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瘫.痪(tān)整宿.(xiù) 祷.告(dǎo)并蒂.(dì)
B.憔悴.(cuì) 荫.蔽(yīn)干涩.(sè) 诀.别(jué)
C.嫩.芽(nèn) 涟漪.(qí) 拆.散(chāi)絮.叨(xù)
D.菡萏.(dān)匿.笑(nì) 磨蹭.(ceng) 一霎.时(shà)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待弄竟然笑柄喜出望外
B.煎熬裁缝沐浴暴怒无长
C.雪骤捶打沉寂泼泼洒洒
D.花瑞莲蓬烦密水波粼粼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一脸不快。
B.在这片劫后重生的土地上,人人各得其所
....,各展其长,满怀信心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
C.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
....,共同繁荣。
D.《经典咏流传》以崭新的形式推介古典诗词,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不容置疑
....的作用。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
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
A.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冰心,原名谢婉莹。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7. 仿写句子。
(4分)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母亲啊!你是,我是。
,除了你,谁是?
8.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2分)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
A.“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
B.“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
C.“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
9.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
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材料一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1)写一写:材料二是周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完成下面的仿写。
(3分)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
(2)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4分)
/
/
/
/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与友期.行期:/
(2)去后乃.至乃:/
(3)相委而去.去:/
(4)下车引.之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12.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3分)
/
13. 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
/
/
/
(二)散步(14分)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
15. “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满足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我”的这种品质?(任意写一处)(4分)
/
16.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句中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
/
/
17. 文中画线的语句描写了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
试想一下,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4分)
/
(三)父爱的印记(16分)
武眉凌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20世纪50年代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那名英俊的年轻军官就是我的父亲。
五岁的我,懂事又不懂事,记忆中已难以找到父亲的形象,我唯有一次又一次地凝望这张照片。
我知道,父亲走时最不放心的就是年幼的我。
弥留之际,他手里攥着一块小小的饼干——在那个年代,这算得上是高级食品——他攥了两天两夜,只是一遍遍地喊着我的名字。
当姐姐把寄宿在大娘家的我领到他面前时,多日卧床不起的父亲,居然坐起来把我抱在怀中,一口一口喂我吃下了那块小小的饼干。
听老人们说,父亲小时候就是一个漂亮聪颖的男孩,深得大伯大娘喜爱,所以,三岁时就离开了自己的亲爹娘,成了大伯大娘的养子。
他勤奋好学,又天资聪颖,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军官大学生。
可是,正当父亲学业有成准备报效祖国的时候,他的养母瘫痪在床。
因为是唯一的养子,父亲只能放弃自己的美好前程回乡尽孝。
①
回村后,不论是在大队当会计,还是在村里任支书,父亲一心为穷乡亲干实事,不辞辛苦不占小便宜。
他是三乡五里有名的“秀才”,常被人请去写字画画;他还会剪纸,不管是结婚人家的喜字窗花,还是人死后棺材上的金龙玉凤,无一不出自他的手。
我对这些已没了印象,只依稀记得父亲挑着担子出门的背影。
那时,我视父亲的工具箱为神物,那是他亲手制作的,上面有许多小抽屉,就像中药房的药橱子,抽屉上的小锁、花草都特别精制。
长大后,我常常会想,一名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当他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时,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然而大人们都说父亲是一个曲不离口的乐观人。
那时,村东王大伯有一个收音机,父亲借来只听了几个晚上,便领着村里的姑娘小伙们排起了戏曲《夺印》,父亲扮演里面的主角“何支书”,据说戏演得非常成功,还被邻村请去搭台子演了好几场。
②他的死,归咎于一场特大洪水。
那时,我出生才一个多月,父亲不顾自己已患上心脏病,带领全村人到村外去筑坝,一连几天几夜战斗在水里,病情一下子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加上那年月缺乏营养,最后英年早逝,仅33岁。
如果不是牵挂着一双儿女,父亲也许连最后那五年也熬不过来。
父亲,即使我记忆中已没有了您的影子,我仍然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仍然将您的话铭记在心中。
姐姐告诉我,父亲临终时对母亲说:“你要往前走就走吧,但必须把小凌留下,给大娥做个伴。
”自从知道父亲的这句遗言后,我就没惹姐生过一次气。
父亲,您放心吧,尽管我和姐不是一母所生,但我们姐妹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到现在,我仍喜欢和军人交朋友。
曾读过张洁的散文《拣麦穗》,她小时候,大人们逗她:“将来嫁谁?”为了能天天吃到灶糖,她居然天真地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而我,当我小得还总爱站在祖屋的窗户台上“演戏”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向大人们宣布:“我长大了,要嫁个大军官……”
听姐说,我小时候,还没一块大青砖长,父亲总是用一只手托着我走东串西。
多么想再度变成那么小的我,风雨来了,有父亲宽阔的肩头为我挡风遮雨。
父亲,您知道吗?有时看到草绿色,看到您军装的颜色,我都会怦然心动,泪水涟涟。
五年的父爱能有多少,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生命里。
18. 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①②两处的横线上,第①处应填(B),第②处应填()。
(2分)
A.我想,父亲算是忠孝两全了。
B.我没法说他走的路是对还是错,只知道父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
19. 阅读全文,概括补充有关父亲人生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
(每空不超过5字)(2分)
大伯养子→→回乡尽孝→/
20. 文章为什么要以“父爱的印记”为题?(4分)
/
21.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
22. 文中表现出了父亲丰富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
三、写作(50分)
23. 题目:让我的一刻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心动”“伤心”等。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B
2. C
3. A
4. C
5. C
6. C
7. 露珠小草心灵枯涸时为我送来滋润的源泉
8. B
9. (1)示例:影响子孙品行(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践行和谐理念) (2)示例:我家的家风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家里在社区经营超市多年,一直按照工商和物价部门规定,货真价实,诚信待人。
(开放题,围绕主旨,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
10. (1)约定(2)才(3)离开(4)拉,牵拉
11. (1)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12. 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示歉意;同时看到元方如此不凡,想和他进一步谈论。
13. 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14. 本文主要写了初春时节,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示了这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真挚感情。
15. 表现了“我”尊敬和孝顺母亲的品质。
示例: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才应该多走走。
16. 不能。
因为与母亲老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
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所以用“早已”;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
17. 示例:原来小路上的景色是如此迷人,怪不得孙子想走小路。
小路虽然难走,但能和家人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也很好啊!
18. A
19. 考入军校抗洪献身
20. 因为父亲去世时“我”年纪小,“我”只能记住其粗略印象,本文所记叙的也是这些粗略印象。
21. 直接抒情,强烈地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军人的崇敬之情。
22. 聪明好学,孝顺懂事,心灵手巧,乐于助人,一心为公等。
(能结合内容说出两点即可)
23.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