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颜色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颜色革命
专制体制下,人们的服装等颜色都要统一起来,这种大一统的颜色有深意。
许多人还估计还记得《英雄》中,军队黑云般压过来那个镜头,这可见张艺谋是知道“黑色秦朝”历史的。
秦朝那个时代崇尚黑,就像现代中中国曾被红色覆盖一样,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秦始皇的最高指示下,全国变成了一个颜色,山河一片黑。
然而,黑色却给秦始皇带来了黑色的悲剧;现代中国的红色的弥漫和迷狂,也付出了无数鲜血的红色代价。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
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
发明和贩卖这种政治迷信的是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齐国的邹衍,他宣称,每一个朝代都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的德,也就是来自“天意”的合法性依据;《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一德对一色,金德对白,木德对青,水德对黑,火德对红,土德对黄。
五行相胜相克,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终而复始,五德亦是,所以,每一个称王作帝成功的人,都要给自己的王朝赋予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而整个国家的颜色随之改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黑色帝国从五行说附会出的五德说显然是迷信。
但是,人拥有的越多,越容易迷信;拥有最高权力的帝王们,往往是最为迷信的群体。
秦始皇初并天下,“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史记·秦始皇本纪》)周是火德,秦始皇就采取了周德抵不过的水德,而水德相应的颜色就是黑,“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公元前221年,整个社会成了黑色帝国。
山河一片黑仅仅是秦始皇采用水德的颜色标志,水德还意味着一系列相应制度的改变,这才是最根本的。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同上)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执政方式都“黑色”,“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同上)
也许,正是这种黑色,预定了秦始皇的黑色悲剧。
以文化落后的西夷打败文明的东方六国,赢政正需要一套理论来证明秦帝国的合法性,这时候正好邹衍理论的信徒上奏,“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
殷得金德,银自山溢。
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
今秦变周,水德之时。
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
”(《史记·封禅书》)这种还有符应的五德始终说,应该正中秦始皇下怀,他也就“为我所用”,成了历史上第一位按照五德始终说进行制度设计和执政的帝王。
当然,五德始终说并不是帝王们深信的历史规律,不过是一种给他们夺权铺路和为权力提供“天意”合法性证明的工具。
而目标是国家的最大投资家吕不韦很早利用五德始终说,为秦朝的兼并六国散布这种政治迷信了。
他说:“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
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
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
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
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
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
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吕氏春秋·应同》)“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动辄坑杀数十万降兵的秦始皇并不会相信什么关于德的胡说的。
但是,中国人相信迷信多是因为有用,结果一旦进入迷信的场,就难以自拔,一旦当真就身受其害了。
五德始终说对于秦始皇也该如此吧,其本于韩非理论的严刑峻法的统治,在“刚毅戾深”、“刻削毋仁恩和义”的黑色水德的加强下,加速了秦朝覆亡的步伐。
汉朝的颜色之争邹衍的五德始终说的起点是黄帝,他属于土德,其后夏、商、周、秦分别为木、金、火,按照这样“天意的历史规律”,汉革秦命,土克水,汉应该是土德了。
但刘邦却自认为黑帝,乃水德,所以制度服色一仍秦旧;汉朝官方正式承认土德,是在刘家天下确定百年之后汉武帝时代才实现的。
在公元前104年,正式宣布改制,中国又由黑色世界变成黄色世界,“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官名的印章改为五字。
”(顾颉刚《汉代受命改制的鼓吹与实现》)汉武帝此次改制乃司马迁等人推动完成的,中国的又一次颜色改变有它很大功劳;也许,这种为万世立制度的天地焕然一新的感觉刺激了司马迁,他就在这一年提起了笔,开写千古绝唱的《史记》。
历史上颜色革命的著名人物还有比秦朝寿命还少一年的新朝皇帝王莽。
由于五德始终说的相克替代原理适用于暴力革命,对于王莽这些想要“和平革命”地禅让的人来说,就有困难。
王莽当黄门侍郎时的“同事”、著名学者刘歆,创造性地提出禅让属于五德相生的理论,也就是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他说自称为舜后裔的王莽继承舜的土德,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五行中火生土,汉朝禅让新朝就是自然之理了。
在五德相克相胜之外,又出现了五德相生的创新发展,虽然所谓禅让还是以枪杆子为后盾,但面子上显得杀伐之气少些。
顾颉刚曾说从王莽后,中国历史上凡是改朝换代都是禅让,征伐只发生在蒙古、满族等异族的时候。
笔者猜测也许是受了这种五德相生理论的影响,而相克的理论就少用了。
当然,杀伐何曾少过丝毫!刘歆由于论证有功,由此当上了国师,封为嘉新公。
不过,王莽似乎真是相信了刘歆的论证,当绿林军攻到皇宫,宫人妇女啼呼曰:“当奈何!”他仍然模仿孔子故事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汉书·王莽传》)既然王莽封汉为火德,东汉的刘秀乘势“利用了这一点,来做…光复旧业‟的事业。
”(顾颉刚《汉的改德》)公元25年,刘秀就成了火德皇帝,国色又变成了红色。
汉朝一会儿水德,一会儿土德,一会儿火德,更表明了这种迷信的历史解释完全操之于人。
国色的变迁声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东汉末黄巾起义,本来是暴力革命,却要按照五德相克的理论,号称土德,建立黄色世界。
当时的革命纲领《太平经》提出,东汉是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者当为土德。
起义头目张角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
很不幸,他的黄色世界没有建立起来。
倒是曹丕实现了黄色世界的梦想,他和平方式的禅让,倒对应了五德相生的理论。
220年,他不仅按照土德改制,还把年号定为黄色——“黄初”。
但是,三国时期的中国也是三个颜色,因为刘备号称自己是汉室正统,仍是火德的赤色;孙权刚开始也争黄色的火德,后来要为汉报仇,按照五德相克的理论,就采用了木克土的木德,所以东吴的世界是青色。
晋又玩起了禅让的把戏,取代了魏,那么晋该什么颜色什么德呢?公元266年,也就是司马炎泰始二年的九月,大臣们认为“今大晋继三皇之踪,踵舜、禹之迹,应天从民,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有虞遵唐故事,于义为弘。
”(《晋书·礼一》))司马炎似乎对此并不在意,也就同意了。
有一个叫孙盛的却说,“仍旧,非也。
且晋为金行,服色尚赤,考之天道,其违甚矣。
” 他按照五德相生的算法,晋应该是金德,尚白。
结果司马炎又听信了白色方案,结果中国变成了白色的海洋。
中国颜色最为复杂多变的是南北朝时期。
五胡乱华灭了西晋,司马氏偏安金陵继续白色的金德。
本来是匈奴后人的北汉始祖刘渊,也受五德始终说“污染”,竟认刘姓的汉朝视为祖先,大义凛然得采用了东汉的赤色火德。
等到其侄刘曜篡位,又采纳与晋金德相生的水德,尚黑,服色旗帜又改称了黑色。
北方的16个政权此起彼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的颜色也不断变化。
南朝的颜色倒是简单些,宋代替晋,金生水,尚黑;水生木,齐尚青;本是南齐皇室宗亲的萧衍开创的梁,继承了齐的木德;木生火,陈尚赤。
隋代的是北周,后者是木德,尚青,所以隋朝是火德尚赤。
火生土,伟大的唐朝于是顺了土德,尚黄。
五代时期,后梁灭唐,土生金,尚赤;后唐号称继承唐王朝,故依然为土德,尚黄;后晋为金德,尚白;后汉为水德,尚黑;后周为木,尚青。
宋受禅于周,木生火,故宋为火德,尚赤;赵宋南迁,一仍火德,连高宗年号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
而辽为水德,金先辽后灭宋,“继承”宋德火德,火生土,故金为土德,尚黄。
其实,到了宋代以后,五德始终说基本在官方中寿终正寝了。
所以,蒙古族的元代对五德始终说不感兴趣,虽然民间认为它为水德;不过,这样的话,灭了北宋的金是相生的土,灭了南宋的元却是相克的水。
所以,元朝就没有统一的国家颜色了。
朱元璋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的火德而致,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鲜明的标帜,明朝也就崇火德,尚红色。
但是,按说按照相生还是相克,明朝都不应该是火德的。
但是,“德运的确定在明朝已不再是关乎王朝正统的头等大事,不再是一种郑重庄严的国家行为,火德也好,土德也罢,都只是朝野间流行的某些非正式的说法而已。
”(注1)
五德始终说从而从官方理论抓为民间文化,所以,虽然清有所谓灭明的水,但水德并没有得到满族帝王的认可。
五德始终说的回光返照是袁世凯,他当“洪宪”皇帝,似乎是追认明朝的火德,尚赤,以至把紫禁城涂了个红彤彤。
袁世凯的闹剧几十天收场,五德始终说的历史终于结束,官定的国家颜色就没有了。
红色中国的传统解读传统从来不会很快消失,五德始终说虽然从官方转到民间,但是中国传统的颜色政治并没有消失,特别是大一统的国家颜色,更容易引起五德的联想。
按照五德始终说的迷信传统来看,清朝为水德,水生木,那么民国就是木德,尚青,所以有青天白日旗;木生火,新中国就是火德,尚赤,所以,无怪乎后来全国成为红色的世界;如果把袁世凯算在内,他搞的王莽式的禅让闹剧,所以当为水生木;而民国北伐当为相克,则为金德,尚白,所以有白日旗;共产党革了民国的命,也是相克,火克金,则共产党是火德,所以也要有红军、红旗、红色根据地、红太阳。
历史上,共产党把国统区称为白区,国民党则把红军称为赤匪,红白成为革命与反革命的隐喻图腾,似乎与金德的尚白被尚红的火德所克,是有一种文化背景上的联系,而红白的政治斗争,更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
虽然不再是受命改制式的改朝换代,但是无论是民国还是新中国,成立时都像历代一样,改正朔,易服色,变制度。
1911民国建立时候,即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还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改变清代的服装礼仪制度,剪辫子,出现了中山装。
同样,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出现了毛装;红色进一步渗透到国徽中。
除了表现为红黑白青黄颜色的五德始终说,20世纪中国红白的对立和嬗变,似乎与历史上的三统说相关。
这种类似五德始终说的理论由汉武帝时代的董仲舒创造,所谓三统,就是历史上王朝之递嬗,按黑统、白统、赤统三统依次循环。
如夏代为黑统,殷代为白统,周代为赤统。
那么,清为黑通,民国为白统,新中国为赤统,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