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6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朋友间最要紧的是信义
《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 其可。‛ 《论语· 颜渊》:‚民无信 不立。‛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将军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 雄,思贤如渴。‛ 韩愈《唐故赠绛州刺史马府君行状》: ‚君在家,行孝友,待宾客朋友有信 义。‛ 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没有人愿和他交 朋友,所以子夏说要‚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论语· 学而》)。




三、夫妇有别


夫妇有别,是指夫义妇顺,夫妻 之间挚爱而又内外职责有别。夫 之象为天,妇之象为地;男主外, 女主内;夫妇在家庭中承担着不 同的责任。夫妇关系以“义”为 标准,也是一种双向性要求。 《诗经· 小雅· 常棣》:‚妻子好 合,如鼓瑟琴。‛ 司马光《家范•夫妇》 :‚夫妇 以义事,义绝而离之。‛ 《颜氏家训•治家》:‚夫不义, 则妇不顺矣。‛
《论语· 颜渊》:‚齐景 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 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

《朱子家训》:‚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家门和顺, 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一、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是指父慈子孝:做父母的,要慈爱子 女;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父子是天伦,天 然的。‚父子有亲‛是五伦的核心。
父慈
夫义


夫义,即要求丈夫要成为一家之主,不 仅提供衣食养家,还要以身作则,端正 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要孝顺父母,下要 亲近孩子,中要对妻子有情有义,反对 作丈夫的粗暴对待妻子和见色忘义。 《晏子春秋》:‚无宇曰:‘位为中卿, 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晏子)对 曰: ‘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 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 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淫乱之行,不 顾于伦,逆古之道乎?’‛

贾谊《新书·容经》:‚古者 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 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 节焉,业大道焉。‛

《韩诗外传》:‚夫为人父者, 必怀慈仁之爱,以畜养其子。 抚循(安抚)饮食,以全其身; 及其有识也,必严居(平素家 居时严格要求)正言,以先导 之。及其束发束发(成童之年) 也,授明师以成其技。‛
《左传· 文公十五年》:兄弟要 ‚救乏、贺善、吊灾、祭敬、 丧哀,情虽不同,毋绝其爱。‛ 反对和谴责兄长‚失恩于 弟‛,弟幼‚失敬于兄‛。 《论语· 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颜氏家训》:‚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 之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 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故古 人有言曰: ‘慈母败子。’爱而不 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 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 母败之也。‛
子孝




《孝经》:‚子曰:夫孝,天 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 也。‛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也,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 《论语· 为政》:‚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生,事之以 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 礼。‛ 《礼记》:‚是故孝子之事亲 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 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 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 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 也。‛ 《论语· 里仁》:‚子曰:父母 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喜, 一则惧。‛
五、朋友有信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 之间交往要有信义, 以此来建立、巩固和 发展朋友关系。友情 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 亲密情感。友情是人 生活的目的,而不是 手段,获得友谊是人 生一大幸事,是人生 不可或缺的一大内容。

《论语· 学而》:‚子 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论语· 季氏》 : ‚益者三乐,乐节礼 乐,乐道人之善,乐 多贤友,益矣。‛
姜广辉“九伦说”

第一伦:‚父子有亲‛ 第二伦:‚君臣有义‛ 第三伦:‚夫妇有别‛ 第四伦:‚长幼有叙‛ 第五论:‚朋友有信‛ 第六伦:‚群我有仁‛ 第七伦:‚人天有报‛ 第八伦:‚网际有智‛ 第九伦:‚邦交有礼‛

“七出”:《大戴礼记》曰“七去”,又称作“七弃”:不顺父母 (公婆)、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 “三从四德”:《礼记》:“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周礼》:“四德”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尽管有些规则不无合理的成分,但总体来说,对妇女的要求过于苛 刻。特别是这些建立在‚男尊女卑‛基础上的要求,都是单向地要 妇女如何如何,竟根本不涉及男人的义务和责任,自然是极不公平 的。
二、君臣有义


君臣有义,是指君礼臣 忠。君与臣的关系并不 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 是互动的双向关系。 “游戏规则”需人人遵 守,为君者使唤臣子亦 受“礼”的制约。 《论语· 八佾》:‚定公 问:‘君使臣,臣事君, 如之何?’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以忠。’‛
《逸周书·谥法解》:壅遏不通曰幽。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

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四、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是指兄友弟 恭。兄弟这一伦,也是 天伦。俗话说:“打虎 亲兄弟,上阵父子 兵。”“血浓于水”, 说的就是这样的“天伦” 情分。兄友弟恭,就是 要求为兄长的对于弟幼 要爱护、要体念、要谦 让;为弟幼的对于兄长 则要尊敬、要亲近、要 顺从。

《颜元集》:‚……兄友弟恭。无论男兄弟、女兄弟,都是 兄爱其弟,弟尊其兄,一坐一行,都有礼法,不得欺侮,不 得僭越,这叫做长幼有序。‛ 《朱子家训》:‚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 肃辞严。‛
君礼也包含君主要以身作则之义


《论语· 颜渊》:‚季 康子问政于孔子,子 曰:‘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 正?’‛ 《论语· 子路》“上好 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 服;上好信,则民莫 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 而至矣。‛
君臣有义,亦指君仁臣敬
仁《 ;大 为学 人》 臣: ,“ 止为 于人 敬君 。, ”止 于
妇顺

妇顺,即要求妇女在 家要“主中馈” 、务 蚕织、育嗣续、“服 事于夫”(《尔雅· 释 亲》)、孝敬公婆等。 不仅自己孝敬老人, 还要劝导丈夫尽孝。
《陈确集》:‚(新妇应) 力行孝道,尤要劝夫尽孝, 不可恃父母之爱而稍弛孝 敬之心。古云‘孝衰于妻 子’,此语极可痛也。‛

夫妇这一伦所重点强调的,还是夫妇的分别 与差异、主次与尊卑,有极不平等之处

《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 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 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 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 君如寇仇。‛


《荀子•王制》:‚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 《孟子· 离娄》:‚欲为君尽君 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 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 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 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 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 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 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 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臣敬(或臣忠)也包含着持之有度地对 君主提醒、劝谏的责任

《论语· 先进》:‚所谓大臣者,以道事 君,不可则止。‛ 《礼记· 曲礼》:‚为人臣之礼,不显谏; 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礼记· 表记》:‚子曰:是君三违而不 出境,则利禄也。‛ 《孟子· 万章》:‚君有过则谏,反覆之 而不听,则去。‛ 《春秋公羊传》“(曹羁)三谏,不从, 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中国文化
教师 卞良君
第五讲 传统中国人的伦常

《孟子· 滕文公》: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 衣,逸居而无教,则近 于禽兽。圣人有忧之, 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五伦”说是相对性、双向性的要求

“五伦”说,其间包 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温 情、理解和信义,而 且是相对性、双向性 的要求。


《论语· 为政》:‚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 里仁》:‚子曰:父母 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

子路百里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 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纵)耳目之欲,以为父 母戮(羞辱),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 大。‛《十三经注疏》:‚于礼 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 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 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 无后为大。‛




从家庭外部着想, 如何处理兄弟关系,意义更巨大
《论语· 颜渊》:‚司马牛 忧曰:‘人皆有兄弟,我 独亡。’子夏曰:‘商闻 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 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 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 弟也?’‛


《论语· 学而》: ‚弟子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 力,则以学文。‛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小结

传统的五伦关系作为宗法等级社会的产物,侧重 强调“义务”,尤其是下对上的义务,故中国传 统社会不可能充分实现社会和谐。然而,作为以 五伦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古代伦常观念(即所谓人 伦大道),实际上是对构成一定关系的人与人之 间在权利与义务两方面都有着双向互动性的要求 的。这在理论上既是对专制独断的一种抑制,也 是对无政府及民粹倾向的一种防范,有利于形成 较为和谐的人伦关系。在利益驱动的现代社会中, 特别是政府与民众关系、劳资关系、家庭关系、 医患关系、民族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等的处理,尤 其显得宝贵与急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