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学案-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章施必修3的概述部分,从总的大的角度阐述了“区域”这一概念,也通过案例阐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为后面分区域研究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两节中,第一节作为区域研究的主题贯穿了后面各章节的内容,因此应是重点内容,为后面各章节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诧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区域”的含义,先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区域,然后启发学生总结区域的基本特点,进而将所举的区域归类。

2、以长江三角洲和送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他们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引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3、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诧异。

2、以某区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
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承转)下面我们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4-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内容及P4图1.3“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完成下表:
开发时期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原因分析
早期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阻隔;
黏重的土壤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中后期
①稠密的水系为交通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② 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
总体地位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社会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
及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工业社会
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棉花的生产地位也比不上 x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城市密集,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课堂练习答案: B A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⑴该区地理环境: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