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考试制度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考试制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基础会计考试制度进行讨论。

指出基
础会计的考试内容应突出实践性,采用闭卷笔试、无纸化考试、一页开卷、学生出试卷等多
样化的考试方式,同时完善以证代考、以考代考、以训代考、以能代考等替代考核制度,建
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考试制度基础会计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8-0066-02
一、考试内容突出实践性
高职院校毕业生既要有理论,更要有实践;不但要掌握“应知”的知识,还要学会“应会”的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考试内容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

考试内容
应加强与市场和社会需要的联系,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也只有在考试过程
中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迫使那些靠
死记硬背、临阵突击,甚至心存侥幸,打小抄,想蒙混过关的学生,不得不认真对待平时的
每一堂理论课和实训课,重视平时技能训练,重视综合应用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学习。

基础会
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考试内容在考核理论的同时应突出实践性。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
基础会计课作为经管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院校应根据课程性质、学生个
体差异以及各专业对会计基础课的教学大纲要求,采用闭卷笔试、无纸化考试、一页开卷、
学生出试卷、开卷考试等不同的考核方式。

1、闭卷笔试。

闭卷考试是最传统的一种考试方式。

这种考试方式下,考场上考生不得准备
任何参考资料,完全凭借考前复习完成全部题目。

会计基础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会
计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会计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会计专业开设的许多后续课程,比如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等,都需要运用会计基础知识;而且许多会计类资格、职
称的取得基本上都是通过闭卷考试方式,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基础课程的考
核方式,适宜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2、无纸化考试。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纸化考试这种形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无纸化考试的一系列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这对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熟悉现代
化的考试方法、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采用无纸化考试的题目都是随
机产生的,学生很难抄袭别人的试卷,有利于规范考场纪律;同时,无纸化考试的试卷都是
计算机阅卷,可以减少老师阅卷的主观性,因此无纸化考试可以充分体现考试的公正性,对
考风、学风建设也起到积极影响。

从2011年开始,上海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会
计电算化、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都实行无纸化考试。

目前,高职院校考试
的主要形式仍然是笔试,这就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会计基础考试甚至中级财务会计
考试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参加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考试却不能及格。

导致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熟悉机考的考试环境,不适应机考的考试方式。

会计基础作为取得
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课程之一,其考试方式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方式保持一致。

高职院校基础
会计课,尤其是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课,应加快机考改革步伐,实行机考方式。

这样,平时
考试就让学生熟悉机考环境、适应机考方式,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
利于提高学生将来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合格率。

当然,实行无纸化考试需要许多方面配套,
比如题库建设、计算机软件、硬件建设等。

3、一页开卷考试。

在一页开卷考试方式下,学校允许学生在考试时带一张记载与考试内容
有关的“小抄”,至于这张纸上记录多少内容和什么内容,学校不加限制。

“小抄”纸可以在考
前一周发给学生,统一尺寸,加盖公章;规定学生必须自己做“小抄”,不得复印;待考试结
束时,“小抄”连同试卷一起上交。

一页开卷考试,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减轻了学生应
付考试的压力。

这种考试制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考前将所学的
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
生主动思考的热情。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也可以采用一页开卷考试方式,这种方式既适用于
会计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专业。

4、学生出试卷,抽题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可以打破当前教师出题,教师划范围,学生被
动考试的局面。

这是一种变学生被动考试为主动参与考试的制度③。

实行这种考试方式,需
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人数以3-5人为一组,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个小组长,各组可以
自己分工安排任务,以组为单位出试卷,每组出一份试卷。

试卷的题型、考试大纲及其他基
本要求,由任课教师安排试卷出题任务前作出明确规定,各组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出题。


卷任务完成后,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各组所出的试卷进行打分,并计入期终成绩。

任课
教师从学生所出试卷中,选出较好的3-4份试卷作为期末考试备选试卷。

期末,从备选试卷
中选择一份试卷作为期末考试试卷。

这种考试方式下,学生基本参与了从出题到考试的全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为保证所出试卷的质量,会仔
细研究考试大纲;反复阅读教材,系统整理所学的内容;甚至可能会查阅相关资料。

这样,
学生不但能把握考试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而且
各小组在出卷过程中,为使题目准确会相互讨论、反复推敲,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与团队合作精神。

基础会计课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脉络清楚,适宜采用这种考试方式。

5、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不需要学生记忆过多的理论。

考试中,考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书、
参考资料等独自完成答题。

开卷考试,有利于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减少学生的作
弊行为。

基础会计课的这种考试方式,比较适合非会计类专业。

相对于会计类专业而言,非
会计类专业,比如报关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会计基础课的教学大纲
要求较低,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非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基础
会计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求他们一定要会做账,而只是为了让他们了解一些会计基础知识,将来能看得懂账,会使用基本的会计信息。

因此,非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的考试方式可以
考虑采用开卷方式。

三、完善课程替代考核制度
所谓课程替代考核制度,是指用其他课程或其他方式代替本课程考试的制度。

目前,许多高
职院校基础会计课沿用传统以笔试为主的单一、死板的考评方式。

统一考试不能及格,参加
补考;补考不能及格,参加拉网考;大部分拉网考采用开卷形式,而且是一次拉网考不能及格,组织二次拉网考。

考到最后,考试流于形式。

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完善课程替代
考核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评体系。

1、以证代考。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水平鉴定证明,基本上能得到用人单
位的认可。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尤为重要。

会计法规定,从
事会计岗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许多单位招聘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甚至招会计岗位
实习生时,往往会明确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成为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关键。

基础会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之一,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基础会计考试大纲的要求更为全面,因此基础会计课的考核方式可以
采用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高职院校可以允许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证书的同学,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计基础考试;甚至可以规定凭当年会计基础考试合格成绩
单免试基础会计。

2、以考代考。

这里所说的以考代考,是指用后续课程的考试代替一些前修课程的考试。

当然,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基础会计课的补考。

从课程体系上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
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之间有一定联系,存在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基础会计是一门会计学的入
门课程。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是在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

部分学生可能是由于
刚踏入大学校园,充满新鲜感、好奇感,过于放松专业知识学习;也可能是由于不适应大学
的学习模式,刚接触会计知识,难以接受,第一学期许多课程不及格。

但在以后的学习中,
开始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掌握了学习会计类课程的技巧和思路,也许会出现虽然基础会计
考试不及格,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掌握的比较好,考试成绩优异。

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制定规范的以考代考制度,明确规定那些后续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替代那些前
期课程的考试,并限定后续课程达到多少分可以替代前修课程考试。

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中,若发现需要用到前修课程的内容,会主动去学习前修课程,一定程度上起到复习前期课程的
目的。

这样既可以减少安排补考的繁琐,还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后续课程的积极性。

3、以训代考。

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以实训成绩代替考试成绩的方式,
也可将后续实训成绩作为相关前修理论课程补考成绩。

基础会计课是一门实践性、可操作性
较强的课程。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岗位实训、
会计实务仿真操作等实训课程。

开设这些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现“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

许多实训课程需要运
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学过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具体的实训任务或实训作业。

这些
实训课程既巩固了学生以前所学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知识,也是所学专业知识的升华,实
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识记向动手操作的过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可以不进行试卷考试,紧接着开设相关实训课程,以实训成绩直接代替基础会计的考试。

当然,也可以安排基础会计课考试,用后续实训课程的成绩作为基础会计课的补考成绩。

作者简介:李娜(1979—),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市人,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讲师,硕士,教师(上海市,201906)。

[参考文献]
[1]李雄杰,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探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
[2]李德春,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3]张跃年,改革考试制度,突出职教特色,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4]周立波,构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多元化考评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民办教育研究,2010.07
责任编辑:杨向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