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位协调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对不同国家或者地 区采取与我国贸易政策向适应的作价原则。
5.2.1 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3)要体现销售意图(107) 要根据出口商品的不同情况,特点和市场条件等灵活掌握 A.具有独特风格,稀少,珍贵的工艺品 B.既有适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商品 C.我国独有的名贵土特产、中药材和食品 D.名牌消费品 E.库存现货 F.库存滞销积压商品 G.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商品 H.新商品和需要打开销路的商品
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 1、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表现为外贸企业的利润 外贸企业利润即外贸企业以货币表示的经营成果大于资金投 入的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好,利润水平高企业更有发展能力, 更有竞争力。 2、外贸企业经济效益表现为外贸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企业在参加国际竞争,开拓市场的压力下,必须不断改进 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同时,通过进口,可直接 取得国外先进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生产 技术水平。
进出口商品价格 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1 进出口商品价格
5.1 进出口商品价格
进出口商品价格 指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也成对外贸易价格。
包括:进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 出口商品的国外价格
(三)汇率机制 (1)价格对价值的影响 A. 国内外价格都必须真实的反映商品的国别价值和
国际价值。 B. 计价货币的“价格”:正确的反应每一单位本币
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关系。 (2)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关系 A. 如果汇率高估每单位本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B. 如果汇率高估每单位本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5.3.1 经济效益概述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从不同的层次考察,可以分为对外贸 宏观经济效益(社会)和对外贸微观经济效益(企业)。
(1)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 又称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外生怕和劳务 的交换,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经济效果。
(2)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 又称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外贸活动,外贸 企业所取得的盈亏。
5.4.2 影响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主 要因素
(一)外贸企业的企业制度 外贸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经营转变。 (三)外贸企业的管理制度 外贸企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管
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想管理要效益。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 的对比)
5.1.3 正确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意义
3、有利于减少政府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财政补贴 对外改革开放前,我国对于对外贸易价格一直采取割断 国内外市场价格的政策。 (1)进口商品的内销,基本按照国内商品价格作价 (2)出口商品的外销和进口商品的购进,按照国际市场 水平作价。
国内外市场价格之间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密切程度取决于: 1、一个国家生产率与国际平均生产率水平的差异(一个国
家国内平均生产费用与国际平均生产费用的差异) 2、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其国民经济参与和利用国际
分工的程度 3、一个国家国内市场供求变动与国际市场是否一致 4、一个国家国内外市场商品自由流动障碍的大小 5、国内外经济机制的差别
5.5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3、外贸社会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具体化表 现 对外贸易社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规律的实现,具体表现在建立“高度技术基础”,促 进“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满足社会 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方面。
5.5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5.1.1 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 国内外商品价值形成基础不同
(一)生产率水平的差异或者说生产费用的差别 (二)对外开放程度,及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 (三)供求变动是否一致 (四)商品自由流动障碍大小(劳务) (五)经济机制差别
5.1.1 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 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构成不同
(1)国内商品
5.2.1 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我国进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出口对外作价的三个原则同样适用于进口商品的
对外作价。 (1)不高于或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2)综合研究、全面考虑 (3)急需物资可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4)具体商品,灵活采用 (5)掌握时机,争取有利价格成交 (6)根据国别政策,区别对待
5.4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5.4.1 影响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 素
(一)比较优势(即一国劳动生产率状况) 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一国劳动生产率 水平与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异形成的。二是差 异的程度和方向决定着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差异的程度 和方向,进而决定了获得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量和层次。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 劳动生产率的双重差异———“内差异”和“外差异” 使出口商品结构极大地影响输出的国内价值量以及该国 内价值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承认的程度。
5.4.1 影响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主 要因素
(三)价格机制(货币因素)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 增值或劳动节约必然要通过价格来衡量和表现。
5.5 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5.5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社会经济效益的外贸表现形式
1、外贸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社会财富的增加 将通过对外贸易活动节约下来的劳动,投入国内生产 领域,使之作用于新的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创造新 价值并同时形成新的劳动产品,从而丰富了国民财富。
5.5 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
5.2.1 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我国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 (1)按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作价
主要参照 A.以输出国为中心的集散地销售价格 B.以进口国为中心的商品集散地销售价格 C.输往国或地区的当地市场价格
(国际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汇率、供求关系等的变 化而变化)
(2)符合国别地区政策(与外交关系有密切关系) 配合外交活动,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导下,实行全
生产成本 利润 产品税 增值税 国内流通费用 流通税
(2)国际商品
国际间的运费 包装费 仓储费 保险费 商检费 关税 银行财务管理费 外贸企业代理手续费 中间商的佣金 港务费 各项杂费等等。 税金、运费、佣金所占比重
较大
5.1.1 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
5.3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
5.3.1 经济效益概述
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
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 即投入产出比。
(投入越少产出越多,则经济效益越高)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 外贸易领域的劳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和由 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一方 面通过价值增殖来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价 值转换来表现。
2、外贸社会经济效益与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交织在一起,互
为因果,互为表里
(1)从出口看,为了通过外贸实现尽可能多的价值增值, 总是力争出口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大的商品。
(2)从进口看,根据节约社会劳动的原则,总是选择具 有绝对劣势或相对劣势的商品进口。
(3)技术进步经济效益表现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而对 外贸易经济效益也表现为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二者互为 表现物,互相作用,互相制约。
4、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高企业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国内外资金的合 理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2 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
5.2 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
什么叫做“作价” 作价,指的是确定物品的价格,规定价格
出口商品的对外作价 直接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影响着交易的成败和对外贸易 的发展
5.5.1 提高对外宏观调控的途径
2、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外贸社会效益与外贸企 业的关系
5.3.2 对外经济效益的形成
外贸社会经济效益的形成 (1)利用“绝对差异”和“比较差异”,形成对外贸易宏
观经济效益。 外贸易经济效益是外贸领域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这种比
例关系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和实质就是社会劳动的节约程 度。 进行对外贸易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对外交换取得本国国民 经济发展短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可以获得价值的增值。 而价值的增值是由于国内必要劳动时间和世界必要劳动 时间存在差异引起的。
5.1.3 正确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调节作用 (1)价值规律既能反映国际价值,也能反映国内价值 (2)价值规律既能反映国际需求,也能反映国内需求 (3)使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2、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国内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
一方面国内外价格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商品的国别价值和 国际价值,另一方面要求计价货币的“价格”,即汇率 正确反映每一单位本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关系。
价格对价值的扭曲,汇率的高估或低估等货币价格因素 会影响进出口商品最优结构的形成,从而影响对外贸易 经济效益。
5.4.1 影响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主 要因素
对外贸易中的成功作价: 既要使出口商品卖得适当的价钱(换取较多的外汇),又要 卖出一定的数量。
5.2 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
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因素 (一)商品成本(内因) (二)供求关系(外因) (三)竞争机制(买主,卖主) (四)经济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五)市场条件
1.地理位置远近 2.各个市场的消费习惯不同影响价格 3.商品质量、包装装潢影响出口销售价格 4.付款条件、货币种类影响出口销售价格 5.季节差别、成交数量、不同客户,都影响商品出口价格
5.4.1 影响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的主 要因素
(五)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市场机制:市场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
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高水平的外贸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作
保证。
举例:从1981-1990年,我国对外贸易连年亏损,除了国际 市场价格变化趋势于我不利、一些外贸企业经济管理水 平较差等客观因素外,相当大一部分亏损是由政策性、 体制性等主观因素造成的。如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外 贸体制不完善
5.5.1 提高对外宏观调控的途径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提高外贸宏 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90年代,我国确定优先发展机电仪化产业,扩大出口; 努力提高轻纺产业中附加价值量,提高精加工轻纺产品 出口比例;
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开拓产品出口市场,这既符合我 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又符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 势。
第五章 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第五章 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服务于工业化、服务于国民经济 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服务作用发 挥的效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对外贸 易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只有取得高水平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 对外贸易最大限度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商品的价格体系不同
(1)按价格管理形式划分 计划价格和非计划价格
(2)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分工划分 农产品价格、工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
商业价格和劳务收费价格 (3)按商品流通环节划分
分为农产品收购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商 业调拔价格、批发价格、供应价格和零销价格
5.1.2 国内外市场价格的联系
5.3.2 对外经济效益的形成
(2)通过使用价值转换,形成外贸社会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直接形成于国内外市场的价格差, 即从进口看,是指国内货源买入价与国际市场售出价之 间的差价;
从进口看,是指国际市场商品买入价与国内市场售出价 之间的差价
通过对外商品流通,将本国的一部分产品和资源从经济 循环中分离出来,在国际市场上转换成另一部分产品和 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产业结构不平衡对经 济发展的束缚,扩大再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增长,使整 个社会有可能获得更多新增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