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性别
从⽣理或⼼理上,性别可划分为基因性别、染⾊体性别、性腺性别、⽣殖器性别和⼼理性别,加上这⾥的社会属性就是“动物的六种性别”⼀般这六种属性或全为雄,或全为雌,是⼀致的。
Sex和Gender两个词语都有性别的意思,⽽Sex⼀般是指你的⽣理上的性别,即⾃然性别。
Gender指社会性别,也可指⼼理性别,有时候⼈在Sex上的性别,与Gender上是不⼀致的。
举个例⼦来讲,⼀个⼈是⼥⼈,具有⼥⼈⼀切的⽣理特征,但是在她的⾔⾏举⽌上,⾐着打扮上,却是很明显的男性特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此⼈的sex是female,但是gender是male。
现在⽤于性别时,多⽤Gender。
社会性别”⼀词是由美国⼈类学家盖尔·卢宾(Gayle Rubin )最早提出的,这⼀概念的提出对⼥性主义的发展及⼥性解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社会性别”在英语中为“gender”,它与“sex”(性别)是相对的。
Sex 指的是与⽣俱来的男⼥⽣物属性,⽽社会性别是⼀种⽂化构成物,通过社会实践的作⽤发展⽽成的⼥性和男性之间的⾓⾊、⾏为、思想和感情特征⽅⾯的差别。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极⼤推动了⼥性解放运动及⼥性主义的发展。
20世纪初,⼥性主义思想初步发展,⼆战后,⼥性主义运动随之得到蓬勃发展。
其⼀,社会性别的提出是对⽣理性别的批判,提出了雄(male)雌(female)应从社会、⽂化的背景去理解的问题。
其⼆,社会性别的提出,强调“后天”对“先天”影响,指出社会制度、法律、价值观对妇⼥的歧视⽽造成政治、⽂化、经济上的压迫。
其三,实现男⼥平等的道路有待于建设⼀个平等的社会制度,创造⼀个平等的⽂化。
⽣物的性别有两种:⼀是⽣理性别,⼀是社会性别,其中的社会性别专指动物。
⽣理性别是指雌雄在⽣理结构⽅⾯的差异,在英⽂中对应sex⼀词。
社会性别是指基于⽣理性别的雌雄两性在社会⽂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化形成的对雌雄两性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化中形成的属于雄性或雌性的群体特征和⾏为⽅式,表现为社会对雌雄在⽣活、婚姻、⽂化、教育、经济、政治等领域所扮演的⾓⾊的固定期待,在英⽂中对应gender⼀词。
例如,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师、朋友或强制或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男孩⼦应该坚强、勇敢,⼥孩⼦应该温柔、娇弱、善解⼈意等等。
⽣理性别是动物与⽣俱来的性特征,不因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有所差别,⽽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等因素相互作⽤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化传统,会产⽣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
因此,社会性别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性和共塑性等特征。
社会性别的历史阶段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对雌雄两性期待不同⽽导致的性别⾓⾊模式的不同;社会性是指不同社会中,政治、经济、⽂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形成的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共塑性表明社会性别的形成不是某⼀特殊群体⾃发或有意识培养的,⽽是处于同⼀社会中的两性相互塑造的结果。
研究的意义
⾯对社会现实,社会性别理论向⼈们展⽰了这样⼀个观点:社会性别是在社
会制度和⽂化中形成的,可以通过政治和宣传的影响进⾏重构,因此,政府应该注重妇⼥在社会性别发展中的作⽤,有责任也有可能在决策中引⼊社会性别意识。
各国政府在公共决策和实践中对社会性别问题分别采取了五种态度:性别歧视
持这种态度的政府决策层,往往以现有社会中的性别分⼯为依据,巩固和强化男⼥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并通过强制措施进⼀步剥夺两性中任何⼀性的权益。
性别平等
每个个体,⽆论雌雄,都拥有⽣物体的基本权益,政府的基本职责是确保每个个体得到平等对待的政策保障。
积极差别对待
政府正视男⼥在实际⽣活中存在的⽣理和社会差别,对妇⼥所处的不利环境采取积极的纠正和保护措施。
但是基于这种态度的⾏动只是⼀种治标不治本的补救措施。
性别中性
政府没有意识到整体社会利益格局中男⼥两性的差异,将其视为⽆差别的利益群体,政府政策可以⽆差别地对待,既不需要采取任何保障妇⼥权益的措施,也不需要有意识地强化性别政策。
性别中性是世界许多政府公共管理⾏为中的普遍问题。
社会性别(gender)理论发端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在⼥权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并成为对这⼀运动起着重要指导作⽤的核⼼观念体系,现已逐渐发展成为西⽅学术研究中的⼀个重要分析范畴。
社会性别理论把两性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学关系,认为它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反映,从分析两性关系⼊⼿可以发现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根源和本质,从⽽将社会性别理论变成强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化的分析⼯具。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对两性⾓⾊和⾏为的期待往往是对两性⽣物性别的延伸,⼈们现在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因⽽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性别理论以社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塑造和社会性别制度为主要内容,⽭头直指长期存在的男尊⼥卑的性别误区和⽆视社会性别的性别盲点,并由此深⼊揭⽰了这种差异和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制度根源。
它反映的是⼀种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其实质是⼀种权⼒关系,它深刻地贯穿在⼈类
的政治、经济、⽂化、社会⽣活和家庭等⼀切领域。
从总体上讲,社会性别理论要求:(1)⽤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
⼈的社会性别观念是在对家庭环境和⽗母与⼦⼥关系的反应中形成的,并在社会⽂化的变化中不断改变。
⼈的社会性别观念不仅因时间⽽异,⽽且因民族地域⽽异,是⼀种特定的社会构成。
社会性别理论打破了性别不可改变的宿命观,对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挑战。
(2)将⼥性视为发展的主体。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性与男性处于平等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精神上,⼥性应该独⽴⾃主,摆脱依赖男性的软弱⼼理;在处理与男性的关系上,应当与男性结成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在对待国家和组织的态度上,应该主动争取⾃⼰的权益,不能成为⼀种⼯具。
(3)反对孤⽴地研究⼥性和⼥性问题。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考察⼥性问题,应该将其放在男⼥两性共同塑造的社会⾓⾊和权⼒结构中。
社会性别制度和性别结构中,不仅包括男⼥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利关系,同时也包括对男⼥两性发展的不同限制。
(4)注重不同政策或项⽬中对男⼥两性影响的分
析。
社会性别理论注重分析哪些政策和项⽬能真正使男⼥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有所改善,哪些反⽽强化了传统的社会性别⾓⾊,加剧了男⼥两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从⽽旨在消除性别不平等或性别歧视。
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理性别(sex)⽽提出的⼀个概念。
它是指社会对男⼥特征、⾓⾊、活动、责任的期待和规范。
社会性别是对物种决定论的否定,认为除了⽣育之外,两性的分⼯主要不是⽣理因素决定的,性别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它强调,社会⽂化对男⼥的特点、特长、分⼯的定型,以及相应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能⼒和特长的发展影响了该社会对男⼥⾼低不等的评价,形成男⼥之间不平等的权⼒和地位关系,并且通过家庭、社区、市场、国家,在⽂化习俗、教育、宗教、法律、政策等作⽤下得到巩固和加强,被该社会作为⾏为规范⽽固定下来。
社会性别,通常指作为⼀个男⼈或⼥⼈的社会含意,泛指社会对男⼥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即由特定的⽂化环境规定的被认为是适合其性别⾝份的性别特征及⾏为举⽌。
如男主外、⼥主内的性别⾓⾊分⼯;男刚⼥柔、男才⼥貌的性别⾓⾊期待等。
男⼥两性的社会⾓⾊分⼯、社会地位并不是由⽣理差异决定的,⽽是与社会⽂化紧密相关的。
社会性别概念把⽣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与由社会⽂化建构的性别特征区分开来,为探讨男⼥不平等的根源和达到平等的条件、途径提供了新的视⾓和⽅法。
⾄今社会性别概念已经在联合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发展成为⼀个重要的分析范畴和领域研究,被作为国家机构、国家和政府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议题。
“社会性别”是⽤以区别男性和⼥性的“⽣理性别”的⼀个概念。
这种区分意在说明,“男⼥所扮演的性别⾓⾊并⾮由⽣理所决定,⽽是由社会⽂化所规范的。
”传媒学者⼘卫认为:区分性别与社会性别概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强调社会现实中⼥性对男性的依附性或⾮主体性不是⼀种天然定制,⽽是⽂化建构的结果,因此也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性别概念的本质,是要打破歧视⼥性的合理性。
社会性别视⾓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性发展、⼈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性别视⾓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化中的性别歧视。
社会性别并不是简单的男⼥两性的区分,⽽是由男⼥在社会上,家庭上或是其他的机构、组织等等的地位来区分的。
也许,专家研究的最多的就是对男⼥两性在家庭⽣活上的研究,因为这⽅⾯可以搜到的研究资料和研究⽂献真的很多,⽽这些⽂献和资料基本上研究的主题是:1、在婚姻家庭上,丈夫和妻⼦的主导性的问题;2、在婚姻家庭上,社会性别形成的原因;3、回顾历史,研究在家庭婚姻上丈夫和妻⼦的地位的变化情况。
虽然主题是有点不同,但是从他们研究的⾓度可以看出这样的相同点:在家庭婚姻上,丈夫在很⼤程度上是处在主导性的地位的,⽽妻⼦则是处在⼀个被动的,收到丈夫牵制的地位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有关的研究发现,在很⼤程度上是因为性别的问题。
性别真的是⼀个理由吗?难道性别真的是束缚⼥性的不可逾越的⼀个⽹吗?
由此,想到了很多在⽣活上可以看到的或是听到的问题。
尤其是在找⼯作的时候,仅仅因为性别就否定了⼥性的能⼒,就否定了她进去⼯作的机会这样的情况是⾮常多的。
那是何等的不公平呀!要知道,那不仅仅是否定了性别,更为重
要的是否定了社会性别,否定了⼥性也有很男性⼀样的能⼒。
我们知道,性别是很难改变的(除⾮是做变性⼿术,但是那毕竟是很多的情况啦),那也不是⼥性的错误吧,那是在⼀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
难道能⼒就是看性别这个因素吗?性别可以看出⼀个⼈的能⼒吗?我不禁打⼀个很⼤的问号。
其实,⽤性别来看能⼒是有⼀定的根据的。
那是要回顾历史吧,我们都知道,在母系家长制的时期,⼥性在社会上起到很⼤的作⽤,因为当时很多的事情都是由⼥性做完成的,相反可以由男性来完成的事情是很少的,或是⼥性完成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但是,随着⼯具的发展和演变,由男性完成的⼯作越来越重要,⽽这个时候,⼥性的作⽤就降下来了。
⽽之后社会也是朝着这样的⽅向发展,男性的作⽤越来越突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性也慢慢的淡化了她的作⽤。
但是,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我们不能⽤静⽌的眼光看问题,时代发⽣变化,我们的观念也要跟着发⽣变化的。
虽然⼥性在很久以前确实是这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在社会上的地位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撑起了半边天。
不仅仅在政治上,还是在⽂化领域上,经济领域上,都有⼀⼤批的⼥性登上了属于他们的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虽然这个数量相对于男性来说是少了点,但是回顾⼥性的历史,那已经是很⼤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