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g) 亵.渎(xiè) 相得益彰.(zhàng) 矫揉.造作(róu)
B.劫掠.(luè) 妖娆.(ráo) 自吹自擂.(léi) 强聒.不舍(guō)
C.宽宥.(yòu) 冠冕.(miǎn) 间.不容发(jiān) 自惭形秽.(suì) D.瞥.见(piē) 丰润.(rùn) 不言而喻.(yù) 絮.絮叨叨(x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谣传侦查警报叠起飞檐走壁
B.斟酌陨落翩翩起舞震耳欲聋
C.咆啸夜幕釜底抽薪致死不懈
D.混淆脏物鞠躬尽瘁春寒料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从意大利归国的700余件文物,前来观展的人络绎不
...绝.。

B.在课本剧比赛中,一位小演员的表演自然大方、哗众取宠
....,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C.俯瞰
..北京世园会中国馆,半环形的外形如一柄温润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

D.凡人善举就在身边,这些“小人物”身上蕴含的人性力量是每个人都可以汲.取.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这位花滑选手在平昌冬奥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的生涯。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
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没有职业的小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B.够了!够了!暴君们。

啊!野蛮还在,好吧,让哲学抗议。

刀剑猖狂,让文明愤然而起。

C.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D.天色渐黑,我突然发现不远处好像闪过一个人影。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②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③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④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

⑤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A.①⑤④②③ B.③②⑤①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③②④⑤
7、经典诗文默写。

①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④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⑥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⑦_______________,山岳潜形。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______________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⑨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_______________!(郭沫若《雷电颂》)
⑩_______________,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郭沫若《雷电颂》)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百废具兴____
(2)连月不开____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蜗牛很“牛”
蒋骁飞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

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

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

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

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

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

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

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

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

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
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

”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1.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3.第④段画线句“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

”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请简析原因。

4.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光手帕
秋夜的风一阵又一阵地袭击着阿斌单薄的身体,阿斌不由打个冷战,他借着月光顺着山沟吃力地穿过一条泥泞的土路,路的尽头,一棵高大的榕树下,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

阿斌在屋前站定,喘一口气,正了正身子,轻轻叩响锈迹斑斑的门环。

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小脑袋探出门外。

“你找谁?”男孩儿警惕地盯着他问。

“我路过这里,迷路了。

”阿斌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给我一碗水喝吗?”
小脑袋又重缩回屋内,阿斌在门前的石堆上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水随着男孩儿的脚步在粗瓷碗里晃动,溢满了一碗月光。

阿斌起身接过碗,一仰脖子,粗瓷碗里的水就失去了光亮。

阿斌满足地咂了
咂嘴巴,问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在家吗?你爹娘呢?”
“娘帮人卖夜宵去了,爹去了天堂。

”“爹——你爹怎么会在天堂?”
我娘说:“我哥和人打了架后不敢回家,爹到处找他,路上出了车祸,上了天堂。


一阵风吹来,阿斌揉了揉眼睛。

“你怎么啦?”“我、我……沙子进了眼睛。

你们怎么不在村里住?”
“我娘说,以前我们是住在村里的。

哥和人打架后,原本要好的两家人成了仇人,被打的那家人天天来逼爹娘交出我哥,赔偿医药费。

爹死后,娘只得将村里的房子卖掉抵了赔偿款,于是我们就搬来这儿住了。

娘说,住在这儿也好,免得村里人老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娘会生不会养,养了个罪犯。

娘还说,让我好好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不会打架。


“你哥打的人,关娘什么事?”“当然有关系啦,他是爹娘的儿子呀!”男孩儿不满地说,“娘说哥的罪,顶多坐三年牢,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

他不要爹娘,不要我了,呜呜……”
阿斌蹲下搂过男孩儿,想安慰他,男孩儿却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阿斌尴尬地收回手,停了停又问:“你还记得你哥吗?”“不记得,我哥出事时我才两岁多。

娘说,小时候我哥常背我呢,他可喜欢我了。


“你哥犯了错,你和你娘还会想他吗?”“想,当然想啦!我娘说,我哥那是一时糊涂,那时不懂事,他要是知道错了,改正了,一定是个好孩子呢!唉,他要是能回来就好了,我就不用天天晚上担惊受怕了。


“担惊受怕?晚上都是你一个人在家吗?”“是的,娘虽然卖了村里的房子,但人家的钱还没赔清,娘答应每年赔人家一万。

为了赔人家钱,娘白天做农活,晚上帮人卖夜宵。

娘说,明年就可以赔完,那时她就可以陪我了。

不过我不怕,爹在天上保护我呢!”
阿斌心里一痛,他剧烈地咳嗽起来。

他急忙用手捂着嘴,快步走到石堆旁的树下,借着树阴抹去眼角的泪。

月光透过树隙,斑驳地洒在阿斌身上。

“你踩到月光手帕了!”男孩儿惊叫起来。

阿斌急忙后退几步,左看右看。

“月光手帕?”“就在那儿。

”男孩儿指着树阴说。

顺着男孩儿手指的方向,阿斌看到了黑漆漆的地上铺满了一片又一片巴掌大的手帕,那是月光穿透树隙洒下来的。

“是那儿吗?”阿斌问。

“是的,就是那些手帕。

娘说,一个人,只要心里无愧,心里装着美,就能看见这美丽的月光手帕。

娘还说,娘要等,等到我哥看到月光手帕的那一天。


阿斌再也忍不住,他双腿一软,跪在了手帕前,任大滴大滴的泪珠滚落,掉在地上的手帕里,为爹娘,为那个被他打伤的小伙伴,更为自己。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说:“从此以后,你和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阿斌、男孩儿,还有满脸慈祥的爹娘。

阿斌毅然踏上山路,走进月光中,满地的“手帕”忽地抱成团儿,包裹着阿斌向前走去……
1.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内容谈谈阿斌这个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选文画线句“你踩到月光手帕了”中的“月光手帕”指什么?它有何象征意义?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阿斌的选择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写作题(40分)
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D
B
B
D
D
C
塞上燕脂凝夜紫飞来山上千寻塔青鸟殷勤为探看羌管悠悠霜满地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疾也日星隐曜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

1.(1)具:通“俱”,全,皆(2)开:这里指天气放晴(3)以:因为(4)之:助词“的”
2.(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或: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3.议论,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1.分布广,数量多,适应环境能力强,自我保护能力强。

2.举例子,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运用具体而准确的数字,准确有力的说明了躲在壳里的蜗牛躲在壳里的时间之长,自我保护能力之强。

3.不能去掉,“大约”是表示不确定,说明经过鸟消化后仍然有活着的蜗牛,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可从“适者生存”“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角度来谈。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2)渲染了清冷的气氛;(3)写出了阿斌行走山路的艰难;(4)为下文写阿斌家里的不幸埋下伏笔。

2.(1)性格特征:良心未泯,勇于担当。

(2)内容:阿斌因打架伤人犯罪而选择逃跑,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灾难后回家;阿斌又因家人对他的期盼与坚信而选择了主动自首。

3.(1)“月光手帕”是指月光穿透树隙洒在地面上铺成的一片片巴掌大的手帕(或光斑)。

(2)是母亲善良、坚忍、敢于担当的象征;是家人期盼、坚信阿斌能悔过自新的象征;是阿斌良心发现、主动自首的象征(答出两点即可)。

4.启示:可从犯错与认错、逃避与承担等角度等,能结合自己生活实例言之成理。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