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生的政权而奋斗——记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钟子云(下)
[讲解]红岩精神是什么
![[讲解]红岩精神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c7e572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0.png)
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什么?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形成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革命精神。
叶挺将军在1941年“皖南事变”被捕后。
蒋介石曾派心腹陈诚前来劝降,许诺说只要答应他们的条件,就立刻给他“自由”,并许以有高官厚禄。
叶挺将军挥笔写下《囚歌》答复他们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首诗,后来被关在歌乐山集中营的同志谱成《叶挺囚歌》,广为传唱,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应当有朝气,敢做为”。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新世纪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宏扬红岩精神结合起来,接过革命先辈手中的旗帜,让红岩精神,世世代代,永放光芒!一、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
共和国年纪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壹旅游上一辈读《红岩》长大的人无人不知“小萝卜头”,新一代读着教科书成长的人也无法忘记这个营养不良头大身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个从吃奶的年纪直到死亡一生都在歌乐山监狱中度过的可爱的孩子。
小萝卜头,共和国年纪最小的烈士,倒在血泊之中时只有九岁。
短短的一生中,只有8个月是最自由最幸福的日子,还在吃奶时就成为终身的囚徒。
父亲宋绮云是“西安事变”的主角——杨虎城将军的秘书。
杨虎城全家被软禁后,绮云和妻子徐林侠、儿子小萝卜头先后被诱捕。
在他能懂事时,爱与恨就强烈地交织于心头。
孩子爱爸爸,天经地义。
但与监狱中和父亲一墙之隔,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或只能放风时,看到父亲远远的身影。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人物传记故事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日人物传记故事1931年9月18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
这场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在这场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东北地区成为了中国抗日斗争的主战场。
许多英勇的抗日人物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一位伟大的东北抗日人物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者——彭雪枫。
彭雪枫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验到了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组织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多次战斗。
彭雪枫不仅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深知农民的痛苦和渴望。
他积极倡导土地改革,为农民争取利益,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另一位令人敬佩的东北抗日人物是抗日名将杨靖宇。
杨靖宇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九一八事变后,他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成为东北地区最早投身抗日战争的将领之一。
杨靖宇带领部队进行了一系列英勇的战斗,坚决保卫了东北边疆的安全。
然而,他的抗日事业并没有止步于此。
在战争胜利后,杨靖宇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彭雪枫和杨靖宇,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在东北抗日战争中默默奉献。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知识分子。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毅然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其中一位鲜为人知的英雄是东北农民抗日先锋李大钊。
李大钊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九一八事变后,李大钊积极参与抗日组织,并在农村中宣传抗日思想。
他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了无数农民,激发了他们的抗日斗志。
在东北抗日战争中,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抗日英雄——杨秀峰。
杨秀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九一八事变后,杨秀峰毅然加入抗日队伍,成为一名护士。
她在战场上不畏艰险,救治伤员,保护战士的生命。
杨秀峰的英勇事迹感动了许多人,她成为了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象征。
校本课程---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东北抗联密营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带头人冷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赵一曼——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6前言《东北抗联英雄故事》选取了东北抗战时期抗日联军英雄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英雄事迹。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他们经历的战斗中的几个片段。
但就是这些片段,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对英雄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多次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向全国各阶级、各阶1层人民发出了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战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
十多年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了大小战斗66611起,消灭了18万日伪军。
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2就是:不屈外侮、奋起抗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忠贞爱国、矢志不渝、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红色经典小故事

精心整理红色经典小故事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
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
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
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七颗豆子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
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
这天中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就过了一个生日。
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的审讯室里,侦防科课长陆坚如领着一帮五大三粗的打手,正在拷问一个叫盛超群的青年。
据报,盛超群是中共云阳县地下党的负责人。
当时,二处少将处青年狠狠地耍弄了一回,徐远举为此也受到上司的训斥,并被同行暗中讥讽。
1949年11月l4日,盛超群与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难友一起被枪杀于军统重庆集中营的电台岚垭,但他智斗大特务头子的英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韦德福:十指抠开地牢墙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馆藏档案保存的l950年重庆各界追悼被难烈士筹备委员会制的被难烈士登记表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韦德福:刘湘时代在万县当宪兵,后来自学,极有进步,不知有没有组织关系。
学习力强,毅力大,在白公馆是最优秀人物。
脱逃,不果,l948年7月29日半夜被害,临死十分镇定,遗物全赠友。
江姐遗书中的“云儿”

江姐遗书中的“云儿”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的祖父是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书中除第五辑收入与卢作孚有关的内容外,其余都是写她自己的日常经历。
她儿时生活在重庆,那种充满单纯的激情的青春岁月,今天回忆起来仍让人感动。
本篇写了她的一位特殊的同学,从中也可读出这些作品共有的风味。
与彭云同窗六载前些年,当“红岩”热又一次席卷而来时,已“知天命”的我又一次瞻仰了“红岩史迹纪念展”。
不过不是在少年时经常去的重庆烈士墓,而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博物馆。
在众多珍贵文物中,我寻觅到那份从未在记忆里消失过的江姐的遗书。
我伫立在它的面前,视线仿佛凝固在存放这份遗书的玻璃匣子里边。
这是江姐在1949年8月27日从监狱里写给她的亲戚谭竹安先生的一封信,两个月后江姐就壮烈牺牲,而那时五星红旗已经在大半个中国高高飘扬。
江姐的遗体被敌人投进了镪水池,致使她尸骨无存。
这封信就成了江姐留给亲人的绝笔。
从1949至今,时光走过了半个世纪;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到北京天安门,共和国已几经天翻地覆。
然而无论遭逢什么艰难险阻、曲折坎坷,我的耳畔总是回荡着江姐在绝境中从不绝望的声音:“……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可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早在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重庆日报就曾以整版篇幅,详尽报道了江竹筠烈士的感人事迹。
记得我的班主任老师竟然不惜捐出一节她一向很看重的算术课,为我们朗诵完这篇长文。
讲台上下,师生哭成一片。
与此同时,重庆话剧院也排演了话剧《江姐》。
首场演出,观众席里便泣不成声。
其中哭得最伤心的是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彭云,即江姐在信里提到的“云儿”。
那天晚上,他的养母——谭竹安先生的姐姐谭正伦妈妈才第一次告诉他,台上那位英勇不屈的江姐便是他的亲生母亲。
我相信自那以后,不仅是彭云,还有我,还有数以亿万计的世界上正直而善良的人们,都记住了这位巾帼英雄的名字。
为新生的政权而奋斗

为新生的政权而奋斗作者:曲晓溪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09年第12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中共中央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
钟子云便是中共中央派向东北的第一批党政干部之一。
一、历尽艰辛,重返东北1945年,时任中共冀热辽区委社会部部长的钟子云正在延安枣园养伤。
在养伤中,他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开幕词(即《两个中国之命运》)与政治报告(即《论联合政府》)。
通过学习,钟子云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即,而东北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于是,他根据自己早年在东北工作的所见所闻,特别是来自敌人内部的可靠情报资料,于1945年6月开始撰写《关于东北工作的几点意见》,1945年8月9日,他将报告直接呈报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
《意见》十分及时地为中共中央制定对东北地区的方针、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有力的依据,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钟子云在延安机场参加了欢送仪式。
8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派钟子云、陈郁、孔原作为第一批党政干部的先遣人员去东北开辟工作。
为了便于和苏联红军交往,中共中央决定任命钟子云等人为“党中央代表”和“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议”。
出发前,由中共中央代主席刘少奇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分别签发了任命状。
9月初,钟子云、陈郁、孔原一行由延安出发,奔赴东北。
此前不久,一架美军轰炸机在轰炸鞍山时,被日军击中,5名飞行员跳伞降落到冀东抗日根据地,被我人民军队收容。
美军为到晋察冀接飞行员,派了一架B29型运输机,钟子云就是坐这架飞机离开延安的。
同时起飞的,还有一架由国民党部队投诚来的驾驶员刘善本驾驶的飞机。
钟子云等原本打算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灵邱机场降落后,就与根据地取得联系。
但是,这时晋察冀的领导机关已经搬到张家口。
而美军运输机在晋察冀根据地接到5位受伤的飞行员就返航了。
所以,钟子云、陈郁与孔原只能改乘刘善本所驾驶的飞机去张家口了。
品格高洁铸党魂

品格高洁铸党魂作者:邢肇升来源:《奋斗》2016年第04期一身换得百花开,赤血丹心映日来。
在上世纪70年代,我曾给原煤炭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钟子云当过秘书。
他1934年入党并在哈尔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滨江地区工委书记、松江省委副书记、哈尔滨第一任市委书记等职,于1999年去世。
我现已年逾古稀,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都已淡出记忆,但钟子云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廉洁奉公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他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立了很多规矩。
多年来,我和他的家人都能自觉遵守。
仅举几件鲜为人知的故事,看他的一尘不染和坚定信念。
读书不知疲倦钟子云终生与书为伴,学习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自幼好学,阅读进步书籍,启蒙闯关东寻求救国;30年代在东北“抗联”时,环境很艰苦,为适应工作需要,刻苦学习外语,后来被派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50年代任北京矿业学院院长时,珍惜机遇,经常深入课堂,系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为以后铺垫了理论功底;70年代在秦城监狱中,复读马列经典,坚定革命信念不动摇。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尤其是平反恢复工作后,虽已年逾花甲,读书精神丝毫未减,求知欲望不见低落。
他家的书房藏书有近千册,有时还要我帮助他到北京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
每周法定休息日,我都陪他到煤炭部机关办公室批阅文件、看有关资料。
孜孜不倦地读书习惯,伴随着他的一生,做到学以致用,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风严谨、生活简朴钟子云到外地出差时,每次只随身提一只很普通的“双梁小竹筐”,放些生活用品。
身穿布衣布鞋,着装很像一般平民百姓。
熟悉他的朋友见到后常说,钟部长应该换个皮箱包了!他总是风趣地说,这只小筐还能再用几年。
钟子云每次下基层,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品,也不在当地采购新奇的土特产品,总是轻车简行,提着那只小竹筐就可以了。
他一贯作风严谨,生活俭朴,出差到基层都是吃食堂,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请,一碟小咸菜三餐不可少,早已名声在外。
哈尔滨解放的重大意义及其影响

哈尔滨解放的重大意义及其影响哈尔滨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哈尔滨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1946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在解放东北和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哈尔滨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标签:哈尔滨;解放;重大意义1946年4月28日拂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出总攻令,向哈尔滨市区开始进军,到早上8时,全部占领了哈尔滨市。
长期在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迎来了新生。
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市区后,受到全市70余万居民的热烈欢迎,大家夹道相迎,高呼解放与胜利的口号,红旗飘飘,众志成城。
同日,成立了哈尔滨卫戍司令部,聂鹤亭任司令员,钟子云任政治委员。
4月29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市后,开展相关工作,发表了松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政治部告哈尔滨市同胞书,并连续发出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第一号、第二号布告,稳定了哈尔滨的整体形势。
5月3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刘成栋为哈尔滨市市长,标志着民主政权的正式建立。
哈尔滨市得到了人民长久期盼的解放,也因此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解放具有重要标志性这是我们党在战略上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到夺取大中城市的一个新起点,哈尔滨解放是战略重点转移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在早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分析,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样一条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工作的重心首先放在农村,不仅是因为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区域也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在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上都存在着敌强我弱的态势,改变这种态势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也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齐齐哈尔的红色故事

齐齐哈尔的红色故事 齐齐哈尔是中国黑龙江省的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这座城市承载着许多红色故事,这些故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伟大。
本文将通过一步步的思考,详细描述齐齐哈尔的红色故事,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1931-1945) 在抗日战争时期,齐齐哈尔成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齐齐哈尔地区组织了一支由工人、农民和学生组成的抗日游击队,开展了一系列反抗日军的斗争。
这些游击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游击战,进行抗日宣传,潜入敌后,给抗日战争注入了新的力量。
例如,在齐齐哈尔市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机关组织,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指挥中心。
同时,游击队员们还在齐齐哈尔及周边地区积极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力量,号召人民加入军队,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1945-1949) 在解放战争时期,齐齐哈尔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地。
为了加强对国民党政权的打击,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扩大党的影响力。
齐齐哈尔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后方基地,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齐齐哈尔的党组织积极组织群众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向人民普及党的政策和主张。
此外,齐齐哈尔还成立了一系列的大众团体和组织,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变革(1949至今)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齐齐哈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建国初期,齐齐哈尔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建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在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发展,齐齐哈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例如,齐齐哈尔市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在工业方面,齐齐哈尔建设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齐齐哈尔也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改革创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故事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传奇故事1931年九月十八日,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九一八事变。
这场事变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而在这场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勇敢的行动,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和自由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为大家讲述九一八事变中的一些英雄传奇故事。
第一章: 龙云的坚守龙云,字宾云,浙江温州人。
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命率部驻防奉天(今沈阳市)。
当时的奉天已经被日军占领,处境危险。
然而龙云却没有轻易地放弃,他带领着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充满风险的环境中,他始终保持着谨慎和果断,有效地控制了战局。
虽然最终无法挽救奉天的失陷,但龙云的坚守精神和出色指挥能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章: 张学良的机智张学良,字焯云,河北省良乡县(今属北京市房山区)人。
九一八事变后,他担任东北军总司令兼奉系第一路总指挥。
在日军发起进攻之际,张学良机智地利用曲线消耗敌人的实力,并通过与苏联军援助合作,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他的智谋和勇气,为中国抵御外敌侵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 秋瑾的抗争秋瑾,字敬庵,浙江余姚人。
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投身于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中。
秋瑾利用自己在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组织起抗日义勇队。
她带领队员秘密挖掘地道,埋设地雷,破坏敌人的后方交通,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秋瑾的抗争精神和坚定信念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斗争中。
第四章: 林彪的勇敢林彪,字凤池,江苏溧阳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以共产党员身份积极参与了抗日斗争。
林彪在战斗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略眼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有效地遏制了日军的进攻。
他的英勇事迹和军事才能使他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五章: 陆定一的舍己陆定一,字孤臣,山东省平度人。
九一八事变中,他担任中国远东抗日义勇军总指挥。
在激烈的战斗中,陆定一不顾个人安危,率领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为中国人民争取抗击侵略者的时间。
抗战英烈钟效培 血洒鲁中的八路军优秀青年干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钟效培血洒鲁中的八路军优秀青年干部导语:钟效培,又名钟爱华,1914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龙砂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他全家终日辛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钟效培,又名钟爱华,1914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龙砂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他全家终日辛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在龙砂村钟姓属小家族,时常受到外村及本村大姓家族豪绅地主的欺侮。
为了摆脱受欺凌的处境,本家长者们集资送钟效培去读书。
他先入私塾,后转当地小学。
由于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得以破例免交学费。
1928年他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无力继续求学,只好回家一边耕读一边自学。
当时的江西,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各地的红色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兴国县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各乡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共青团等组织。
钟效培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先后加入了农会和少先队,积极参加当地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活动。
钟效培在家乡组织了儿童团,带领青少年站岗放哨,协助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之中。
1930年春,钟效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并先后担任了龙砂、杰村、均村三个区的团区委书记。
他积极地从事共青团工作,组织儿童团、少先队禁鸦片、禁赌博,并多次抓获反动靖卫团的侦探。
同年6月,钟效培担任了龙砂游击队的指导员。
为配合部队夺取兴国县城,钟效培带领游击队担负打碉堡的任务。
战斗打响后,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他携带十几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
接近敌堡后,他突然跃起,机智地将几颗手榴弹塞进碉堡,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碉堡内生活常识分享。
冯仲云南满历险

提起东北抗联,人们马上就能说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的名字,其实冯仲云也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抗联名将,而且是学历最高的抗联将领之一。
1908年,冯仲云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一个小职员的家庭,1923年考入杭州私立蕙兰中学,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成为当年发现并培养华罗庚的熊庆来教授唯一的学生。
1927年,冯仲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30年,他到哈尔滨商船学校任教,开始了哈尔滨的地下党生活。
冯仲云先后担任过中共满洲省委秘书处长、秘书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宣传部长,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政委,东北抗联步兵教导旅上尉旅情报科长兼政治教员。
冯仲云一生的传奇故事很多,1933年的南满历险只是一段小插曲。
1933年5月,冯仲云以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南满的海龙、磐石传达后来在东北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著名的《一·二六指示信》,指导南满各地的抗日游击战争。
这是一次充满危险的艰难任务。
当时,满洲省委与海龙县委和磐石县委失去联系已经几个月了,也不知道以前的地下党的关系是否还可靠,且日伪军正向南满游击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人地两生,形势复杂,敌情紧张,加之冯仲云又操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怀疑。
在路上,他为自己设计好了身份,装扮成吉林市的一个小学教员,最近失业了,只身一人到磐石玻璃河套一带找朋友来了,见到当地人就说自己是山东人,如果遇到山东人盘问说你的口音不是山东口音,就称自己是徐州人,与山东不远,也算半个老乡。
冯仲云乘火车到了吉林市,按照上级指示找到了吉林特别党支部书记李维民。
李维民介绍说:“磐石好久没有来人了,我们这里只有他们来人才能联络上。
你就先在我们这里留些日子,帮助我们做些工作,等磐石来人联系上了你再去。
”过了几天,磐石还没有来人,吉林特支便委派共青团吉林特支书记金景陪同冯仲云和团省委巡视员傅天飞,前去山区联系抗日部队,约好第二天早晨在火车站会齐。
邓力群在东北的岁月

邓力群在东北的岁月作者:陈立旭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9年第4期邓力群1945年年底到东北,1949年奉中央之命调离东北,先后在东北地区工作了三年零四个月。
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邓力群参加了东北土地改革的全过程,见证了东北全境解放。
他坚定而灵活地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无论做群众工作、支前工作,还是搞重大政策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本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思想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他后来成为成熟的高级领导干部打下了基础。
长途跋涉赴东北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十分看重有一定工业基础又交通发达的东北地区,都将其作为接收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计划。
为落实这个计划,中共中央向东北地区派出10万军队,10名中央委员(含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10名候补中央委员,又从中央和各战略区抽调2万多人(包括用于建立100个团的各级干部)赴东北。
可见中共中央对争夺东北有多么重视,投入的力量有多大。
在派往东北的干部中,就有邓力群。
邓力群是经受延安整风的教育后自己主动报名去东北的。
他晚年回忆延安整风对当年他们这些党的青年干部的影响时说过,“延安整风,使延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党员终身受益。
他们一致得出结论,不到基层锻炼,不到群众中去,不到实际工作中去,是不行的。
那样就不会有真知,就不会有改造世界的真本领。
”邓力群主动报名后,经过中央统一安排和选择,作为赴东北工作的十几名干部组成的小分队的队长,率队赴东北。
当时,延安缺少交通工具,派出的干部绝大多数步行出延安。
日寇刚刚投降不久,地方上也不平静。
小分队虽然经过之地都是共产党控制的地方,但我党刚刚接管,又把主要力量放在支援前方上,因此无法提供哪怕是骡马等车辆。
邓力群率领的小分队出延安后只能徒步行军。
由于是步行,行前,邓力群组织小分队的人做了各种准备工作,主要准备的是衣服和鞋子。
已是深秋,去东北,棉衣是必须带的;长途跋涉,费的就是鞋子,就必须多预备几双。
试论钟子云的革命一生

试论钟子云的革命一生作者:邢肇升来源:《世纪桥》2014年第11期摘要:钟子云,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宣传。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滨江工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煤炭工业部党组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英勇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从延安到晋察冀、从抗战到建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尤其在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在平、津、满、蒙的地下工作中,更是沥尽心血。
他把满腔热血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用生命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关键词:钟子云;东北抗联;煤炭;哈尔滨一身换得百花开,赤血丹心映日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曾给煤炭部常务副部长、中顾委委员钟子云当过秘书,他于1999年去世,我现已年逾古稀。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往事都已淡出记忆,但他为抗日救国历尽艰险,九死一生;为民族复兴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业绩,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一、寻求救国闯关东钟子云原名苏宗泉,曾用名王友,1911年2月15日生于河北省东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他年少时,正值辛亥革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肆无忌惮,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激发他自幼发奋好学,矢志报国。
十六岁时,他听说东北有中国共产党,萌生了到关东找共产党干革命的思想。
便与同村会拉胡琴卖唱的韩五叔结伴,靠沿途卖唱、乞讨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被一股爱国热情所激荡,从报纸上看到爱国将领马占山在海伦组织“学生救国团”的消息。
于是急匆匆赶到海伦从军,参加了“学生团”。
后来“学生团”被解散,他又回到了哈尔滨。
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哈尔滨。
为抗日救国,钟子云冒着生命危险,联络几个同学自发奔波在中苏边界地区的满洲里一带贴标语、撒传单,广交朋友,多方联系。
1933年初,他考入哈尔滨电工学校。
坚实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

坚实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2007年,报告文学依旧坚实地行走在大地之上,涌现了一批或启人深省或感人肺腑或信息丰富的好看作品。
一2007年,一批关注与国计民生、民族振兴、国家发展大计密切相关的重大现实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引人瞩目。
这些作品除了表现重大事件本身,还特别注重展现参与这些历史性事件的人物身上所具备或折射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爱国报国的民族精神。
去年10月,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江西作家胡平敏锐地抓住了这一题材,推出了《“嫦娥一号”飞天的幕后故事》(《中国作家?纪实》2期),随后又出版了《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东方出版中心),讲述了嫦娥工程的来龙去脉和许多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内容新鲜有趣。
王建蒙则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为主人公推出了《奔月》(当代中国出版社)。
奥运题材的作品,也是2007年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热点。
其中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当年奥申委副秘书长孙大光追述申奥艰辛历程的《中国申奥亲历记》(《当代》4期)和曾哲聚焦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建筑?2008》(《十月》5期)。
泽津的《千万里,母亲的呼唤石破天惊》(《北京文学》9期)则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热忱。
2007年是建军80周年和香港回归10周年,一批表现相关题材的作品应时而出。
黄传会、舟欲行推出了3卷本共100余万字的《中国海军三部曲》(学苑出版社),记录中国海军发展的百年风云。
长江的《晚来香港一百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角度独特,受到各方面肯定和好评。
节延华、陈道阔的《文明之师》(《报告文学》7期),讲述了香港驻军10年的故事。
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2007年出现了一批描写和表现国家重点工程或重大举措的作品,注重透过这些人与事的描画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些作品通过为一座城市、一个行业或一项工程写史作传,表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
八上近代史(1840至1949年)历史人物传记1篇 600字

八上近代史(1840至1949年)历史人物传记1篇 600字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追求真理,救国救民”是刘志丹一生的宿愿。
他从青少年起,就对除暴安良的英雄人物十分崇敬。
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他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
他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
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老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24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决心“为自己的信仰奋斗到底”。
1926年初,他按照中共陕西党组织的决定,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开始。
组织领导渭(南)华(县)起义,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
1928年5月,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同唐澍、谢子长等领导我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军新编第三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暴动队伍相结合,正式宣布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冬,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到达榆林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
1931年9月,刘志丹把南梁地区的游击武装,连同分散活动在合水、庆阳山区的民间武装改编为党所直接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亲自担任总指挥。
1932年12月,又按照中共临时中央、陕西省委的决定,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
这是陕甘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一支正规红军,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透过《红灯记》时空维度看东安(密山)抗日斗争

透过《红灯记》时空维度看东安(密山)抗日斗争发布时间:2021-03-22T09:14:05.51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上作者:朱志成[导读] 《红灯记》的故事架构是通过改编于东安(密山)地区抗联战士事迹。
经过考证《革命自有后来人》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场报告会,《革命自有后来人》故事原型发生地是东安(密山)地区。
《红灯记》中李玉和形像是抗联战士群体的集合,凸显了视死如归的忠贞报国情怀、百折不挠的革命理想信念、坚贞不屈的勇于献身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担当品质。
中共密山市委党校朱志成提要:《红灯记》的故事架构是通过改编于东安(密山)地区抗联战士事迹。
经过考证《革命自有后来人》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场报告会,《革命自有后来人》故事原型发生地是东安(密山)地区。
《红灯记》中李玉和形像是抗联战士群体的集合,凸显了视死如归的忠贞报国情怀、百折不挠的革命理想信念、坚贞不屈的勇于献身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担当品质。
《红灯记》被喻为“中国式美学”的代表之作之一,曾给中国几代人留下深刻印像。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红灯记》的故事架构是通过改编于东安(密山)地区抗联战士事迹。
《红灯记》展现给人们的是东北抗联在艰难的岁月里,为革命理想而奋斗,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信念而执着。
一、红色经典《红灯记》剧本形成过程梳理《红灯记》是根据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自有后来人》改编而成的。
故事片《自有后来人》来源于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作者是沈默君和罗国士,当时由于现实原因,用的是笔名迟雨、罗静。
经过考证《革命自有后来人》创作灵感来源于一场报告会,《革命自有后来人》故事原型发生地是东安(密山)地区。
1961年秋天,曾任密山县首任民主县长的傅文忱从哈尔滨回到密山探亲,受时任铁道兵农垦局局长王景坤邀请做抗联事迹报告。
傅文忱所叙述的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往事,深深感染了当年垦荒的战士,反响强烈,也在心灵打动了在场的沈默君和罗国士。
据密山市委存档的会议纪要记载,1991年在密山市纪念解放45周年时,在密山市兴凯湖宾馆曾召开了关于《革命自有后来人》形成过程的确认会。
红岩名著阅读

《红岩》名著阅读一、内容摘要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
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
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
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
然而,他使尽各种伎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
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政治犯。
他们给犯人食用霉烂的食物,而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数量,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狱中难友趁放风时在墙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护泉水的斗争中,龙光华英勇牺牲,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的暴行,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
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当局在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放出和谈空气。
阴历年三十,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联欢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地下党派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敌人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刘思扬是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放最早 的大城 市 当时 , 尔 滨是 我 国 北 方新 哈 兴 的 大城 市 , 经 济 文化 方 面有 在 着 较好 的基 础 . 国 际上 也 有一 在 定影 响 。但是 , 经过 多年 的战争 , 哈 尔滨 商 业 萧 条 、人心 动 荡 、 秩 序 十分混乱 。如何 改变哈市 的混 乱 局 面 ,把这 个 城 市管 理 好 , 建
议 上 .钟子 云 决 定成 立 保卫 部 , 统 一 领 导 哈 市 党 政 军 民各 方 面 保 卫 工作 。对 于扰 乱 社会 秩 序 , 侵 犯 人 民生 命 财 产 的现 行犯 , 则
论并 作 出 《 于 目前 哈 市 工作 的 对 决定》 。东北局 副 书记 彭 真 、 陈云
设好 , 是摆 在 钟 子 云等 共 产党 人
面前 的新课 题 钟 子 云 组 织 中 共 哈 尔 滨 市
委 多 次 开 会 , 认 真 学 习 毛 泽 东
《 九 四 六 年 解 放 区 工 作 的 方 一
针》 建立 巩 固的东 北 根据 地 》 和《
团
的“ 江 组 ” 国 防部 保 密局 北 满 滨 ,
东 北 民主联 军便 以 哈 尔 滨 市 卫 戍 司 令
部政 委 的 名 义发 布 了第 一 、 二 第 号布告 。布告 言明 :一切非 法武 “ 器均 须迅 速 向本 部缴 械 投 诚 , 本 部 皆按 宽 大政 策 予 以 自新 之路 . 倘 在 ( ) 迷 不 悟 继 续 扰 乱 治 再 执 安 、 与 本 市 人 民 为敌 者 . 部 甘 本
斯 生 灼 政 权 而 奋 斗
记 东北解放 战 争 时期 的钟 子 云 ( ) 下
文/ 曲晓 溪
等有 关 文 件 。 根据 中共 中央东 并 北 局和 北 满分 局 的指示 , 结合 哈
尔 滨 的 实 际 情 况 ,于 14 9 6年 7 月 1日.主持 召开市 委会 议 , 讨
随 后 . 7月 1日 的 市 委 会 在
l 0月 2 日 , 据 东北 局 关 于 “ 根 在 严 冬 前 , 底 肃 清 顽 匪 . 利 用 彻 除
土改 工 作 队 ,深 入 市 郊 农 村 。 访
捕 人 犯 及 群 众 斗 争 对 象 的 审 批 权 限和 手续 , 止 乱捕 、 押 、 制 乱 乱 杀 的混 乱 现 象 : 于 侵 犯 中农 利 对 益 的, 由各 区工 作 队 采取 说 明情
相 继 破 获 了原 伪 满 大 汉 奸 姜 鹏
飞 的 “ 军 ” 动 及 国 民 党 “ 北 建 活 东 四 省 敌 后 _ 作 委 员 会 ” 军 统 特 T 的
固的东北根 据地
l4 9 6年 4月 2 8日.东 北 民 主联 军进 驻 哈 尔滨 。 到哈 市 人 受
民 的 热 烈 欢 迎 。 哈 尔 滨 成 为 全 国
组织 。
钟 子 云 和 市 委 在 严 抓 哈 尔 滨 市 内 的治 安 状况 的 同时 , 有 没
放 松 对 哈 市 周 边 地 区 的 剿 匪 工 作 。 9 6年 8 1 14 月 5日, 哈尔 滨市 委作 出《 于 剿 匪 近郊 土 匪 与开 关
题 结 合 起 来 .实行 土
议 决 定 ,立 即 执 行 5 月 4日中共 中 央发 布 的 《 于 清算 减 租 及 关 土 地 问 题 的指 示 》 即 (
五 四指 示 )将 反奸 清 , 算 斗 争 与 解 决 土 地 问
站 “ 哈尔 滨 特别 组 ” “ 一组 ” 、哈 、
“ 二 组 ” 国 防 部 二 厅 的 “ 五 哈 , 二 七 组 ” “ 五一 组 ” 等 敌特 地 下 、二
等参加 会议并 作重 要讲话 。14 96
年 7月 1 日.钟 子 云 再 次 主持 2 召 开市 委 全 体委 员会 议 , 定和 制 通过 《 于哈市 的工作方 针》 关 。东 北 局 副 书记 彭 真 参 加 会 议 并 作 重要 指示 。此 后 , 子云根 据《 钟 方
人 人 捕 之 ,但 不 得私 自惩处 , 捕
务 李 明 信 的 以宗 教 为 掩 护 发 展 教徒 阴谋叛 乱 的活动 。与此 同时
哈 尔 滨 市 委 加 大 了秘 密 侦 查 的
工作 力度 , 续 破 获 了军 统特 务 连
于 大 光 的 “ 齐 哈 尔 组 ” 张 勃 生 齐 .
定 予严惩 不贷 。” 即 , 随 对哈尔 滨
实 行 了军 管
地 改革 。随后 , 钟子 云
领 导 下 的 哈 尔 滨 市 委 抽调干部 、 学生 , 织 组
14 6年 下 半 年 , 9 根据 中共 中央 “ 四” 示 , 五 指 哈 尔滨 开 始 了土 地 改 革运 动
展农 村 工作 的决 议 》 。在 剿 匪斗 争 中 , 定 了 “ 毁 与消 灭 、 制 摧 隐蔽 斗争 与 公 开 消灭 相 结合 ” ,专 门 机关 与 群众 防奸 相结 合 的方 针 。
钟 子云 ( 9 3 1 9 1 1 — 9 9)
( ) 定 社会 秩 序 , 清敌 一 稳 肃
伪残余
四 、 极 开 展 工 作 , 立 巩 积 建
与 市 委社 会 部 的努 力 丁作 , 委 市 在 反敌特 斗争方 面连 获胜利 。继 顺 利 破 获杀 害 李 兆麟 案 件后 , 又
由 于 长 期 从 事 对 1 的 隐 3伪 蔽 斗 争 ,钟 子 云 经验 较 为 丰 富 , 再 加 上公 安 机 关 、 戍 司令 部 队 卫
针》 的精 神 , 东 北局 的领 导 下 , 在
积 极 开 展 各 项 1 作 , 建 设 哈 尔 =
滨, 支援 东北 解放 战争 。
人 需 经 市 委 制 定 的 三 人 小 组 批 准 . 别 交 由 卫 戍 司 令 部 、 安 分 公
局 执行 。会 后 , 根据《 对于 目前 哈 市 工 作 的决 定 》 ,市 卫 戍 司令 部
和市 公 安 局 联 合 成 立 了军 警 联 合 稽 查 处 ,以整 顿军 队纪 律 , 清 剿 敌伪残 余 , 持社会 治安 。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