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浙江高三选考二轮复习微专题(19)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地理浙江⾼三选考⼆轮复习微专题(19)⾃然环境的差异性
【选考专题】⾼三选考⼆轮复习微专题(19)⾃然环境的差异性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垂直⾃然带分布⽰意图,回答问题。

1.甲表⽰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荒漠C.热带⾬林 D.常绿阔叶林
2.影响该⼭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分 B.热量C.海拔 D.⼟壤
根据年降⽔量划分,200mm以下为⼲旱区,200-400mm为半⼲旱区,400-800mm为半湿润区,800mm以上为湿润区。

读我国⼲湿区分布图。

完成下⾯⼩题。

3.从甲到丙⾃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然地理环境的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地⽅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丁处⾃然带最有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北美洲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题。

5.①、②两地降⽔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少②多;洋流性质B.①少②多;地形地势
C.①多②少;纬度因素D.①多②少;⼤⽓环流
6.①地的代表性植被是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常绿硬叶林D.阔叶林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位于板块⽣长边界B.②位于消亡边界附近
C.③处地壳在不断抬升D.④岛降⽔少植被稀疏
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②植被是
A.热带草原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落叶硬叶林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分的影响
B.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C.⾼⼭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地带性
D.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态系统脆弱
“看遍⼭花烂漫,闻尽⼈间芬芳”,我国新疆伊犁短命植物“花海”美景令⼈向往。

“短命植物”是在温带⽓候条件下,利⽤早春⾬⽔和融雪⽣长发育,夏季来临之前枯萎,以种⼦或地下器官进⼊休眠的植物种群。

如图为“我国伊犁河⾕⼭地植被垂直分布⽰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0.读图可知,伊犁河⾕⼭地早春短命植物(春季典型花卉)⽣物多样性及花期的分布规律是A.随海拔增加,物种数量逐渐减少
B.⼭麓地带积雪融化早,花期较长
C.草原、草甸带的物种多于森林带
D.随海拔增加,花卉绽放时间越早
11.对早春短命植物研究的主要意义有
①为夏季牧场提供充⾜牧草②为培育早熟的农业品种提供种源
③维护⽣物多样性④防风固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下表为我国甲⼄两⼭脉基带地理要素及雪线⾼度资料表。

据此完成下⾯⼩题
12.与甲⼭脉南坡相⽐,⼄⼭脉南坡
①纬度较⾼②纬度较低③多森林带分布④多草原带分布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①
13.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脉基带南坡较北坡⼲冷 B.⼄⼭脉基带南坡较北坡⼲冷
C.甲⼭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 D.⼄⼭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
14.⼄⼭脉雪线较甲⼭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植被覆盖率C.⼭体海拔 D.降⽔量
读下图,完成下⾯⼩题。

15.根据该⼭地的垂直⾃然带谱判断,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
B.25°N
C.35°N
D.45°N
16.该⼭地同⼀⾃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度
B.⽔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壤差异
读下图,完成下⾯⼩题。

17.图中四地,
A.甲地降⽔多且季节变化⼤B.⼄地有明显的旱、⾬两季.
C.丙地为亚热带地中海⽓候D.丁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
18.关于四地⽓候对当地⾃然景观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地基带为热带草原带
B.⼄地多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C.丙地⼴布有机质含量⾼的⿊⼟
D.丁地河流径流量⼤、有冰期
古诗云:“不望祁连⼭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图1为祁连⼭——居延海⾃然景观剖⾯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林海、草地、湖泊、碧⽔、沙砾相映成趣。

图2为祁连⼭地“阴阳脸”图⽚,⼭坡林⽊葱郁的⼀侧为“阴脸”,⼭地草地青翠的⼀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关于图1所⽰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推测图⽰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向
B.⼭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作⽤⽆关
C.该地河流以⼤⽓降⽔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0.造成祁连⼭⼭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较丰富
B.“阳脸”为陡坡,⼟层薄,⼟壤肥⼒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

下图为黄河流经黄⼟⾼原某段河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读图完成下⾯⼩题。

21.该地河曲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
③地壳受内⼒作⽤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2.图中M地⽐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M地
A.⽔源丰富 B.光照充⾜
C.蒸发较少 D.⼟层较厚
参考答案
1.D2.A
【解析】
1.根据材料,该⼭地位于亚热带,⼭麓地区的植被不可能为热带⾬林、针阔混交林,AC错;甲地所在坡⽔热条件较好,不可能为荒漠,B不对;甲所在地为亚热带,应发育亚热带植被,则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选D。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的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较多,东西两坡的差异主要为⽔分差异,A对。

两坡的热量和海拔相同,没有差异,BC不对;两坡的⼟壤受到⽔分条件的影响⽽有差异,不是主导因素,D不对。

故答案为A。

3.D4.A
【解析】
3.图中显⽰,从甲到丙纬度相差不⼤,降⽔量⼤致由东向西逐步降低,由湿润区向半湿润、半⼲旱区过渡,这种由于⽔分条件不同⽽导致的⾃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然地理环境的⼲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选项D符合题意。

从甲到丙⾃然景观变化不是因纬度差异⽽引起热量不同⽽导致,没有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排除A。

从甲到丙⾃然景观变化不是因为地⽅性地形、⽓候和组成物质不同⽽导致,没有体现地⽅性分异规律,排除B。

从甲到丙⾃然景观变化不是因海拔⾼度差异⽽引起⽔热条件不同⽽导致,没有体现垂直地带分异规律,排除C。

所以选D。

4.图中显⽰,丁处属半⼲旱区,年降⽔量⼀般在200~400mm之间,适合草原植被⽣长,且丁处位于温带地区,因此丁处⾃然带最有可能是温带草原带,A符合题意。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般位于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年降⽔量⼀般要⼤于400mm,丁处不符合,排除B。

温带荒漠带⼀般位于⼲旱区,年降⽔量⼩于200mm,丁处不符合,排除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般位于亚热带湿润区,年降⽔量⼤于800mm,丁处不符合,排除D。

5.D6.D7.B
【解析】
5.图中显⽰,①地位于北美洲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候,夏季受来⾃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丰富,且常受飓风影响,带来丰富降⽔,因此①地降⽔多;②地位于20°~30°N ⼤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压带和信风控制,降⽔稀少,因此②地降⽔少,两地降⽔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环流,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6.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候,其代表性植被是阔叶林,选项D符合题意。

热带荒漠⼀般出现在热带沙漠⽓候区,与①地⽓候类型不同,排除A。

热带草原⼀般出现在热带草原⽓候区和降⽔较少的热带季风⽓候区,与①地⽓候类型不同,排除B。

常绿硬叶林⼀般出现在地中海⽓候区,与①地⽓候类型不同,排除C。

故选D。

7.①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不是位于板块⽣长边界,A错误。

②地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碰撞挤压边界,位于消亡边界附近,B正确。

③处为密西西⽐平原,地势低平,流⽔沉积作⽤明显,因此地壳不可能在不断抬升,C错误。

④岛位于10°~20°N之间,为信风和⾚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地区,⾚道⾸低⽓压带控制该岛时降⽔丰富,且该岛东部为来⾃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降⽔丰富,因此D错误。

故选B。

8.C9.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②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候,该⽓候下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变化,受热量的影响;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分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垂直变化是⼭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
⑤处深居⼤陆内部,⽓候⼲旱,降⽔稀少,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态系统脆弱。

8.②植被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候,该⽓候下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选C 正确。

9.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变化,受热量的影响;③—④—⑤植被的变化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主要是⽔分条件的影响;⾼⼭植物的垂直变化是⼭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⑤处深居⼤陆内部,⽓候⼲旱,降⽔稀少,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态系统脆弱。

选D正确。

10.B
11.C
【解析】
10.读图可知伊犁河⾕⼭地早春短命植物并⾮是随着海拔的升⾼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的,A错误。

读图可知⼭麓地带的海拔是⽐较低的,该区域的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积雪融化的⽐较早,其花期是⽐较长的,B正确。

读图可知草原、草甸带的物种少于森林带,C错误。

海拔较⾼的地段其温度条件较差,因此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随海拔增加,花卉绽放时间越晚的,D错误。

故选B 项。

11.由材料信息可知早春短命植物⽣长的时间⽐较短,且⽆法⽣存到夏季,其并不具备作为饲养牲畜的价值,①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早春短命植物的花期较早,对其进⾏研究可以为培育早熟的农业品种提供种源,②正确;对早春短命植物研究可以搞清楚其⽣长习性,利于维护⽣物多样性,③正确;对早春短命植物研究可以发现其更多的价值,也可以为保护该植物提供科学的依据,利于保护伊犁河⾕⼀带植被,利于防风固沙,④正确,可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项。

12.C13.D14.A
【解析】
12.据表格数据可知:甲⼭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年降⽔96毫⽶,⼄⼭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年降⽔2276毫⽶,因此可以判断与甲⼭脉南坡相⽐,⼄⼭脉南坡纬度更低,多森林带分布,②、③对,①、④错,C对,ABD错。

故选C。

13.据表格数据可知:甲⼭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年降⽔96毫⽶,甲⼭脉北坡基带年均温2.7度,年降⽔519毫⽶,所以甲⼭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暖⼲,A、C错。

⼄⼭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年降⽔2276毫⽶,⼄⼭脉北坡基带年均温8.1度,年降⽔512毫⽶,所以⼄⼭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B错,D对。

故选D。

14.甲⼭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可以判断⼄⼭纬度低,所以⼄⼭雪线⾼,A对,BCD错。

故选A。

【点睛】
影响雪线⾼低的因素:降⽔:当地⽓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多,雪线低。

⽓温:阳坡雪线⾼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纬度低的,⽓温⾼,雪线⾼。

15.B16.C
【解析】
15.读图可知,该⼭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低⼭丘陵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多位于35°N以南地区,B正确。

1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低⼭丘陵区,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然带分布⾼度⾼于北坡,C正确。

南北两坡,海拔⾼度变化⼀致,⽔分状况和⼟壤对同⼀⾃然带在南北两坡的分布影响不⼤,所以选C。

17.C18.B
【解析】
17.读图可知甲地多数时间都是受盛⾏西风带的影响的,可知甲地为温带海洋性⽓候,其降⽔的季节分配⽐较均匀的,A错误。

读图可知⼄是受到副热带⾼⽓压带信和风带的交替控制的,其属于热带沙漠⽓候,该地并⽆⾬季,B错误。

读图可知丙地是受盛⾏西风带和副热带⾼⽓压带的控制,可知丙地的⽓候属于地中海⽓候,C正确。

读图可知丁地是受到信风带与⾚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的,可知丁地属于热带草原⽓候,该⽓候在北半球也有分布的,D 错误。

故选C项。

18.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甲地属于温带海洋⽓候,其⼭地的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错误。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地属于热带沙漠⽓候,该区域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较多,B 正确。

丙地属于地中海⽓候,地中海⽓候区并⽆⼤⾯积的⿊⼟分布,C 错误。

丁地属于热带草原⽓候,该区域全年⾼温,河流并⽆结冰期,D错误。

故选B项。

【点睛】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是⼴泛分布于纬度较⾼的温带⽓候区的,亚热带的地中海⽓候区,并⽆⿊⼟地分布。

19.A20.D
【解析】
19.图⽰区域居于内陆,降⽔少,⼭地起伏⼤。

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最可能根据图⽰信息及指向标,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体呈东西⾛向,A正确;⼭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堆积作⽤,B 错;该地河流以⾼⼭冰雪融⽔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古诗“不望祁连⼭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的变化,
体现的是⼭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据此分析选A。

20.根据图⽰及⽂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阴坡降⽔丰富。

据此分析选D。

21.A22.C
【解析】
21.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形成在峡⾕的,先是在内⼒作⽤下,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断裂经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再地壳抬升后,经过河流的下切侵蚀作⽤,河流不断加深形成。

①②③④正确。

A正确。

故选A。

22.甲地位于河⾕的背阴⾯,⽔源条件相差不⼤,光照没有阳⾯充⾜,但温度较低,蒸发较少,⽔分条件更好,C正确。

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等⾼线更密集,坡度更⼤,⼟层较薄。

ABD错误。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