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摘要:高校的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要任务的关键,党建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各项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党建和思政工作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围绕大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展开,在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引领作用。
要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打开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新局面;要借助广大思政工作者思想理论水平、实践工作水平的提升,建立党组织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要通过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实现手段,两者之间互相联系又存在差异。
高校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的意识,相互借鉴教育内容和方式,在理念、制度层面不断地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以提升党建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完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1新时代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校党建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而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党建成效的必然路径。
高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并且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化为互相促进的力量源泉。
高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主体,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构建二者协同育人的新载体。
1.2高校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组织保障高校要推进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工作引领“立德树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仅仅依靠传统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学生的需求。
因此,如何深度融合和创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主体:一、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需要高校党建工作紧密配合,营造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
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从而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另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也可以通过开设专题研讨、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态度,而高校党建工作则是推动、引导和辅助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
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提升的引领者,也是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和自我教育的平台。
高校党建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党员示范活动、党员宣讲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核心价值观,并增强他们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也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会吸收知识,更要培养并发展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通过校园活动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并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结语: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是当今高校中的一大挑战和重任。
通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以及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各高校纷纷加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突破传统思维,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更加科学、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协同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协同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指钡学校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围绕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党员组织建设优化、学生党员工作载体建设完善等方面进行的工作。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学生队伍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使得学校党建工作难以全面覆盖。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带来新的影响,学校需要及时跟进与应对。
学生党员工作的现状表现在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不够科学、组织活动开展不够精彩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摘要:新时期,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日益加强,对高校党建教育的开展也越发深入。
高校应积极探索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实现党建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辅助党建工作,为党建工作提供落地保障,充分发挥出高校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间的契合性,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同向建构。
关键词:引言: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树立的关键期,“三观”的正确养成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尤其是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党的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针、总方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深入落实的保障。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协同创新必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历史为参照,逐步完善“最先一公里”,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但是,当前融合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
所以,探讨高校学生党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要且紧迫。
一、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关系实现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目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立德树人效果的需要,当前,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教育主体相对单一,方法不够丰富,平台不够充分等,比如,很多高校还主要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论较多,实践较少,效果也不够好。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可以破解立德树人过程中存在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同时也可以满足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也是促进教育主体多元互动、教育要素充分作用的过程,破解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难题,促进立德树人各系统由单独运动到整体推进,条块分割到形成合力,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各个系统的优势和作用,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1]。
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一)燃起大学生的“中国梦”信念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核心建设力量,应自觉担起时代重任,秉承“中国梦”的建设理念,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这也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创新的主旨所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路径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与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二者协同育人的价值与,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价值彰显1.1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建作为党的事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二者协同育人,有助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1.2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3 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探索2.1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保证。
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2.2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3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思政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
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三、结语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模式探索摘要:在“三全育人”和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神圣使命,需从顶层设计、体系构建、工作载体、服务对象等多维度思考和创新。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并贯穿于党建工作中,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协同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牢牢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因此高校更应在坚持守正创新基础上,遵守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入探索分析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模式。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的必要性(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充满激情、睿智和想象力的 00后青年,同时也是年轻、懵懂、缺乏政治判断力的“国家花朵”,而这些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实验技能手段,承担着振兴中华民族和强大共产党员队伍的艰巨使命,因此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重塑“以生为本”具有前瞻性、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帮助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最大化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成为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尤其是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入党申请人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借此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育人效果,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强化党建工作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经过长期努力和革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也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创新性,并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和网络思政阵地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逐步完善和强化了党建工作。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

浅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如何协同发展摘要: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作为高校两大重要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其核心内容为育人,宗旨为通过正能量思想、教育信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两者教育工作质量。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以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以思政教育为党建工作奠定基础,进而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引言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基地,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可以给在校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与价值理念。
但是国内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在进行中还存在着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以及部门职能划分不清等。
所以有关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并强化党建工作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整体协同发展力度。
一、发挥思政教育的党建工作带动作用高校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中,发挥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带动作用,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发挥各自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育人成效。
首先,思政教育内容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应以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理论知识的丰富。
例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导向,加强学生思想层面教育,增强学生党性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的入党,引领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针对一些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应以思政教育内容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楷模,以楷模为榜样,实现学生发展目标,发展成为优秀的党员。
加强思政教育内容引领,使学生能够忠于党,坚守信念,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发挥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引领教育成效,实现两者的融合,加强学生党建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党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党建工作中。
二、建立协同性教育理念就当下国内高校发展而言,各高校在落实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改革任务时,必须要清楚认识二者的实际关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以协同发展为基本理念,对教学活动和教育内容进行科学的引导,确保在校学生可以系统学习。
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125作者简介:尚丹蒙(1993—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塑造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海量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行为方式、认知模式和思想意识,必须把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性,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高校学生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积极意义(1)有利于提升高校教育工作实效性。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三观,尽管从本质上而言,党建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是两个不同的方向,但两者互为基础和理念支撑,都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
深度结合两者进行教育工作能在这个全新时代下提升高校教育方向的明确性以及教育成果的实效性。
(2)有利于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引导性。
开展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正确引导思想理论教育,持续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渗透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思政教师和党务工作者在协同育人工作中要重视将先进精神讲解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思想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3)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党建工作的高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政治教育基础的牢固性。
以往的教育模式以知识理念灌输为主,并未详细讲解其中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精神,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是有较大局限性的[1]。
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教育层面上的协同化有助于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素养水平。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1)致力于科学教育机制的建设。
党建工作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具有高效性的党建工作有助于提升一个组织的团结力、战斗力以及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条件,高校要准确定位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性质,有机的将两者融合起来,建设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协同教育机制,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接触更多关于共产党历史以及先进思想,联合高校多个部门形成密切协作关系,奠定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基础。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曹迎春刘伟摘要: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途径,强化教育主体,构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提高高校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新媒体当前,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以海量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构筑了一个全民参与互动的全方位信息空间,大学生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心理意识等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去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面对这诸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达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二者互为依托、密不可分。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
党建工作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最有效途径,最能体现先进性和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建工作,时刻用党的理论体系教育师生,使之树立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积极为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做出贡献。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法。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直接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践同样证明,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对高校师生的政治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策略分析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的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它关系到当代青年思想道德观念的建立,也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对于推动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将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本文简述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关系,结合现存的工作问题,总结二者协同创新的策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方法在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
所以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党建工作可谓是思政教育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生党性觉悟的重要途径。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培养道德品行,能够为其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
在其步入社会后,能够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挑战与考验,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助力社会与国家的发展。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创新,能够更好的发挥协作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提高现代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关系(一)党建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党建工作的展开恰巧发挥了理论支撑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现代大学生对党的政策方针有所了解,能够理解党的先进性,坚定心中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党建工作帮助学生塑造三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党规党纪的平台,这就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持,让思政工作展开更加高效,更能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可以保障思政工作有序展开。
(二)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辅相成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协同展开,正是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二者在内容上有着明显的相通性,其工作内容的重点都是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建设,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帮助学生坚定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拥有高尚的节操[2]。
关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

关于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时期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需要结合党建工作进行协同化的发展,二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共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于此本文对于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度的探析,根据二者协同发展的意义找出现阶段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优化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后期的教学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教育;协同发展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都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内容,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策略中曾明确指出“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可见国家对思政教育的发展是多么的关注。
在此基础上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育应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旋律,结合党建工作定期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三观培养以及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为后期的工作与学习提供重要的支撑。
而且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将党建工作作为核心主体,只有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充分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价值众所周知,高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养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重点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展,利用较高的思想水平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而后再结合党建工作的展开,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落实高校的教学理念,充分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价值。
当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加思政教育的价值,相关的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导向作用。
浅析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模式

浅析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模式摘要: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的两大重要教育内容,两者之间联系密切。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将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培育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的意义(一)壮大党建队伍,提高大学生党建活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能够吸纳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党组织,壮大党建队伍,在推动大学生党性思想建设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党政建设的活力和思政教育的效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建活力。
(二)增强党建队伍的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两者相互联系,在二者协同发展的同时,要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从而推动高校的整体发展,增强党建队伍的凝聚力,形成教育合力。
(三)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保证学生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纯洁性,能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思政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以先进的党政理论和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使其保持良好道德风尚和精神风貌,有效提高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
(四)以党员思政教育为重点,推动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
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促进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推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进步,提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推动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凝聚力,进一步巩固党建队伍,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一)协同发展的效率不高高校对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低,党建工作过于形式化,对党建工作内容的分析讨论和深入领会不够,只是宣讲文件内容,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致使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育人路径探析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的育人路径探析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殷春兰摘要: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抓好党建工作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根基,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共谋高校教书育人新方略。
本文主要分析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举措。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所以,研究清楚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协同发挥、深度融合的育人路径,才能真正落实党中央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指示精神,才能有效应对教育实践环节中的具体问题,才能落实新时代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和教育面临的时代使命。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党建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多研究课题和内容,高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并为其提供组织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高校党建工作的全过程,两者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有两者协同融合发展,才能使课堂效果最大化,才能使党建理论宣传最大化,进而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现状(1)运行机制现状。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校中,党建工作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落实,党建工作归属党委组织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归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且不同的部门往往有着不同的分管领导。
同时,两支队伍的配置也是独立,党建工作主要由党委职能部门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党组织书记、辅导员等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完成。
两支队伍的独立也导致了工作内容交叉少,专职党务工作者不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要求,辅导员多数身兼数职,对党建业务也不是很熟悉,思政课专任教师无暇顾及党建工作。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20-12-18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网络金融对滁州市农村银行的影响分析 (项目编号:201810377010);滁州学院党建项目 四带动,四增强 提升党建育人实效 (项目编号:DJ2020B10);滁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教学优化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8JYC003)㊂作者简介:曹文涛(1990 ),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㊁创新创业㊁就业指导㊂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曹文涛(滁州学院,安徽滁州㊀239000)㊀㊀[摘㊀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责任,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㊁内容㊁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共通之处,能够通过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㊂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却难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导致双方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㊂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二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并针对性探讨了协同育人的可行策略,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㊂[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10-0106-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10.048[本刊网址]http :// 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校应培养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㊁认可党的路线方针㊁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㊂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抽象化㊁理论化特点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而高校党建又只能面向少数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并未通过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㊂事实上,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采取协同育人模式能够通过双方互补实现彼此提升,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建设,以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水平㊂一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现状(一)协同育人力度不足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工作目标,且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在理论上能够形成协同育人模式㊂但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并没有有效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而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教育合力㊂高校党建工作主要由高校党组织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发展和培训学生党员,以及其他党务党建相关工作㊂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成为政治信仰坚定㊁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㊂然而,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高校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以完成高校党组织提出的基本工作为目标,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党员筛选与教育作用㊂此外,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中,而辅导员则面临着较多日常事务性工作,都很难积极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这就导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发挥人才培养作用㊂(二)协同育人机制缺乏创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其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导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与过去有着明显区别㊂尤其是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思想政治教师的话语权威逐渐消解,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环境㊂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旧以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为主,使得学生往往对枯燥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缺乏学习兴趣㊂加上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力度不足,这种生硬的教育形式更进一步降低了思想政治的教育质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㊂(三)党建工作监督体系不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建设日趋完善,学生党建工作愈发严格,选拔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党员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㊂然而,高校党建工作者数量相对较少,虽然辅导员也承担了一定党建工作内容,但辅导员大多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很多党务工作都由学生助理协助进行,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容易出现监督漏洞㊂这一漏洞容易出现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力度不足问题,造成学生党员思想怠惰㊁工作懒散等问题,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进而影响其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㊂二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协同育人的可行性(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联系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具备共同的工作目标㊂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作为工作目标;其次,二者拥有相似的工作方法㊂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工作,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增强教育的感染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二者的教育内容相似㊂虽然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党㊁爱国心理,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㊂可以见得,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共通之处,形成了协同育人的基础㊂(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作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相互补充㊁相互促进㊂其中,高校党建工作能够通过确保高校可以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宏观的方向指引㊂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够在教育中拉近党和学生的距离,增强党吸收并60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培育优秀大学生成为党员的能力㊂从这一角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党建工作不再是无根之水㊁无本之木㊂而高校党建工作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指引,能够通过思想引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升华㊂由此可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能够通过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作用㊂三㊁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一)建立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紧围绕着 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以发挥出协同育人的教育价值㊂高校应形成统一的协同育人理念,对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剖析其育人机制,形成全员㊁全程㊁全方位的 三全育人 理念㊂在协同育人中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通过实践增强育人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引导和监督体系,从而形成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㊂此外,高校应不断优化协同育人的组织结构,通过发挥管理层的统筹协调作用,为协同育人的展开提供资源㊁环境㊁条件等方面的支持㊂(二)借助互联网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互联网的普及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中各类思想鱼龙混杂,很容易动摇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人生观㊁价值观㊂互联网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㊂教师可以通过微博㊁微信㊁QQ 等网络社交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建模分析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针对性进行辅导㊂同时还能够准确的找出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因素,并适当的调整教育方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㊂(三)发挥朋辈的教育作用大学生党员应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影响其他学生㊂相比教师而言,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年龄相仿㊁兴趣相投的朋辈群体的影响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一起学习和生活四年的同学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与父母相提并论㊂因此,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出朋辈引导作用,树立大学生党员作为优秀典型,潜移默化地影响普通大学生,通过不断进行隐性教育增强协同育人的亲和力,提高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成果㊂(四)积极创新协同育人形式当代大学生每天花费在互联网的时间较多,很多学生都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宣泄情感㊂学生所发布的内容中往往包含了其深层情感与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发布的思想动态,抢占互联网的教育阵地,改变传统单向理论灌输的教育理念,将互联网作为新的协同育人形式,在为师生交流搭建虚拟平台的同时,确保教师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增强协同育人的先进性㊂(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表现在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认同程度,还表现在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㊂而社会实践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搭建新的协同育人平台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验证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激发学生爱国㊁爱党㊁爱家的精神㊂通过丰富协同育人的内容和载体,让高校得以培养出更多政治信仰坚定㊁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助力㊂结语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主要存在着协同育人力度不足㊁机制守旧缺乏创新㊁没有建立工作监督体系等问题,影响了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目标㊁方法㊁内容上具有共通之处,能够通过互补和互相促进增进高校育人水平㊂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和优秀典型的教育价值,开展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工作,并将实践教育融入理论教育中,以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水平㊂参考文献:[1]黄蓉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4-7.[2]詹丽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考 基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5):134-139.[3]朱新洲,蒋琛.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61-62.Research on the Wa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CAO Wen -tao(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China)Abstract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important links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ach bears different educ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Therefor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and specifically explores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collaborative education,which is a synergy between colleg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reference.Key words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责任编辑:章樊)701第34卷第10期㊀总第296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10(Gen.No.296)2021年5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May(last half)2021。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智库时代·94·智谋方略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杨小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摘要:在当前时代下,大部分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时,都对育人模式和育人内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补充和创新,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始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协调和融合,从而在学校范围内建立协同育人的模式,使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还使学生能够明确当前时代下大学生所要肩负的责任,因此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互协同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51-0094-002为了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相关负责教师应当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的融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未来的需求出发来制定新型的育人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党建工作中受到党优秀思想是熏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以及政治觉悟,学生可以在高校所开展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今后的良好发展。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了使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满足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当前时代下,大部分高校纷纷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相互的融合,高校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高校开展的党建工作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党建工作中既包括了对学生思想的建设,还包括了对学生的作风建设,完全涵盖了大部分的思想政治内容,并且在高校中所开展的党建工作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满足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高校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都将当前时代下最为热点的政治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而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教育特征[1]。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作者:郑帅白小雪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2期摘要:高校作为教育基地,应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作用,培养更多思想先进、品格高尚的优秀人才。
本文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了解二者在协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对策,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党建工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思想的引导确立高校在育人方面的主动权。
”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阐述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方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一)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联性.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阶段,为提高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能力强且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较高的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各个岗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联合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服务。
基于此,在实施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模式之前,需要明确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以便二者相互补充,实现培养高素养人才的目标。
高校党建工作部分内容涵盖思政教育内容,思想引导和教育更是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部分高校为使更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满足各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制订思政教育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时,会引入社会中存在热度的政治问题,并以此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问题,认识正确的政治理念和思想。
通过这种潜在的融合体现思政教育时代性特征的同时,为党建工作带来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存在的差异性。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早已变得越来越容易,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快速而且又大量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
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在网络平台进行分享,以便于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在网络上传递,有利有弊,对于有益之处我们应该大力发扬与提倡,而对于弊端也更应该进行避免,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争取做到与时俱进,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而不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积极解决当前,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去改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期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面对这诸多的新情况与新变化,构建二者协同育人模式,才能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达成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目的。
一、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一)有利于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是经济的社会、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社会。
但是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应运而生也产生了很多衍生问题,尤其是教育这一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技能的教育和养成,更是思想的启蒙、思维的培养、道德的浸润,是一个比较花费时间的事情。
所以出现的这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要考虑到应该协同发展、全面发展,尽可能地抵制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
(二)要改变行为,先改变思想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基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由于当前社会和时代特征的影响。
比如;充斥着享乐主义文化、利己主义思想等等各种思想,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节约意识和对忧患意识的缺乏,这些思维模式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大学生。
构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体系

构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体系作者:张中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8期摘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体化构筑在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上,两者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内容、目标、队伍、方式和功能等实践层面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应把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切入点,构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体系,不断提升二者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协同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34-02一、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在1845—1846年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1]。
这一巨著标志着最能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最重要的学说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思想的形成[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系体现在上层建筑的构成和关系中。
政治上层建筑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政党是政治上层建筑的发起者,也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构成者。
思想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规范、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构成,政治法律思想是思想上层建筑的基础。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共同发展。
二、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实践基础1.内容上的共通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行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3]。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李振超
【期刊名称】《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7)6
【摘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条件之一是构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
该育人体系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经之路,亦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党性修养、提升教学质量及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新时代,传统育人体系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探究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已成为必要的研究方向。
基于新时代育人要求,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其次探究该育人体系目前存在较多的问题,最后重点探究解决此类问题的路径。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李振超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探索及构建——以“悦己兮”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室为例
2.新时代内蒙古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3.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4.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时 代 的 发 展 潮 流 ,把 握 新媒 体 的 发 展 趋 势 和 优 势 ,借 助 新媒 体 实现 高校 党 建工 作 和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内容
和教育途径的创新 ,在 尊重教 育主体的基础上 ,积极 建构符合 高校发展 实际的 党建工作和 思想政 治教 育的协
同育 人 模 式 ,从 而 在提 高学 校 党 建 工 作质 量 的基 础 上 ,为 全校 师 生 思 想政 治 觉悟 的 提 高作 出贡 献 。
新 要 求
T 作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 ,
(一 )新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党建 工作和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既 把 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人教书育 人伞过程 ;强化
带 来 了机 遇 也 带 来 了挑 战
思 想 引 领 ,牢 牢 把 握 高 校 意 识 形 态 l T 作 领 导 权 ”这 一批 示 ,将 德
管 理 ◆ 师 资 ◆ 育人
育人
试 论 高 校 党 建 工 作 与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协 同 育人模 式 的建构
刘 深 诣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的今 天,新媒体的 出现给 高校 党建 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带来了冲击 。需要顺
搜集 自 所需 要的各种信息 ,而且所搜 集到 的信 息数 量是 巨大 向立德树人 。这就需要广大身处教育第一线 的教师 ,尤其是党 员
的 学生还 可以借助互联 网将 自己所搜 集到 的信息 自由地进行 教 师 ,首先从 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 人手 ,提升其 自身的专 业素
共享 ,信息互动愈加频繁 。也 就是说 ,新 媒体 的出现使 学生可 以 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自觉承担起 自己在党建1一作 和思 想政治
更为 自由地输入 与输出信息 ,真正掌握信息 的控 制权。但是 ,新 媒体 的出现是一把 双刃剑 ,除了给学生带来信息 的益处之外 ,其
教育工作 中的责任 ,借助 自身高 尚的道德修养来感 染学生 ,将思 想 道 德 教 育 渗 透 到 日常 教 学 活 动 的 方 方 面 面 。作 为教 育 教 学 活
l 的契合 ,这些 消极思想则 会侵蚀学 生 ,对 其思 维 、思想等 产生 为一名合格 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消 极 影 响 。这 也 就 为 当 前 高 校 党 建 T 作 的 开 展 带 来 了 一 定 的
(二 )教 育 主 体 的 协 同 化
挑 战 。
党 建 与思 想 政 治 教 育 队伍 是 高 校 推 进 党 建 f 作 _ j思 想 教 育
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下 ,学校 的党建 工作和思想政治 教育 育管理 的学工部 门 ,这些部 门的 I:作 人员在践行卒十会主义核心
lr作 不 可 避 免 地 出 现 了不 相 适 应 的情 况 。 比如说 ,一 些 高 校 在 党 价值观 的第一线上 冲锋陷阵 ,其要从思 想武装人手 ,将学 生管
乏一一些消极思想。学生在借助新媒体 自由访问信息的时候 ,或多 或少都会接触 到这些 消极思 想 ,由于其分辨是非 的能力有限 ,其 对 自己的言行举 止给予严格 的要求 ,用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 观武
装 自己的头脑 ,避免受到纷 繁复杂的 网络信息 的侵蚀 ,真 正成长
思 想 也 尚 不 成 熟 ,在 面 对 这 些 消 极 思 想 的 时 候 ,一 旦 达 成 思 想
展指 明了方 向,而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的有效开展 为学校党 装进 自己的头脑 ,借助极具创新 性的教育方式 , 足 当前 的生活
建 作的落实提供 了动 力。但是 ,在信息化 时代 背景下 ,学生的 实 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等内容引入 日常教 学之 中,实现
成长环境发生 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信息 的交流 、互动方式也 发生 知识 、技能与思想教育 的协 同发展 。第二类是从事党建和思政教
还 存 在 诸 多 不 足 。 比 如 ,网 络 在 长期 的发 展 过 程 中成 为多 元 化 思 想 、价值观 相互 冲突的阵地 ,各 种价值观念 交织在 一起 ,其 中不
动 的主体——学生 ,尤其是学 生党员 ,要树立正确 的思想 道德价 值取 向 ,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严格尊重学校 的道德规范 ,
在信息化 时代 背景下 ,新 媒体得 以有效 发展 ,信 息的交流与 育 贯 穿 到 学 校 党 建 工 作 和 思 想 政 治 教育 1:作 开 展 的始 终 。
互动早 已突破 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学生可 以借助互联 网 自由地
育 人是 教育教学活动开展 的最 终 日的 。这早 的育人 丰要指
相 互 联 系的 ,在 长期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二 者 是 相 互 促 进 、相 互 影 响 这 需 要 对 广 大 的 教 师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用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来
的 。学校党建T作 的有 效落实 为学校 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开 武装他们 的头脑 ,将 教材 中所涉及 的有关思想政治教 育的内容
[关 键 词 ]新 媒 体 ;高校 ;党建 工 作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协 调 育人 模 式
[中 图 分 类 号 ]G64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2096—0603(2018)13一O188—01
一 、 时 代 发 展 对 高 校 党 建 工 作 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提 出 的 党建 工作需要 落实的主要 内容 ,学 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 治教 育
(二 )高 校 党 建 工 作 与 思想 政 治教 育 协 同育 人 的现 状
工作 的主力 军 ,要想有效地将 其 ll 作落到实处 ,则需要 对队伍进
众所 周知 ,学校 的党建T作 与思 想政治 教育T作 的落 实是 行管理 。党建 与思政 队伍 主要可 以划分 为二三类 :第…类是教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