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中,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C.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
D.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乙烯的球棍模型:
D.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乙醇和CH3﹣O﹣CH3
B.CH3COOH和乙酸乙酯
C.O2和O3
D.淀粉和纤维素
4.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正确的( ) 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
现象:a.变蓝色b.砖红色沉淀c.变黄色.
A.②﹣a、①﹣c、③﹣b
B.③﹣a、②﹣c、①﹣b
C.②﹣a、③﹣c、①﹣b
D.②﹣c、③﹣a、①﹣b
5.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可用于挽救的解毒方法是( )
A.服用大量的开水
B.服用较多量的盐水
C.服用多量的医用消毒酒精
D.服用多量豆浆和牛奶
6.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把块状反应物粉碎
B.降低温度
C.提高反应物浓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成分只有烷烃
B.石油裂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的产品汽油是纯净物
D.石油分馏过程是物理变化
9.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1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乙烷与溴蒸气反应
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D.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现欲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了降低其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浓盐酸
B.氯化钠晶体
C.氯化钠溶液
D.蒸馏水
12.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鉴别乙醇溶液、苯和乙酸溶液三种无色液体的是( ) A.水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1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3mol,经过20s后,它的物质的量变成了1mo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
A.0.1 mol/(L•S)
B.0.05mol/(L•min)
C.0.05mol/(L•s)
D.0.8mol/(L•S)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15.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16.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
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17.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18.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中,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1)C生成速率与C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4)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5)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A.(2)(5)
B.(1)(4)(6)
C.(2)(4)
D.(3)(4)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6分)
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和硝酸:__________;
(2)乙醇在Cu做催化剂下与O2反应:__________;
(3)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乙醇:__________.
20.如图所示,A、B两烧杯中均为CuCl2溶液,在两极加以必要的连接并填空:
(1)在A图中画出必要的连线或装置,使连接后的装置为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
铁板:__________;
碳棒:__________.
(2)在B图中画出必要的连线或装置,使连接后的装置,为电解池并使铁板上有红色物质生成出,则电极反应反应式:
铁板:__________
碳棒:__________.
21.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①②③属于同种反应类型.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写出②、⑤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⑤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
2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H=+19.42kJ•mol﹣1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2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大试管A中注入乙醇2mL,再慢慢加入0.5mL浓硫酸、2mL乙酸,连接好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把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3mL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方约2mm~3mm处,注意观察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的变化.
③待试管B中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②中试管B中的导管能否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__(填是或否)
理由:__________.
24.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014-2015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中,你认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C.合理、安全开发利用氢能、核能
D.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A.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
B.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绿色无污染;
C.氢能、核能合理、安全的开发后是理想能源;
D.水力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解答:解:A.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绿色无污染,是理想的能源,故应充分利用太阳能,故A正确;
B.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绿色无污染,故应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故B正确;
C.氢能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核能安全的开发后也是理想能源,故C正确;
D.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水力发电等人类利用的能源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例如水力等,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侧重于常识性内容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乙烯的球棍模型:
D.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A.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中,氯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离子漏掉了6个电子;
B.比例模型能够体现出原子的相对体积大小,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存在4个碳氢键;
C.球棍模型表现原子间的连接与空间结构;
D.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其官能团中必须标出官能团.
解答:解:A.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4个碳氯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
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四氯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甲烷分子中,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甲烷中存在1个C、4个H,甲烷的比例模
型为,故B正确;
C.球棍模型表现原子间的连接与空间结构,乙烯的球棍模型:,故C正确;D.乙炔的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碳碳三键,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CH,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结构简式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正确的表示方法,明确四氯化碳与甲烷的电子式的区别.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乙醇和CH3﹣O﹣CH3
B.CH3COOH和乙酸乙酯
C.O2和O3
D.淀粉和纤维素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分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包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乙醇和甲醚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CH3COOH和乙酸乙酯,分子式不同,类别不同,故B错误;
C、氧气和臭氧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错误;
D、淀粉和纤维丝的分子式为(C6H10O5)n,聚合度n不同,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有机物的结构,难度不大,注意对同分异构体定义的理解,注意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位素的区别.
4.现有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区别它们时,下列试剂和对应现象正确的( ) 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碘水③浓硝酸
现象:a.变蓝色b.砖红色沉淀c.变黄色.
A.②﹣a、①﹣c、③﹣b
B.③﹣a、②﹣c、①﹣b
C.②﹣a、③﹣c、①﹣b
D.②﹣c、③﹣a、①﹣b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因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淀粉,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解答:解:①因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故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②﹣a;
②鸡蛋清为蛋白质,由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知,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③﹣c;
③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①﹣b.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物质特性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5.误食重金属盐会引起中毒,可用于挽救的解毒方法是( )
A.服用大量的开水
B.服用较多量的盐水
C.服用多量的医用消毒酒精
D.服用多量豆浆和牛奶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分析:根据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判断,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重金属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中毒,误食重金属盐,可马上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解答:解:A.水不能与重金属盐反应,故A错误;
B.NaCl与重金属不反应,故B错误;
C.酒精水不能与重金属盐反应,过量的酒精对人体有害,故C错误;
D.重金属盐能够使得人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重金属中毒时喝入大量含蛋白质的物质能够有效解毒,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了解中毒原理、或事故发生原因,才会正确对事故进行处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6.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电解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物质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解答:解;A、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故B正确;
C、物质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故C正确;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题目,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7.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
A.把块状反应物粉碎
B.降低温度
C.提高反应物浓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可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提高浓度、增大表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等,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
解答:解:A.把块状反应物粉碎,可增大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故A不选;B.降低温度,活化分子百分含量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B选;
C.提高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选;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 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常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之后还有表面积、溶剂、光照等因素,注意常见基础知识的积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的成分只有烷烃
B.石油裂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的产品汽油是纯净物
D.石油分馏过程是物理变化
考点: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分析:A.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
B.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C.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D.石油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等,不全是烷烃,故A错误;
B.石油裂化是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含多种物质,故C错误;
D.石油分馏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石油加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9.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根据反应时是否放热判断,即食即热型快餐就是利用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放热进行的.
解答: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且浓硫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故A错误;
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B正确;
C.熟石灰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钠与水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石灰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氧化钙的性质进行解答.
10.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
B.乙烷与溴蒸气反应
C.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D.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结合物质的结构判断.
解答:解: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错误;
B.乙烷与溴蒸气反应,乙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溴代物,属于取代反应,故B 错误;
C.乙烯中碳碳双键中的1个碳碳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分别结合一个氢原子和羟基,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
D.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含双键、苯环的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11.现欲用纯净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了降低其反应速率,欲向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浓盐酸
B.氯化钠晶体
C.氯化钠溶液
D.蒸馏水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加浓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
B、加NaCl固体,氯离子浓度增大,但不影响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加NaCl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所以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正确;
D、加蒸馏水,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影响因素有哪些.
12.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鉴别乙醇溶液、苯和乙酸溶液三种无色液体的是( )
A.水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乙醇与水混溶,乙酸水溶液呈酸性,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以此选择鉴别方法和物质.
解答:解:A.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不能将二者鉴别,故A错误;
B.乙醇与碳酸钠溶液不反应不分层,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乙醇与水混溶,乙酸水溶液呈酸性,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醋酸钠,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C错误;
D.乙醇、乙酸均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不分层,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鉴别三种物质时,如有两种物质的现象相同,则不能鉴别.
1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3mol,经过20s后,它的物质的量变成了1mo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
A.0.1 mol/(L•S)
B.0.05mol/(L•min)
C.0.05mol/(L•s)
D.0.8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v=进行计算.
解答:解:v===0.05mol/(L•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难度不大.把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为解答的关键.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
B、乙醇和乙酸中含有羟基,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了熔沸点;
C、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也可发生催化氧化,乙酸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过氧乙酸;
D、乙酸和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解答:解:A、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酒精调制的酒可以饮用,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故A正确;
B、乙醇和乙酸中含有羟基,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增大了熔沸点,C2H6、C2H4中不能形成氢键,故B正确;
C、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也可发生催化氧化,乙酸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过氧乙酸,故C正确;
D、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乙醇、乙酸的性质,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5.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本题从两个角度分析:①首先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电极反应现象判断电池的正负极;②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解答: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
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明C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
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C为原电池的正极,活动性顺序:A>C;
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应为原电池的负极,作为活动性顺序:D>B,
则有活动性顺序:A>C>D>B.
故选B.
点评:本题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性的活动性顺序,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原电池负极的判断,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6.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
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由图中的铜锌原电池可知,Zn活泼,则Zn作负极,Cu作正极,发生电池反应为
Zn+H2SO4═ZnSO4+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因Zn作负极,则Zn失去电子而逐渐溶解,故A正确;
B、由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Cu不反应,则烧杯中溶液为无色,故B错误;
C、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C错误;
D、该装置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明确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电池反应、能量转化等即可解答,难度不大.
17.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1)+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C.C8H18(1)+O2(g)═8CO2(g)+9H2O(1)△H=+5518kJ•mol﹣1
D.C8H18(1)+O2(g)═8CO2(g)+9H2O(1)△H=﹣48.40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1g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
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
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掌握方法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8.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中,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1)C生成速率与C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4)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5)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
A.(2)(5)
B.(1)(4)(6)
C.(2)(4)
D.(3)(4)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
(1)物质C生成速率与分解速率相等,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都是表示逆反应速率;
(3)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4)消耗A表示V正,生成B表示V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5)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可能平衡,也可能非平衡;
(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