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编节奏多声部助推班班有合唱——以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创编节奏多声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编节奏多声部助推班班有合唱——以
初中音乐教材为例创编节奏多声部
摘要: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的熏陶,能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合唱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所重视,已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创编节奏多声部,助推班级合唱是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合唱节奏多声部创编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旋律纵横交织发展的高层次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旋律美、和声美、情感美的熏陶,能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合唱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声思维,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能给人生带来精神升华的时刻。
以初中音乐教材歌唱作品为主体,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对歌曲板块内容进行改编、创作等设计,结合节奏多声部、旋律多声部的设计,结合教材,进行节奏多声部的创编设计,整编教材,将“多声部”体现在课堂歌唱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的方式,使学生逐渐获得合唱的演唱技能和经验,在合唱艺术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是班级合唱得以落实的重要手段。
在音乐中,节奏、旋律、和声合称三大要素并融为一体。
节奏学习中包括恒拍的稳定和各种节奏型的学习,探索节奏,感受恒拍和各种节奏在音乐多声部中的表现和音响,是学习合唱乃至所有音乐的必修课。
一、恒拍——稳定音乐节拍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
进行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与训练需要有准确的恒拍感。
通常情况下,音乐节拍感与节拍速度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音乐节拍包含着均匀的速度,又与其周围的音符时值有着一定联系,是重音连接在一起拍子的交替。
稳定恒拍感是表现音乐节奏感和音乐快慢的能力基础,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内心听觉。
【教学案例】《军民大生产》
作品介绍:
这首歌曲是依据甘肃著名的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这首歌曲原名为《边区十唱》,有十段歌词,现经过改编成为五段歌词,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教学建议:
先加入恒拍声部(节奏①声部);在稳定恒拍的基础上,加入其余两个节奏声部(节奏②③声部),有规律的进行重复。
设计意图:
A.加入恒拍声部,培养内心听觉能力,建立稳定的速度感。
B.加入节奏多声部,增加歌曲劳动的气氛,更好地感受劳动号子的情绪。
C.加入节奏多声部,增加学生纵向声部的听觉能力。
二、固定节奏型——表现音乐风格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包含着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韵律,各种节奏型都有各自的旋律。
固定节奏型顾名思义就是让节奏不要变化太频繁、太复杂,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由简到繁,从一而终选一至三个节奏型伴奏。
将多声部固定节奏型运用到多声部教学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也加强了对合唱的理解及体验, 同时也更能体会音乐风格特点,直接锻炼学生的多声部思维、多声部听觉,为多声部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案例】《隐形的翅膀》
B段:
作品介绍:
《隐形的翅膀》是一首励志的流行歌曲。
全曲由激越的前奏和热烈兴奋的间奏及最后结题的尾声构成,二段体结构。
全曲的音乐是围绕开始的第一乐句展开的。
A 段为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是对比结构中一种典型的结构形式,乐曲是在平稳的陈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B段加入自编的二声部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
A.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切分节奏X X X X X作为固定节奏型,推动B段音乐情绪。
B.培养旋律和节奏的多声部听觉。
三、节奏游戏——增加音乐趣味
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通过各种游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感受生活中的声响、感受多声部带来的乐趣。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结合节奏律动,能够起到平衡身心发展,锻炼学生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教学手法。
节奏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也能增加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案例】《友谊地久天长》
作品介绍:
《友谊地久天长》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歌曲的中心思想是歌唱友谊,珍重友情,祝愿友谊地久天长。
在苏格兰,人们唱这首歌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
即:歌唱的人们要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都两臂交叉地握着旁边人的手,并随着音乐的节拍边歌边舞。
歌曲大调式,2/4拍,两段体。
教学建议:
初期为作品配上如图的杯子舞律动,形成声效形简单的旋律+节奏二声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阶段可做更进一步的多声部尝试。
设计意图:
A《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大调式音乐,富有节奏律动感,从学生感善于掌握的节奏入手,运用杯子道具让作品形成简单地二声部声效,激发兴趣。
B.用主、属、下属为主音创编的二声部,为单声部带来了柱式化的音响空间感,同时对于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C.选择用“beng”的音效,带有拨弦感,可控制为无伴奏的阿卡贝拉重低音风格。
D.填词演唱时,速度可放慢,转变成抒情性的歌颂曲风,庄重而抒情。
E.拓展:在一曲多风的变化演绎后,还可以对作品增添乐器谱,更多叠加的音响来演绎《友谊地久天长》。
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实践、反思与研究,才会有所收获;也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内心听觉和合唱能力,从而提升综合音乐素养,为继续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班班有合唱到校校有合唱,从校级合唱比赛到区市乃至国的合唱赛事,合唱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班级合唱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所重视,已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学生的基础,建行与教材之上,运用节奏多声部,奠定合唱中旋律与节奏的有机结合的基础;创编旋律多声部将旋律与旋律的完美结合助力班级合唱的可能是班级合唱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班级合唱的助推剂。
愿我们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更加有效,愿孩子们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雍敦全.律动音乐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