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感知层安全技术(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1. 物品(Physical thing)
物品是指物理世界中实实在在的物体,如服装、 食物、汽车、文具、书刊、家具等各种各样的物品。 在物联网中,这些物品都是可以互联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电子标签(Tag)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5. 中间件(Middleware) 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可以接受应用软件端发出的请
求、对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读写器发起操作并接收、处理后向 应用软件返回结果数据的特殊软件。中间件在RFID应用中除了 可以屏蔽底层硬件带来的多种业务场景、硬件接口、适用标准 等造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还可以为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 多层、分布式、异构的信息环境下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协同。
如前所述,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物品、电子标签、天 线、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等部份组成。
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中,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是通 过射频信号进行通信的,而读写器与应用系统之间是通过局域 网进行通信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发射某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 波,把能量传送给电子标签,用以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工作,将 其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读写器便按次序接收并解读数据,然 后送给应用系统作相应的处理。
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Tag),也称为应答器 (Responder),根据工作方式,电子标签可以分为主 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两大类。在本书中, 仅仅介绍常用的被动式电子标签。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被动式RFID标签由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 组成,利用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实现与 读写器之间的通讯。RFID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编码, 通常是一个64位二进制数、96位二进制数甚至位数更 多的二进制数,其地址空间大大高于条形码所能提供 的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全球唯一的物品编码。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由于应用软件需要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专门编制,因 此很难具有通用性。从应用评价标准来说,使用者在应用软件 界面上的用户体验,是判断一个RFID应用系统成功与否的决定 性因素。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或询问器(Interrogator),它是对
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 处理单元两部分。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单元。
4.1 RFID安全技术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4.3 物联网终端安全 4.4 本章小结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 方式自动识别特定目标的电子标签,并读写标签中的 相关信息。 等领域。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全双工和半双工系统中,电子标签的响应是读写器通过 电磁波发送出去的。因为与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相比,在 电子标签接收天线上的电磁波信号很微弱,所以必须使用合适 的传输方法,以便把电子标签的信号与读写器的信号区别开来。 传输方法有负载反射调制技术和时序方法两种。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RFID技术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的目标对象,例如行 驶中的汽车,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能够快速地 进行物品的追踪和管理,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强、 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仓库管理、物品追踪、 防伪、物流配送、过程控制、访问控制、门禁、自动 收费、供应链管理、图书管理等领域。
6.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 应用软件采用位于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其管理功
能,它提供直接面向RFID应用最终用户的人机交互界面,协助 使用者完成对读写器的指令操作,以及对中间件的逻辑设置, 逐级将RFID标签上的原始数据转化为便于使用者理解的业务数 据,并使用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
读写器发送信号时使用的频率称为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 按工作频率来划分,RFID系统可以分为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低频RFID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典型的工作 频率为:125KHz、225KHz、13.56M等,工作在这些频率的射频 识别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低频RFID系统的基本 特点是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 阅读距离较短、电子标签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 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有线局域网(Wired Local Area Network)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等 实现对标签提供的物体标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远程传送等管 理功能。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电子标签大多 是由耦合元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一方面,RFID标签返回的微弱电磁信号通过天线进入读写
器的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读写器的数字信号处 理单元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的信息, 完成对RFID标签的识别或读/写操作;另一方面,上层中间件及 应用软件与读写器进行交互,实现操作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汇总 上传。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RFID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分 类,RFID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和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通常,低频的RFID系 统大都采用感应耦合方式,而较高频的RFID系统大多采用后向 散射耦合方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全双工(Full Duplex)、半双工(Half Duplex)系统和时序(SEQ)系统。
全双工表示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可在同一时刻互相传送 信息;半双工表示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也可以双向传送信息, 但收发双方必须轮流工作,在同一时刻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信 息。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电子标签 凭借天线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 信息(Passive Tag,被动标签),或者由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 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 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间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3. 天线(Antenna) 天线在RFID系统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实际应
用中,天线性能的优劣是影响RFID系统识别范围的主要因素。 高性能的天线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还需要根据 应用环境的特点对方向特性、极化特性和频率特性等进行专门 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Hale Waihona Puke 4.1 RFID安全技术图4-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通常由物品(Physical
thing)、电子标签(Tag)、天线(Antenna)、读写 器(Reader and Writer)、中间件(Middleware)和应 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等六个部份组成。各 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3. 天线(Antenna) 天线是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
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RFID系统中包括两类天线,一类是 RFID标签上的天线,由于它已经和RFID标签集成为一体,因此 不再单独讨论;另一类是读写器天线,既可以内置于读写器中, 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目前的天 线产品大多采用收发分离技术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功能的集成。
在实际应用中,对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一般采用负载反射调制技术,将电子标签数据加载到反射回波 上。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时序方法则与负载反射调制技术相反,读写器的发射出的 电磁波短时间周期性地断开。这些时间间隔被电子标签识别出 来,并被用于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实际上,这是 一种典型的雷达工作方式。时序方法的缺点是:在读写器发送 间歇时,电子标签的能量供应中断,这就必须通过配备足够大 的辅助电池的方法来提供电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当上传数据时,读写器会对RFID标签原始数据进行去重过
滤或简单的条件过滤,将其加工为读写器数据后再上传,以减 少与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之间数据交换的流量,因此在很多读写 器中还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实现一部分中间件的功 能,如信号状态控制、奇偶位错误校验与修正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作用区域,就可以根据电感耦合 原理(近场作用范围内)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远场作用 范围内)在标签天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差,并在标签芯片通路 中形成微弱电流,如果这个电流强度超过一个阈值,就将激活 RFID标签芯片电路工作,从而对标签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 操作,微控制器还可以进一步加入诸如密码或防碰撞算法等复 杂功能。RFID标签芯片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射频前端、模拟前 端、数字基带处理单元和E2PROM存储单元等四个部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未来的读写器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还将 具备更加强大的前端控制功能,例如直接与工业现场的其它设 备进行交互甚至是作为控制器进行在线调度。在物联网中,读 写器将成为同时具有通信、控制和计算(Communication、 Control、 Computing)功能的C3核心设备。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按照所采用的结 构和技术的不同,读写器可以是读出装置,也可以是读/写装 置。读写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 组成。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 息交换,同时读写器通过耦合给无源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和信号。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间件还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读写器的读写器事件进行过 滤、聚合和计算,抽象出对应用软件有意义的业务逻辑信息构 成业务事件,以满足来自多个客户端的检索、发布/订阅和控 制请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1. 物品(Physical thing)
物品是指物理世界中实实在在的物体,如服装、 食物、汽车、文具、书刊、家具等各种各样的物品。 在物联网中,这些物品都是可以互联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2. 电子标签(Tag)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5. 中间件(Middleware) 中间件是一种面向消息的、可以接受应用软件端发出的请
求、对指定的一个或者多个读写器发起操作并接收、处理后向 应用软件返回结果数据的特殊软件。中间件在RFID应用中除了 可以屏蔽底层硬件带来的多种业务场景、硬件接口、适用标准 等造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还可以为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 多层、分布式、异构的信息环境下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协同。
如前所述,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物品、电子标签、天 线、读写器、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等部份组成。
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中,标签与读写器之间是通 过射频信号进行通信的,而读写器与应用系统之间是通过局域 网进行通信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读写器发射某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 波,把能量传送给电子标签,用以驱动电子标签电路工作,将 其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读写器便按次序接收并解读数据,然 后送给应用系统作相应的处理。
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Tag),也称为应答器 (Responder),根据工作方式,电子标签可以分为主 动式(有源)和被动式(无源)两大类。在本书中, 仅仅介绍常用的被动式电子标签。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被动式RFID标签由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或线圈) 组成,利用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实现与 读写器之间的通讯。RFID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编码, 通常是一个64位二进制数、96位二进制数甚至位数更 多的二进制数,其地址空间大大高于条形码所能提供 的空间,因此可以实现全球唯一的物品编码。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由于应用软件需要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专门编制,因 此很难具有通用性。从应用评价标准来说,使用者在应用软件 界面上的用户体验,是判断一个RFID应用系统成功与否的决定 性因素。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或询问器(Interrogator),它是对
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 处理单元两部分。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最重要的工作单元。
4.1 RFID安全技术 4.2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 4.3 物联网终端安全 4.4 本章小结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 方式自动识别特定目标的电子标签,并读写标签中的 相关信息。 等领域。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全双工和半双工系统中,电子标签的响应是读写器通过 电磁波发送出去的。因为与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信号相比,在 电子标签接收天线上的电磁波信号很微弱,所以必须使用合适 的传输方法,以便把电子标签的信号与读写器的信号区别开来。 传输方法有负载反射调制技术和时序方法两种。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RFID技术可以识别高速运动的目标对象,例如行 驶中的汽车,并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能够快速地 进行物品的追踪和管理,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强、 成本低廉等特点。它广泛应用于仓库管理、物品追踪、 防伪、物流配送、过程控制、访问控制、门禁、自动 收费、供应链管理、图书管理等领域。
6.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 应用软件采用位于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其管理功
能,它提供直接面向RFID应用最终用户的人机交互界面,协助 使用者完成对读写器的指令操作,以及对中间件的逻辑设置, 逐级将RFID标签上的原始数据转化为便于使用者理解的业务数 据,并使用可视化界面进行展示。
读写器发送信号时使用的频率称为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 按工作频率来划分,RFID系统可以分为低频系统和高频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低频RFID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典型的工作 频率为:125KHz、225KHz、13.56M等,工作在这些频率的射频 识别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低频RFID系统的基本 特点是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电子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 阅读距离较短、电子标签外形多样(卡状、环状、钮扣状、笔 状)、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有线局域网(Wired Local Area Network)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等 实现对标签提供的物体标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远程传送等管 理功能。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电子标签大多 是由耦合元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一方面,RFID标签返回的微弱电磁信号通过天线进入读写
器的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读写器的数字信号处 理单元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的信息, 完成对RFID标签的识别或读/写操作;另一方面,上层中间件及 应用软件与读写器进行交互,实现操作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汇总 上传。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RFID 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分 类,RFID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类: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 和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通常,低频的RFID系 统大都采用感应耦合方式,而较高频的RFID系统大多采用后向 散射耦合方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全双工(Full Duplex)、半双工(Half Duplex)系统和时序(SEQ)系统。
全双工表示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可在同一时刻互相传送 信息;半双工表示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也可以双向传送信息, 但收发双方必须轮流工作,在同一时刻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信 息。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电子标签 凭借天线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 信息(Passive Tag,被动标签),或者由电子标签主动发送某 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 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间件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3. 天线(Antenna) 天线在RFID系统中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实际应
用中,天线性能的优劣是影响RFID系统识别范围的主要因素。 高性能的天线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还需要根据 应用环境的特点对方向特性、极化特性和频率特性等进行专门 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Hale Waihona Puke 4.1 RFID安全技术图4-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通常由物品(Physical
thing)、电子标签(Tag)、天线(Antenna)、读写 器(Reader and Writer)、中间件(Middleware)和应 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等六个部份组成。各 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如下: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3. 天线(Antenna) 天线是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
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RFID系统中包括两类天线,一类是 RFID标签上的天线,由于它已经和RFID标签集成为一体,因此 不再单独讨论;另一类是读写器天线,既可以内置于读写器中, 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目前的天 线产品大多采用收发分离技术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功能的集成。
在实际应用中,对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一般采用负载反射调制技术,将电子标签数据加载到反射回波 上。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时序方法则与负载反射调制技术相反,读写器的发射出的 电磁波短时间周期性地断开。这些时间间隔被电子标签识别出 来,并被用于从电子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传输。实际上,这是 一种典型的雷达工作方式。时序方法的缺点是:在读写器发送 间歇时,电子标签的能量供应中断,这就必须通过配备足够大 的辅助电池的方法来提供电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4. 读写器(Reader and Writer) 当上传数据时,读写器会对RFID标签原始数据进行去重过
滤或简单的条件过滤,将其加工为读写器数据后再上传,以减 少与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之间数据交换的流量,因此在很多读写 器中还集成了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实现一部分中间件的功 能,如信号状态控制、奇偶位错误校验与修正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的作用区域,就可以根据电感耦合 原理(近场作用范围内)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远场作用 范围内)在标签天线两端产生感应电势差,并在标签芯片通路 中形成微弱电流,如果这个电流强度超过一个阈值,就将激活 RFID标签芯片电路工作,从而对标签芯片中的存储器进行读/写 操作,微控制器还可以进一步加入诸如密码或防碰撞算法等复 杂功能。RFID标签芯片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射频前端、模拟前 端、数字基带处理单元和E2PROM存储单元等四个部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未来的读写器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趋势,还将 具备更加强大的前端控制功能,例如直接与工业现场的其它设 备进行交互甚至是作为控制器进行在线调度。在物联网中,读 写器将成为同时具有通信、控制和计算(Communication、 Control、 Computing)功能的C3核心设备。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按照所采用的结 构和技术的不同,读写器可以是读出装置,也可以是读/写装 置。读写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 组成。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 息交换,同时读写器通过耦合给无源电子标签提供能量和信号。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
中间件还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读写器的读写器事件进行过 滤、聚合和计算,抽象出对应用软件有意义的业务逻辑信息构 成业务事件,以满足来自多个客户端的检索、发布/订阅和控 制请求。
清华大学出版社
4.1 RFID安全技术
4.1.1 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