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一轮精品15年2月至15年7月全国各地历史名题分解(材料主题分解)史学观念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观念主题
1.(2015·广东佛山二模·39)(26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历史视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一…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

……内容上: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历代的节义之士受到极大的关注,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与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在记载历史时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2)据材料一说明,与古代历史学家相比,16—18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的视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
(3)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史学的特征并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学家的视野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分)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近代科学技术;抗日战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认识论;史学观念主题
【解析】(1)此题问相同,可以从《历史》和《史记》记载的范围、主体进行比较。

(2)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一“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体现了历史的人文性、世俗性和世界性的变化;
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16—18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归纳。

(3)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二“抗战史学既有马克思主义史学,也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史学;
既有改良主义史学,也有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体现了学派众多,“通史以致用,成了史学家们普遍的学术倾向”体现了强调致用,“一是弘扬民族气节的历史人物传记的大量出现……二是国史的编著上……三是大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四是反击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说明内容丰富,“企图以祖国的光荣史迹来增强民族自信,来鼓励抗战精神”说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抗战时期的政治、思想归纳。

(4)此题问因素,可以结合时代、科技和史家的立场归纳。

【答案】(1)相同:内容上只是本地区或本国历史;地理范围上是局部地区;地理上扩大到了己知的范围。

(说明:任意1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


(2)变化:强调世界历史是一个世俗的演变过程;记载的地区由局部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原因:古代经济、交通落后,地理知识的匮乏、人类的交往范围十一分有限。

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宣扬人文主义;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世界了解加深。

(说明:视野变化任意1点2分,总分不超过2分。

原因:古代2分,近代6分,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6分。

其它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


(3)特征:学派众多;强调致用;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原因:马克思主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传播;日本全而侵华;中国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民族意识的发展。

(说明:特征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4分。

原因答对任意1点2分,不超过6分。

其它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0分。


(4)因素:时代的局限,科技的发展程度,史家的立场等。

(说明:任意1点2分,其它合理回答可酌情给1分,总分不超过1分。


2.(2015·江西鹰潭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俄国十月革命;唯物史观和革命史观;全球史观;史学观念主题;
全国卷41题
【解析】可以从阶级斗争史观或革命史观的角度回答,主要根据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的概念及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和阶级斗争作为分期的界限,世界近代史上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史上限为俄国十月革命,然后具体在理由部分以阶级斗争视角阐述上述事件的重大意义;也可以用全球史观为依据划分,具体的事件则依次为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然后站在全球的角度阐述两个重大事件的意义。

【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

(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

(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

(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3.(2015·河南六市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部分章节目录对比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两个版本的部分章节的目录,选取任一版本指出其体现的史观,并结合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考点】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史学观念主题;全国卷41题
【解析】人教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次工业革命”得出工业革命的飞跃,据材料中第三单元“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得出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分别体现了中外文明演进,由此可知是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中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分析出文明演进的特殊阶段性,说明本质即可。

岳麓版:第一小问史观,据材料中“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是从中外联系的角度编排为一个单元,由此可知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7-9课标题具体论证西方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结合所学并根据目录中10-13课标题进行具体论证,从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人教版:近代化史观或文明史观(2分)。

该版本较多地体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或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第二单元中的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第三单元中的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则反映了中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经济近代化的曲折过程。

(10分)
岳麓版: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该版本教材将中国史和世界史整合到一起,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交通与通讯的冲击,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请结合目录进行具体论证)(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