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共5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
春分 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夏至日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北极圈极昼。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北半球)
夏至 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直射南半球) 秋分 冬至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南半球昼长最长,夜长最短,南极圈极昼,北半球反之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直射南半球)
• H = 90 °- │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异加同减)
注: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例如:计算二分二至点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
春秋分: H=90°-(40°-0)=50° 夏至日: H=90°-(40°-23°26′)=73°26′ 冬至日: H=90°-(40°+23°26′)=26°34′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昼夜长短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 4、四季的更替 5、地球的五带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四季的更替 ●明显地区
►中纬度地区
●更替原因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划分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A为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从天文含义看: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从气候变化看:
以北半球为例 春季:3、4、5月 秋季:9、10、11月
夏季:6、7、8月 冬季:12、1、2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但月份是相同的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5、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的范围
A、划分界线:回归线和极圈线 寒带:有极昼极夜的范围
12:00
正午太阳高度
西
(地方时12时)
H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向南北两侧递减。
节气
太阳直射点 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春分 秋分
赤道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B100ºE,50ºN D.100ºW,40ºN
读右图完成下题。
若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 1110 km/h的速 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 圈飞行,8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公 转 轨 道
椭圆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1、地球的公转方向: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2、公转周期:一年——365日6时9分(恒星年,地球公 转的真正周期)
12月 22 日8 时0 分。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画图及填空: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 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是______ 小时,B点的季节是___季。 (4)用斜线绘出极夜的范围。 (5)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面, 目前α角的度数 是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正午太阳高度应用
(a)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影子更长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中午
下午
日落
西
上午




日出

(b)确定地方时:
温带:剩下的范围
B、意 义: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规律
五带的划分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直射也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直射现象
既无直射也无 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寒带范围变大
昼夜交替与时差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 偏移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 季
五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带
牛刀小试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1度,则北半球( A )
A. 热带、寒带范围缩小1度,温带范围扩大2度 B.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1度,温带范围缩小2度 C. 热带范围缩小1度,温带、寒带范围扩大2度 D. 热带范围扩大1度,温带、寒带范围缩小2度
我国最西端(约73ºE)在帕米尔高原上。3月21日,
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B )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在某地24时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40º,这时格林 尼治时间是当日 18时,那么,这个地点的地理
坐标是 A
A.90ºE,40ºN C.90ºW,50ºN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0° 热带范围变大
23026′S 300S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寒带范围变小 800N
66034温′ 带范围
变大
23026′
(4)这一天南京昼长 12小,时此时北京时间是

22时
实战演练
这幅图里,若AB是晨线, AC是昏线,那么此时是北半 球的 夏至 (节气),北极 圈内是极昼;反之,若AB是 昏线,AC是晨线,则为北半 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内是极 夜。 认清这一点对解答试题帮助 很大,比如若AB是晨线,则 北京时间是 6 月 22 日20 时 0 分。 若AB是昏线,北京时间为
0° 热带范围变小
23026′ 温带范围
100 N 100 S
变大
66034′
寒带范围变小
800 S
黄赤交角

热带


温带

寒带
扩大 扩大 缩小 扩大
缩小 缩小 扩大 缩小
小结第三节
知识结构
地球运动的

一般特点

运 动
地球自转及 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及 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
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公转轨道、方向、周期、 速度
昼长夜短。
6、此时有极昼的范围是 66º34´N---90ºN 。
延伸·拓展
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是 3月21日或9月2日3日的光照图。
(2)此时,晨昏线圈与某一经线圈相重合,
其中晨线的经度是
,昏线的经度


120°W
60°E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两点中的 P点,其经纬 度为 (0°,30°。W)
夏至 6.22
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太阳越向南走, 南半球昼越长。
太阳直射23.5°S 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南半球相反
冬至 12.22
读图思考: 若A、B、C、D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分二至日,
3、 公 转 速 度
近日点(每年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
“近快远慢”的真正原因
远 L2



L1
近 日 点
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必须 遵循开普勒面积定律: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 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一)、地球公转的规律
4、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
23.50
当某地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日 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c)确定房屋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d)计算楼距:
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
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
以我国为例,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 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 L=h/tanH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补充:昼夜长短计算和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昼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15度 =(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间=24-昼长时间
日出= 12-昼长/2 日落= 12+昼长/2
其他解题特征
N
F
北极圈
D C
P晨 昏
Q 北回归线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地方时12时的最大的太阳高度角— 90°
° 晨昏线 0
直射 90°
(2)意义: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G H=15°
F H=60° E H=90°
日出、日落
太阳高度0°
太阳高度
h
太阳光线相对于地平面的夹角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夏至日 两分日 冬至日
北北 极极 点圈




归 赤归
线 道线
南 极 圈
南 极 点
66034‘N
900N
23026’N
00 23026’S
66034‘S 900S
(4).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 黄赤交角为23°26′ B 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 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 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1、此图为 北(南、北)
C
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
A B
纬度位置是 23º26´N,13。5ºE 3、A点所在的线为 晨(晨、

昏)线。
45º
4、A点的昼长是 18 小时。A点当天 3 时日
出, 21 时日落。
5、B点的经度为 90ºE,它的地方时 6月22日9 时。
此时B点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冬至 春分
(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太阳越向北走, 北半球昼越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相反
B
线
赤道
南回归线
A
E S 南极圈
★同纬线昼长时间相同,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昼夜状况相反。如北纬 (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S)的夜长。
练习1
读图回答: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的昼长为:
A.16小时 B.8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A
图中的D点在这一天中日出时间为:
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地公转的速度与
C 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北京和广州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C)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A.4时
B.8时
C.6时
A
D.10时
练习2
如右下图所示,A点的日出时刻为: A.6时 B.0时
C
C.3时 D.9时
B点的日出时刻?
位于赤道上的点永远 昼夜等长 日出永远6点, 日落永远18点
练习3 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若
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B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A国际儿童节
B我国国庆节
C元旦D我国教师节来自(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A
C
A D
北半球
夏半年
冬半年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次年)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