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示范课教学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部编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人评价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鲁迅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 《山水》出版于1943年,大部分作品写于抗战时期,冯至 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 这时期,冯至在昆明市郊的山野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外界 是战争、通货膨胀、喧嚣,而山野素朴宁静,倾心于里尔克的 冯至,这时候阅读、研究歌德、杜甫,对自然、对生命有了深 切的领会与感悟。因而写下《山水》。 《山水》富于“宇宙精神”的自然观,贯穿着“正当的死 生”的主旋律,清朗深婉的行文,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魅 力:宁静素朴的自然,光风霁月的哲思。
现存之物,通过时空的某种关联,追溯曾经存在的世界。
朗读感知
1.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思考。 (1)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怀想消逝了的山村的?结合文本,找出 这样的一句具体话语。又描写了哪些风物?这些风物有怎样的特点? (2)梳理文章结构。
讨论交流
说说作者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怀想消逝了的山村的?结合文本,找出这样的一句具体话语。 又描写了哪些风物?这些风物有怎样的特点?
彩菌
点缀、滋养
有加利树
速长、最高
狗嚎 麂嘶
威胁、吓人 难逃人的诡计
意蕴 过去和现在相通 人类生息相通 生命的宁静之美 生命的美好 生命的渺小 生命对痛苦的恐惧 感于死亡的可怕
哲思
对现代文明与现代 人生的荒芜感的感 喟,也有对个体存 在价值与生命的意 义的思考。
讨论点拨
“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个 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怎么理解这种关联?
个大宇宙。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 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 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 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
凭借自身的存在价值,带给 作者关于个体与整体、微小 与伟大的思考。
讨论点拨
菌子
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 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 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 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 处,低头寻找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 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
体会题目
文章标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有怎样的含意?
文章题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就隐含“存在”的意涵,在时间维度上,自然万物都是 一种时间性的存在,既有其产生也有其消亡,是一种有限的时间性。
“消逝了”中的“了”是过去助词,表示过去已完成的动作。 因而标题表明了文章中所描述的这个山村过去存在,现已虚无,也即是从虚无世界中的
迁移拓展
又如冯至先生,他近年来写了若干散文,实在都是诗的,那么明净,那么含 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李广田 无论文字的功力和火候,情趣的广度和深度,冯至都算得上是收获期最伟大 的散文家。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你认为精彩的语言,然后交流。 2.亲近、体验大自然,领悟自然之美,并表述这些感受。
精读体会
各小组自选一个意象体会景物特点和蕴含的哲思,思考后讨 论并将结果简要展示到黑板上。
要求: 1.要随着作品发挥联想,抓住景物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 之美,理解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 2.发言人声音清楚洪亮。
石路 泉水 鼠麴草 彩菌 有加利树 狗嚎 麂嘶
讨论点拨
石路 我们走的路,是二三十年来经营山林的人
们一步步踏出来的,处处表露出新开辟的 样子。眼前的浓绿浅绿,没有一点历史的 重担。
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 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引我走 到过去。
路是人类历史的载体,承载着历 史的书写和再现。
作者在山村残存的景象中,发现 了这条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诱 发了对历史的思索,从而从现在 走向过去,再现了历史上充满活 力的山村。
给人以感动 和启示
2.描写手法上
(1)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以严肃朴素的笔法、抒情以谦虚诚恳的笔调。
(2)描写为主,穿插议论、联想、抒情
讨论点拨
进一步发出议论,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
水之源就是生命之 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
讨论点拨
泉水
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 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 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 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养育山村人的水源,时空的界限 打破,人与人的关联构建起来。
Hale Waihona Puke 鼠麴草 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
“只有在草木之间感 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途径
石路 泉水 鼠麴草 彩菌 有加利树 狗嚎 麂嘶
并非名山胜水,而是 无名的自然风物,努 力还原它们朴素的本 来面目。
讨论交流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点出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 总 第二部分:(4~10段)生发启示和联想,抒发感悟。 分 第三部分:(11段)总括启迪,点出关联。 点睛之笔 总
这“关联”是多方面、多重意味的,其触发点都是存在的事物:共同吃过的一棵树上的果 实,共同饮过的一条河里的水,共同担受过的一个地方的风雨,还有那条‘引我过去’的路等, 这些事物不仅存在于现实,还存在于过去。
正是这种存在主义的“关联”观,使得这篇散文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厚度,将历史和现 实拉近,古人和今人交融,生与死相通。
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情景导入
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 之一能激发诗情。
——余秋雨《千年一叹》
冯至恰是用诗人般发现美的眼睛抓住了这“万分之一”的诗意美,细致地体验自 然中的一景一物。
情景导入
陶渊明笔下归隐的田园是作者苦苦追求的精神家园。 贾平凹眼中的乡土是八百里秦川上的风土人情。
地表达了对昔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人事的怀念,使 主题得到升华。
给人凝重简练而又 朴厚深远的美感
先用描写的方式 描绘眼前的溪水, 交代小溪的特点 和存在的环境。
接着产生联想, 想象小溪曾养育 昔日的人们。
(3)句式以长短变化和整散结合
讨论点拨
第一句既是长句又是 散句,长句的特点使 得句子表意严密细致、 内容丰富,散句使表 达灵活而有变化。
源,就是文明的摇 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
篮,感悟人类声息 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
相通。 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
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
借用古诗来含蓄 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
“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 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里没 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句式丰富灵活,富有 节奏感。
第二句是短句及整句, 通过对比的方式把鼠 麴草的纯洁坚强有力 地凸显出来。
小结
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冯至以诗人眼光透视 平凡山水人事,发现诗的意味,以散文的形式创造一种富 有张力的诗的意境,赋予沉思的理趣,不失为一篇不可多 得的美文精品。
作者简介
作品
诗集:《昨日之歌》 (第一部诗集) 《北游及其他》 (记录哈尔滨教书生活) 《十四行集》 (具时代特征和风格)
小说:《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伍子胥》(中篇历史小说) 散文集:《山水》(哲思深刻)
论著:《论歌德》《杜甫传》
特色
散文:含蓄、飘逸、简明、生动、诗意盎然。
冯至 ( 1905-1993)
一个消逝了的乡村又引发了冯至怎样的感怀呢?
作者简介
身份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冯至 ( 1905-1993)
主要经历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1935年9月回国,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及北京大学教授。 198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高教部授予冯至“格林兄弟文学奖”。 1989年4月25日,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北欧文学学会会长。 1989年8月,首届“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在京揭晓。 1993年去世。
色彩斑斓,赋予菌子 以生命力。
有加利树 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不
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
高耸向上,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这是作者笔下普通风物中出“奇” 的一个。侧面反映作者的审美倾向。
讨论点拨
无名的自然风物
特点
石路
新开辟的样子
泉水
清冽、养人
鼠麴草 时间、空间 谦虚、纯洁、坚强
说明人事变迁并没有左右大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历史并不是消亡,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 在。一些看似无“关联”,实在有紧密内在“关联”的自然和人事、动物、植物,都构成了给 人以许多启示的有机的艺术品。
讨论点拨
作者的行文风格是什么样的?
1.描写的对象选择上
沉着深婉、朴素隽永
用无名的自然风物勾 勒鲜明的画面
宁静之美的村女放羊图 热闹生气的雨后采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