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选修火中的凤凰西行路上左公柳教学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中的凤凰》《西行路上左公柳》学习要点
一、学习要点
(一)作品介绍
徐迟,今世散文家,创作受美国作家海明威的阻碍,叙写细腻,富于诗情。
著有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涡漩中》等。
《火中的凤凰》是徐迟为吊唁郑振铎同志而写的,作于1952年。
作者的原打算是写他的一生,共分八章:瓯江、道岔、欧游、笺谱、劫余、凤翔、定陵、星陨。
已完成五章,可惜在十年大动荡中遗失了。
只找回两章,即选入讲义的《劫余》、《凤翔》。
从“劫余”及“凤翔”两章的笔墨、气宇来看,这篇作品规模宏大,气势开阔,诗情奔涌,文势流荡,若是它得以完篇,那么,像如此巨制长篇、境遇高远不俗的报告文学作品,在今世文坛上应是罕有的。
徐刚,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以诗歌成名,作品有《抒情诗100首》、《徐刚9行抒情诗》,散文集《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以及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中国,另一种危机》、《绿梦》、《倾听大地》等。
(二)作品分析
1.擅长安排材料
在《火中的凤凰》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详细记叙了郑振铎抢救收购《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的过程。
从早存寻找之心到绝句提供线索,再到追踪至苏州、常熟……此寻访进程使读者见到了郑振铎的爱书、懂书,为保留收藏善本而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而接下来并非顺利的收购进程那么加倍突出了他“有值得保留之书,必为国家保留之”的强烈的民族责任心,表现出他为爱惜民族文化至宝而不吝付出一切代价的顽强精神。
作者精心选择材料,合理安排详略,使得情节扣人心弦,人物特点鲜明生动。
《凤翔》一章那么多用略笔,星星点点却也五彩缤纷。
不管是与久违的朋友重见,仍是从香港返京;不管是回忆十年的惊风骇浪,仍是感受此刻的庞大转变;不管是抢救《赵城藏》、《清明上河图》,仍是发觉长沙楚文物、故宫唐朝画作;乃至是爱惜全国各类文化遗存,指定文物爱惜法令……作者记录郑振铎1949年的经历是如此的要言不烦。
正是这种突出“面”的手法,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比以前更忙碌的郑振铎,也看到了一个百废待兴而又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内容丰硕、气势宏大,能灵活地、富有形象性地组织、运用材料,正是诗人徐迟的报告文学突出的特色之一。
在《西行路上左公柳》一文中,作者则善于运用穿插的手法来组织文章。
比如,在描述历史的时候,穿插写现实:“且因为三北防护林的崛起,而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
”“代之而起的是西接敦煌东连酒泉的防护林及星星点点的固沙植被。
”“我惊心动魄地想起了三北防护林的此刻和以后。
”又如,在描述现实的时候,回忆历史:“因为这树,人们就不能不想起左宗棠。
”“光绪六年,左宗棠奉召从关外进京。
”“左宗棠的西行之路自然也是百感交集的。
”如此的写法,写出了左公柳的兴衰给咱们的启发,也同时指出三北防护林也面临潜在要挟。
古今对照,形象生动。
左公柳,有过艰辛,有过辉煌,有过失误,这些对今人是一个警醒:植树和护树的现状也让人充满忧虑,三北防护林也面对着左公柳面对的一样问题。
追古思今,义理相通,说明植树和护树的重要性古今一样,一样重要。
植树和护树是历史进展的大命题,任重道远。
2.善于细腻的描摹
徐迟非常善于捕捉生动感人的细节来表现生活。
例如下面几段:“连续多天,他眺望大上海的东北角,火光熊熊,黑烟升腾。
只见天空中飞舞着无数的纸灰,给风一吹就送到这边来了。
它们像一只只墨蝶,在游玩,在追赶,全不知人世悲伤事。
一会儿它们飘在这家屋顶,一会儿又落在那家晒台上。
有一只坠落在他庭前。
他拣起这只小小墨蝶,放置在手掌上,它还带着火焰的热气。
凝望再三,隐约看到墨蝶翅上还有笔迹。
或许这确实是他自家的藏书被焚化后,飞过苏州河来寻觅他的。
”——这段描述,抓住战火中的纸灰随风飘舞的样子,表
现了郑振铎痛失心爱的藏书,内心深深的哀思,而这种痛楚又与民族的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路,悲怆动人。
徐刚也善于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
如:“安西县城里是一个挨一个的摊贩,在午后的炽烈阳光下叫卖声依旧嘹亮。
”此处用“叫卖声依旧嘹亮”来衬托抗争和发奋的主题,表现人类向严酷自然不伏输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