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辊压机辊轴结构改进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建材20181
2020年第4期
浅谈辊压机辊轴结构改进设计
王刚杨佳巍
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10000)
摘要:为了将辊压机辊轴的使用寿命不断提高,降低更换成本,文章主要通过改进辊压机的辊轴结构,将耐磨合性能较好的钢板镶嵌在辊面上,能够保证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凹凸不平,并减少产生的应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辊压机;辊轴结构;改进设计
1辊压机工作的原理
辊压机主要是利用速度一致、辊面相对比较平整的辊轴,高压挤压粉碎物料的设备,如图1所示。

图1辊压机工作原理图
要想实现物料的粉碎需要具备以下条件:首先,需要保证物具有一定的料压,才能保证其在被辊轴咬入之后获得所需要的料层;其次,物料的粒度必须比工作开口小,并改善粉碎层,保证液压符合标准,不然会影响整个设备的高压操作质量。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想让粉碎的力度和生产效率等要求得到满足,就应该不断改进辊压机的结构,而辊压机结构中辊轴的作用非常重要。

2辊压机辊轴结构研究
一般情况下,辊压机的辊轴是采用42CrMo钢进行铸造,主要使用的辊面有两种:一种是能够进行更换的耐磨套辊面,该类辊面是由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的合金材料制造,能够固定好套筒和辊芯;另一种是通过堆焊形成的辊面,通常堆焊的厚度为7
mm。

目前,辊压机辊轴结构主要使用的辊面为堆焊辊面。

但是堆焊辊面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其耐磨层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实际造价较贵,使用时容易受到磨损,使用的寿命相对较短,当辊面被磨平之后不能有效卡入物料,对生产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辊压机辊轴结构主要的改进方向就是提高辊轴辊面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辊压机的使用寿命[1](如图2所示)。

图2辊压机辊轴结构
3辊压机辊轴结构的改进设计及有限元分析3.1辊压机辊轴结构的改进设计
为了有效克服目前辊压机辊轴结构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将辊压机的工作效率、使用寿命大大提升的铸造镶板辊面辊轴。

针对辊轴的破碎力进行分析,将辊轴和材质不同的耐磨材料连接在一起,先将损耗耐磨性差的材质连接在辊面上,让辊轴结构在运行中提升整个材料的耐磨性,也能让物料融合再卡入辊缝中。

辊压机辊轴结构主要由铸造辊轴、铸造圆柱及耐磨合的金钢板组成,在该辊轴上镶嵌了若干的耐磨合金钢板,保证辊面能够保持凹凸不平的状态,同时要求铸造圆柱和耐磨合的合金钢板之间不能具备同样的耐磨性能,一般情况下要求耐磨合金钢板的耐磨性能要比铸造圆柱的耐磨性能高。

还需要在铸造辊轴上设计凹槽及与凹糟堤面相通的成孔,保证铸造圆柱上能够形成沉柱和凸部。

进行此类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保证耐磨金钢板与铸造圆柱面之间的连接,避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滑动等情况[2]。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对铸造耐磨层的厚度进行控制。

在机械性能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耐磨层的厚度越大,其使用寿命就越长,辊压机辊
试验研究50
河南建材2020年第4期
轴结构经过改进设计之后其耐磨性能明显提高,进一步将辊压机的使用效率、使用质量及使用的寿命提高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造价,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3.2辊压机辊轴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使用目前比较先进的软件(ANSYS Work⁃bench)计算分析,辊压机辊轴结构的铸造材料为42CrMo,并在中间镶嵌了ZGMn13的钢板材料,通过将一个辊压力施加在辊面的受力表面,将辊压力设置为F=620kN,就能分析得出相应的位移云图和等效应力云图等。

同时还应该设置相应的辊轴模型,让其进行对比分析,测试模型之间的最大应力和强度。

进行改进设计之后的模型不仅能够满足辊轴使用的性能,产生的集中应力相对较小,说明辊压机辊轴结构的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辊压机辊轴改装需要针对设备的耐磨性和特性进行处理,让辊轴结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先磨损耐磨性较差的材料,并形成凹槽,后磨损耐磨性较好的材料,让其形成凸条,从而保证辊轴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凹凸不平的状态,不断提高辊压机的使用寿命。

通过使用相关的软件对该类改进设计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类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投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进一步提高辊压机的生产效率,推动我国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福祥,杨奎,彭雨华,郝晓霞.辊压机辊轴轴承位的修复[J].
新世纪水泥导报,2019,25(6):74-76.
[2]简元霞,朱维兵,肖功方,王健.辊压机辊轴结构改进设计[J].
矿山机械,2014,42(11):83-86.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李林涛仲伟秋程超杰张文轩
西安工程大学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710600)
摘要:文章主要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制进行了探讨,列举了与传统水下混凝土相比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的便捷性、优越性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研制;特性;未来发展
0前言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之带来的是人类对资源的不断渴求,陆地上的资源基本上可以被我们利用,但对于深水和海洋领域资源,我们还不是很了解。

21世纪是人类开始逐渐探寻海洋资源的时代,因此,混凝土水下施工的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提出后,对深水和海洋区域的探索,采取必要的专项方案、技术、材料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水下环境非常复杂,需要一种新型的材料,便于适应结构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施工。

一种满足于水下施工工程需求的材料——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性能优于普通水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黏聚性和填充性,可进行无振捣薄层、大面积水下施工。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被应用于明确规定防止水下污染的混凝土构筑物及传统的水下混凝土难以施工的部分,还应用于水利、跨江、跨海等水下工程的环境。

1传统水下混凝土的发展与改进
1.1传统水下混凝土
传统水下混凝土是指进行水下浇筑施工的普
通混凝土。

因为普通混凝土拌和物在受到水流冲刷
或与水接触的情况下,易发生集料与浆体的分散、
水泥浆体的流失,从而使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得不到
保证。

为了有效地保证传统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性能
和质量,应采取必要的隔水浇筑措施,尽可能避免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与水的接触。

1.2传统水下混凝土的不足
传统的水下混凝土施工存在主要问题有:水下
结构并非全部都适用于立模隔水浇筑,对于结构造
型难或施工面积大于实施隔水浇筑的水下工程,为
保证水下混凝土性能,仅能采取围堰后干法施工,
施工难度大,工程工期长,成本浪费严重。

普通混凝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