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温立;王胜利;葛站勇;张旭坤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PKP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2~4 mL、B组4~5 mL、C组5~6 mL),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术后三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 组>A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年(卷),期】2019(019)001
【总页数】4页(P76-79)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老年女性
【作者】温立;王胜利;葛站勇;张旭坤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骨科,天津300350;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骨科,天津300350;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骨科,天津300350;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骨科,天津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2
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明显下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发生率也明显较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具有良好的疗效[2],但对于治疗过程中骨水泥的注入量及相应的安全性、有效性尚存在争论[3,4]。

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选取部分老年女性OVCFs患者,注入不同剂量的骨水泥进行PKP手术治疗,并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对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OVCF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骨折部位:L1(35例)、L2(32例)、L3(23例)、L4(16例)、L5(14例);平均年龄68.2±4.5岁,平均病程116.4±42.6天,平均骨密度T
值为-4.3±0.4。

按行PKP手术治疗时骨水泥注入的剂量不同分为三组:A组注入
骨水泥2~4 mL,B组注入骨水泥4~5 mL,C组注入骨水泥5~6 mL。

三组患
者在年龄、病程、骨折部位分布、骨密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OVCFs;绝经后老年女性,年龄55~75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

本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对本研究的目的表示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并能够配合完成。

1.3 手术方法
术前训练患者练习俯卧,术中持续俯卧位,保持腹部悬空,局部麻醉,采用C形
X线机透视,根据X线片确定进针侧和穿刺途径。

于穿刺针进入椎体后拨出穿刺
针芯,留置作套管,将可扩张球囊置入工作通道后进行低压扩张,扩张压力≤200 psi,反复透视,基本达到满意后停止,填充骨水泥待凝固。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
呼吸、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术后注意消毒并包扎伤口[5]。

术后卧床6小时以上,嘱患者24 h下床活动。

术后予以戊酸雌二醇片(即补佳乐,国药准字
J20171038)1 mg/d口服治疗骨质疏松,服用30天为一个周期。

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

图1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射后X片图 A、B、C分别注射了3.2 mL、4.6 mL和5.2 mL骨水泥
1.4 评价方法
①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评估胸腰背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6];②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测量压缩椎体的前缘高度和中部高度;③随访1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椎体渗漏、脊髓压迫、
血肿及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三组间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前后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
(3.45±0.92)天。

三组患者中前两组患者未出现失访病例,C组患者中因呼吸道感染失访1例。

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详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的比较
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天及1年后随访时,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注:*与术前相比,P<0.05n 疼痛程度评分/分Oswestxy功能障碍指数/%分组A组B组C组40 40 39术前5.20±0.54 5.19±0.53 5.21±0.51术后3天2.78±0.34*2.82±0.33*2.80±0.35*术后1年1.98±0.32*1.97±0.29*1.96±0.30*术前47.59±5.12 47.62±5.10
47.63±5.09术后3天23.76±3.25*24.05±3.18*23.96±3.20*术后1年
23.14±3.15*22.75±3.22*22.81±3.18*
表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的比较注:*与A组相比,P<0.05;# 与B组相比,P<0.05椎体中部高度/mm n 椎体前缘高度/mm 分组A组B组C组40 40 39术前15.67±3.57 15.72±4.08 15.69±4.15术后3
天19.28±4.75 22.02±4.21*24.43±5.15#术后1年18.39±4.32
21.27±5.19*23.78±5.13#术前16.68±3.45 16.64±3.51 16.71±3.54术后3天
21.34±4.73 23.84±5.11*26.27±5.05#术后1年20.14±4.15
22.23±5.02*25.57±5.08#
2.3 三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平均注射骨水泥3.2 mL,出现脊髓压迫者0例,骨水泥渗漏者2例,血肿2例,随诊中1例临近椎体骨折;B组患者,平均注射骨水泥4.3 mL,出现
脊髓压迫者2例,骨水泥渗漏者5例,血肿4例,随诊中2例临近椎体骨折;C
组患者,平均注射骨水泥5.4 mL,出现脊髓压迫者3例,骨水泥渗漏者7例,血肿4例,随诊中2例临近椎体骨折。

三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30.0%)、C组(41.0%),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详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例(%)]分组A组B组C组n 骨水泥渗漏脊髓压迫血肿临近椎体骨折40 40 39 2 5 7 0 2 3 2 3 4 1 2 2发生率5(12.5%)12(30.0%)16(41.0%)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以绝经期老年女性更为常见,严重危害公众健康[7,8]。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腰椎骨折是最为常见骨质疏松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治疗多会带来大量并发症且患者术后生活治疗较差[9,10]。

目前,PKP治疗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止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临
床上治疗OVCFs的首选治疗[11]。

但有文献报道,PKP术后易出现骨水泥渗漏
和骨折等并发症,且骨水泥的渗漏率可高达22%~88%[12]。

同时,有研究报道,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骨水泥的注入剂量有关[14]。

但目前学者们对于骨水
泥的注入剂量存在争议。

雌激素是一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其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相关研究报道,低剂量应用雌激素可显著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14]。

本研究选取绝经后老年女性OVCFs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联合雌激素治疗对术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本研究三组患者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骨水泥治疗OVCFs,三组患者相比,治疗前,VAS评分、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三组的VAS评分
及OD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手术后各组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注入剂量无明显相关,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治疗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部高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三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椎体前缘高度:C组>B组>A组,椎体中间高度:C组>B组>A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A组患者发生脊髓压迫0例,骨水泥渗漏2例,血肿2例,临近椎体骨折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12.5%;
B组患者发生脊髓压迫2例,骨水泥渗漏5例2,11111血肿4例,临近椎体骨
折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30.0%,C组患者发生脊髓压迫3例,骨水泥渗漏7例,血肿4例,临近椎体骨折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41.0%,发生率比较A组<B组
<C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骨水泥灌注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
正相关性,与国内外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15]。

本研究证实,PKP治疗过程中注入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对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骨水泥的剂量越大手术复位效果越好,但有较高的骨水泥渗漏,而减少骨水泥的剂量可降低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的骨折的发生率。

总之,PKP
术中注入小剂量骨水泥(2~4 mL)对于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
果及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Yuan WH,Hsu HC,Lai KL.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J].Medicine,2016,95(31):e4491.
[2] Cheng X,Long HQ,Xu JH,et parison of 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Spine J,2016,25(11):1-11.
[3] Huang Y,Peng M,He S,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at the hyperextension 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Kümmell disease[J].Clin Spine Surg,2016,29(4):161-166.
[4] Yang H,Liu H,Wang S,et al.Review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China [J].Spine,2016,41 Suppl 19:B52.
[5] Zhao G,Liu X,Li F.Balloon kyphoplasty versus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J].Osteoporos Int,2016,27(9):2823-2834.
[6]武志刚,郑宏伟,高彦文,等.PVP与PKP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关节疼痛及关节
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12):71-73.
[7] Kan SL,Yuan ZF,Chen LX,et al.Which is bes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balloon kyphoplasty,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or non-surgical treatment?A study protocol for a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J].BMJ Open,2017,7(1):e012937.
[8] Sun H,Li parison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JOrthop Surg Res,2016,11(1):156.
[9] Lin D,Hao J,Li L,et al.Effect of bone cement volume fraction on 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s after unilater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J].Clin Spine Surg,2017,30(3):E270.
[10]Feng H,Huang P,Zhang X,et al.Unilateral versus bilateral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CTs[J].JOrthop Res,2015,33(11):1713-1723.
[11]李勇,刘宗智,刘军,等.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脊柱外科杂志,2015,13(4):211-214.
[12]Chang X,Lv YF,Chen B,et al.Vertebroplasty versus kyphoplasty in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ies [J].Int Orthop,2015,39(3):491-500.
[13]Xiao H,Yang J,Feng X,et paring complications of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for treating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and 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J].Eur JOrthop Surg Traumatol,2015,25 Suppl 1:S77-85.
[14]Shang DP,Lian HY,Fu DP,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ogen receptor 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f the spine in Chinese women
[J].Genet Mol Res,2016,15(2).
[15]李楠,张贵林,何达,等.骨水泥的分布与剂量对椎体成形术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