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标准化秸秆收储综合利用运营调查分析——以蒙城县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
摘要:万吨标准化秸秆收储能力经营企业,全县应建立15到20个,每个企业辐射服务土地面积2 666.67 hm2,能有效实现秸秆还田、离田方式轮作循环,克服单一方式弊端,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收储;综合利用;调查分析
1 概述
蒙城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5.67万 hm2(小麦13万 hm2,玉米10万 hm2,其它作物2.67万 hm2),年产生可利用秸秆量大约135 万t。
近年来,午、秋两季农作物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是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占可利用秸秆量的80%以上。
秸秆粉碎还田为落实秸秆禁烧政策提供了有效支撑,实现增强蓄水保墒能力、增加有机质、改善耕层结构、提升耕地质量的效果;但客观上存在浅薄的耕层容纳量有限、秸秆腐化慢,造成播种作业困难、播种质量下降,出苗率低、诱发病虫草害等不利影响。
而秸秆打捆离田收储利用方式受到设备投入、田间作业、收储环节、堆放场地、安全管理、生产加工等产业链诸多因素制约,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条,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单一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带动产业发展,对全县各类秸秆收储站、点、企业运营经营情况进行专门调查。
2 秸秆收集收储流程
小方捆:田间捡拾打捆装车—运输至收购点或临时堆放点—拆包二次打包—装车运输销售
大圆捆:田间捡拾打捆装车—运输至收购点或临时堆放点—堆垛保存—装车运输销售
3 秸秆收集收储各环节成本投入
目前常用的小方捆机械、大圆捆机械在我县有相当存量,从使用作业效率情况来看,建议推广应用作业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的大圆捆作业机械,以保障午季、秋季农业生产农事要求。
现就大圆捆打捆机万吨秸秆收储能力企业运营简析如下。
3.1 田间捡拾打捆作业机械成本投入
两个作业季节按照每季7天满负荷作业时间,使用沃得牌8800型大圆捆打捆机测算,午季作业效率66. 67 hm2/天,秋季作业效率40 hm2/天。
万吨秸秆收储能力的企业,服务作业面积2 666.67 hm2,(秋季1 666.67 hm2)。
1)机械配置:打捆机12台、搂草机6台、抓草装载机12台。
2)投入成本:沃得牌8800型大圆捆打捆机12台,每台购置价25万元,合计300万元;搂草机6台,每台购置价2万元,合计12万元;抓草装载机12台,每台购置价2.5万元,合计30万元;田间捡拾打捆作业机械购置投入342万元。
3.2 田间打捆作业及短途运输成本
1)机械作业成本:网绳每捆4.5元,每捆200kg,成本22.5元/ t;作业耗油,7.5元/t;合计30元/t。
2)田间清运成本:田间机械装车,至堆放点运输成本(3km 以内)35元/t。
3)租赁动力机械、作业机手人工等成本:万吨秸秆收集收储,单季需12台80 kW以上四驱大型拖拉机,6台60 kW以上轮式拖拉机,配套秸秆打捆机、搂草机开展打捆作业。
采取计量给付动力机械、作业机手人工租赁费用方式,每捆6元,合计成本30元/t。
田间打捆作业及短途运输成本总计95元/t。
3.3 销售运输成本
以销售我县生物质电厂,运输距离30km测算。
从堆放场装车、用工,6元/t;运输成本60元/t。
销售运输成本合计66元/t。
3.4 标准化秸秆堆放场建设成本
1)秸秆堆放场地租金:场地6.67 hm2,按1000元/667m2年租金计算。
第一年租赁需对地面附着物、青苗补偿等,按500元/667m2计算,约需15万元。
2)场地消防通道建设费用:在秸秆大堆之间需要留4~5m的安全消防通道,消防通道要低于秸秆堆场20cm,确保雨水天气堆场排水顺畅,预计费用约3万元。
3)场地防护围栏建设费用:秸秆堆场围墙采用“水泥柱+钢丝网”的形式,在四周建设2m高的防护栏,预算费用约8万元。
4)消防安全设施建设费用。
秸秆堆场建设:消防井、消防水泵、水袋、手持灭火器、监控设备、避雷设施等安全管理设施,需投入约12万元。
5)秸秆堆放安全管理人工成本:按午、秋两季,每班2人,24h值守测算。
标准化秸秆堆放场建设成本约需40万元。
4 万吨秸秆收储能力企业运营效益
午、秋两季收储2万t小麦玉米秸秆,以销售蒙城生物质电厂为例,电厂收购价280元/t。
销售2t秸秆收入560万元。
4.1 企业投入成本(固定资产)
1)机械购置投入342万元。
按使用折旧10年计算,每年成本34.2万元。
2)标准化秸秆堆放场固定设施建设20万元;按使用5年计算,每年成本4万元。
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年折旧38.2万元。
4.2 企业年运营成本(流动资金)
1)堆放场地租金每年10万元;
2)田间打捆作业及短途运输成本190万元;
3)销售运输成本132万元;
4)秸秆堆放安全管理人工成本2万元。
企业年均(流动资金)运营成本372.2万元。
运营效益: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经营毛收入149.6万元;扣除税收、管理人工成本,需4年能收回投入,5年后才能产生经营收益(净利润)。
5 秸秆收储运营关键节点
1)作业机械购置一次投入成本高。
打捆机械购置投入巨大,
农作物标准化秸秆收储综合利用运营调查分析
——以蒙城县为例
黄廷杰
(蒙城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蒙城 233500)
作者简介:黄廷杰(1966—),男,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
事农机化新技术示范推广与管理工作。
·31·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期
投资回报期长;专业的机械维修技术人员少,维修保养难;没有专用的机具停放库棚,日晒风吹锈蚀损失成本高,建设机库棚又加大资金投入;企业投资经营积极性不高。
2)秸秆离田清运农事要求时间紧。
作业季节,秸秆打捆、清运离田应保证应有的周期。
如不能及时清运离田,影响播种农户难以接受;墒情适宜时,农户对秸秆打捆有抵触,影响秸秆打捆收储企业稳定、正常生产经营。
3)标准化秸秆堆放场建设投入大。
秸秆堆放场所用地政策没用明确的规定;标准化秸秆堆放场建设投入大;安全管理风险高。
4)乡镇政府对秸秆收储堆放两难。
在秸秆堆放安全管理上,严格的秸秆禁烧政策制度要求,给乡镇政府带来较大压力,堆放期间的安全隐患让基层政府畏难,不如直接粉碎还田来得直接有效,以致对秸秆收储运营态度不积极、不主动、不支持。
6 秸秆收集收储政策支持的建议
1)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多样化。
生物质颗粒生产加工、秸秆板材生产加工、生物质电厂燃料发电是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政策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方向,应本着“以草定补,量大增补”的原则,探索建立经营场所固定、有利产业发展、服务面积可控、量化考核精准、标准化秸秆收储经营企业补偿机制,鼓励、加快秸秆利用环保产业发展。
2)对秸秆打捆机械购置给予累加补贴。
整合财政项目资金,对购置高性能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制订给予国家购机补贴、市县财政累加补贴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促进秸秆收集收储企业发展。
3)建立标准化堆放场建设补偿机制。
在秸秆收储堆放场地用地政策上,建立灵活的用地申请制度化规定;对标准化秸秆收储堆放场所消防设施、安全管理装备、电力设施建设等固定设施建设投入给予相应补贴;对堆放场地土地租赁给予一定比例补偿。
参考文献
[1] 黄彩云,陈龙龙,周文,等.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促进农业可持
续发展[J].乡镇经济,2002,(9):41-42.
的工作中,由于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会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资金的支出时更加注意准确性与合理性,避免支出过高,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廉政建设。
另外,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还构建起了政资分离、政企分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通过对集体资金与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的界定,使分账管理得到落实,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更好展开。
7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通过利用网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创新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将清产核资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以资金管理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核心、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的进行、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公开化,实现了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月茹.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3):19-20.
[2] 赵瑞婵.浅谈新型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
考对策[J].经贸实践,2017,(18):86.
[3] 袁道琴.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9):126-127.
障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权威性不受损害。
在创新“三资”审计工作监督管理方式的同时,不断促进从现有财务审计流程的完善健全,确保农村地区每一笔涉及到“三资”的账目或者凭证,都能够得到审计人员多次的查验,以便经过常规审计流程的核验,再逐渐接续到专门的审计核算,推动构建完整的“三资”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农村地区的“三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要求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员严格贯彻政府的要求和规定,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法。
在此环节中,首先要认识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以便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把控好审计工作的落实,真正凸显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个性化发展,逐渐促进审计工作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秀兰.“三资”管理模式下的农村审计探讨[J].中国农业信
息,2017,(22):69-70.
[2] 李敬春.基于“三资”管理下的农村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集
体经济,2017,(16):83-84.
[3] 马振琴.深化“三资”管理下的农村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学
习,2016,(15):141-142.
(上接第27页)(上接第24页)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