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晨读的初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如何做到有效晨读初步探究
在全县中小学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动员会上,于葆青主任曾讲到:“前段时间到一些学校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在观察学生的早读时就发现一些问题。
学生貌似很用功,大声地哇哇读书,但是读什么,怎么读是需要研究的。
花了时间,我们要尽力让花费的时间有成效才行。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认真调查了几所初中的晨读现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放任自流型。
认为晨读课就是一节自习课,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在教室或门口看着,学生读什么,背什么全不过问。
而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学水平都不高,他们根本不知道去读什么(除了背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和诗句子外),有的甚至读一会就乱翻起来。
二是布置简单任务型。
晨读课一上,老师简单提示一下该读什么,如“同学们读一下第*课”或是要求背诵课文、诗词或名言警句,关于如何去读、背等问题老师不再过问。
三是检查而不总结型。
晨读课还存在这样一种相对较好的情况,就是老师会在晨读课上检查个别学生的背诵情况,但这个具有局限性,因为很难做到人人过关,有的老师检查了学生的晨读成果也却不能做到有效、及时评价,很难达到激励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真思考了晨读“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就语文晨读有以下几点浅见,还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
首先,语文老师应该提升对晨读课重要程度的认识。
在和一些语文老师交流晨读的话题时,常听到的是“看”晨读课而不是“上”晨读课,虽然只是一字之别,反映出老师对晨读课重视程度的不同,“看”一节晨读课很容易,只要看着孩子们“读”就行了;要“上”好一节晨读课就必需设计好上课的各个环节: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做课堂评价等。
其次,明确晨读内容和目标。
既然是课,教师要进课堂的,不打无准备之仗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晨读内容准备,尤其要准备好晨读资料。
读的内容应丰富多彩,语文课内文章、课后补充阅读资料、古典诗词等。
保证孩子们能广泛涉猎各种读背内容,形式多样化地吸引学生兴趣。
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晨是一天当中学生读
书的最佳时间,是声带对音韵、节奏、旋律最敏感的时段,因此早读是语言学科锻炼语感的最佳时机,所以早读之前,要告知学生本节课要读什么、背什么,教师应把这些信息准确无误地交待给学生,并清晰地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学习。
晨读的目标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那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的喜悦感。
目标明确,读背起来才思路清晰,精力旺盛。
第三、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
在读之前,教师对学生的读书活动做好针对性指导。
克服“放羊式”的管理模式,晨读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如学生领读、自由朗读、教师范读、美文诵读、片段赏读、整体感知、逐段背诵……先要求学生想一想该如何去完成自己确定好的学习目标。
哪些东西该读,哪些内容应背,应该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打算用多少时间来完成某一任务等。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确保晨读效率。
第四、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及时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计划,如师评、小组评、同桌互评等,或开展诵读比赛等。
对于需要背诵的篇目,老师可以制作一张背诵篇目的表格,贴在墙上,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四或六人小组,选出组长督促检查背诵情况,看哪个同学最先完成任务,把名字写在黑板上以给予表扬。
学生有了有了一定的读书的兴趣、读书能力后,老师再逐渐地大胆放手,把读书的权利下放给小组长。
教师还要要抽读抽背要完成的任务,才能确保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另外,为了使早读课不流于形式,辅导教师应每天坚持早到,使早到的学生能够安下心来读书。
自己手捧书读,给学生示范作用。
晚到的学生看到别人读书,自然而然地也就自觉地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让晨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因为学生是主观能动的,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
晨读课告诉我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