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忧患意识不强问题讲话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忧患意识不强问题讲话稿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
它源于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
所谓忧患意识,是说没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机的时候就想到危机的降临,矛盾未显现的时候就要想到矛盾的突发和激化。
这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也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支柱。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民族忧患意识的产物。
党的几代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场合,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
党的十六大刚刚结束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常委们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表明了中央领导集体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面向未来,我们党任重道远,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又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强调了“四个一定要”,其中一条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最近,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又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来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这次全市性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把解决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作为一个专题展开讨论,是完全必要的。
(二)我市为什么提出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恐怕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我市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小进即满的思想
认为自然环境条件不错,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而且这几年发展得也很快,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gdp,还是财政收入,都是全省第一,特别是的开发建设和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及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建设, 的知名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越来越高,眼下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所以,有了一种满足感。
小进即满的思想流露在我们的言谈话语中,也表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这种小进即满的思想是我们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实现新跨越的大敌。
忧患意识不强,表现在具体问题上,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看不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
是一座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无可厚非,但总有一天资源要枯竭。
我们的煤,已经开采了129年,还能够开采多少年呢?我们的铁矿,算起来保存完整的也只有滦县司家营了,再开采下去还能开采多少年呢?专家预测,无论是煤矿还是铁矿,再有几十年也就开采完了。
正处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
赵勇书记讲,现在转型,还尚存动力。
如果等到资源全部枯竭之后再转型,就悔之晚矣。
云南省曾经有个东川市,开发铜矿起家,1958年国务院下文把它明确为地级市,铜矿开发支撑了这座城市。
而到1998年,经过40年的铜矿开发,矿产枯竭了,国务院不得不又下文把东川市变成了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县级区。
这样的教训应该汲取。
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危机感,不能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二是看不到扩大开放的步伐还比较缓慢。
改革开放是我党的一个伟大觉醒。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但是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
比如同山东烟台比,1988年,在全国24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城市中,烟台是第18位,是第19位。
年,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排队中,烟台是19位,是20位。
两市的气候、人口、面积相差不多,经济总量也相差不多,可是在进出口总额方面他们却比我们高了很多。
年,是36.64亿,烟台却是150.77亿,居然是我们的4倍多。
在利用外资方面,年,我市是5亿美元,而烟台是22亿美元。
年,世界500强大企业进驻的屈指可数,而烟台则达到40多家。
在开放问题上,最让我们有忧患意识的,该是思想观念:那种封闭的、保守的、正统的京畿之地的传统观念是十分可怕的。
同南方比较起来,人家的脑筋就比较灵活,而我们就比较僵硬。
同是一样事情,在南方能办,在我们这里就不能办。
在南方,人家把大把大把的钱都挣到手了,而我们还在研究行不行,批不批,怎么办,一耽搁就是一两年两三年。
思想僵化、观念老化理直气壮地障碍了我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
三是看不到的发展环境还不尽人意。
尤其是我们的软环境,项目审批难,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给人家的印象很坏。
在深圳,经政府审批的项目只有200项,而却有400多。
我们经常讲要上大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
可是有的项目本来就应该留在,却因为我们办事拖拉,故意刁难,不得不跑到了廊坊,跑到了秦皇岛。
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座谈会上诉苦说,他给国外发一封邀请函,到相关部门去盖章,一连跑了三次也没有盖来,真是急死人,气死人。
外地在办企业的一位副老总说,在办事很难,现在的环境,和20年前的温州差不多呀!今年以来,我们接待了不少国内外贵宾,也同他们谈了不少合作意向,但真正落到的大项目也并不很多。
这与我们的环境较差有直接关系。
这种状况不改变,不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对这些问题,我们不是听不到,不是看不见,而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甚至有的个别同志反倒还觉得,资源型城市转型要顺其自然,扩大开放不要走过了头,你那么大的
项目到我这里审批,想几天就办好,没那么便宜……这是让人感到最可怕的情绪,所以,我们人应该增强忧患意识。
(三)如何破解忧患意识不强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就党员干部教育而言,从思维性质上看,可有两种教育:一是肯定性思维教育,诸如光辉历史的弘扬,现实成就的传播,美好未来的昭示等;二是否定性思维教育,或称“批判性”思维教育,也就是忧患意识教育。
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上看,肯定性思维教育比较多,而否定性即忧患意识教育则相对滞后。
所以建议各级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研究树立科学忧患观,使其增强忧党忧国忧民意识,特别是增强发展的忧患意识,做到自觉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带头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要用科学的教育制度和完善的教育机制来保障忧患意识教育取得成效。
其次,要运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在这个地球村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在世界,中国的因素在增加,在中国,世界的因素在增加。
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在说:我们正在与国际接轨。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用世界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审视大千。
运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向外,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望远镜看世界,纵观风云变幻,分析把握大势;一个是眼睛向内,站在世界的高度,用显微镜看自己,透视国情、市情,分析研究问题。
就来讲,不运用世界眼光,就看不到差距,抓不住机遇,我们就难以建设,难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难以实施拆违拆迁、开建迎宾大道,也不能谋划滨海新城,更不能筹建高铁和空港。
今天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明年8月份世界各国政要、企业巨人来参加高层科学发展论坛就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不仅是给中国提供经验,也是给世界提供借鉴。
它是一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抚肩思重,责任重大。
我们一定要用世界眼光审视当今,展望未来,自我加压,负重奋进,一定要苦干实干,用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要有开拓进取的锐气。
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离不开进取的锐气。
从今年年初东盟峰会开始,我国就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多边外交,元首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甚至环境外交。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我国作为一个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日渐清晰。
为什么我国的外交底气十足、让全球服气,关键是进取意识强烈。
这说的是国家。
那么,就一个地区来讲也是如此。
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也是不行的。
在市,我们各县(市)区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
作作风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
有的地方条件差、基础弱,只要精神状态好,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也会一事无成。
在,进取是一种需要,进取是一种责任,进取是一种境界,进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目前,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我们要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开拓进取,迎接挑战,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事事争高,处处争好,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把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而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