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观课议课的认识与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后用提问理解上课教师;
• “我觉得……”到“我发现……” • 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现象) • 心平气和,议课和讨论不空
(2)授课教师先说自己的思考 和理解,然后反问故事讲述者 的看法和意见;
(3)观课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 己对故事的发现和理解;
• (4)参与者讨论问题解决的可 能性和有效方法;
• (1)课前有期望,老师盼望进教室
例: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新知、新事、新人(研究的目的)
(2)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胸有 成竹、得心应手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 ,能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当老师面对学生 “老师,我看你懂 得卵多的呢”时。如何面对学生挑衅
“学生”
观课议课
二、观课议课基础 (一)致力教师幸福生活
• 1.幸福理解 • 幸福是人审视自身生存状态所获得的愉悦感受
• (1)幸福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 (2)幸福的对象是客观的
• 外界因素对生存状态的影响: • 社会经济水平 • 社会分配制度 • 社会文化氛围 • 家庭背景…… • 影响生存状态的自身因素: • 曾经付出的劳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人的能力水平……
追求和体验成长幸福
•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 、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 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 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能被人们认 为是个死人。”(苏霍姆林斯基)
•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在研究的创新实践中实现幸福
关于教师幸福生活的抽象和想象:
观课议课的认识与基础
一、什么是观课议课
(一)从实践案例看观课议课
• 1.观的改变 • 观察如下案例,想一想你的思考
和收获。
• 观的建议
• (1)从感性判断到理性分析,从评判走向理 解:“为什么这样教?目的是什么?基于什 么样的教育认识和理解?”
• (2)从针对别人到发展自我:“我从中发现 了什么?”“我思考了什么?”“假如我来 处理?”
• (3)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 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 温暖体验,它包括对自身能力实现 和发展的审美,对教学劳动过程和 劳动效果的审美。
• 农村教师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二)教师成长关键 “人因思而变”
思想的用法?
•改变:
•教学: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内容 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 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投入)时 间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改变:
•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你为什么这样教?” •“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 •“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 的调整和改变?”
思想的对象和方法
经验+反思=成长
1.经验的获得和实践
• 作为名词的得经验?
经历 经验 • (1)经验是认识关系,是发现联系。
• 借鉴彼此过去的经验、他人(优秀 教师、书本)的经验,发现新的可 能性
• 面向未来,从“评判”到“建设”
乔哈里咨询窗
观课议课试图引起的改变
我知
我不知
别人知 别人不知
开放区 别人向我开放
我
向
别
人
开
共同探究
放
增进新知
盲区
隐藏区
未知区
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步骤
• (5)对既有经验反思和改造
• 比如:“教学变革如何理性论证?” • “‘请将不如激将’的可能性、适
• 第一次去括弧(分享交流自己的原初 体验和感悟)。不封闭保守,真诚相 对。
• 第二次去括弧(观课议课的共同体验 与感悟和原有理论和方法的互动建 构)。不因循守旧,大胆尝试创新。
• (二)观课议课界定
调查研究性听课 分等竞赛性评课 提升锤炼性磨课 发展教研性议课
• 观课议课的含义
•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 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 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 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 动。
• “幸福是一种能力。”
• ——赵汀阳
–认识幸福的能力 –感受幸福的能力 –创造幸福的能力
–……
• 2.幸福的创造
•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 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 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他给人的 感觉,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 引他永远向前。”(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
(2)经验的被动与主动
尝试
失败 再尝试 却更好地失败
获得经验需要主动
(3)经验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知与行)
• 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 记录实录——审视和批判——重新备
详案
2.在反思中改造提升经验
• 反思的必要性:
• 波斯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 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 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 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 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 坡。”
用对象、适用方法。”
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步骤
• (6)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有意义的现象” • “有建构的对话”
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 第一次加括弧(悬置已有理论和方法, 以赤子之心)进教室。不先入为主,以 学习的姿态进教室。
• 第二次加括弧(悬置自己对现象的体验 和感悟)倾听和理解执教者的设计和思 考。不主观臆断,先理解授课教师。
• “观察—领会—理解—创造”的过程
• (3)从粗到细、到精微.努力争取对教育
现象背后的深层复杂性有更细微的探察
和理解。
• (4)体谅实践的“水深火热”和权衡选择
• (5)从发明到发现:“发现可以推广的
观念和方法”(避免无建构的互动和学习)
2.从“评”到“议” (1)观课者先描述蕴涵困惑的故事,
• 反思的含义 • 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
依据、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 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 得相对正确的经验。
• 观课议课在2010年9期《人民教育》列为“创刊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33件)
• 输入“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研究—陈大 伟”——“如何观课议课系列讲座”
(三)观课议课作为文化
工具 方法 行为
思维方式 相关策略
立场、理念 价值观
教育积极性与 专业生活方式 (动力、能力、精力)
理想课 堂建设
• “我觉得……”到“我发现……” • 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现象) • 心平气和,议课和讨论不空
(2)授课教师先说自己的思考 和理解,然后反问故事讲述者 的看法和意见;
(3)观课者和其他参与者说自 己对故事的发现和理解;
• (4)参与者讨论问题解决的可 能性和有效方法;
• (1)课前有期望,老师盼望进教室
例: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新知、新事、新人(研究的目的)
(2)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胸有 成竹、得心应手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 ,能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当老师面对学生 “老师,我看你懂 得卵多的呢”时。如何面对学生挑衅
“学生”
观课议课
二、观课议课基础 (一)致力教师幸福生活
• 1.幸福理解 • 幸福是人审视自身生存状态所获得的愉悦感受
• (1)幸福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 (2)幸福的对象是客观的
• 外界因素对生存状态的影响: • 社会经济水平 • 社会分配制度 • 社会文化氛围 • 家庭背景…… • 影响生存状态的自身因素: • 曾经付出的劳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人的能力水平……
追求和体验成长幸福
•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 、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 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 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能被人们认 为是个死人。”(苏霍姆林斯基)
•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在研究的创新实践中实现幸福
关于教师幸福生活的抽象和想象:
观课议课的认识与基础
一、什么是观课议课
(一)从实践案例看观课议课
• 1.观的改变 • 观察如下案例,想一想你的思考
和收获。
• 观的建议
• (1)从感性判断到理性分析,从评判走向理 解:“为什么这样教?目的是什么?基于什 么样的教育认识和理解?”
• (2)从针对别人到发展自我:“我从中发现 了什么?”“我思考了什么?”“假如我来 处理?”
• (3)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 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 温暖体验,它包括对自身能力实现 和发展的审美,对教学劳动过程和 劳动效果的审美。
• 农村教师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二)教师成长关键 “人因思而变”
思想的用法?
•改变:
•教学: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教学效率=同学们围绕合理教学内容 的比较紧张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 情意活动时间/教学所用(投入)时 间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改变:
•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
•“你为什么这样教?” •“除了这样教,你还想过怎么教?” •“如果你下次教,你会做出什么样 的调整和改变?”
思想的对象和方法
经验+反思=成长
1.经验的获得和实践
• 作为名词的得经验?
经历 经验 • (1)经验是认识关系,是发现联系。
• 借鉴彼此过去的经验、他人(优秀 教师、书本)的经验,发现新的可 能性
• 面向未来,从“评判”到“建设”
乔哈里咨询窗
观课议课试图引起的改变
我知
我不知
别人知 别人不知
开放区 别人向我开放
我
向
别
人
开
共同探究
放
增进新知
盲区
隐藏区
未知区
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步骤
• (5)对既有经验反思和改造
• 比如:“教学变革如何理性论证?” • “‘请将不如激将’的可能性、适
• 第一次去括弧(分享交流自己的原初 体验和感悟)。不封闭保守,真诚相 对。
• 第二次去括弧(观课议课的共同体验 与感悟和原有理论和方法的互动建 构)。不因循守旧,大胆尝试创新。
• (二)观课议课界定
调查研究性听课 分等竞赛性评课 提升锤炼性磨课 发展教研性议课
• 观课议课的含义
•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 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 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 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 动。
• “幸福是一种能力。”
• ——赵汀阳
–认识幸福的能力 –感受幸福的能力 –创造幸福的能力
–……
• 2.幸福的创造
•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 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 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他给人的 感觉,就是他的前面有一束光,指 引他永远向前。”(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
(2)经验的被动与主动
尝试
失败 再尝试 却更好地失败
获得经验需要主动
(3)经验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知与行)
• 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 记录实录——审视和批判——重新备
详案
2.在反思中改造提升经验
• 反思的必要性:
• 波斯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 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 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 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 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 坡。”
用对象、适用方法。”
议课中的案例讨论步骤
• (6)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 “有意义的现象” • “有建构的对话”
面向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 第一次加括弧(悬置已有理论和方法, 以赤子之心)进教室。不先入为主,以 学习的姿态进教室。
• 第二次加括弧(悬置自己对现象的体验 和感悟)倾听和理解执教者的设计和思 考。不主观臆断,先理解授课教师。
• “观察—领会—理解—创造”的过程
• (3)从粗到细、到精微.努力争取对教育
现象背后的深层复杂性有更细微的探察
和理解。
• (4)体谅实践的“水深火热”和权衡选择
• (5)从发明到发现:“发现可以推广的
观念和方法”(避免无建构的互动和学习)
2.从“评”到“议” (1)观课者先描述蕴涵困惑的故事,
• 反思的含义 • 反思是对经验的过程、经验的
依据、经验的结论保持持续的 批判性的审视,目的是为了获 得相对正确的经验。
• 观课议课在2010年9期《人民教育》列为“创刊60 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共33件)
• 输入“教师教育实践创新研究—陈大 伟”——“如何观课议课系列讲座”
(三)观课议课作为文化
工具 方法 行为
思维方式 相关策略
立场、理念 价值观
教育积极性与 专业生活方式 (动力、能力、精力)
理想课 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