洒脱,虽系临摹古帖,但不拘泥于原帖之形,笔法上亦不受其束缚,而是挥洒自如,结字用笔,皆出己意。

师原帖之意,得其大略,而于法度之外另辟蹊径,字形大小、欹侧相间,不拘一格,通幅观之,法度自蕴其中,显示出一种恢宏的气度。

王铎《临柳公权辱问帖轴》
王铎《临柳公权辱问帖轴》(五十六岁作) 自署书于丁亥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

草书,绫本,凡三行,共三十八宇,纵164.9cm,
横49.7cm,四川省博物馆藏。

释文:辱问却送及碑本兼虚奖逾涯但深反侧因见赵张如虚奖之说为缘饰也幸甚不具公权呈丁亥十月初七日王铎
王铎《临张芝帖》1轴
清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绫本草书161.5×43.7cm 日本小林斗庵旧藏释文: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终年此当治何理邪。

有诸分张,
复得一会,讲竟不竟,还当思更就理。

昨游悉谁同。

丁亥五月初八,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烟潭渔叟
按语:王铎的书法,气势阔大,变化多姿,有挥斥八极之概。

明清两代,唯傅山可与匹敌。

此幅大草,以线条的质量胜,如春蛇出洞,蜿蜒伸缩,左窥右视;又如雁荡飞瀑,流激珠撒,骤急骤缓。

有一笔连绵十字者,有一字断数笔而书者。

行笔速处,线圆气沉,行笔缓者,点划仍畅。

他自称“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

大家手笔,确有人不能到,不可及处。

确是他真迹中之精者。

《临张芝帖》
张芝《冠军帖》刊刻在于《淳化阁帖》第二卷历代名臣法帖中,临写时有脱字(即括号中字)。

在王铎的行草书巨轴中,在王铎的行草书巨轴中,临帖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屡屡脱漏字,有的还把几种不相干的帖串在一起。

能把帖中的文字内容记住大半,也可见他对《阁帖》极其熟悉;临帖字形和原作并不相同,王铎这件临帖并不是对帖临摹,而是借帖发挥,写的是自家风格。

王铎这件临帖书法一气呵成,所向无碍,笔法精熟之至随意纵横,王铎生平作书,一日临摹,一日自运,故能得古人气格,出自家面貌。

王铎生平最喜临《淳化阁帖》,此即为其一。

这件书法是1647年五月初八日书写的,自1646年降清后,王铎将最后几年的生命交付书法,更加沉迷于书法,作品数量激增。

1647年清顺治四年丁亥,王铎56岁。

这几年屡经世事变换,1644年,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死难之后,科举同年的倪元璐亦自尽于家中,一门同时殉身者12人。

六月见朝南京的弘光,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王铎降清。

翌年三月,好友黄道周被俘不屈死。

经此世变,可以想见王铎内心信念的崩塌,极其压抑。

所以在1646-1647年,王铎将所有的精力转向书法也是情理之中的,所创作的数量激增,也只有在不断的书写中抒放自己的情绪。

王铎书法流传到日本的很多,在日本也有相当多的崇拜者。

日本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都有王铎的作品。

这件作品是林熊光旧藏,
林熊光(1897-1971),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

1923 年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 年光复后才返台。

林熊光精鉴赏,富收藏。

家多剧迹,为著名收藏家。

其“宝宋室”之号源自所藏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宴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

着有《宝宋室笔记》。

这件作品预计也是林朗庵从日本居所购藏的。

王铎《行书赠单大年家丈立轴》
绫本纵234cm,宽56cm,自署书于丁亥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

凡五行,共101字。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释文:聞便之
老兄竺學翮健未飛世之鶱翥赤霄固羽如輪然豈盡博貫培風者欤便之行擁睪比闡顯聖奥演濬淑人俾众磐於學竺於德育養遐翮皆成物大陶鑄無有所抎也矧日子孫扶摇天風單大年家丈未得晤知其為高品卒可數言以贈丁亥八月孟津王鐸
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
(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

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

青岛市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