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
政治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
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到地面。
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自然规律的创造
②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人们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2. 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而4年之后,汉江将流淌长江之水。
这体现的哲理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自然
B.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
C.我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固有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对发展是一种束缚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要讲继承就不能讲发展,讲发展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
D.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就只有发展没有继承
参考答案:
B
4. .中美关系在2009年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
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陷入低迷。
中美关系时而平稳发展时而低迷体现了
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③国家根本利益的变化导致了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④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好国家间关系以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
D
略
5. 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与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有一定的关系,但持续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外资在中国收益高、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等,都是促使我国实行新汇率制度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
A.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外因有时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C.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D.有的现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参考答案:
C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虽受到一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由国内贸易顺差等因素决定的,体现的内因决定事物性质和方向的哲理。
6. 中国文化从孔子开始,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天人之际”的问题,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列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
A
7.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
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
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
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参考答案:
B
8. 下列选项中与右侧漫画意思一致的观点是()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参考答案:
C
9.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是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
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说明()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参考答案:
A
10.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这句话强
调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④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11. 2013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举行“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这些在基层农村的乡村医生们,用执著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净人心灵的生命之歌。
每位最美乡村医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催生思想变革
②奏响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③巩固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④发挥模范人物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参考答案:
C
12.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没有相对静止,只有绝对运动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参考答案:
C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据此回答3~5题。
3. 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
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
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
《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B.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C.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D.意识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4. 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讯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称,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关注中国动荡的20世纪。
他的作品带有政治意义,有着黑色、愤世嫉俗的幽默感。
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国内部的斗争等。
莫言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作品是《红高粱》,讲述了中国上世纪20-30年代东部乡下的故事。
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这表明
①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不具有客观性
③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
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
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
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B C
14. “既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就无所谓对错。
”这一观点()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错误,因为衡量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
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参考答案:
B
15. 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新情况的基础上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可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参考答案:
A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的是()
A.潜山县烈士陵园 B.世纪华联 C.中国移动公司 D.贵人鸟鞋店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的概念等知识。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潜山县烈士陵园主要是为了纪念烈士,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不是企业。
B、C、D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属于企业。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应选A。
17. 2010年7月以来,我国文化界积极开展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工作,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三俗”类电视节目、文艺演出或被清理或被整顿。
抵制“三俗”之风
①是取缔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举措②能净化社会环境,发展先进文化
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D
18. 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周倍良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和同龄人一样,憧憬都市生活的繁华与舒适,渴求人生轨迹的前卫和时尚。
但农村工作的生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投身农业是最前卫的选择,担任村官是最热门的职业,创业农村是最时尚的生活。
大学生村官们对前卫与时尚的解读表明
①价值判断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参考答案:
B
19. 改革开放33年,是党和国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体会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33年。
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个人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起作用 D.人民群众的言行都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A
20. 下列选项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参考答案:
D
21. 2015 年高考前夕,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的儿女能考个好成绩。
这种世界观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材料中的“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的儿女能考个好成绩”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世界
观,故选项C正确。
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22. 两位同学就美国国会是否应在金融危机中利用财政政策救助美国汽车业的问题展开辩论,结果两人发现讨论这个问题与澄清“公平”这个概念分不开,于是两人又开始讨论什么是公平。
这表明( )
A.哲学是对生活中各种斗争的反映 B.哲学源于概念的不清楚
C.哲学源于人们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 D.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
参考答案:
C
23. 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B
24. 《论语》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如: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
盾②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③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④ 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D
2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答案:
C
26. “权为民用,纵然是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传佳话;利为己谋,即便有豪宅千倾,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
”这副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价值观指引
C. 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参考答案:
C
27. 5.“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网络语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火炬
A.②④ B.①②C.③④D.①③
参考答案:
C
28. 某校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不要问父母和长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对父母和长辈做了些什么;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但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社会与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但要问自己为社会与国家做了些什么。
”该倡议体现了( )
①有价值的人生不考虑个人利益
②人生价值是在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实现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选B。
①观点错误。
④与该倡议不符。
二、材料论述题(共3题,共44分)
29. (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政务微博这个官民对话沟通的舆论场中,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生存状态,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进而对群众产生真感情,自觉自愿地服务群众。
简要说明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参考答案:
30. (16分)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国(境)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
然而,一些公民在出国(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守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应十分强烈。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我国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10分)
参考答案:
(1) 问题:说明我国部分公民在出国(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2分)
原因:①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日益丰富,但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相对落后。
(2分)②一部分富起来的人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修养较低,这是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2分)
(2)国家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分)
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6分)
3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依据材料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12分)
参考答案: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我国根据文化建设实际,解放思想,不断实现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4分)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
我国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从而推动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4分)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
(4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前进性和上升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我国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实现了文化建设构想的发展。
从十六大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
(4分)(答对其中3个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