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V新闻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赵振选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9期
近几年来,DV新闻以其独具魅力的平民化视角,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体化,日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并逐渐得到专家、电视从业者的认可。

但是,DV新闻在打破原有新闻报道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DV新闻不是有闻必录,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DV新闻。

DV新闻以平民化的视角,原汁原味地记录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事情,能够较好地反映社情民意。

表达民众的情感和心声,使普通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应有的“人文关怀”。

但由于DV通讯员来自民间,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乏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往往把手中的DV 当作一个有闻必录的复制器,从而导致DV新闻的庸俗化、市井化和媚俗化。

具体表现在:无论是街头车祸、争吵打斗、邻里纠纷还是家长里短,都有闻必录,甚至把骂大街打架等粗野的行为展示给观众,而节目主持人仿佛一个带领着观众去看热闹的人。

时不时还来几句讽刺的点评,这在DV新闻中时常见到。

如果说这类新闻有价值的话,在于它揭示了社会不文明的一面,让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如果经常这样报道,势必会造成DV新闻媚俗化、市井化,缺乏新闻的社会化功能。

DV新闻应立足于关注民生的角度,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有积极意义的资讯,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真正架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DV都能成为DV新闻。

DV新闻不应该总是拿弱势群体开涮,而应突出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

拿弱势群体开涮,以达到媚俗、猎奇的效果,这在DV新闻中屡见不鲜。

譬如:《DV漯河》中有一篇报道《阿彪的快乐生活》,讲述的是并不会擦皮鞋的智障人阿彪,举着一个“美女擦鞋免费”的牌子,穿行于大街小巷。

供人取乐,而DV通讯员的采访明显带有引导性,以此博取围观群众和电视观众一笑。

试想,平时不会擦皮鞋而在街上闲逛的阿彪。

怎么忽然擦起皮鞋来了?报道中一直没有阿彪擦皮鞋挣钱的镜头,只是成为供人取乐的工具,又何谈“快乐生活”?而富有创意的“美女擦鞋免费”的牌子又是何人所为?显而易见,这样的新闻带有功利主义和策划性,是在拿弱势群体开涮。

这样的新闻缺乏对弱势群体的最起码的关怀与尊重。

丧失了民生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的本性。

因此,DV新闻在强调娱乐性的同时,也应注意新闻的其他社会性功能。

体现出“众生平等”的“人文关怀”。

同情心不能太多、太滥,要注意社会效果和正确引导。

“济弱扶贫”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每一个有正义感和良知的记者必备的素质。

DV通讯员在用手中的DV和良知济弱扶贫本无可厚非。

但同情心太多、太滥。

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也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譬如:《DV漯河》曾有过《街头跪地卖孙救儿》的报道,讲述的是一个农民,因儿子出车祸,肇事司机逃逸,花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仍无力救治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农民跪在街头。

面前放着卖孙儿救儿子的求助信。

DV通讯员不仅采访了跪在街头的农
民、围观的群众,还采访了病床上的受伤者以及主治医师。

看得出DV通讯员很敬业,也很富有同情心,但透过新闻,我们不难看出,卖孙的农民是在用不正当的手段,博取人们的同情心,在向人化缘。

新闻中始终没有报道民政部门的出面,这难免让人产生一种疑问:我们的政府哪里去了?新闻结尾只是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而没有谴责肇事逃逸的司机以及发动目击群众向公安部门积极提供破案线索。

因此,DV通讯员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同情心不能太多、太滥,要注意社会效果,要加以正确引导,尽量多报道那些带有典型性而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DV新闻主持人点评时不能隔靴挠痒,避重就轻,点评不到位。

DV新闻的主持人通常是以轻松、幽默的面孔出现的,无形中拉近了新闻与观众的距离,也成为DV新闻平民化的特征之一。

但在DV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主持人在调侃、评议时,出现避重就轻、点评不到位现象。

譬如:《DV漯河》中有一篇《撞了人岂可一跑了之》的报道,可以说,新闻标题立场鲜明,一针见血,但在新闻结尾主持人点评时。

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撞了人就跑,且不说这位司机道德不道德,在这里我想问一问这位司机,你的良心哪里去了?”显然,司机肇事逃逸已经触犯了法律。

而主持人却拿道德和良心说事,有避重就轻的嫌疑。

还有一篇《群羊“修剪”绿化带》的报道,讲述的是一位老汉赶着一群羊,在107国道上让羊啃绿化带的事件。

标题很好,拍摄采访得也很到位。

但主持人在结尾点评时却说:“在这里放羊。

不仅对自己不安全,还破坏了绿化。

”显然犯了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错误,而应该说“在这里放羊,不仅破坏了绿化,还对自己不安全”,这样的点评出于人文关怀。

让被批评对象更容易接受,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此外,DV新闻中还要注意肖像权、隐私权等问题,尤其对妇女、未成年儿童、残疾人的报道方面,要尽量打上马赛克;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不可人为地制造新闻;还要坚持正面报道和慎重批评的原则,在权威部门未作出公正裁决之前,不要妄下断语、随意定性。

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和麻烦。

综上所述,DV新闻只有真正领会“三贴近”的报道原则,注意上述的一些问题,把握好正确的新闻导向,真正做到“人文关怀”,才能走出“庸俗化”、“市民化”和“媚俗化”的误区。

向着健康、有序、正确的方面发展,为维护社会安全、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