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时代脉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侯欣彤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3期
侯欣彤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论述明确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
个“不能含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
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
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基本内容的一部分,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写照。

这一共同理想有科学的明确的
内涵,有广泛的包容性,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鼓舞中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勇
前进的精神动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而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着
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
杂的、严峻的,因此,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才能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在同一目标下团结起来,共同行动。

从广大人民群众
现阶段的最大利益出发,引导全体人民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重,以国家和民族的整
体利益为先,冷静分析和认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祖国和人
民的需要之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把个人的利益融入到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实践中。

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69 周年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当年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
主要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在五千
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
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 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
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进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
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
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
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
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先导,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和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
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
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
步伐。

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是被全体社
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反
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要求,成为爱国主义的新形态与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且这种时代精神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互交融的,已深刻融入了
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
取向,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深刻
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灵魂旗帜。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复杂社会转
型期,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
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凸显。

这就
更需要我们能够有效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领域越复杂,
就越需要有主心骨,这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和民族形成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找到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
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形成社
会共识,强化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引领和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
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增强社会团结,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
精神纽带;才能真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为举国统一的行动。

价值观是导向,价值观是力量。

可以说,只有把握时代脉搏,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积极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我们党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认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姜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