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从而达到知识的融合、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来讲述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学会自学。

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应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对学生的教要具有启发性,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来体现,老师作为主导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一、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

这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认真完成学讲稿。

要求学生根据讲稿设计的问题,自己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本,解答问题。

学完一节后,由自己归纳,完成一份总结报告,促使学生及时总结复习,梳理和归纳知识和方法。

例如“二次根式的性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两个性质= ×?(a≥0,b≥0),= (a≥0,b>0)及其应用。

应让每个学生动笔做一组形如“ = ,× =”及“ = ,= ”的练习,通过比较左右两边的等式,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教学,老师不可以只在黑板上讲,学生坐着听,而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动笔动脑,运用他们自己发现的规律去解题。

如果只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看”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就很被动,一些学生可能不在听,或思维跟不上,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范例讲解重分析、重能力培养
例题要精选,对结构特征、思维方式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追求例题数量,而重视例题质量。

讲解非格式示范性例题时,教师不必边讲解边详细地在黑板上把整个解题过程写出。

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得出解题思路,并在练习簿上写出这个思路,教师在黑板上也只写出这个思路。

例如:已知,⊿ABC中,AD是中线。

求证:AD< (AB+AC)
教师在黑板上只写出学生们自己得出的思路:
解:1)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CE.
2)证⊿ABD≌⊿ECD得CE=AB
3)在⊿ACE中,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解得。

学生在练习簿上写出以上内容后,再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教师巡视并指导。

这样做,教师讲课轻松,效果又好。

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加强交流沟通的合作学习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技能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鼓励、分享经验和看法,从而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总结可以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在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与相互学习中汇聚智慧、激发潜能,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机会,还可以给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契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树立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力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利用先进手段的科技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明显地让抽象问题变得具体生动,让枯燥问题变得有趣多彩,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

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开拓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三视图”的教学中,由于立体几何的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单纯的讲解和想象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

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視频和声音的交叉运用,却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三视图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把抽象问题变得具象、清晰,同时也在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了对于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五、讲解例题,力求善变,开阔思维。

例题的选择,应是最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

应能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

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例题的基础上作系列的变化,达到能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实现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内容时,举了这样一个例题: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上,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

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是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m)2+n,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在数学中我对例题作了变化,把题例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求解析式。

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从图中看出,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再对例题进行变化,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求解析式。

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i)开口向上;(ii)开口向下;所以有两个结论。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

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促进。

只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有机、合理的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若男.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 考试周刊,2017(44).
[2] 郑娴婷.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J]. 知识文库,201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