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南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和技术、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虽然起步晚,但中国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一批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发展。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

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摘编自《航天新高度梦想析起点》)材料二: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了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

综合考虑光照、能源、热控等多种国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度—50度的范国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的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内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解决了着陆区周边地形起伏大而难以下降的问题。

嫦娥四号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

在动力下降过程中,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变成自主实现;在月面工作期间,它可以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成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

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还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摘编自冯华《翩然落月背再赴广寒约》)材料三:
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此次探测将通过火星卫星、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经准备好。

中国火星探测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效率高,在首次任务中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这在航天史上没有先例。

根据地球与火星位置关系,每26个月火星会有一次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这也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

在这个时间点发射火星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缩短抵达的时间。

2020年就将迎来一个窗口期。

面对探测火里的种难度,中国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完成了火星探测轨道设计。

测控通信、自主导航、表面软着陆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为我国自主火星探测奠定了技术基础。

首次探测火星,中国肩负了什么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其二是火星本体科学的研究,其三是探讨火星在经过长期改造之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为人类社会的特续发展服务。

(摘编自储棕荷《火星探测到底难在在哪儿?》)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期发射中继星,是为了解决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难题。

B. 嫦娥四号着陆纬度确定为中纬度,这综合考虑了光照、能源、热控等因素。

C. 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了垂直方式下降,提高了着陆的精准性。

D. 嫦娥四号的创新,使探测器能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其自主能力得到提升。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内容高瞻远瞩,激发读者逐梦前行的家国情怀;材料二的报道聚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读者的大国自信。

B.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同时还将首次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

C. 中国确定于2020年探测火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抓住这次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机会,抓住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

D. 目前人类探测火星上的生命活动信息、研究火星本体科学以及探讨火星长期改造等,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科研都具有促进作用。

3.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进行火星探测的有利条件。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桐花满地
雪小禅
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

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

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

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

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

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

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

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

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

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

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

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

⑤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

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

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

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

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

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

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

⑧每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

我离开了故乡,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

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

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

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

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

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

⑪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

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

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

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

⑫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

可是,她一直留着。

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

⑬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

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

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

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

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

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

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

⑭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


⑮玲很快回了短信。

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

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叙述事件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中间有插叙,这样使文章脉络清晰,将过去、现在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显现出“形散”但“神不散”的特点。

B. 文章中“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与桐花形象相互衬托,本文就是通过对桐花、朋友“玲”的回忆,写出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之情。

C. 倒数第三段划线句对桐花的称呼从“它”到“君”的转换,是因为对桐花的描写已经丰富、饱满,“它”的形象已经转变为“一直努力着”的形象,作者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作者当初不喜欢桐花的原因是命贱、形状也散、颜色灰败的暗且没有灵性,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5. 有人认为,文中的桐花是“玲”的化身,你对此有何看法?
6. 本文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本文举例简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
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从科幻理论研究来说,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或者可以说是科幻现实主义的一种,代表的是科幻现实主义中有关人与自然话题的科幻。

陈楸帆曾在2012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时说过:“科幻在当下,是最大的现实主义。

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

”正如他所言,中国的现人类世科幻文学写作也是基于与现实的关系。

他在《荒潮》中描写了一个全球化产业链下回收电子垃圾的小镇“硅屿”。

异化的垃圾人与享受着全球化“高尚生活”的新富阶层共同生活在“硅屿”,他们之间的差异因为价值的剥夺与被剥夺、对他者的歧视与他者的反抗,在因垃圾病毒的侵袭产生的变异垃圾人影响下,被无穷地放大且变得不可调和。

而这种对当代中国社会民生问题极度关切的科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用他陌生化的笔触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困境一一映射在虚构的近未来世界中,让我们既疏离又亲近。

同样,灰狐的《固体海洋》作为现人类世毒物题材科幻文学作品,则立足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背景。

作者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想象似乎来自大洋上四处漂浮的塑料垃圾岛,他以变异的融塑细菌赋予了塑料岛生命,塑料细菌通过海洋传播,使人类婴儿变异、动物罹患癌症甚至与塑料垃圾融为一体,而这又好似日本水俣病的重演。

就像人类世所观照的环境人文学理论所言,环境和人文不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这就意味着对海洋的污染终会反噬人类己身,只有正视这种破坏和污染,努力去保护海洋,才是保护人类自身。

同样立足于人类世环境人文学理论的还有与地球环境破坏相关的科幻。

阿缺在《深处》中利用科幻手法将地球描绘成人类的母亲,而人类不听从地球母亲的劝告反而杀害地球母亲的行为最终使人类在宇宙中四处流浪。

此外,还有与气候危机相关的科幻,如吴显奎的《勇士号冲向台风》,主人公试图用核弹去阻止台风且最终似乎成功了,但现实却完全不可能。

正如哲学家戴尔·杰米森(Dale Jamieson)的判断,人类世显示了“人类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强大力量,同时显示了人类极度的无能,因为很多改变及其后果并非人类所愿,通过个人或小集体也无法得到弥补”。

中国科幻文学发展似乎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核心科幻发展不过40年。

人类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也与中国科幻成熟发展的时间相近,它们之间既相互观照又相互影响。

中国科幻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科幻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也有利于中国科幻文学性的提升;立足人类世文学批评去观照中国科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将为地球的发展带
来不可忽视的改变,而中国科幻作家也将积极回应这种改变,并用自己的创作去印证中国在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让中国科幻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成长并行腾飞!
(摘编自付昌义、张洁《人类世视野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科普创作》2020年02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天问”踏上探索火星的路程,这些以古老传说来命名的“当代神话”都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科幻和现实更加融合的明证。

B.新阶段中国科幻作品创作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让观众能从作品中看见未来、众生和自己,从而想象未来的边界,立足现实,进而寻找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

C.陈楸帆的颁奖词指出,当下的科幻是最大的最具开放性的现实主义,它能让科幻作家从与主流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角度,发挥想象力,书写另一种现实。

D.材料二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我国核心科幻发展的时间也就是4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国科幻文学发展是缺少历史传承和延续的。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拍摄一部引人共鸣、震撼心灵的科幻电影,虽然离不开特效带给人的强劲的视觉冲击力,但更要在影片中能叩问人性、引人思辨、贴近日常生活。

B.《荒潮》作者成功地将当代中国人面临的、由全球化产业链下电子垃圾回收引发的系列问题,置于近未来世界中展现出来,让读者产生陌生和亲近共存的感觉。

C.《固体海洋》中,灰狐将视角定位于被塑料垃圾污染的海洋,通过写塑料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反噬,呼吁人们只要正视这种污染的现实,就能保护人类。

D.我国科幻小说表现手法和文学水准的丰富需要立足于人类世视野去创作,而从人类世视角切入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文学批评更让人了解中国的巨大作用。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电影讲述的故事不属于现人类世科幻范畴的一项是()
A.《程序恋人》: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之下,人类和机器发生了一段恋情。

B.《<坏未来》:陨石掉在地球上,路过两个人被辐射,最后形成不相同的性格的故事。

C.《空气侠》:幼年丧父的主人公希望自己成为英雄,有了超能力后,他却发现一切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D.《姜子牙》以“封神大战”为前情,讲述了姜子牙跨越人、神、妖三界,为苍生而战的史诗传奇。

1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人类世的中国科幻电影”下一个简要定义。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

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

”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

”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

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

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

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

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

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

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

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

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

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

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 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科,古代由皇帝亲自下诏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

B. 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活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 薨,死的一种说法,例如周代诸侯、唐代三品以上官员之死。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

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
的迟钝表示不满。

B. 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

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 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

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

D. 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

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

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16. 在今天看来,富弼的救灾方案仍有颇多启示意义,请分条概括其救灾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

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7.“花近高楼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D.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8.请简要分析整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图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漫画,请对画面进行描述(不超过60个字)并写出它的寓意(不超过4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疫情期间,扬州一包姓老太太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痊愈出院。

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她想送一面锦旗。

以下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锦旗内容的是()
A. 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痛。

B.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C. 妙灸神针医百病,德艺双馨传四方。

D. 今日杏坛风似鲁,向来铁砚志如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当今,点外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2020年9月8日,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迅速刷屏,外卖系统的算法催逼着外卖员疯狂地奔波在路上,外卖员疲于奔命,与死神赛跑。

这篇文章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有人认为外卖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了效率,让外卖员获得更多的回报; 有人认为外卖员不是“系统里的一个点,而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不能为了赚钱, 置生命安全于不顾;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采用了垂直方式下降,提高了着陆的精准性”错误。

原文表述为“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的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内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