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第3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
7 6 5 4 3 2 1
二级泵站 供水线
A B
一级泵站 供水线
B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h)
所以,清水池的调节容积= ①A部分面积,即二泵站供水量>一泵站时累计 的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2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水塔和清水池的作用:调节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间 的流量差值。 一、清水池、水塔的调节容积 1、确定方法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 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当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相接近时,清水 池的调节容积可以减小,但是为了调节二级泵站供水 量和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水塔的容积将会增大。如果 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越接近用水量,水塔的容积越 小,但清水池的容积将增加。 16
水塔
Qh Q max
Q max
Qh
②对置水塔(网后水塔)时 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 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Qmax 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按 Qh Q max 配水管网按 Qh
13
三、清水池(位于水处理构筑物和二泵站之间) 调节一、二泵站供水量的差额:因为一泵站均 匀工作,二泵站分级工作,所以一、二泵站每 小时供水量并不相等。 ①20时~次日5时,一泵站的供水量>二泵站,多 余水贮存在清水池 ②5时~20时,一泵站的供水量<二泵站,取清水 池中的存水,以满足用水量需要
30
思考题
试述以地面水作为水源的城市自来水系统 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流量关系。 画出最大用水时网前水塔给水系统水压线 图,注明图中所用符号,写出二泵站扬程 公式。 清水池和水塔起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下应 设置水塔。 有水塔和无水塔的管网,二泵站的计算流 量有何区别。
31
某城最高日用水量为5000m3/d,拟定两种给水系统 方案(见下图):一为地下水源,无需处理,设对 置水塔;二为地面水源,原水需处理,设网前水塔。 用水量变化规律和二级泵站供水线见图2-1所示, 试求图中各组成部分的计算流量。
W3 QxT,Qx q f N,T 2h
W3
W4
:水厂生产用水(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 m3,等于 Qd 的5%~10% :安全贮量,m3
1 1 W4 ( ~ ) (W1 W2 W3 ) 6 9 m3
20
2、水塔总容积
W W1 W2
W1 W2
:调节容积 :消防贮水量,按10min的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10
(2)水塔作用
能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 间的流量差 因此,二泵站每小时供水 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 从图2-1用水量曲线和设 计水泵供水线可以看到水 塔的调节作用: ①供水量>用水量,多余水 进入水塔内贮存 ②供水量<用水量,从水塔 流出水以补充水泵供水量 的不足
Q Q用
Q
Q用
Q用-Q
26
(2)二泵站扬程
H p Z t H t H 0 hs hc (m)
H 0 :水柜的有效深度
27
3、消防时的管网水压
(1)管网的直径是按 Qh 确定,消防时额外增加了 消防流量,必须进行校核,以确定按 Qh 求出的 管径和水泵扬程是否适用。 (2)消防时自由水压不得小于10m,因此,管网除 了平时满足最高日用水时的水压,还得满足消 防时的水压。
24
H0
三、二泵站的扬程
1、无水塔的管网:泵站直接输水到用户
H p Z c H c hs hc hn
H c :控制点要求的最小服务
水头 控制点是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 点,离二泵站最远或地形最高 的点 Z c :管网中控制点地面标高 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 hs、hc、hn :吸水管、输水管 和管网中的水头损失,按 计 Q 算
32
一泵站
地面水池
二泵站
管网
6
二、二泵站、输水管渠、管网
输水管 配 管 水 网
二级泵站
Qh
1、不设水塔 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二泵站设计流量为高日高时用水量 Qh 。 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渠、管网按 Qh 计算。
7
2、设水塔
(1)二泵站设计供水线按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 见图2-1。
H p Z c H c hs hc h n
H p与
H p 比较:
a、消防时水头损失增大 b、消防时要求的自由水压通常小于最高用水时H f < H c H f ),则消防时水泵 如果水头损失增加值大于( H c - 的扬程就大于最高用水时的扬程 H p ,须设专用消防水 泵来解决。 相反 H p 也有可能大于 H p ,不必考虑专用水泵
用水量变化曲线
一级泵站供水曲线 二级泵站供水曲线
8
注意: 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 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数一般不应多于三 级,以便于水泵机组的运行管理。
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 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并尽可 能满足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 长的需要。
9
见图2-1 水泵分两级工作: ①5时~20时,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5% ②其余时间,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2.78% 但一天的泵站总供水量=最高日用水量 即:2.78%×9+5%×15=100%
3
2、一泵站工作时间
①大城市中一泵站三班制24小时均匀工作; 原因是: 流量稳定,有利于水处理构筑物运行和管理,保 证出水水质,使水厂运行管理简单; 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低,降低 工程造价。 ②小型水厂的一泵站才考虑一班制或两班制运转。
4
3、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都是按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算
给水管网
1
授课主要内容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3.2 3.3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2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一、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 1、取水构筑物和水厂的设计流量随一泵站的工 作情况而定
如果一天中一泵站的工作时间越长,则每小时 的流量就越小。
22
泵站所需总扬程的计算公式:
H p H 0 hp h
式中: H p :泵站所需总扬程 H 0 :静扬程 h p :泵站内水头损失,等于泵站的吸水管水头损 hp hs hd 失与压水管水头损失之和,即 h :泵站至控制点之间管路的水头损失,等于输 h hc hn 水管路水头损失加上管网的水头损失,即
21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一、泵站所需总扬程的计算公式 水泵扬程定义:指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水泵以后 所获得的能量增值。 水泵总扬程由两部分组成: ①为克服地形高差满足控制点用户所要求的自由 水压而必需的能量,即所需的静扬程。 ②为将所需的流量从泵站吸水池通过管道系统送 至各用户,必然要克服各种阻力而消耗的能量, 即各种阻力引起的水头损失。
h
25
2、网前水塔的管网
工作情况:二泵站从清水池取水供给水塔,再经管网到用户 (1)水塔高度
H t H c hn Zt Z c
Z t :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
Z c :控制点地面标高
说明:水塔宜建在高处 ∴ Z t ∵ H t ,有条件时 使 H t 0 ,用地面水池代替, 造价降低。
28
(3)无水塔管网消防时所需水泵扬程
H p Z c H f hs hc h n
:消防时允许的最 低水压 hs 、hc 、hn :消防时水泵 吸水管、输水管、管 网的水头损失
Ht
29
H p Z c H f hs hc h n
•
2、计算方法 (1)根据24h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 需要 ①城市24小时用水量变化规律 ②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供水线 见书18页,表3-1
17
A、无水塔: 清水池调节容积(5) =用水量(2)-一泵 站供水量(4) B、有水塔: 清水池调节容积(6) =二泵站供水量(3) -一泵站供水量(4) 水塔调节容积(7)= 用水量(2)-二泵站 供水量(3)
23
二、一泵站的扬程
hd
H p H 0 hs hd
Hp
H0
hs
一级泵站扬程计算
1-吸水井;2-一级泵站;3-絮凝池
:静扬程,指水泵吸水井最低水位与水厂的前端处理 构筑物(一般为混合絮凝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 hs、hd :由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的吸 水管、压水管和泵站到絮凝池管线的水头损失
18
(2)凭经验估算 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 ①清水池调节容积按 Qd 的10%~20%计算 ②水塔调节容积按 Qd 的2.5%~3%至5%~6%计算
19
二、清水池、水塔的有效容积
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 W W1 W2 W3 W4 W :调节容积,m3 1 W2 :消防贮水量,m3,按2h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Q
Q用
11
管
配 管
水 二级泵站 网
水 塔 配 输水管1 输水管2 管
水 网
Qh
QIImax
Qh
(3)网前水塔和对置水塔 ①网前水塔时 a、二泵站、二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 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Qmax 计算 b、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按高日高时 Qh
12
配水 管网 二级泵站 二级泵站
①地表水源:设水厂 Qd (m3/h) QI T
:考虑水厂自用水量的系数,以供沉淀池排
泥、滤池冲洗等用水。其值取决于水处理工艺、 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一般取 1.05~ 1.10之间。 T :一泵站每天的工作小时数。
5
②地下水源:不设水厂(对原水水质不需处理)
Qd (m3/h) QI T
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
7 6 5 4 3 2 1
二级泵站 供水线
A B
一级泵站 供水线
B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h)
所以,清水池的调节容积= ①A部分面积,即二泵站供水量>一泵站时累计 的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2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水塔和清水池的作用:调节泵站供水量和用水量之间 的流量差值。 一、清水池、水塔的调节容积 1、确定方法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由一、二级泵站供水量曲线确定 水塔容积,由二级泵站供水线和用水量曲线确定 当一级泵站和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相接近时,清水 池的调节容积可以减小,但是为了调节二级泵站供水 量和用水量之间的差额,水塔的容积将会增大。如果 二级泵站每小时供水量越接近用水量,水塔的容积越 小,但清水池的容积将增加。 16
水塔
Qh Q max
Q max
Qh
②对置水塔(网后水塔)时 二泵站、二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 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Qmax 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按 Qh Q max 配水管网按 Qh
13
三、清水池(位于水处理构筑物和二泵站之间) 调节一、二泵站供水量的差额:因为一泵站均 匀工作,二泵站分级工作,所以一、二泵站每 小时供水量并不相等。 ①20时~次日5时,一泵站的供水量>二泵站,多 余水贮存在清水池 ②5时~20时,一泵站的供水量<二泵站,取清水 池中的存水,以满足用水量需要
30
思考题
试述以地面水作为水源的城市自来水系统 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流量关系。 画出最大用水时网前水塔给水系统水压线 图,注明图中所用符号,写出二泵站扬程 公式。 清水池和水塔起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下应 设置水塔。 有水塔和无水塔的管网,二泵站的计算流 量有何区别。
31
某城最高日用水量为5000m3/d,拟定两种给水系统 方案(见下图):一为地下水源,无需处理,设对 置水塔;二为地面水源,原水需处理,设网前水塔。 用水量变化规律和二级泵站供水线见图2-1所示, 试求图中各组成部分的计算流量。
W3 QxT,Qx q f N,T 2h
W3
W4
:水厂生产用水(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 m3,等于 Qd 的5%~10% :安全贮量,m3
1 1 W4 ( ~ ) (W1 W2 W3 ) 6 9 m3
20
2、水塔总容积
W W1 W2
W1 W2
:调节容积 :消防贮水量,按10min的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
10
(2)水塔作用
能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 间的流量差 因此,二泵站每小时供水 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 从图2-1用水量曲线和设 计水泵供水线可以看到水 塔的调节作用: ①供水量>用水量,多余水 进入水塔内贮存 ②供水量<用水量,从水塔 流出水以补充水泵供水量 的不足
Q Q用
Q
Q用
Q用-Q
26
(2)二泵站扬程
H p Z t H t H 0 hs hc (m)
H 0 :水柜的有效深度
27
3、消防时的管网水压
(1)管网的直径是按 Qh 确定,消防时额外增加了 消防流量,必须进行校核,以确定按 Qh 求出的 管径和水泵扬程是否适用。 (2)消防时自由水压不得小于10m,因此,管网除 了平时满足最高日用水时的水压,还得满足消 防时的水压。
24
H0
三、二泵站的扬程
1、无水塔的管网:泵站直接输水到用户
H p Z c H c hs hc hn
H c :控制点要求的最小服务
水头 控制点是指管网中控制水压的 点,离二泵站最远或地形最高 的点 Z c :管网中控制点地面标高 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 hs、hc、hn :吸水管、输水管 和管网中的水头损失,按 计 Q 算
32
一泵站
地面水池
二泵站
管网
6
二、二泵站、输水管渠、管网
输水管 配 管 水 网
二级泵站
Qh
1、不设水塔 任何小时的二泵站供水量等于用水量。 二泵站设计流量为高日高时用水量 Qh 。 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渠、管网按 Qh 计算。
7
2、设水塔
(1)二泵站设计供水线按用水量变化曲线拟定, 见图2-1。
H p Z c H c hs hc h n
H p与
H p 比较:
a、消防时水头损失增大 b、消防时要求的自由水压通常小于最高用水时H f < H c H f ),则消防时水泵 如果水头损失增加值大于( H c - 的扬程就大于最高用水时的扬程 H p ,须设专用消防水 泵来解决。 相反 H p 也有可能大于 H p ,不必考虑专用水泵
用水量变化曲线
一级泵站供水曲线 二级泵站供水曲线
8
注意: 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 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数一般不应多于三 级,以便于水泵机组的运行管理。
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 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并尽可 能满足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 长的需要。
9
见图2-1 水泵分两级工作: ①5时~20时,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5% ②其余时间,流量为最高日用水量的2.78% 但一天的泵站总供水量=最高日用水量 即:2.78%×9+5%×15=100%
3
2、一泵站工作时间
①大城市中一泵站三班制24小时均匀工作; 原因是: 流量稳定,有利于水处理构筑物运行和管理,保 证出水水质,使水厂运行管理简单; 从造价方面,构筑物尺寸、设备容量降低,降低 工程造价。 ②小型水厂的一泵站才考虑一班制或两班制运转。
4
3、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都是按 最高日平均时流量计算
给水管网
1
授课主要内容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3.2 3.3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水塔和清水池的容积计算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2
第3章 给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3.1 给水系统的流量关系
一、取水构筑物、一泵站、水厂 1、取水构筑物和水厂的设计流量随一泵站的工 作情况而定
如果一天中一泵站的工作时间越长,则每小时 的流量就越小。
22
泵站所需总扬程的计算公式:
H p H 0 hp h
式中: H p :泵站所需总扬程 H 0 :静扬程 h p :泵站内水头损失,等于泵站的吸水管水头损 hp hs hd 失与压水管水头损失之和,即 h :泵站至控制点之间管路的水头损失,等于输 h hc hn 水管路水头损失加上管网的水头损失,即
21
3.3 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
一、泵站所需总扬程的计算公式 水泵扬程定义:指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水泵以后 所获得的能量增值。 水泵总扬程由两部分组成: ①为克服地形高差满足控制点用户所要求的自由 水压而必需的能量,即所需的静扬程。 ②为将所需的流量从泵站吸水池通过管道系统送 至各用户,必然要克服各种阻力而消耗的能量, 即各种阻力引起的水头损失。
h
25
2、网前水塔的管网
工作情况:二泵站从清水池取水供给水塔,再经管网到用户 (1)水塔高度
H t H c hn Zt Z c
Z t :设置水塔处的地面标高
Z c :控制点地面标高
说明:水塔宜建在高处 ∴ Z t ∵ H t ,有条件时 使 H t 0 ,用地面水池代替, 造价降低。
28
(3)无水塔管网消防时所需水泵扬程
H p Z c H f hs hc h n
:消防时允许的最 低水压 hs 、hc 、hn :消防时水泵 吸水管、输水管、管 网的水头损失
Ht
29
H p Z c H f hs hc h n
•
2、计算方法 (1)根据24h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 需要 ①城市24小时用水量变化规律 ②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供水线 见书18页,表3-1
17
A、无水塔: 清水池调节容积(5) =用水量(2)-一泵 站供水量(4) B、有水塔: 清水池调节容积(6) =二泵站供水量(3) -一泵站供水量(4) 水塔调节容积(7)= 用水量(2)-二泵站 供水量(3)
23
二、一泵站的扬程
hd
H p H 0 hs hd
Hp
H0
hs
一级泵站扬程计算
1-吸水井;2-一级泵站;3-絮凝池
:静扬程,指水泵吸水井最低水位与水厂的前端处理 构筑物(一般为混合絮凝池)最高水位的高程差 hs、hd :由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的吸 水管、压水管和泵站到絮凝池管线的水头损失
18
(2)凭经验估算 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 ①清水池调节容积按 Qd 的10%~20%计算 ②水塔调节容积按 Qd 的2.5%~3%至5%~6%计算
19
二、清水池、水塔的有效容积
1、清水池的有效容积 W W1 W2 W3 W4 W :调节容积,m3 1 W2 :消防贮水量,m3,按2h火灾延续时间计算
Q
Q用
11
管
配 管
水 二级泵站 网
水 塔 配 输水管1 输水管2 管
水 网
Qh
QIImax
Qh
(3)网前水塔和对置水塔 ①网前水塔时 a、二泵站、二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按泵站分级 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 Qmax 计算 b、水塔到管网的输水管和配水管网按高日高时 Qh
12
配水 管网 二级泵站 二级泵站
①地表水源:设水厂 Qd (m3/h) QI T
:考虑水厂自用水量的系数,以供沉淀池排
泥、滤池冲洗等用水。其值取决于水处理工艺、 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一般取 1.05~ 1.10之间。 T :一泵站每天的工作小时数。
5
②地下水源:不设水厂(对原水水质不需处理)
Qd (m3/h) QI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