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华师大版第二单元第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件(与“创办”有关文档共19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师同文馆)
第7页,共19页。
8.企业:两个第一、一个最大 9.评价:P32 10.失败的标志: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1.失败根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政体 12.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第8页,共19页。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 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11.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16页,共19页。
洋务运动
背景
内忧外患
代表人物 略(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内容
军用工业、
民用企业
结局
失败
失败原因 未改变中国落后 的政治制度
性质、影响
第17页,共19页。
戊戌变法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 起 略(资产阶级)
B.
②官僚顽固势力的强大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学堂和书局,创办报馆,学会等。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
开始的标志、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开始的标志、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10.评价:P36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起
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口号:“自强性”“求富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1、背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
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变法—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5.口号:“自强”“求富”
第五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1页,共19页。
时间数轴图
1840年鸦 片战争
1856年第二 次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 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 军侵华
1861年洋务运动
19c60s~19c90s
太平天国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第2页,共19页。
(19世纪60-90年代)
第4页,共19页。
洋务运动:(掌握的要点)
背景、时间、目的、主张、口号、代表人物、
变法开—改始变中国的的封标建制志度 、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P31小字部分)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
背景:内忧外患(P31小字部分)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光绪是不是维新派 的政治代表?
目的:①同不时愿也做暴“露亡出国了之维君新”派;的软弱性跟局限性。 ②利不用是变依法靠从人慈民禧,手而中是夺一回个最没高有统实治权权的;皇帝。
因此,光绪皇帝不是维新派的政治代表,他仍然 是一个封建帝王。
维新派
相互利用
尖锐对立
帝党
争权夺利
第14页,共19页。
-----康有为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 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
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 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梁启超
变法—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第11页,共19页。
•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第12页,共19页。
救亡图存
1898年6月11日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失败
维新派力量弱小,顽固 派势力强大
堂上练习
1、洋务运动,第一个军工企业的创办者是 B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C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 訢 D.张之洞
3、A总.李理鸿衙门章的主B持.曾是国藩C C.奕 訢
第3页,共19页。
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陆、海军、办新学堂、派 遣留学生等许多涉外内容,并非仅指办工业。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 、 “求富”的 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 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 运动。
6.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P31)
第5页,共19页。
7.开始的标志: 1861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设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舰队)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第15页,共19页。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
“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9.失败的原因:
1861年 奕訢
总D理. 各①国事务中衙门国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没有发动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梁启超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光绪是不是维新派的政治代表?
60——70年代
1、背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 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3、拉开序幕:1895年5月 “公车上书”
4、迅速开展: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5、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6、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又称“百日维新”
第13页,共19页。
请思考
D.张之洞
4、洋务运动的时间在19世纪 D
A.60——70年代
B.70——80年代
C.60——80年代
D.60——90年代
第18页,共19页。
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A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②、官2天僚.津顽时机固器势间局力的:强D、大福1州9船世政局 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目的(根本目的): 3. 8、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企业打的旗号是
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P31)
维护清朝(清政府)的统治
10、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后党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
7.内容:政治、经济参、与政军治 事、文化 P32打 僚击制了度封建官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法,澄清吏治; (倡导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有制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改习洋操制;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学堂和书局,创办报馆,学会等。
第7页,共19页。
8.企业:两个第一、一个最大 9.评价:P32 10.失败的标志: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1.失败根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政体 12.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第8页,共19页。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 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11.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16页,共19页。
洋务运动
背景
内忧外患
代表人物 略(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内容
军用工业、
民用企业
结局
失败
失败原因 未改变中国落后 的政治制度
性质、影响
第17页,共19页。
戊戌变法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 起 略(资产阶级)
B.
②官僚顽固势力的强大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学堂和书局,创办报馆,学会等。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
开始的标志、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开始的标志、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10.评价:P36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起
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口号:“自强性”“求富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1、背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
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C.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变法—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5.口号:“自强”“求富”
第五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1页,共19页。
时间数轴图
1840年鸦 片战争
1856年第二 次鸦片战争
1894年甲午中 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 军侵华
1861年洋务运动
19c60s~19c90s
太平天国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1年辛亥革命
第2页,共19页。
(19世纪60-90年代)
第4页,共19页。
洋务运动:(掌握的要点)
背景、时间、目的、主张、口号、代表人物、
变法开—改始变中国的的封标建制志度 、企业、评价、性质、失败根源
民族危机,资本主义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P31小字部分)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
背景:内忧外患(P31小字部分)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光绪是不是维新派 的政治代表?
目的:①同不时愿也做暴“露亡出国了之维君新”派;的软弱性跟局限性。 ②利不用是变依法靠从人慈民禧,手而中是夺一回个最没高有统实治权权的;皇帝。
因此,光绪皇帝不是维新派的政治代表,他仍然 是一个封建帝王。
维新派
相互利用
尖锐对立
帝党
争权夺利
第14页,共19页。
-----康有为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 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
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 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梁启超
变法—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
第11页,共19页。
•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第12页,共19页。
救亡图存
1898年6月11日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失败
维新派力量弱小,顽固 派势力强大
堂上练习
1、洋务运动,第一个军工企业的创办者是 B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2、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C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 訢 D.张之洞
3、A总.李理鸿衙门章的主B持.曾是国藩C C.奕 訢
第3页,共19页。
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和 民用工业、创办新式陆、海军、办新学堂、派 遣留学生等许多涉外内容,并非仅指办工业。
洋务运动 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 、 “求富”的 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 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 运动。
6.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P31)
第5页,共19页。
7.开始的标志: 1861年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洋务运动的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设海军
(南洋、北洋、福建三支舰队)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教育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第15页,共19页。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
“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9.失败的原因:
1861年 奕訢
总D理. 各①国事务中衙门国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没有发动群众,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梁启超
光绪皇帝为什么要支持变法?光绪是不是维新派的政治代表?
60——70年代
1、背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 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康有为、梁启超 3、拉开序幕:1895年5月 “公车上书”
4、迅速开展: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5、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6、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又称“百日维新”
第13页,共19页。
请思考
D.张之洞
4、洋务运动的时间在19世纪 D
A.60——70年代
B.70——80年代
C.60——80年代
D.60——90年代
第18页,共19页。
5、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A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②、官2天僚.津顽时机固器势间局力的:强D、大福1州9船世政局 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
8、结果: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捕杀“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目的(根本目的): 3. 8、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企业打的旗号是
代表人物:中央与地方(P31)
维护清朝(清政府)的统治
10、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后党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
7.内容:政治、经济参、与政军治 事、文化 P32打 僚击制了度封建官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改定律法,澄清吏治; (倡导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有制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方面: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军事方面:编练新军,改习洋操制;
文化教育方面:设立学堂和书局,创办报馆,学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