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企业发展的基石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之源。
企业技术创新有三个方向:一是独创型技术开发;二是综合型技术开发;
三是引进吸收再创新型技术开发。
通过对东汽发展历程中几次技术创新事
件的回顾,可以深刻感受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企业逐渐走向成熟,所要追求的不再是短期收益,而是长期的可
持续发展。
而长期可持续发展,则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使企业的发展靠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持久竞争力来支撑。
只有技术创新,才有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之源。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1.技术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生产制
造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
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
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那么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
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
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使企业摆脱产品生命周期的限制,还能使企业突破原有产业领域边界,在新的产业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
展空间。
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产业利润率不断减小,市场
需求持续降低,只有借助技术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
的可能。
可见,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
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2.技术创新使企业获得市场有利地位,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竞
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拼规模、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只能占领一时的市
场,而依靠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的立足之道。
技术创新能从
多方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一,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获得成本领先优势;其二,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主要
途径,为产品竞争力提升和企业规模扩张创造条件;其三,技术创新能实
现产品批量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最后,技术创新导致产品的革新换代,使企业能够领导市场消费的方向,获得发展主动权。
3.技术创新构筑企业核心能力,使企业具备持久的发展动力。
企业
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技术能力等三方面的能力。
三种能力的适度组合,才能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技术创
新能力是技术能力的核心。
作为企业重要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对其他核
心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技术创新对资源获取能力的影响,体现在三
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使资源得到更好的使用。
二是技术创新能使资源的
开发范围和应用范围得到更好拓展。
三是技术创新是资源获取能力的本质
性发展。
技术创新对管理能力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
新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技术创新是管理绩效的重要标志。
总之,技术
创新能够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限制,赢得竞争优势,构筑核心能力,从而
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东汽技术创新实践
通过对东汽发展历程中几次技术创新事件的回顾,可以深刻感受到技
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自主研发大型火电汽轮机。
东汽创建时被定位成“以中小机组为主”的汽轮机生产厂,以丁一为代表的厂领导强烈意识到大型汽轮机才是
发展方向,果断决策自主研发300MW汽轮机。
于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建厂不久,东汽就开始全力投入300MW汽轮机的自主研发,用8年时
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使用1m长末级叶片的300MW汽轮机,成为我国自力更生发展汽轮机技术的典范。
在第一台300MW汽轮机研制的基础上,东汽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改进设计,开发了新一代300MW汽轮机,现在已经开发到了第十代,形成了汽轮机产品的系列化,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使得东汽在汽轮机领域能够继续向更高端发展。
2.引进吸收高端火电技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汽从日立公司引进了600MW汽轮机生产技术,奠定了东汽的空冷机组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600MW汽轮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本着“人有我优、领先一步”的理念,东汽又从日立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优化型
600MW汽轮机技术,此后在又嘉兴电厂投运了更先进的600MW机型。
这台机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0%以上,除了高中压部分仍是日立进口外,其余部分均顺利实现了国产化。
事实证明,从日立公司的技术引进,不仅使东汽快速进入了600MW汽轮机生产领域,而且取得了与先进企业进行持续交流合作的机会。
东汽通过与日立的合作,完成了600MW汽轮机五次大的技术革新,并且逐步掌握其关键技术,现在与日立的合作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而是与日立共同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随着300MW汽轮机的自主研发和600MW汽轮机的技术引进,东汽在火电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得以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优势地位得到巩固。
目前,东汽又大踏步向超临界百万千瓦系列化机组迈进。
3.研究掌握核电生产技术。
在1996年以前,核电设备生产技术对于东汽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直到与阿尔斯通公司签订岭澳核电站百万等级核电汽轮机分包合同,东汽在核电制造领域才实现“零”的突破。
经过岭澳一期工程的实践,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东汽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大型商用核电站自主建设之路。
在岭澳二期工程的招标中,东汽成为该项目的主承包商,逐渐取得了核电发展的主
动地位。
伴随着核电领域总体容量的放大,东汽在该领域的成长空间也将
更加广阔。
4.大幅提升燃机国产化率。
世界上只有少数跨国公司能自主开发大
型燃气轮机。
基于这种状况,东汽制定了“强强联合、以我为主”的研发
战略,与三菱公司合作,分步、分段实现重型燃机制造技术国产化。
首台
交货的重型燃气轮机已实现了46.5%的国产化率,是目前国产化率最高的
重型燃机。
燃机的国产化改造还在继续,目前东汽正着力在关键部件的加
工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十一五”形成转子叶片加工能
力和热部件制造能力,使燃机生产从完整意义上真正实现本土化和国产化。
国产化率的提升,意味着东汽在燃机领域掌握了更多的关键技术,对于国
外企业技术依赖大幅降低,巩固了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
5.攻克风机低温运作难题。
为了在世界风电市场站稳脚跟,并实现
风电装备国产化、系列化、规模化的研制目标,东汽引进德国Repower公
司先进的风机制造技术,并启动了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技术改进。
为了适
应我国北方严寒,东汽要将在零下20度能运行的机组,重新设计为零下
40度仍可以正常运行、零下45度仍能生存的机组,并创造性刷新我国耐
低温球墨铸铁冶炼记录,自行研发多个部件,使东汽风机实现低温运转。
随着风电领域的进入,东汽形成了火电、核电、燃机、风电“四电并举”
格局,同时还在积极向新能源领域拓展,朝着“多电并举”的方向迈进。
回顾东汽的技术创新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并不是盲目追求技
术高、新、尖的创新,而是要通过对市场趋势和行业发展特点进行理性分
析后,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来推进。
这样的创新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东汽技术创新经验
1.明确技术创新方向。
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三个方向:一是独创型技术开发。
二是综合型技术开发。
三是引进吸收再创新型技术开发。
尽管东汽在国内汽轮机行业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技术研发实力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进行全面独创型技术开发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在过去的技术创新过程中,东汽主要选择的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方向。
从20世纪80年代参与国家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汽轮机技术以来,东汽陆续与世界上具有先进技术的大公司采取了合作设计、合作生产、项目分包、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日立公司的600MW汽轮机、阿尔斯通的核电、三凌公司的燃机、Repower公司的风电等技术的引进,为东汽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随着企业研发实力的逐步增强,东汽将在综合型、独创型技术开发方向上有进一步突破。
3.组合技术创新力量。
企业一般可以采取三种模式组合技术力量:一是自我开发模式。
二是社会力量开发模式。
三是综合开发模式。
技术创新过程中,东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轮机技术。
东汽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大型空冷汽轮机的厂家,共开发了六个型号的四代产品;作为最早发现大型供热汽轮机广阔前景的厂家,经过多年研制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具有东汽特色的供热汽轮机系列。
东汽与高校科研合作涉及国内多家著名高校,通过合作,在分析软件开发、叶片性能试验研究、材料性能试验研究、汽缸阀门结构及汽动性能的试验研究、凝汽器及辅机的试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技术创新力量的有效组织,使得东汽在最大限度提升和利用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获得了外部力量的支持,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4.构建技术创新团队。
技术创新需要的技术人才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技术创新研究人员,也就是专门从事技术创新的专业人员;二是工程师队
伍,也就是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三是技术工人群体,也就是生
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
这三类人才的有机组合,才能构建出实力强
大的技术团队,保障技术创新的实施。
东汽充分认识到技术人才队伍构建
的关键性,采取了多种积极措施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技术
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东汽为技术创新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培训
和学习机会,不仅安排他们在国内的重点高校进行技术知识的学习,还输
送他们到国内外著名企业进行实地培训交流。
一系列的培养和奖励措施,
为东汽造就出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构建起东汽内部强大的技术
创新团队。
目前大部分的技术骨干都是东汽自己培养出来的,他们对东汽
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东汽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东汽一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创新,
一项项技术创新的背后,无一不是市场需求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
不是意识到汽轮机市场上大型机的发展方向,就没有300MW汽轮机的研制;如果不是600MW汽轮机技术在市场上的落后,也没有从日立的技术引进;
如果不是市场上对清洁、高效能源的广泛关注和需求,也没有核电、燃机
和风电领域的技术拓展。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市场和技术发展必须紧密结
合在一起。
销售部门将市场技术需要提供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根据需求
进行技术创新或改进,经过试生产再交给销售部门推向市场,接受反馈,
再次改进,周而复始,使企业产品性能完全符合市场的需要,同时技术成
果也得到了转化。
凭借这样的技术发展方式,东汽不断提升和改进产品、
拓展产品领域,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正是凭借着以上经验,东汽在过去
几十年间不断取得技术创新的成果,推动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