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选62例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实
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检查,分析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诊
断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心律失常检出率、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对比显示动态心电图高于
动态心电图(P>0.05)。

动态心电图敏感度80.6%;常规心电图敏感度62.9%。

结论:动态心
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均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前者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阳性检出率中明显高于后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临床效果
1前言
冠心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疾病发生和多种原因存在密切关系,而无论受
到何种因素影响发病,均可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
床主张及时对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

当前,临床上针对冠心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
图应用价值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应用
效果,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62例本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
者分别实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

62例患者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37~76岁,平均(55.9±10.5)岁,病程2.6~25.7年,平均(14.8±10.0)年。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舌质紫暗、胸闷心痛、头目眩晕、气短胸闷、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等症状。

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并全程参与研究。

所有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均符合国际心脏
病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2.2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前3d停止所有治疗措施,检查前
1d介绍检查相关注意事项。

常规心电图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处于安静状况,指导患
者全身放松,检查时注意避免药物因素作用,以确保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受影响。

检查所用仪
器为NEC-3321型12导联心电图仪,实施连续描记,纸速为25mm/s,需确保基线平稳和图
像清晰。

ST-T改变判断标准为T波较导联R波降低10%以上,且ST段下移超过0.05mV[2]。

动态心电图检查所用仪器为BI9800型动态心电图仪,对患者24h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图像以Biox Win软件进行全面分析。

检查过程中,按照检查情况及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排除体位对扫描结果的干扰。

冠心病阳性判断标准:①J点后80ms位置ST段水平或斜行位
移≧1mm,心电图基线已升高或下降,则减去原有升高或下降值;②ST段位移时间超过
1min,心肌缺血发作≧2次,且每次发作间隔时间超过1min。

2.3分析指标分析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

心肌缺血表现:S-T段
出现异常压低,持续出现且持续消失,一过性S-T段变异,T波不稳定。

动态心电图心肌缺
血表现:S-T段持续下移,相邻导联的S-T段水平压低。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P波方向直立,
且在P波后出现QRS波群,PP间期差小于0.12s,心房频率每分钟为60~100次。

2.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本文研究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比较心律失常检出率
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n,(%)]
3.2比较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62例患者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患者50例,阳性检出率80.6%(50/62);62例患者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测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患者39例,阳性检出率62.9%(39/62),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具有明显差异,χ2=4.817,P<0.05。

3.3两种诊断方法敏感度、特异度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敏感度80.6%;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敏感度62.9%。

4结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疾病发生会使得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的供血和供氧情况均受到影响,可使患者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

冠心病具
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会给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需尽早采取
积极措施进行干预。

而冠心病早期诊断,在指导临床方案制定和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以往多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方法诊断冠心病,准确性较高。

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性操作,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定身心创伤,多数患者耐受性差,临床应用
受到限制。

近年来,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能克服
冠状动脉造影创伤大的弊端,属于无创操作,且具有较强可重复性,诊断效果明确。

心电图
包括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两种,且临床上针对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

冠心病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的阻塞进行诊断。

常规
心电图能对患者短时间内心脏兴奋电波活动进行准确反映,从而获得有效信息,具有安全无创、价格低廉、对环境要求低等特点,是心脏疾病诊断最早、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但是,多
数冠心病患者静息状态时心肌血流良好,此时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通常显示无异常,仅在急
性心肌缺血伴梗阻时,才能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影响诊断准确性。

而且,冠心病极易伴发心
律失常,但常规心电图对非持续心律失常诊断准确性较低。

动态心电图可长时间对患者心脏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其可持续24h的记录10万次的心脏电
信号,进一步提高了非持续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尤其是在一过性心律失常、短暂
心肌缺血发作、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中效果较好;同时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
无创伤、费用低等优点,其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且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80.6%、常
规心电图62.9%,P<0.0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但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检测中效果显著,且敏感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

参考文献:
[1] 王高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医疗装备,2017(20)
[2] 孔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2)
[3] 余瑾.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