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04历史中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2004年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6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共4页。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按军功授爵
D. 建立县制
2. 下列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萨尔浒之战
3. 关于隋朝元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B. 都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方面有开拓性的贡献
C. 都开通或疏浚了著名的水利工程
D. 都是短命的封建王朝
4. 明朝时,提高农业产量的措施有①采用一年多熟的耕作方式②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品种
③扩大土地开垦面积④明太祖鼓励植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梦溪笔谈》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6. “济南”,这一名称始于
A. 商周
B. 春秋
C. 战国
D. 汉朝
7. 中国近代史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最远的一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影响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十月革命的影响
D. 尊孔复古逆流的泛起
9.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主要体现在①“外争国权”②“内惩国贼”
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0. 最早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口号,是在
A.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共通电
B. “八一宣言”
C. 瓦窑堡会议
D. “一二·九”运动
11. 下列抗战时期的战役,不属于
...正面战场的是
A. 淞沪会战(日本进攻上海)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2.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中间力量
B. 成立联合政府
C. 争取国内和平
D. 讨论停战问题
13. 国务院批准将济南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
A. 1990年
B. 1991年
C. 1992年
D. 1993年
14. 在探索新航路的过程中,向东航行并取得成功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15.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这一条文出自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法典》
D. 1787年宪法
16.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发明是
A. 珍妮纺纱机
B. 火车机车
C. 瓦特改良蒸汽机
D. 汽船
17. 关于德意志、意大利统一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王朝战争和人民起义均起了重要作用
B. 受工业革命的推动
C. 有统一的核心
D. 统一的主要障碍是奥地利
18. “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之一,这里的“新能源”主要是指
A. 水力
B. 电力
C. 石油
D. 煤炭
19. 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A. 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战争
B. 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C. 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
D. 导致了资本主义由盛转衰
20.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同之处有①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②均有损中国主权
③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④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1. 最早冲击了华盛顿体系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德国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
C. 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 贯彻德黑兰会议精神的战役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阿拉曼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23.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世界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
C. 同苏联争霸
D.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4. 20世纪90年代,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是
A. 农业经济
B. 工业经济
C. 商业经济
D. 知识经济
济南市2004年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历 史 试 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6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读《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三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出在对外贸易中,商路各具什么特点?(3分)
(2)从经济重心、科技发展和主要外贸商品三个方面说明商路变化的原因。
(6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
长技以制夷而作。
”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
”
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谁的言论?(3分)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反映出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发展变化?(2分)
27. 为迎接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3月中
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回答:(1)这次会议关于党的工作重心问题是如何规定的?(2分)
(2)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2分)
(3)为完成这一重大问题,1953~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政治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
措施?(5分)
28. 阅读下列有关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
材料二“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2分)
(2)上述材料反映出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有何不同?(4分)
(3)上述材料在革命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济南市2004年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 A
2. C
3. D
4. A
5. C
6. D
7. C
8. D
9. B 10. B 11. D 12. C 13. A 14. B 15. A 16. C
17. A 18. B 19. D 20. C 21. A 22. D 23. C 24. 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25. (1)材料一:以陆路为主;材料二:陆路、海路并举;材料三:以海路为主。
(3分)
(2)经济重心: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唐朝南北经济发展平衡,南宋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2分)
科技发展: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分)
外贸商品:丝织业南方超过北方;南方制瓷业发达,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2分)
26. (1)材料一:魏源;材料二:梁启超;材料三:孙中山(3分)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三: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分)
(3)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分)
27.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分)
(2)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分)(3)经济:①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分)②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分)
政治: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分);分别取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的职能。
(1分)
28. (1)材料一出自《独立宣言》;材料二出自《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分)
(2)材料一: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2分)
材料二: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2分)
(3)材料一:宣告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对独立战争的胜利起了推动作用。
(2分)
材料二: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