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而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语言简洁流畅,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学习这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五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作品以体味内容和情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着“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晏子的能言善辩?”这一贯彻全文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阅读,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晏子说的话。
体会晏子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的故事。
由衷地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对比阅读初步了解古文的精炼和节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1、精读晏子和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2、理解句子的含义。
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3、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揭示课题
(出示小练习“考考你”)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
有个傲慢的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
”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的吗?(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
美国记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
)俗话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同学们,这句话言简意赅的概括了外交家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晏子使楚》一文,来见识一下晏子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这个人本来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老师是女性,我是在古代有贡献的人,那你们就得叫我“杨子”?(古代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使”是----(出使)。
“楚”是----(楚国)。
2.扫清字词障碍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完成学习单上的生字书写第一行。
(“臣”字的笔顺容易写错,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橘上面是矛不能写成子。
贼最后一瞥容易少。
)
【设计意图】以两个小故事导入,一是为了激趣,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二是埋下伏笔,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外交语言艺术的魅力。
而对课题的解释,则希望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背景常识,拉近时空距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二)深入课文
1、了解故事背景
我们知道《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还记得四年级时学到一个金钥匙吗?(齐读)课件出示:了解背景,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有时课文某些句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有时,需要从课外查找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课文的第一段说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还了解哪些资料呢?(关于晏子、齐景公、楚灵王、《晏子春秋》的资料汇报)
2、体会侮辱与尊重
了解了故事背景后,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这个故事了。
先看看课后习题,对“侮辱”和“尊重”的含义理解,要想结合课文理解就必须深入的探究课文,深入的探究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学生对于对“侮辱”和“尊重”的这两个书面语的含义理解仅仅停留在字典意思上,要想结合课文理解,必须深入探究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
于是针对这三次交锋,设计了三份学习单,从内容上看既有关联,又各有侧重。
共同之处在于都抓住人物语言体会“言下之意”,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情感,深入理解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和晏子的辩驳。
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次回合侧重体会晏子的口才与智慧,第二回合侧重成语积累,第三回合侧重古今文对比阅读,从而轻松引导学生自学,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根据以下设计的问题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解决疑问。
下面我们就进入楚王和晏子的第一次交锋。
(课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
第一回合较量(限时5分钟)
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就对接待的人说。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句话言下之意是——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晏子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思维敏捷,晏子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
是呀,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晏子的智慧超群。
晏子为什么说话只说一半,把后半
部分省略掉呢?说的真好,这就是说话的艺术。
这就是晏子智慧的体现。
对,当人物的对话没有明确的语气提示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他会用什么语气去说。
)
小结:当楚王侮辱晏子身材矮小让他钻狗洞时,晏子仅仅说了一句话就改变了事情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探究学习他们的第二次交锋。
【设计意图】在本回合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并体会晏子的言行,引导学生自己感受语言的艺术,比单纯的讲解更有说服力。
第二回合较量(限时7分钟)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晏子说:“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里来了。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段话中有三次有关“笑”的描写,从这三次“笑”中你体会到什么?
3.后人在这段话中引申出三个成语,请划出相应的句子。
4.我能和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大家英雄所见略同。
是呀,从这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不仅是语言上的,还有神态上。
尴尬。
看来同学的词语积累很丰富。
看,同学们可以像老师那样,把这三个词(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写在这几句话的旁边,这也是一种作批注的方法。
(课件)注意袂是衣字旁,意思是古时候的袖子。
)小结:看,当楚王侮辱晏子不是人才,齐国没有人才时,晏子又一次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
下面我们来探究他们的第三次交锋。
【设计意图】在本回合的学习时重点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并指导学生学习老师的样子在书中作批注,渗透语文学习的方法。
第三回合较量(限时7分钟)
默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在文中划出含有水土不同的两句话。
并理解:
第一个水土不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水土不同是指
____________。
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2.我从“面不改色”这个词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读古文: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读古文就应该这样读出节奏。
其中,这一句其/实/味不同。
其实的意思是它们的果实,注意停顿。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
(全班读)课文中那段话是和这段古文相对应的?
我们现在是五年级学生,我们学过很多的历史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找一些相应的古文读一读。
来感受一下古文的精炼和节奏。
)
就可以找一些相应的古文读一读。
来感受一下古文的精炼和节奏。
小结: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凭借着智慧、口才、勇气一一化解了危机。
四、总结拓展
1.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从“不敢不”你体会到了什么?(楚王的不情愿,一直想侮辱晏子的楚王的迫不得已。
)
2.相信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侮辱和尊重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件出示:
结合课文,体会“侮辱”和“尊重”的含义。
谁来谈谈。
五、作业
晏子圆满完成了使楚任务,当他回国面见齐王时,会怎样向齐王汇报这次的出使经历呢?
附件
臣橘贼
学习单一(限时5分钟)
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就对接待的人说。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句话言下之意是:如果(),那么()。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习单二(限时6分钟)
要求: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被派到这里来了。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段话中有三次有关“笑”的描写,从这三次“笑”中你体会到什么?(楚王冷笑了一声;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
3.后人在这段话中引申出三个成语,请画出相应的句子。
4.我能和同学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习单三(限时5分钟)
要求:默读第五自然段完成,用横线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做法,用波浪线画出晏子的辩驳。
1、在文中划出含有水土不同的两句话。
并理解:
第一个水土不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水土不同是指____________。
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2、我从“面不改色”这个词体会到____________。
3、对比阅读古文: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