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 本段史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发展,出现了富有的商人群体,也 出现了奢侈之风。 【思考】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奢侈之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提示】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扬盐商的推动;扬州地区的地位及影响。
实证 2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史料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 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 个市镇,明代达 316 个,清代增至 479 个,市镇之 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 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 行销远方市场。
【概念阐释】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
三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 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及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图解历史】
推动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重点一 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的发展演变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历史
01
自学——必备知识
02
探究——热考重点
03
追踪——命 古代商业的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阶段
表现
春秋战国 _官__府__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秦汉至 魏晋
【提示】 理念: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 映。本质问题:从图一唐代对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二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 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之分;城郊和乡村的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又 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___官__方__主__持___下进行
开拓,抑制了资本的 __原__始__积__累____,阻碍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厉行“海禁”,禁止官民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清朝“闭 __抗__清__斗__争____,认为天 私自出海;只开_广__州___一 滋长;使中国逐渐落
关锁国” 朝大国无须与外国进行
2.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从城市 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 功能看 渐超过政治功能 从商业 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 活动看 现晓市、夜市
从数量和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 规模看 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从地区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 分布看 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阶段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清
表现 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__柜__坊__和飞钱相继问世 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_交__子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交通发达;商业繁荣;__大__都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__长__途__贩__运____贸易发展较快;出现 “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按时开市和闭市。
a.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_官__府___的直接监管。 ②宋朝cb..全城国郊出和现乡了村数的十“座_草_较_市_大__的”市更镇加。普遍。
d.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2)城市的发展
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大__运__河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②表现a.长也安是、著洛名阳的、商开业封中、心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__军__事__重__镇____, b.扬州、成都等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_扬__一__益__二____”的说法。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 1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影响
史料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 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 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
核心论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人口和土 地。
2.“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明朝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
“海禁”
敌对势力勾结__倭__寇___, 危及统治
处对外通商
后于世界潮流
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 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作为一 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 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明清时期商人的营商致富动机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 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 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 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 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这些市 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 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 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4)货币种类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 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核心论点:明朝初期,政府重视管理和加强海外贸易。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__小__农__经__济___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①战国:__商__鞅__变__法___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②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 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实行___专__卖__制__度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核心论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产物,导致 中国逐渐丧失了自主性。
【构图解史】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
【图解历史】
城市职能与“市”“坊”的演变
信息提取:宋代以前,古代官府对“市”与“坊”严格控制;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政府对坊市的控制逐渐减弱,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加强。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核心论点: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发展,形成了水陆交通发达的市镇网络。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①西汉: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__丝__绸__之__路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②唐朝:_广__州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__市__舶__使__,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③两宋ab..中海国外同贸东易南税亚收、成南为亚南、宋阿国拉库伯重半要岛财以源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 ④元朝:_泉__州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由于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渐趋萎缩。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解读】 本段史料说明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归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试答:
【提示】 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 村联系密切。
史料
实证 3 古代城市的演变
【解读】 两幅图体现了唐宋城市的设计理念及唐至宋坊市的变化。 【思考】 观察两幅图,指出唐宋城市建设规划体现了什么理念。唐宋市坊的变化反 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试答:
(4)评价
①积极ba..保促护进了了农农业业生经产济和发小展农。经济。 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
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 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 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 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2)特点 ①以__朝__贡__贸__易____为主。 ②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明朝对外交流 明朝初期的皇帝并没有急于赶走在中国居住的大量外国人,而是允许外国商人在 受到严密监管的港口城市泉州和广州从事贸易活动,在那里他们用珍珠、宝石、香料、 棉织品以及玳瑁壳、兽皮之类的异国产品,交换中国的丝绸、瓷器和手工产品,明朝 初期还展示了宋朝时期建立的强大的中国海军,允许中国的商人参与在日本和东南亚 的海外贸易。
【漫画解史】 “交子” 信息提取:“交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
【图解历史】
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影响
信息提取: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 为一体的经营方式,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漫画解史】 1.“重农抑商”观念
信息提取:传统社会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重义轻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核心论点:明清时期商人将经商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支持下一代科 举考取功名等,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影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a.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①宋朝以前bc..官市府与设民市居令严或格市分长开,。对__市__场__交__易____进行严格的管理,
2.“闭关锁国”政策
信息提取:清政府骄傲自大,以为自己无所不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交流,实行闭关锁 国政策,导致中国脱离世界发展潮流,更加闭塞、倒退。
【图解历史】 “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信息提取:“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是表里统一的关系。前者是后 两者实施的根源,后两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三者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导致了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
草市、夜市和晓市 (1)“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 限制。 (2)“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3)“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对点训练] (2020·浙江“五校联考”一模)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 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解析:选 A。据题干材料“深巷明朝卖杏花”可知商业活动打破空间的限制,故 A 项 正确;B 项强调的是草市,其不在都市宅屋之间,故 B 项错误;“夜市”说明打破时间 限制,故 C 项错误;“市南”说明坊市分开,故 D 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