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理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理疗
(一) 脑血管意外
1.理疗目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解除脑血管痉挛,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减轻痉挛症
状,防止肌萎缩,减轻瘫痪症状,降低肌张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理疗方法
( 1) 超声波疗法:头部病灶区,相当于皮质运动区及皮质感觉区所在部位。

0.75-1.25W/C m2,每次15min,1 次/d,共15 次。

(2)低频脉冲电流脊髓通电疗法:采用方波,频率150-250Hz,80C m电极置于腰
骶部接阴极。

电流强度3-6mA ,每次30-60min, 隔日 1 次,共15-30 次。

适用于1-3 个月的恢复期,可促进肢体功能和感觉障碍失语的恢复。

(3)音频电疗法:两个100C m电极,分别置于偏瘫的上肢腕部及下肢的踝部。


流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收缩为宜,每次20-30min,1次/d,共15-20次。

适用于病情稳定 3 个月后,可促进神经功恢复。

(4)微波疗法:频率915MHz,直径14 cm圆形辐射器或10 cm X20 cm长方形辐射器
置于脑栓塞病灶区,距离3-5 cm,输出功率20-30W.每次15-30min , 1 次
/d ,共10-15 次。

(5)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10-50C m?电极置于肌肉神经运动点,60C m?电极置于
颈后获下腰部。

选用断调波组,一般选择频率20-40Hz, 对痉挛性轻瘫频率
80-150MHz,调制深度75 %,脉冲时间2-3s,间歇10-15min ,
1 次/d, 共15-40 次。

( 6) 电体操疗法:常用断续直流电(方波或三角波) ,也可用间动电的断续波或调
解中频电的断调波等。

60C川电极置于瘫痪肢体的肌腹部接阴极;
100C川电极接阳极,如为上肢则放在第3-7颈椎间,下肢则放在胸10 至腰 5 之间。

频率10-20Hz, 脉冲时间150-500ms ,刺激强度以能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宜,每次20-30min,1次/d,共15-30次。

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瘫痪患者的功能恢复。

二)脑外伤(脑震荡及脑挫力裂伤)
1.理疗目的当休克期过后病情稳定时即可进行理疗。

目的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
环,促进吸收,消炎消肿,加速神经细胞功恢复,减少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瘢痕形成或粘连,减轻后遗症和缓解症状。

2.理疗方法
(1)超声疗法:根据病情,选定治疗区,偏瘫者治疗其对侧的相当于中央前回区,偏
侧感觉障碍者治疗其对侧的相当于中央后回区。

语言障碍者治疗区对应于优势半球的第三额回后部。

脑干、小脑病变治疗枕外隆以下的凹陷区。

接触移动法。

成人脉冲超声0.75-1.25W/C 「儿童采用连续超声1W/C m2,每次15min,1 次/d,共
15 次。

⑵ 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治疗前,先在眼内滴入几滴 1 % -2 %碘化钾溶液,
再将两个直径3-4 cm小园电极,浸以10 %碘化钾溶液置于双眼部接阴极;另一50C m 电极置于枕后接阳极。

电流强度2-4mA ,每次15-20min.1 次/d,共10-15次。

适用于脑震荡、脑挫伤早期。

(3) 电睡眠:两个20C m 圆电极,放置双眼接阴极,另两个20C m 圆电极,置于两
侧胸锁乳突肌中部接阳极。

采用低频脉冲方波,t宽0.2-0.3ms,周期
60-80ms,频率16-12.5Hz,每次40-60min,1 次Id,共15-20 次。

(4)超声波疗法:电极放置部位视脑损伤的部位而定,如作用于大脑,可置于头部两侧或额枕部;颅前窝、额叶损伤,置于头部两侧;颅后窝、小脑损伤,置于两乳突部。

无热量至微热量,每次8-12min,1次/d.适用于脑损伤早期,促进吸收,控制感染。

三)脊髓损伤
1.理疗目的早期改善局部循环和营养,促进吸收,消肿减压,预防感染。

晚期加
速神经组织的再生,软化瘢痕,治疗瘫痪后遗症。

2.理疗方法
1 )脊髓损伤急性期或早期( 1 个月内)
a.超声波疗法:电容电极,损伤部位前后对置。

无热量至微热量,每次
10-15min ,1次/d,共6-8次。

其作用为消除局部水肿,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b.中波-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两个150C川电极,作用极浸以10 %碘化钾置于损伤
部位接阴极;另一电极对置或并置(在脊柱损伤部位的上下或左右)。

先通以中波1-2A,数分钟后再通直流电10-20mA,15-20min,1 次/d,共
10-15 次。

2)脊髓损伤后期
a.红外线疗法:500-1000W,距离50 cm,每次15min,1次/d。

可降低神经兴奋性,
减低肌张力,使用于痉挛性瘫痪。

b.大脑皮质与脊柱通电疗法:直流电两极用10 %氯化钠溶液浸湿,阴极放在
瘫肢肌肉的运动点上,阳极放在对侧皮质运动区相应肢体的部位。

通电2min, 电流强度20-40mA ,通电时患者可有双眼出现闪电和轻微头痛感,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通电停止后反应消失。

适用于痉挛性瘫痪。

c.超声波疗法:将一电极放在脊髓损伤相应的脊柱部位,另一电极放在瘫肢远端
如前臂或足底。

无热量至微热量,每次12-20min ,1 次/d, 共15-20 次适用于迟缓性瘫痪。

d.电水浴疗法:常用四槽浴,水温38-40 C,双肘以下、双小腿中部以下入水。

直流
电电流强度10-30mA,每次15min,1次/d,共20次。

加强刺激,电极极性可有节律地,进行交换。

适用于迟缓性瘫痪。

四)三叉神经痛
1.理疗目的减轻疼痛,改善神经营养状况,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发作次数,使疼痛
次数减少。

2.理疗方法
1) 超短波疗法:采用五官小型超短波圆形电极,对置于患侧面部,无热量至微
热量,每次8-12min,1次/d,共10-15次。

其作用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2)间动电疗法:用直径2 cm小圆电极,阴极作用于压痛点,阳极并置于沿该神
经距阴极2 cm以上处。

密波2min,间升波3-5min,每日1-2次,共8-12 次。

适用于疼痛症状明显者。

(3)微波疗法:频率2450MHz,微带圆形、直径7 cm辐射器,置于患侧面部,
8-10W,每次15-20min,1次/d。

适用于缓解期(非每日发作或症状较
轻者)
(4)超声疗法:患侧面部涂以接触剂。

移动法,功率强度0.5-1.0W/C m2,每次15min , 1次/d,共15 次。

(五)面神经麻痹
1.理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消炎消肿,预防和治疗面肌萎缩,促进
神经再生。

2.理疗方法
(1)急性期:发病14d 以内。

a.超短波疗法:采用五官小型超短波圆形电极,对置于患侧面部或置于患侧乳突
和耳前区,无热量至微热量,每次8-12min ,1次/d,共12次。

b.微波疗法:频率2450MHz、微带圆形直径7 cm辐射器,中心对准患侧乳突和耳前
区,8-10W,每次10min , 1次/d,共12次。

c.红外线疗法:500W,距离50 cm,以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每次15mi n , 1 次/d,
共15次。

(2)恢复期:发病14d 以后。

a.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如消炎可选用 1 %碘化钾(-),治疗面肌痉挛用0.05g
加兰他敏(+ )或0.04 % 士的宁。

将药物洒在半面具电极上置于患侧面部,另一200C m电极置于肩胛间。

电流强度1-4mA,每次15-20min,1 次/d,共
15-20 次。

b.低频电刺激疗法:根据电诊断、I/t 曲线确定波形的各种参数。

对部分失神
经支配,用三角波t升、t宽各300ms,t降200ms , f0.5Hz,t(通20-30s,
断1min);对完全失神经支配,用三角波t升、t宽各500ms,t降300ms ,
fO.2Hz,t(通50-75S,断1min);1 次Id,共15-30 次。

c.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将小圆极置于运动点上,如患侧鼻翼旁、口角、
颚等,另一60C川电极置于颈后。

全波断调,频率10-20Hz,调幅100
% , 通断比2 : 3。

治疗时间每个运动点5-10min,1次/d,共15-30次
3)注意事项:凡能引起面肌收缩的电流疗法,不可因患者治疗感觉有适应性而随意
增加电流强度,如治疗中出现面肌的自动抽搐或阵发性的痉挛,应停止治疗以防面肌痉挛加重。

六)肋间神经痛
1.理疗目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兴奋性,止痛。

2.理疗方法
1 )紫外线疗法:红斑量2-3MED 照射患者,每日或隔日递增1MED ,共3-5
次。

(2)脉冲磁疗法:患区局部,对置,脉冲频率40次/min,磁场强度0.4-0.8T ,
每次20-30min,1 次/d,共15-20 次。

3)间动电疗法:两个小圆电极,分别置于椎旁,侧胸或前胸各压痛点并置。

先用密波3min, 再用疏密波5-8min ,每日1-2 次,共15-20 次。

(4)微波疗法:频率2450MHz,微带圆形直径7 cm辐射器,放置于患侧胸部,
8-10W,每次15-20min。

1 次/d,共15 次。

(5 红外线疗法:500-1000W,距离50 cm,照射患部,每次15min,1次/d,
共12次
七)坐骨神经痛
1.理疗目的降低神经的兴奋性,止痛、消炎、减轻症状,预防肌萎缩。

2.理疗方法
(1)电脑中频电疗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处方。

两个100C川电极置于腰骶部上、
下或左右并置;或一电极置于腰部,另一电极置于患肢痛处。

电流强度以患者有明显的肌肉收缩感为宜,每次20min,1次/d,共15-20次。

(2)干扰电疗法:四个100C川电极,腰腹部对置。

差频100Hz,每次7min.
症状减轻后可选用差频0-100Hz, 每次5min,50-100Hz, 每次10min 或0-100Hz,每次10min;90-100Hz ,每次10min,1 次/d,共15-20 次。

(3)超刺激疗法:方波,t宽2ms,频率143Hz,两个200C m2电极于腰骶部并置。


流强度18-23 mA,每次20-30min,1 次/d,共15-20次。

4)脉冲磁疗法:腰腹对置或腰部痛和患肢痛区并置。

脉冲频率40/min ,磁
场强度0.6-1.0T,每次20-30min , 1 次/d,共15-20 次。

八)股外侧皮神经炎
1.理疗目的减轻症状,帮助恢复知觉
2.理疗方法
(1)感应电疗法:滚动式电极在患区移动治疗,耐受限,每次15min ,1次/d,共15
次。

2)直流感应电疗法:采用直流电与感应电混合输出的治疗机。

作用极150C
m2置于股前外侧感觉异常区,疼痛感为主者接阳极,麻木感为主者接阴极;
200C m电极,置于患侧骶髂部。

直流电流强度10-15 mA,感应电以引起肌肉明显收缩为宜。

每次20min,1次/d,共10-15次
(3)共鸣火花疗法:覃状电极在患区移动治疗,中等量,每次3-5min ,1次/d , 共
15 次。

( 4)紫外线疗法:红斑量6-8MED 照射患部,每日或隔日递增1-2MED, 共3-5 次。

(九)神经衰弱
1.理疗目的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使症状的缓解。

对兴奋型主要
是增强其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对过渡型主要是调节神经系统的昼夜周期规
律,对抑制型的治疗主要是加强神经和肌体的功能。

2.理疗方法
( 1 )兴奋型神经衰弱
a.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眼枕法:两个40C川电极,浸以10 %碘化钾置于双眼接阴
极;60C卅电极置于枕部接阳极。

电流强度2-5 mA,每次10-15min 。

全身法:采用披肩式电极,浸以10%的氯化钙接阳极,另一400C卅电极置于腰骶部接阴极。

电流强度从 6 mA开始,首次6min,每日1次,每次递增2mA和2min ,至16mA,16min。

短裤法:两个150C m2电极浸以20 %双沟藤液置于双股前面接阳极,另一400C m2电极置于腰部接阴极。

b. 共鸣火花疗法:梳状电极在头部作前后接触移动治疗,中等量,治疗时间
5-8min ,每日 1 次。

或进行穴位刺激,如百会、头维、安眠、神门、风池、内关等,每次2-3 个穴位,每穴2min. 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C. 水疗法:采用全身平温水浴或松脂浸浴,水温36-38 C,每次15-20min,
每日或隔日 1 次,共15-30 次。

d.电睡眠法:常采用双眼- 枕法、双眼-双乳突或额枕法,眼额部接阴极。


用低频脉冲方波,t 宽0.2-0.3ms ,周期60-80ms ,频率16-1205Hz ,每次40-60min,1 次/d ,共15-20 次。

(2)抑制型神经衰弱
a.电兴奋疗法:将两个直径为2-3 cm小圆电极分别置于眶上神经的切迹、前额
处、太阳穴处、双侧风池穴上方等。

感应电弱至中等量,治疗时间3-5min;
再将电极移到内关、外关穴处,直流电50-50 mA,通电每次1-2s,共3 次;1次/d,共15-20次。

b.低频脉冲电疗法:可采用方波、三角波或感应电,在内关、神门、曲池、太
阳、风池、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选出上下对称的双穴 4 个分置 4 个1.5 cm直径的圆电极,通以下行直流电。

20-100Hz,电流强度1-2mA,每次30-
60min,1 次/d,共15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