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体》读后感1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三体》读后感13篇
《三体》读后感篇1
“就像一个电荷从磁铁的一级跳向另一级,生活的火花也是在自我和现实之间这道鸿沟的两岸来回跳跃。
我们正是利用这一能量的火花来发动故事的引擎,打动观众的心。
”——罗伯特·麦基
《三体》三部曲的伟大之处在于三本书时代的跨越、维度的转变和思想的飞跃。
第一本可以当做闲暇时读的都市小说,讲述一个萌芽的科幻世界。
第二本则是两个星球间大幅度、强力度的博弈的展现,各个精彩巧妙的面壁计划,无论哪一个写成单本科幻小说都是绝佳的创意。
而编年史般厚重巍然的第三部《死神永生》绚烂而华美,把前两部埋下的伏笔一一揭示。
让人目瞪口呆,只得赞叹作者构思之精巧、想法之出众。
《三体》的好还展现在作者的象征手法方面。
《三体1》结束时的日落、罗辑夙愿期盼的阳光、太阳系二维化时炽热的景象,以及全文结束时生态球中折射出的一缕阳光,它们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危机、起伏、灭亡和再生。
当我读到第三部中三体世界被摧毁时,心中几乎震惊到坍塌,因为作者塑造的三体世界,从来都是强大而令人震慑,而就在几句平淡无奇的铺垫后,作者突然甩出一个事实“该发生的总要发生,三体世界被摧毁了”。
抛开余悸,作者为何突然将三体世界引入死路?思考后,我发现这个情节的安排相当合理,首先,三体世界的突然毁灭,给了人类一个证实:黑暗森林存在。
于是三体世界的.毁灭瞬间将读者带入了残酷黑暗的宇宙博弈中。
给后半段浩大壮阔的世界观架构埋下伏笔。
三体的另一令人赞叹的方面是,人类文明种子的幸存及最后的结局,是由每一个前期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角色铸就的。
例如看似是“人肉摄像机”的汪淼,如果不是他,也许就无法挽回三体世界的重要信息,进一步讲,没有他,几百年后的程心就无法乘坐纳米太空电梯进入太空;例如“万年保镖”史强,没有他的保护,罗辑早已死于暗杀,谁来与三体世界博弈;“流水的主角,铁打的丁仪”,如果不是他临死前那一句“孩子们,快跑”,地球舰队早已灰飞烟灭;妻离子散、世人唾骂的罗辑,孤身一人,将人类世界的寿命延长了半个世纪,最终被审判;孤胆英雄章北海,曲线救国,为人类文明保留下最后的种子,没有他,就没有进入大宇宙的关一帆;托马斯·韦德,手段虽然偏激,但效果显著,如果没有他的光速飞船,程心怎会进入大宇宙?
人类文明走过几千年的历程,生于光明的大爆炸,强于阳光的无私滋润,亡于烈日般的璀璨巨画……人类的一生,终究,还是光明的一生。
《三体》读后感篇2
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应该算是独树一帜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为我是从第二部《黑暗森林》开始看的,一开始引人入胜的是一只蚂蚁在三维世界里怕在二维世界里想象,刚开始看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现在回想那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时间的四位空间,按照如今维数理论,更高维的就存在我们身边,或者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就有更高维的.,只是凭借人类的结构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并非无所不能,它受到物种的限制,就如蚂蚁永远无法想象球是圆的这种感觉!
还有小说中提到的智子,刚开始看第三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那个疯狂出现在视野前面的数字在我们无法解释的情况下也真的称得上“神迹”!但细想一下,这些又都在作者安排的前提下能够经得起逻辑推理的推敲,智子或者说是质子因为带正电能够操控电子,能够使照片底片感光,或者是使人眼的视网膜感光成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死亡倒数数字”的原因。
这也是科幻小说的魅力之处,虽然梦幻,但与现实科学总有一条线紧紧牵着!
如今我弄明白了,智子跟质子本质上一样,只是智子是将质子改造成超级计算机!这个想法在我看来还算合理,但让我惊叹的是作者居然把改造的细节也写了出来,而且有理有据,想法前卫奇特……将高维的质子在低维展开,一颗人眼看不到的质子被拆成遮挡天幕的细丝,并且在上面蚀刻电路,而后回到高维变成看不见的超级计算器!不过其中我还是有一些东西不太理解不太合理,质子怎么会是处在七八维这样高维的宇宙呢?而且里面关于科技的发展都是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去联想,比如说电路,比如说计算机!或许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孕育出其他完全不同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形态呢?但扣心自问,要自己来想象外星文化,我又会从哪个角度去幻想,总之应该也和人脱不了关系吧?!正如前面所言,蚂蚁想象不出球是圆的这个事实,只会在上面爬来爬去。
书中有言,地球人在三体人的眼中就如虫子一般,虽然虫子也有虫子中的科学家,但虫子的结构不变,某种本质的东西应该也不变。
不是有一种假说吗?地球上的生物基本上都属于碳基生物,而科学推断说也有可能存在以硅基生物为主导生物的星球,那样的话势必会发展出不一样的文明形态啊,又怎么能以人类发展文明史与科技发展史去衡量呢?如果有宇宙文明,势必存在多元化,这是我的理解。
《三体》读后感篇3
知道世事艰难但依然微笑地面对生活,文明也一样。
不管是童年不幸历尽艰辛蒙受欺骗的叶文洁还是对怀有物种共产对人类失望的伊文斯,都试图理解我们的文明,地球文明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人性贪婪、自大、唯我独尊的劣根性在我们面前暴露无疑,只不过伊文斯为代表的降临派属于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类文明已经无法挽救了,要借助三体文明将其消灭。
有的时候悲观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是共存的,伊文斯为代表的降临派肯定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者,当地球文明无法达到他们理想的物种共享的状态下,他们伤心欲绝想让地球文明彻底毁灭,这类悲观消极的人类就像伊文斯的下场一样,只会被无情地消灭。
叶文洁为代表拯救派面对人性的劣根,他们期望通过三体文明来改变地球文明,三体文明获得可以生存的空间,地球文明根除劣根性,友好和平的相处,叶文洁想法错误一是将科技进步和道德高尚划上了等号,有些科技水平非常高的文明却非常的蒙昧;二是叶文洁抛开人的劣根性谈生物的'劣根性,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一样,都有追求生存空间的欲望,有欲望就会产生劣根性,正如后面小说中写的,三体来到地球上并不是给你传授知识和文化的,而是奴役人类,压迫人类的。
内因决定外因,要想解决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物灭绝等地球文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只能依靠我们人类自己来解决,无数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期望借助外部力量来发展自己的行为都是引狼入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浩瀚的宇宙中没有那样多的圣母慈父,有的只是端着枪的猎人。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人类能够在地球上发展起来是经历了数次幸运的自然选择才发展起来的,人类可谓是极其幸运的,幸运的让我们忘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让我们忘记了我们也是众多动物中的一种,不是我们天生就优等,就是地球上对其他生物肆意杀害的主宰,幸运不是我们妄自尊大的资本,要是哪天幸运之神再不垂青人类,人类凭自己的本领是否能够依旧生存发展,我们安逸得太久了,忘记了残酷,我们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去珍惜这份幸运,去守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一直倡导守护我们的地球要像守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的去守护,但是面对文明的不断增长和扩展,我们很容易为了眼前的利益来牺牲我们的环境,殊不知这是饮正止渴。
虽然我们都是资源有限的普通一员,做的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你每做一点好事世界都会因此而变得好一点,借助外力是不可能,我们只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众志成城,使我们的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三体》读后感篇4
我喜欢罗辑,倒不是因为他算是三本《三体》中的主线人物,主要是因为白蓉让罗辑写了一本书。
罗辑,一个混日子的清华大学教授,一个对什么都无所谓的风流公子,一个人类的救世主、威慑纪元的创始人,一个伟大的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理论的创始人,一个威严的、尽职尽责守护地球很久很久的执剑人。
对罗辑,我很敬佩。
能枯燥地呆在一个房间里边,独自一人守护着地球。
而在经过了无数个纪元的变迁,罗辑从特权无数的面壁者,到被所有人鄙夷的面壁者,到突然想到黑暗森林理论,到独自一人威胁三体拯救地球,到交出威胁权,到再次得到威胁权成为第一任执剑人,到成为人们敬仰的执剑人,到人们过上安逸生活视他为魔鬼,到太阳系要灭亡时人类文明的守护人。
罗辑所做的一切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罗辑最让我敬佩的是,明明自己玩世不恭,但是却一个人直面三体,直面孤独,默默守护着地球文明。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单独写罗辑的原因,如果这是这些,我只会在在对《三体》的整体感想中写,正如我上边所说的,我单独写罗辑都是因为白蓉让罗辑写了一本书。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白蓉让罗辑写一本爱情小说作为她的生日礼物,让罗辑书中的女主角,“完全抛开自己要写的内容,去想像她的整个人生,想象她人生中的每个细节“。
后来罗辑想象出了一个虚拟的人,然后并沉迷其中,然后从小说中出来之后就对世事毫无兴趣,直到面壁计划开始。
这个情节让我想到《雪鹰领主》里边的一个人,他在幻境中历练,然后沉迷幻境中了,出不来,然后碰到了东伯雪鹰,东伯说了一句话,你怎么知道幻境不是真实存在的。
我比较小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这个想法直到我上高中还一直存在着,不过我妈竭力制止我这种想法。
在高中的时候,我写过一本小说,小说里边的每个人物都疯狂影射着我认识的人。
小说的男主角叫羽凡,是我希望我自己成为的样子,羽凡的师傅叫惠明,是我觉得我自己的样子。
当我往后写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竟然自然而然地把羽凡的人生轨迹写的.和惠明一样,后来,我发现,我越来越觉得小说里的每个人就是生活在我身边(不过我塑造的时候就是以身边人为原型写的)。
不过最后我把小说里边的所有人都写死了,江湖换了一批新人。
把那本小说作为了高中的告别。
罗辑很幸运,面壁计划让他走出了小说世界,更是让他找出了他小说里边塑造的人,厮守半生(后来成为执剑人,他妻子离开了他),在欧洲美丽的小镇中和心爱的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候。
我敬佩罗辑也羡慕罗辑。
下一部分将写一些关于《三体》正本书的感想。
《三体》读后感篇5
三体的书买了好长时间了,一直没看,只是知道是本很好的科幻小说。
最近偶然翻了下第一部地球往事,一页序,一页目录就直接进入了第一节,这点比起编程的工具书还要爽快。
简单看了第一节关于汪淼对史强的第一印象的描述,语言风格是我喜欢的,就想着抽点时间把这书看完。
原本想着每天睡觉前通过喜马拉雅app听个几个章节来完成,经过几次尝试这款app对我来说真的是催眠神器,第二天翻翻书发现前一夜800字听不到已然睡去,也不排除我睡的晚到点就要睡的原因,想想还是翻书来完成。
记忆点比较深的是关于汪淼对于申玉菲从里到外冷透了的联想的描写。
原文:汪淼总是下意识地将她与早已消失的DOS操作系统联系在一起,一面空荡荡的黑屏幕,只有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C:>”提示符在闪动,你输入什么它就输出什么,一个字都不会多,也不会有变化。
现在他知道,“C:>”提示符后面其实是一个无底深渊。
想不到平时用的终端操作界面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话不多,妙!生活中我很欣赏情商比较高的技术员,对于同行根据对方技术层次随时调整自己输出方式让对方接受明白,对于外行能够浅显比喻方式解释清楚,可谓是深入浅出。
像我目前大部分情况还是处于置若罔闻的状态,好像在等一个久违的江湖大侠指点迷津。
当叶文洁想让三体文明降临地球,向宇宙发送地球文明信息...三体文明1379监听员回复了:如果回答,发射源将被定位,你们的文明将遭到入侵,你们的世界将被占领。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对于收到红卫兵迫害的叶文洁,她早已被逼到孤独的尽头,没有了人性的温度,认为地球人无法自救了,想让三体文明降临拯救地球文明;对于1379监听员,在无解的三体世界中自己的文明不断湮灭重建循环,一生只在为生存而战,出于单纯想保护他向往的蓝色海洋、翠绿的森林精神领域的'追求做出了如上的回复。
生存是第一法则,很难去想象生存都很艰难的文明对于另外一个文明想要侵占的欲望是何极强烈。
哪怕四百五十万时后,地球文明远超过三体文明来反击,而现在先进的三体文明在经历四百五十万时的远征只是去送死的时候,还是为了那万分之一的生存希望去奋斗。
在浩瀚的宇宙的中各种文明进行着自我的演化,侵占降临只是不同智慧体的思考维度,就像作者想要表达的: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三体》读后感篇6
打开书,坐在窗边,看着一望无垠的星空,心中却有了,异于平日的情感。
敬畏。
对这片星空的敬畏,也是对《三体》的敬畏。
我敬畏茫茫宇宙之大。
宇宙、星空,很美,也很残酷。
我的视线似乎已经穿过了厚重的云层,到达了广阔的宇宙,似乎看见整个浩瀚的太阳系,似乎看见无数星际物质在宇宙中飞驰,似乎看见遥远的那边,类似“三体”的智慧文明已经对地球虎视眈眈……人类正竭尽所能向外太空探索。
但是,穷尽一整个人类文明,或许都不能窥探宇宙的奥秘,探索到宇宙的尽头。
我敬畏人类的渺小。
阅毕《三体》,原本对人类科技的自豪和面对自然的狂妄瞬间幻化为虚无。
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尽的地球其实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颗好看的石子罢了。
“三体人”的一句“你们都是虫子”,粉碎了科学家们的幻想,也让我,在久久的震撼中,不能平复。
然而大史的看法却让我豁然开朗。
渺小又如何?虫子一直存在。
人类不也是如此吗?渺小不是不存在的理由,即使细小如尘埃,也可尽力迸发出最闪耀的光彩!我们的人生,正是因为有暗,才凸显了光,正是因为渺小而短暂,才显得弥足珍贵。
我敬畏刘慈欣笔下对人性的深刻揭露。
“程心”这一角色,便是“极端圣母”的体现。
是所有所谓“道德”“人性”的集合体。
从头到尾,她都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存在,不舍得威慑三体世界,导致“三体人”的进攻,断送人类光速飞船计划,不交还宇宙质量……她推卸责任,选择相信大众,她没有决断力,以所谓的“道德”,捆绑一切。
程心总是认为自己在捍卫什么,保护什么,其实,她仅仅就是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懦弱罢了。
而后来作者也说,她口口声声为了人类,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她自己,本质上只是为了抚慰自己的`良心。
她所做的一切,其实完全符合所谓的普世价值和道德取向,但这一切,在宇宙的大背景下,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又正是这一切,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
末日中对人性的拷问,揭露了许多深刻的问题:牺牲良心和牺牲生命,哪个更难?人性灭绝和种族灭绝,人类究竟会作何选择?在外来文明的侵入下,人类就究竟是会被外来文明所摧毁,还是会被自身毁灭?
如刘慈欣所说:“一切都是偶然。
”我们每一个人甚至地球的存在,也都只是偶然。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地上的每一颗石子,天空中闪耀的每一颗星辰,全部,都只是偶然……而正是这所有的偶然,才造就了,每一个独特的我们。
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感恩敬畏这一点一滴的偶然。
明天和末日不知道谁会先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心存敬畏,珍惜当下。
合上书,沉浸在无边的震撼中,眼中似乎多了一分坚定,心中更多了一丝,敬畏。
《三体》读后感篇7
每当我抬起头来仰望星空,我总会想到那一本震撼我的书——《三体》。
这是一本要揭开神秘宇宙的书,作者以不一样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宇宙,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一切真的会发生吗?
在这本书中的外星世界,并没有外星人的长相,也没有外星人的世界,只有他们强悍的科技。
他们犹如一个神一般,将一个质子展开,刻上电路,使它变成一个智能AI。
这是人类不敢想象的,更可怕的是,他们竟然用这一个小东西锁死了人类的科技,难道,人类在宇宙中真的只是虫子吗?
到现在人们还没有证明外星人是不是真的存在,但是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的话,我们已经落后了。
人类发展至今,连宇宙的一点影子都没有看见,更别说去翱翔宇宙了,如果真的有三体星系,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未来,我们会怎么样呢?是颤抖吗?是恐惧吗?是逃亡吗?在这本书里面,并没有明确的说出,但是在最后一章,可以说明那是人类的态度,末日来了,一切都被锁死,什么都做不了了,那不是皆大欢喜吗?那不就可以享受了吗?反正又没有人管,那是一个人类的堕落,这也是一种扭曲的人性,没有恐怖,也没有残忍,只有一种放荡的失望。
但是最后那位警官所说的话也让我惊叹,虫子哪有灭亡的时候?是啊!你能灭绝蚊子吗?你能灭绝苍蝇,我们都不行,那是因为虫子有一种顽强的力量,虽然弱小但也可以支撑,虽然无力但也可以生存,这不就是人类正能量的态度吗?这不就是人类的道德吗?道德不一定是高尚,不一定是伟大,也不一定是成功,道德也可以是一种坚持,一种顽强,难道不是吗?
我从这本书里又读到了一些新的东西。
在复杂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在尽自己的职责。
这是我在读书时所产生的感受,三体人在为自己的种族负责,科学家在为自己的研究负责,警察在为自己的.人民负责……宇宙其实就是在攀登责任的阶梯,宇宙其实就是这样,其实宇宙的本身也是很的有序。
但是,宇宙的熵会逐渐增长,有序度会逐渐下降,本来一切都会有序的围绕一个点,但是这个点也需要依靠,但是总有一个人将要面临最后的负责啊!但是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呀!每一个种族被负责,每一份资源就会被减少,但是这还没有计算不正常的情况,就像三体人那样,他们生活在没有顺序的世界里,谁也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太阳,谁也不知道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先来,他们必须对自己负责,所以,外星人入侵地球,可能真的不再是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了,可能会真的成为未来。
《三体》这本书可能为我们揭开宇宙的一层面纱,值得好好品读。
《三体》读后感篇8
我喜欢科学,爱好科幻读物。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短片:一个似纸片的东西把太阳系变成了2D平面图。
不曾想:究竟是什么东西能毁了太阳系这个对于生命的庞然大物?
我在网上查着短片所描绘的出处,最终确定为《三体》我被那简介震撼到一一“水滴”、“三体”、“归零”多么有科幻色采的词汇。
于是我东求西借,在姐姐的书店里找到了一套三本。
故事情节大概如下:汪淼不经意间发现了由三颗“太阳”所组成的具有生命的星系(后称三体),由于叶文洁对它们降临的盼望,发出信号为它们引路,导至地球大乱。
以叶文洁为首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反人类组织ETO,他们过于信奉三体世界,处处帮它们,它们才得以在地球放入高科技——智子,封锁地球科技。
在三体人赶往地球的两个世纪里,地球终于在封锁科技的.情况下创造了太空战舰,但实力与三体相比仍然相差甚远。
人类败了,但人类留了一手——“面壁计划”,罗辑身为世界选中的面壁人之一,负担着保护世界的责任,无奈之下只好“我得不到,那就毁掉”逼迫敌人撤退,不然炸毁太阳系。
因这一举动,被人们称为“持剑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生活了一个世纪左右,由于罗辑老了,不得不寻找新的“持剑人”。
最后任程欣作为新一任“持剑人”,由于她还年轻,不太会恐吓三体战舰,导致它们大举进攻,最后惊动了高级文明,同时毁了两个文明,只有程欣一等人和三体舰队上的三体人活了下来。
文中最令我感触的不是罗辑,而是配角——章北海。
他在文中出现并不多,但他胸怀地球生命安危,挟持“自然选择”号战舰逃出太阳系,寻找下一个可生存的星球。
他被世人骂成“逃罪人”,而他负担着的是为地球文明延续生命火种的重任。
最后因飞船燃料不足,大家决定让四条飞船的燃料集中在两条上,可就算燃料进去了,人可进不去,因为人太多了,只好毁了两艘,章北海使命已成,自愿牺牲。
文中还提出了“黑暗森林”这一说:宇宙就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森林,但无处不存在“猎人”,他们有的强大,有的弱小,地球就像是一个懵懂的小孩,他在森林里点起了一堆火,还高喊着“我在这”,“猎人”怎知你是好是坏?只有开枪,而你又怎知他们是好是坏,只能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不得不说,这一套书真是令我震撼。
人的思维是隐蔽的,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想什么,所以不要冒然下结论。
《三体》读后感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