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
发展趋势
摘要:农牧在我国地位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亚洲
农业大国,在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重大挑战。

国家实施西部大的开发战略国家以来,云南经济出现较好的发展势头,长期存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中,提高农
民生活水平是当前该省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1 云南农业的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7年云南农
村居民广西人均收入是2654元,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低很多。

新农村
建设遇到很多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各项改革的发展和经
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不断的
调整和迅速优化,第2、3产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升,第1主导产业的
产值比重也在上升,由1990年的168.1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0亿元,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云南农业农村的发展现状主要表
现为次要以下3点。

其一,云南位于我国的第一电价改革,地势较高,属于山区农业。

云南省的总面积是全国面积的4.1%,而山区面积在全
省面积中占绝大多数。

地理位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造
成交通不顺畅、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产
力水平低、科技化水平低等不良后果,从而使贵州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但是云南省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资源又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了
一些名贵的农产品和一些珍惜的物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

其二,昭通位于我国的西南部,与小国的交界线有4000多km,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策,文化交流广泛,形成一种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良
好政治形势,有益于该省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三,因其独特的文化特
色和旅游人才资源,云南省已经逐渐形成民族风格具有特色的旅游服
务业。

2 农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云南省的农业基础理论脆弱
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4%,地质构造疏松,地势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在发展和科技投入
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比较多。

2.2 云南省独特的地貌形式已引起交通闭塞,城乡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性差距较大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水平差异明显,有很多贫困山区的
经济发展反应时间严重影响了云南省整体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

而且在由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换过程中的产业化机制管理机制还
不够成熟,分散经营的传统经营模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科技投入少,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是制约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另一桎梏,红河州的科技队伍
量较少,科研水平落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销服务脱节,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发挥增强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4总体投入一般来说不高且投入渠道单一
一是乡镇企业衰微,效益低,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带动农业
发展。

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投入产出比的意识,多数地区的农民东部知
识投入能维持一般再生产的量。

三是投资业务机制不健全,股份制、
引资渠道机制并没有建立。

四是优于支持农业的额度被挪用,挤占。

3 农业发展趋势
3.1 加快产业化发展,扶植特色经济
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虽然缺少一定的发展弊端,但
也蕴含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其区域优势,我们必须扶植主导
产业,重点发展畜牧业、花卉、旅游等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同时大
力引进一些新品种,合理改造经济模式。

再加上云南省先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异大,可以在不同地区重点扶植一些有区域优势周边地区
的产品,减小农产品的档次。

3.2 根据市场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市场化指根据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发生改变因
效益产业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产品过剩或者不足
等现象。

其经济核心和实质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这
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整个
市场需要,调整农、林、牧、渔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完
善饲料加工,扩大水产养殖面积,种植安全营养的植物;城市布局另一
方面体现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实现产销一条龙,这样可提高生产运行
效率,减少减小生产盲目所造成的弊端,改善分散经营引起改观的不
良后果,增加对市场预见而获得更大的。

3.3 扶植乡村工业,寻找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点
为了加快云南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推进发展非农产业,
实现农业、商业和纺织工业协调发展。

这就需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康发展私营经济,在不同地区设立各有不同私人工业园区,培
养私营大户来带动小型私营经济的发展战略。

二是重视小城镇的建设,鼓励农民彼此交流,进镇进城从事非农产业,既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
动力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速度快加快小城镇的发展速度。


是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及技
术密集型企业沟通协调并重,以创造出更多的加工资本。

参考文献
1 毛玉刚.中国农业演变过程之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范小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与农业固定观察点工作重点[J].我
国农村研究,2001(28)
(责任编辑王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