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唐山市滦南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
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

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

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

“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

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

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

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

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

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

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

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

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

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

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

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

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

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

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

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

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
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

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

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

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据证明。

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金华道情发源于金华义乌市,形成约在清乾隆年间,道光至光绪年间开始流行于浙江金华地区以及周边的衢州、丽水等市县。

因各地语言有别,当地听众往往把艺人们所唱的道情冠以当地名称,可见金华道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浙江省五大地方曲种之一。

金华道情的艺人大多为盲人或半盲人。

金华道情的传统曲目分“摊头”和“正本”(短篇和中长篇)两类。

摊头类似弹词的开篇,多在正本前加唱,其篇幅较短,正本是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有说有唱,短则一场唱完,多则三四场,每场约二至四小时。

金华道情正本
曲目有四百多个,有的移植、改编自传统戏曲,有的根据其他曲种改编,还有一部分则是根据发生在金华地区的真人真事编成的,故金华道情又叫“唱新闻”。

2008年金华道情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编自高燕编著《金华民俗文化读本》)材料二:
金华道情的道具是渔鼓和简板。

渔鼓是毛竹制成的筒状器物,中间打通,一头绷上猪油皮,套上布环,将猪油皮绷紧,用手指轻轻弹击于绷紧的猪油皮上,能发出“嘭嘭”的声音;简板是用剖开的竹子做的两条毛竹片,主要配以节奏,使演唱更具韵味。

传统的金华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人采用当地方音,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行伴奏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

唱句多为七字句,通俗易懂。

演唱时艺人唱一段加几句说白,配上简单的动作,即所谓“艺人一台戏,演文演武我自己”。

尽管金华道情曲调仅有一个基本调,即“道情调”,但演唱者根据内容、情绪的需要,有“平调”“悲调”“哭调”等多种唱腔,并按节奏分有紧板、中板、慢板等。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华道情在唱腔上锐意改革,出现了把金华民歌、婺剧音乐融合进道情的新派唱法,以轻松欢快的方式代替了沉闷哀怨的基调,使古朴的金华道情更加优美动听。

同时,又开发了“群唱”形式,由五人组合坐唱,使古老的道情焕发了新的魅力。

(摘编自《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材料三:
金华道情铿锵悦耳,很少有一种曲艺形式能像金华道情这样,有几百个曲目,其故事很多都源于金华民众的生活经历,取材于发生在金华的社会新闻。

金华道情是下里巴人,在渔鼓和简板的热闹声里,金华道情谴责邪恶,劝人为善;金华道情始终以大团圆结局,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种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这些口头文学作品是金华宝贵的文化遗产。

金华道情至今还保留着古老原始的演唱形式,由于演唱者大多是不识字的文盲,主要活动在农村,缺乏交流和借鉴,容易停滞不前。

再加上民间艺人和受众人数的逐年减少,金华道情前景不容乐观。

(摘编自李骅《金华道情漫谈》)
6. 下列对材料中“金华道情”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华道情是浙江省最有名的地方曲种,发源地是金华义乌市,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形成,道光至光绪年间开始在金华及周边市县广为流行。

B. 每一支金华道情的传统曲目均由“摊头”和“正本”两部分构成,前者篇幅较短,后者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有头有尾,有说有唱。

C. 传统的金华道情表演形式为一个人怀抱渔鼓,手持简板,自己为自己的说唱伴奏,而说唱则采用当地方音,以唱为主,偶尔配以说白。

D. 作为一种雅俗相间的说唱艺术,金华道情具有普世的价值,它谴责邪恶,劝人为善,又以大团圆结局,给底层民众以生活的信念和期盼。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华道情正本曲目非常多,这些曲目的来源不一,既有对传统戏曲、其他地方曲种的改编,也有对本土真人真事的编创。

B. 金华道情的道具极为简单易制,只需渔鼓和简板,两者均由毛竹做成,用它们为道情演唱作伴奏,可使演唱更有韵味。

C.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金华道情发生了一场唱腔改革,新派唱法融合了金华民歌、婺剧音乐的元素,取代了传统的道情唱法。

D. 金华道情曲调只有一个“道情调”,但唱腔多变,可“平调”,可“悲调”,可“哭调”;也可伴有紧板、中板、慢板等多种节奏。

8.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金华道情,目前发展前景堪忧,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两条对策。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科普界有一群“杂乱无章”的人,他们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教师,有的是营养师……但别小看他们,他们可是科普界的“正规军”,他们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学权成的科普知识,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科学内容。

无论是以最健康的方式诠释“吃货有道”的大学教授范志红,还是年事已高的“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抑或是用才情为科学代言的物理学家李森,他们都激情创作、醉心科普。

这些人都是“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项的获得者,他们相信,只要将科普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间,总有一天,这些新鲜的科学知识会“开花结果”,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科普界还有一堆逸趣横生、耳熟能详的作品:从脍炙人口、圈粉无数的北斗导航风云史一一《徐颖:来自星星的灯塔》,到近几年热播的科学实验类电视节目《加油!向未来》;从科普讲座《引力波•带人类倾听星辰大海的声音》,到优秀影视作品《重现化学》,在“典赞”活动的“推波助澜”下这些优秀科普作品二次面世,引发了多次传播热潮,为大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提供了专业又通俗易懂的内容,再次让大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节选自《科普的花儿为什么越来越红?》,人民网2018年12月27日)材料二:
与生活类、实用类期刊相比,由于科普期刊的文章较为艰深的专业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限制,造成读者面的狭窄;与学术期刊相比,科普期刊没有丰厚的经费保障,需要在市场中打拼,建立一定的信誉度后才能生存
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读者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传统媒体的读者流失严重,逐漸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科普期刊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迫切。

不同特点的期刊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内容和资源,提供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以扩大影响,提高用户黏性。

如航天类期刊,在航天发射时可提供实时转播,聘请专家穿插专业解读;结合有关游学的规定,为广大学生读者和中小学校提供参观航天博物馆、纪念馆的服务,既扩大了宣传面,也取得了实效;举办航天技术专题讲座,让院士、专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再如美食类期刊可与特色餐厅合作,提供试吃券、抵用券等。

各家可以有不同手段•但只要特色鲜明,结合有序.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另外,期刊的编辑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站,与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分享心得,倾诉感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节选自《明确定位内容为王科普期刊转型发展需有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2日)材料三:
3月16日,“我是科学家”第六期科学家科普能力培训班于果壳办公室成功举办。

在本次培训班中,果壳编辑部内容总监谢默超向到场的科研工作人员及科普工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知识科普视频制作、分发经验:
“果壳自2014年起就开始进行视频内容的探索和制作。

我们做了一档更好看、更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果壳大百科》。

节目有三大优势:内容选题新颖有趣,有果壳内容团队的全面支持;互联网MG 形式的知识纪录片,视频形式更丰富,用可视化论述的形式讲述,并采用真人叙述以及实拍素材;固定叙事逻辑,栏目感强,容易培养,用户黏性。

科学传播既需要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也离不开媒介平台的宣传与推广,其实科普也可以很“抖”。

从去年3月份开始,我们通过抖音账号“酷炫实验室”,用新奇有趣的短视频进行知识科普,把复杂知识通俗化,把更多的科学内容传播给更广泛的用户。


(节选A《如何打造科普爆款短视频•有必要把这个秘密抖出来了》,搜狐网2019年4月4日)
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普界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创作,传播科普知识。

B. 没有“典赞”科学传播人物的“推波助澜”,科普界的一堆逸趣横生的优秀作品难以引起传播热潮。

C. 传统科普期刊的读者面窄,又没有学术期刊那么丰厚的经费保障,生存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

D. 果壳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这就是利用媒介平台宣传推广科学知识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典赞”科学传播人物奖活动推选出一批激情创作、醉心科普的人,打造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

B. 传统媒体必须转向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才能改变读者严重流失的现状,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C. 一些科普期刊因为充分利用不同手段,建立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科普效果。

D. 《果壳大百科》是-档内容新颖有趣,形式丰富多彩,好看又好懂的互联网知识短视频节目。

11.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用户黏性”的含义,并概括说明材料中提供了哪些提高科普“用户黏性”的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

’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

“褐”是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

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

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

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14.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

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

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

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

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八首·其一
明·陆深
雨打蜗牛篆,水回科斗文。

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诗一、二两句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初夏风物的美好体验,画面感强,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B.杨诗第二句中的“分”和“与”字采用拟物修辞,生动地描绘出芭蕉葱绿又十分慷慨的特质。

C.杨诗三、四句描绘习见的生活场景,写出儿童的活泼天真,也写出诗人的闲逸和安适,别具情趣。

D.陆诗一、二句描绘初夏风物,将自然和人文巧妙关联,把蜗壳和蝌蚪的形态分别比作篆文和籀文。

17.陆诗“辛夷花正发,咄咄欲书云”妙在何处,请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壮阔雄奇景象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用博喻的方法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根据材料,完成小题。

【湖北日报讯】6月4日,武汉市2020年倡导推行分餐制活动启动,全面推行分餐制,倡导节俭、卫生、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

“在餐桌上用自己的筷子帮别人夹菜,是一种不卫生、不文明的行为,应该摒弃。

”武汉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国梁介绍,分餐制模式包括自助餐、位份菜、营养盒饭、分餐公筷公勺等,不仅可减少和防止疾病传播,还可以减少浪费,更有利于个人把握分量、合理搭配饮食。

公筷公勺配置有两种形式,一是为每位就餐者配置一副公筷公勺;二是每份菜、汤等配置一副公筷或公勺。

“如果外出堂食时,餐厅没有提供公筷公勺,市民可主动要求店家提供,或者使用自带的筷子和勺子,把餐厅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刘国梁说。

据了解,武汉市共有5.1万家餐饮企业,目前约三成已恢复堂食并实行分餐制。

刘国梁说:“随着武汉全民核酸检测结果的出炉,以及分餐制的进一步推广,相信武汉餐饮行业将更快复苏。


(1)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个字)
(2)假设你是一名餐馆经营者,请就分餐制向顾客写一份倡议书。

(不超过80个字,只写正文)
倡议书
尊敬的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餐馆
2020年6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

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解说整个服务流程。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 字。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间小溪的美丽,在于它用曲折的两岸把潺潺的溪流引向宽广的河海;公园路径的美丽,在于它用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