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效灵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络效灵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运用活络效灵丹加减(当归、丹参、制乳香、豨俭草、萆薢等)为基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结果:总有效率86.84%。

结论:活络效灵丹方加减具有活血通络、清热除痹的作用,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良方。

标签: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疗法;活络效灵丹方
笔者数年来采用活络效灵丹方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8例,颇有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0年1月~2009年12月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38例患者均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治指南”[1],中医辨证标准《中医内科学》的拟定热痹的诊断标准[2]。

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5年以内9例,5-10年11例,10~20年10例,20年以上8例。

2治疗方法
以活络效灵丹方加减(当归、丹参、制乳香、豨俭草、萆薢等)为基本方,根据临床症状,随证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5g、田七10g;病程较长者,加川芎10g、鸡血藤15g;红、肿、热明显加丹皮、石膏、知母,反复日久兼肾虚加当归、杜仲。

肿胀明显者加泽泻、车前子各l0g;水煎服,日1剂,7d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主食以细粮为主,多食水果蔬菜,戒食荤腥及烟酒。

3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市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关节疼痛、局部肿胀、关节功能活动的变化。

治疗前后分别作血沉(ESR)、抗“O”、类风湿因子试验,C反应蛋白(CRP)、血、尿常规、血尿酸(U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检测。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测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测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4治疗结果
显效26例(68.42%),有效7例(18.42%),无效5例(13.16%),总有效率86.84%。

5典型病例
简某,男,56岁,干部,2001年4月11日初诊。

左踝关节肿痛反复发作7年余,
加重3天。

由家属送来就诊。

患者自诉发病前因在家吃了猪肉,当晚即见左踝关节肿痛。

既往间断服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及萘普生等药,疗效不明显。

曾反复发作多次,皆困饮食不节所致。

诊见:急性痛苦病容,左踝关节局部肿胀,明显压痛,局部皮肤呈现暗红色,触及灼热感。

关节活动受限,大便干结,尿短,舌红、苔黄腻,脉弦。

实验室检查所见:血、尿常规正常,ESR32mm/h,抗“O”1:500以下,RF(-),UA620mmol/L。

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诊为痹证,证属湿热下注,痰瘀凝滞。

处方:当归10g、丹参20g、制乳香15g、豨莶草20g、萆薢20g、薏苡仁30g.生地黄20g。

每天1剂,水煎服。

连服3剂后,局部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消退,灼热感减轻,能自行活动。

继拟上方去制乳香,进4剂。

诸症消失,活动如常。

嘱注意清淡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及肥甘厚腻之品。

5月2日复查UA430Lmol/L。

病情稳定,随访2年未再复发。

6体会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大多数痛风患者的最初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期具有骤然发作和剧烈疼痛的特点。

多数患者的关节炎表现为发作与缓解交替,病程长者发作期长而缓解期短,甚则迁延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目前,痛风仍无根治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西药主要使用止痛、排尿酸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治疗,但其副作用较为明显,不能为患者广泛接受及长期服用。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痛风、历节范畴。

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久食肥甘厚味之人群。

过食肥甘损及脾胃,不能升清降浊,故而湿浊内生、流注经脉。

湿为阴邪,易袭下位,久而生热化瘀,深入关节,流于营血,痹阻经络,甚者血虚气亏,浊毒瘀结。

故治疗谨遵病机,辨证论治,注重湿为阴邪,非温不化,热为阳性,非清不散之要旨:倡取痛则不通,通则不通之意,顾及伤于营血,养护津血之弊端。

采用采标本缓急治疗大法,配伍遵循寒热和阴阳、苦辛调升降、补泻顾虚实调之古训。

治实不忘虚,治虚不忘实之则。

活络效灵丹方加减中,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当归气血同补,共为君药,起活血通络,通利经脉之效;乳香、没药共为臣药,达温化湿邪,除痹化浊之用;萆薢、豨莶草共为佐使,承清热利湿,顾护津血之功。

诸药合用,切和病机,故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痛风性关节炎诊治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3).
[2] 黄文东,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3-24.
[3]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痛风诊断依据分类[S].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