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的变化
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92Internal Medicine,Feb.2021,VoL16,JVb・]•调查与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分析麦春平唐慧妍林丽湘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广东省肇庆市526000【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为肺癌的临床诊治和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7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根据CT检查结果,参照RECIST 标准评定患者治疗效果,对治疗前后肺癌患者CTC数量增减与疗效的关系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及2年生存情况。
结果60例肺癌患者中,CTC阳性41例,CTC阳性率为6&33%。
CTC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直径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化疗1个月后,CR患者5例、PR患者19例、PD患者28例、SD患者8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CTC数量变化与其疗效呈负相关(r=-0.412,P<0.05)。
CTC阳性和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TC阳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肺癌患者的CTC数量及变化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均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临床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预后【中图分类号】R563;R734.2【文献标识码】DOI:10.16121/45-1347/r.2021.01.28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存活者预后较差,是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⑴。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加重、吸烟人群的增加,人群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肺癌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加强对肺癌的早期检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⑵。
放射治疗技术学-第1套复习题

放射治疗技术学-第1套复习题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宫颈癌的腔内治疗,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传统腔内治疗均属于高剂量率照射B.可通过腔内照射来提高B点剂量C.腔内照射的等剂量曲线为正梨形D.腔内照射的等剂量曲线为倒梨形E.腔内照射由于剂量衰减很快,对直肠、膀胱的影响很小2.腔内照射早期支气管肺癌可取得的效果是:A.姑息治疗效果B.长期生存C.短期效果D.止咳E.改善呼吸3.组织间照射主要用于:A.根治手段B.姑息手段C.外照射的补充D.单一使用E.配合手术治疗4.近距离治疗所使用的放射源是:A.开放源B.封闭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C.开放或封闭源D.天然放射源E.开放的人工放射性同位素5.一般来说,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按照射后表现出来的现象):A.与增殖能力成反比B.与增殖能力成正比C.与分化程度成正比D.与分化程度成反比E.B+D6.在CT上怎样鉴别良恶性胸腺瘤:A.肿瘤呈分叶状B.肿瘤密度不均C.肿瘤与脂肪间隙透亮消失D.有钙化E.囊性变7.胃的粘膜相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MALT)用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后:A.部分病人有效B.病情恶化C.病情稳定D.症状缓解E.增加放射敏感性8.放射治疗胰腺癌的最佳方案是:A.单纯外照射B.外照射+适形照射C.术中放射治疗D.适形照射+组织间插植E.适形照射+术中放射治疗9.直肠癌,下列哪种情况不必做术后放射治疗:A.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B.根治切除,浆膜受累C.根治切除,肿瘤侵及浅肌层D.根治切除,肿瘤侵及深肌层E.局部切除10.膀胱癌术中放射治疗的目的是:A.消灭淋巴管或血管中的癌栓B.消灭盆腔中转移淋巴结C.保持膀胱正常功能D.减少转移机会E.消灭残存肿瘤11.前列腺癌外照射配合内分泌治疗的好处是:A.减低Gleason分级B.降低PAS值C.放射增敏D.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失败率E.提高局部控制率12.放射治疗宫颈癌,直肠受量参考点的位置是:A.阴道源中心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10cmB.阴道源中心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C.阴道源末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10cmD.阴道源末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E.阴道源上端与阴道后壁的垂直线,距阴道后壁5cm13.现代近距离治疗机:A.操作复杂B.性能差C.治疗时间长D.省事E.安全、准确、可靠且简便14.组织间照射、外照射及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合并症发生率:A.根治术最低B.外照射最低C.组织间照射最低D.外照射与根治术一样E.组织间照射与外照射一样15.低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照射哺乳动物细胞存活曲线:A.呈指数曲线B.有个肩区后呈指数曲线C.没有一定规律D.剂量与存活无关E.剂量曲线无规律16.氧增强比(OER)是指:A.给氧后肿瘤放射疗效增加的比例B.无氧条件下肿瘤的放射效应的改变C.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所需要照射剂量之比D.X线与r线照射剂量之比E.有氧及无氧条件下敏感性之比17.哺乳动物细胞以死亡为标准,对辐射最敏感的是:A.G0期B.G1期C.G2期D.S期E.M期18.亚致死损伤与潜在致死损伤:A.相同B.基本上无大差别C.有微小差别D.有较大差别E.根本不同的损伤形式19.钴-60机中采用复式准直器的目的是:A.减少钴-60机的穿射半影B.减少钴-60机的散射半影C.减少钴-60机的漏射线D.减少钴-60机的几何半影E.改善钴-60机的射线质20.X(r)线电子束混合照射的结果是:A.提高治疗增益比B.减低正常组织的剂量C.靶区剂量相同条件下,合理地改善了靶区前后正常组织的剂量关系D.提高了肿瘤剂量E.减低了全身积分剂量21.临床剂量学四原则是关于:A.治疗比的描述B.治疗增益比的描述C.治疗方案的描述D.判断治疗方案的优劣E.放射治疗治疗原则的描述22.楔形野的楔形角是表达:A.楔形板对平野等剂量分布影响的程度B.楔形板对平野输出剂量率的影响C.楔形板对平野射线质的影响D.楔形板对平野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的影响E.楔形野的剂量分布23.肺癌放射治疗后,肺纤维化多发生在:A.放射治疗结束时B.放射治疗后3月C.放射治疗后半年D.放射治疗后1年E.放射治疗后1年以上24.放射治疗肝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A.肝脏放射耐受性差B.易出现肝内转移C.病人全身情况不好D.治疗增益比小E.肝癌放射不敏感25.近距离腔内治疗鼻咽癌适应症为:A.限于鼻咽壁、浅表病灶B.鼻腔受侵C.咽旁间隙明显受侵D.口咽受侵E.颅底骨破坏26.哪一颈是晚反应组织:A.皮肤B.粘膜C.睾丸D.造血系统E.肺27.国际分期TNM中,T代表什么:A.转移癌B.淋巴结转移癌C.肝转移癌D.原发肿瘤E.颈淋巴结28.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最严重的后遗症是:A.皮肤色素沉着B.口干C.听力减退D.后组颅神经损伤E.涕多29.中、晚期下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头颈部第二原发癌B.局部未控C.局部复发D.颈部转移30.A点和B点概念是由哪种传统治疗体系提出:A.斯德哥尔摩体系B.曼彻斯特体系C.巴黎体系D.Gynetro体系E.北京镭容体系31.电子直线加速器与电子回旋加速器相比,其特点是:A.直线加速器的输出剂量率较低B.直线加速器的能谱特性较差C.直线加速器的能谱特性较好D.直线加速器的照射野较大E.直线加速器的射线能量较高32.组织间治疗不适用于:A.病变局限B.病理分化好C.肿瘤侵犯骨D.肿瘤侵犯软组织E.肿瘤体积肯定33.肝癌用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比单独介入治疗好,原因为:A.增敏作用B.协同作用C.互补作用D.再充氧E.改变肿瘤的微循环34.不属于晚期反应组织的是:A.肺B.心脏C.肾D.小肠E.肝35.不属于放疗禁忌症:A.恶病质B.大量浆膜腔积液C.脓毒血症D.转移性肿瘤E.白血病36.X线模拟定位机模拟照射野位置和照射范围的装置是:A.射野“井”形界定位线B.遮线器装置C.多叶准直器D.铅门E,钨门37.Co-60治疗机放射源发射的是:B.中子C.γ射线D.质子E.α射线38.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线的能量范围:A.1MeV以下B.1-4MeVC.6-18MeVD.4-25MeVE.4-18MV39.早期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放射治疗B.手术切除C.术前放疗D.术后放疗E.插值治疗40.正常状态下应当在照射后死亡的细胞,弱照射后环境条件改变出现可存活现实:A.潜在致死损伤B.亚致死损伤C.致死损失D.未知原因E.未出现损失41.不属于现代近距离放疗形式的是:A.腔内放疗B.组织间插值放疗C.体外放疗D.敷贴放疗E.血管内放疗42.磁共振不能直接用于剂量计算的原因:A.电子密度可以忽略B.没有CT图像清晰C.没有电子密度信息D.没有均匀密度信息E.剂量计算方法不同43.宫颈癌放疗时选择A,B两点做剂量参考点,它们分别位于:A.A点位于穹隆上2cm,子宫中轴外2cm,B点在A点同一水平,向外3cmB.宫颈外口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C.子宫腔放射原末段上方2cm,中线旁开2cm为A点,再向外3cm为B点D.A点位于阴道穹隆上2cm,中线旁开2cm,B点位于盆壁E.A点位于穹隆上2cm,子宫中轴外3cm,B点在A点同一水平,向外2cm44.DVH曲线能表示:A.靶区或危机器官的致死剂量和耐受量B.有多少靶区或危机器官接受多高剂量的照射C.有多少靶区或危机器官接受多高剂量的位置D.靶区和危机器官时间剂量的关系E.靶区或危机器官的致死剂量和时间45.SSD照射时,源轴距正确的位置应该在:A.肿瘤中心B.皮肤C.靶区中心D.皮肤与肿瘤的中心E.肿瘤表面46.常用的射线挡野材料:A.锡B.镉C.低熔点的铅D.铁E.铝47.定机架角度动态MLC调强(sliding window技术):A.MLC处于或开启或关闭的状态,射线一直处于出束状态B.一对叶片总是向一个方向运动,射线一直处于出束状态C.MLC叶片开启时,射线一直处于出束状态D.MLC处于或开启或关闭的状态,治疗床缓慢以恒定的速度前进,射线处于出束状态E.MLC叶片闭合时,射线则不出束48.前列腺癌的永久组织间照射源一般采用:A.钴-60B.铱-192C.铯-137D.碘-131E.碘-12549.哺乳动物细胞以死亡为标准,对辐射最不敏感的期别是:A.G0B.G1C.G2D.S期E.M期50.钴-60机.加速器中使用准直器的目的是:A.形成治疗用照射野B.改变输出剂量率C.改变射线的能量D.改善射线的能量E.改善不规则剂量分布51.高能X线照射时组织填充一般是用于:A.减轻皮肤反应B.提高百分深度剂量C.提高肿瘤(靶区)的百分深度剂量D.提高皮肤剂量E.代替组织补偿器52.X(r)线.电子束混合照射的物理原理是:A.电子束的较高皮肤剂量和X(r)线的较高的深部剂量B.X(r)线的较低的皮肤剂量和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漃.深度C.X(r)线的指数吸收规律和电子束的相对剂量坪区D.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深度和X(r)线的指数吸收规律E.电子束的有效射程53.颈段食管癌常见转移部位是:A.食管旁淋巴结B.气管旁.颈深及锁骨上淋巴结C.腹腔淋巴结D.气管.支气管淋巴结E.肺门淋巴结54.乳癌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中最常见的部位为:A.腋窝淋巴结B.锁骨上淋巴结C.胸壁D.内乳淋巴结E.手术疤痕处55.鼻咽癌颅底骨破坏,海绵窦受侵时最易影响的一支颅神经是:A.外展神经B.三叉神经C.滑车神经D.动眼神经E.视神经56.全脊髓照射,下述哪一种方法不合理:A.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X射线背侧垂直照射B.以椎管为靶区,用高能X射线和电子线背侧垂直照射C.以椎管为中心,用左右两后斜野交叉加适当楔形板D.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电子线(如20Mev)背侧垂直照射E.以椎管为中心,用高能X射线前后野对穿照射57.宫颈癌组织间插植的优点是:A.局部肿块消除快B.止血效果显著C.根据肿瘤形状调整插植排列D.操作简便.无需麻醉E.以上各项58.纵膈五区分法中,上.下界的标准是什么:A.胸骨角与胸5椎体连线B.胸骨切迹与胸5椎体连线C.主动脉窗水平D.胸骨角与胸4椎体连线E.胸骨角与胸3椎体连线59.乳腺常用的早期普查手段是A.B超B.X线钼靶C.CTD.MRIE.PET-CT60.近距离治疗疗效最好的是;A.肺癌B.食管癌C.胆管癌D.子宫颈癌E.肝癌二、多项选择题1.术前放疗的主要优点为:A.使不能手术病变变为可手术B.降低淋巴结转移率C.提高切除率D.减少手术的并发症E.以上都不是2.体内、体外照射的区别为:A.体内照射放射源强度小B.体外照射只有少部分能量达到组织C.体内照射只能做一次治疗D.体外照射时肿瘤剂量受到皮肤和正常组织的限制E.体内照射剂量分布不均匀3.楔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A.得到较理想的靶区的剂量分布B.对人体曲面进行组织补偿C.提高百分深度量D.减少皮肤剂量E.降低剂量率4.高LET射线的优点为:A.剂量曲线具有Bragg峰B.氧增强比低C.对细胞生长周期依赖小D.亚致死损伤修复低E.经济,实用5.影响射线百分深度量的因素有:A.射线的种类B.射线的能量C.照射面积D.照射部位E.源皮距离6.对一些消退慢的肿瘤,治疗刚结束时,对其控制情况很难下判断,因这可能是下列情况之一:A.为残留的基质块B.残留肿瘤C.肿瘤细胞已死亡,但丢失慢D.炎性肿块E.纤维疤痕7.哺乳动物细胞的放射损伤通常可分为:A.可逆性损伤B.亚致死损伤C.不可逆损伤D.潜在致死损伤E.致死损伤8.分次照射后肿瘤组织反应有:A.亚致死损伤的修复B.再增殖C.周期时相的再分布D.肿瘤乏氧组织的再氧合E.间质组织的增殖9.放疗的早反应组织有:A.表皮B.造血系统C.小肠D.肺E.肾10.对放射治疗不正确的说法是:A.优于手术治疗B.仅仅是治疗恶性肿瘤C.单独放射治疗适应症很广泛D.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E.只用于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
肺癌中的放疗技术进展

肺癌中的放疗技术进展肺癌是引起世界范围内死亡人数高居榜首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作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本文将就肺癌中的放疗技术进展进行探讨。
一、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放射治疗是通过利用高能辐射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从而达到消灭或缩小肿瘤的目标。
相较于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具有非侵入性、可局部控制和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等优势。
在早期肺癌患者中,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方法,但对于晚期患者或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选择。
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肺癌中的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准放疗技术,通过将高剂量辐射限制在肿瘤组织内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SBRT常用于治疗小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依赖现代医学成像技术(如CT、PET等)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规划系统进行精确定位。
相比传统放射治疗,SBRT具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和更低的毒副反应。
三、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肺癌中的进展调强放射治疗(IMRT)是另一种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放射治疗技术。
IMRT能够根据不同区域和器官对辐射敏感度进行个体化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更加精确的剂量分布,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该技术在肺癌中应用,既可作为单一治疗方式,也可以与手术切除或化学药物联合应用。
IMRT在提高生存率和降低毒副反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介入性放射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介入性放疗是通过导管或注射方式,将放射性物质送入肿瘤组织内部进行治疗。
在肺癌中,经皮经导丝放射治疗和经纳米粒子介入性放疗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前者一般应用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插入到肿瘤组织内部释放剂量辐射,达到局部控制的效果。
后者则是利用微粒向血液输送药物,使其直接靶向肿瘤细胞,增强放射治疗的效果。
五、免疫放射治疗在肺癌中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突出亮点之一。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Ec9706细胞的FTIR研究

、
2 4 m 谱线逐渐蓝移 4~8CI,G 87c I 8 y剂量组蓝移最大 为 8c 。表 明这些谱 线对应的基团构象 T 一 m~
在所设计的各 剂量 中, y 8G
的改变 。在所设定 的各剂量组癌细胞吸收光谱 中, 吸收峰强度 比 I I 、1 / 、撇 / 变化明显 , 1 。 I ̄ I I I  ̄/ 4
【 e od] E90 ;-yds ;rR K y rs w c76Xr ; e FI a os
食 管癌在我 国平均 每年大 约有 10万的新发 病 3 例 。 目前 主要 利 用 内窥 镜 了解 病 变 的 大小 、 位 , 部 对可 疑部位 活检得 到组 织 学诊 断 , 疗手 段 常采 取 治 手术 、 放疗 、 疗等 。 化 x射 线 是 一 种 短 波 长 的 电 磁 波 , 长 范 围 波 00 1 0n 有极强 的穿透 能力 、 .0 —1 m, 电离能力 和荧光
细胞 : 人食道癌( c76 ( E90 ) 由郑州大学病理解
yzt L-i g e a. h hs sad E gne C lg fZ eghu U i rt,Z eghuH nn Ct, i ru i a ,ti l , l xn c e l o v sy hnzo ea i y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 X线照射人食道 癌( c7 6 细胞 的最佳剂量 。方法 E 90 )
红外光谱 (' 技术采集不 同剂量 x线照射 E 9 0 r na) c7 6细胞后的红外光谱 , 并对光谱进行对 比分析。结果
受不 同剂量 x线照射 的 E 90 c76细胞 10 m 谱线逐渐红移 1— m。 15 m 谱线逐 渐蓝移 1— 40c 3c 。 44c , 3
肺癌患者血中循环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意义

er .
【 y w r s ln e pa m ; t o eae tmo ak r; cru t gc n e e Ke o d 】 u gn o l a s e m rs ; u r r e i l i a c rc l l m s can l
【 b t c】P r o e T ee t h e meae a t i f u gc n e el i e p ea bod b R P M e o s A sr t u p s: od tc tetl rs c vt o n a c r l n p r h r lo y T A . t d : a o i y l c s i l h
te 9 c ss 5 3 ( 2 4 )c s ss o e inf a t c a e lm rs ci t,a n ee c sste t o eae h ae ,6 . % 3 / 9 a e h w d s i cn l i r sd t o eae a t i 4 g i yn e e v y mo g t s ae h lm rs h e
肺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

肺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靶区勾画李玉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一、概述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外科结合或与化疗结合,不仅要达到根治目的,而且也可改善生活质量。
就肿瘤侵及范围(例如:大小,淋巴结侵犯)、病人反应(例如状态、体重减轻)及放射治疗(总剂量,分次和技术),局部控制率仍是主要挑战。
剂量达60Gy或更高,伴或不伴化疗控制率低于20%。
改善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将是增加物理和生物剂量(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加速超分割、同时化疗)。
主要受限仍然是正常组织耐受量(脊髓、心脏、食管及肺限制)。
受照射正常组织的体积对随之而来出现晚期反应危险性也有直接影响。
减少受累体积就意味着确切知道肿瘤侵犯范围和受治疗的临床靶体积二、外科病例中放疗的思考1、淋巴结受累可能性淋巴结受累的可能性直接与肿瘤扩散和大小有关。
在Ogata和Narver病例中,纵隔淋巴结受累的可能性从肿瘤大小<2cm的24%增加到肿瘤大于5cm的40%以上(表1)在157例小的周边型肺腺癌中(肿瘤大小在1-2cm之间),27个病人表现或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Nohl等根据经纵隔镜钭角肌淋巴结活检和外科标本获得资料,检查949个病人淋巴受累的部位。
有上肺叶肿瘤转移到右上和下气管旁淋巴结,钭角肌淋巴结,少见转移到隆凸下淋巴结或对侧淋巴结。
对比之下,右肺下叶肿瘤转移到右侧气管支气管和隆凸下淋巴结。
左肺下叶肿瘤可能跨过中线,右纵隔淋巴结可能受累(表2)。
另一个结果是跳跃转移的问题:如果一个淋巴结站是阴性的,在另外一个淋巴结区域发现阳性淋巴结可能意味着什么?Gaer和Gold straw报告227例病人没有肺门淋巴结受累,但有14例纵隔淋巴结阳性。
在没有肺门淋巴结受累病例中,常规纵隔清扫发现有6%意想不到纵隔淋巴结受累(PN2):如果不进行纵隔探查,要错过每个PN2病例。
没有肺门淋巴结受累,平均34%PN2病例有纵隔淋巴结受累。
所以前哨淋巴结概念不是肺癌术前分期准确指出。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分析报告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3种可能: a.真性肺大泡或 支气管囊肿内发生肿瘤;b.肿瘤广泛坏死;c. 肿瘤压迫或堵塞邻近支气管致肺气肿、肺大泡 形成,以后癌组织靠大泡壁生长而成。
空洞壁的厚度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一般认为,壁厚≤4mm偏向于良性,而壁厚 ≥15mm偏向于恶性。不论壁的厚薄,如显示内 壁不规则,尤其是当有壁结节时,则为癌性空 洞的重要依据。
图2
当肿瘤边
图3
缘光滑无分
叶,且密度
均匀,肺癌
征象不典型
时,应当考
虑穿刺活检
明确诊断
肿瘤内
图4
部有坏
死,密
度不均。
肿块后
界生长
受斜裂
阻隔而
显得较
为平直
与光滑。
病理证
实为鳞
癌
钙化:
多数人认为,肿瘤钙化的有无对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以及原发与继发性肿瘤的区 分均无帮助。相对重要的是肿瘤内部钙 化灶的形态。
图13
图14
图7
若肿块中心部坏死,经支气管排除后可呈壁厚薄不均 匀的偏心性空洞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6空泡征
图17
图18支气管充气征
图19
同例术后标本扫描,使支气 管走行与扫描层面平行
右下肺外 基底段支气 管充气征
图20胸膜凹陷征
图21
图23
看标本
图24
斑片状钙化多发生在肿瘤的中心部 位,是因肿瘤供血障碍坏死后而发生, 肿瘤直径多在6cm以上。
图6
结节状钙化密度较高,多位于肿瘤边缘部 位,是因肿瘤生长增大过程中将肺原有钙 化包裹到瘤体内。年轮样钙化、爆米花样 钙化基本排除恶性。
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引 物 15 I , N . lR A游离 水 1 lc N l C x 7 t ,D A 2 I 。P R x x 反 应条 件 :5℃变 性 3 m n 9 9 i ;5℃变 性 1 ;8。 0 S5 【 =
退 火 1 , 5S7 2℃延伸 5S4 , 0个循 环 ;5~ 5℃绘 制 6 9
ce o e p , A ) 后外 周血 中表 达 变化 及 其 与 hm t r yN C 前 ha
Matr i 2 lP R正 向 引物 15 t , C s m x 5 t ,C e x . lP R反 向 x
临床 病理 因素 的关 系 , 讨其 对 新 辅 助 化 疗 疗 效 探 评 价 的意义 。
c e t r p n t l ia in f a c MAO h mohea ya d i ci c lsg i c n e s n i ,Z in nn OU Ta —ig,Y NG Z u n qn A h a g—ig,ZH NG j. A i
Dp r etfB es Dsae,T m r o i lfY n a rv c , u m n 0 1 ,C ia eat n o r t i s s u o s t u nnPoi e K n ig6 18 h m a e H pao n 5 n
熔解 曲线 。 1 2 3 数 据处理 及 P R结 果 分析 : 用 9 .. C 使 6孔 板 进行 实 时荧光 定量 P R反应 , C 每次 P R反 应设立 C MC - 为 阳性 对 照模 板 , F7作 健康 志愿 者外 周 血 作 为 阴性模 板 对 照及 以双 蒸 水 为 空 白对 照 , 每个 标 本 重复 3次 , 结果 取均 值 ; 获得 平 均 c 值 , 算各 t 计 样 本 AC 值 ( t t 一 t t AC =C C ) 按 照 2 = 9 , 也 计 算 基 因 的相 对 定 量 表 达 , 2 也岫> 1代表 阳性病 例 , 代 表 阴性病 例 。选 择 ≤1
肺癌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

肺 癌 患者 外周 血 C sC 2 C 4c D+ D8、 D+ D 调节 性 T淋 巴细胞 水平 变化 及 意义
张 晓倩 李 金星 高 , , 3济 南军 区总 医院) 伟 张金 虹 孙 延庆 。 ,
( 1齐鲁石化 医院集 团中心 医院 , 山东淄博 250 2山 东中医药 大学 附属 医院 ; 540;
u l isna ouai f rm os d J .Cruao , 0 1 m pd pltno o s t y[ ] i lt n 2 0 , i i p o T u c i
8 5 :02 0 1 ( ) 21 ̄ 3.
( 收稿 日期 :0 20 -4 2 1 -80 )
s d il d[] yet s n 20 4 ( )2 - . t yi Fna J .H p r ni , 04,3 1 :53 u n n e o 0
[ ]Wht WB, esnA .N t nltn a r esrm n o s n 3 i e B r S ai a s dr f aue et fet g o o a d om ri
a d a u a oy b o d p s u e t u o t d s h g ma o tr n mb lt r lo r s r s wi a t ma e p y mo n me e s e h
摘要: 目的
观察肺 癌患者外周血 C s D C ; D D c 、 D c 调节性 T淋 巴细胞水平变化 , 并探讨其 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 流式 细胞术检测 8 6例肺癌 ( 肺癌组 )6 、5例肺 良性肿瘤患者 ( 良性组 ) 5 及 0例健康体 检者 ( 照组 ) 对 外周血 中的 C s Ds C 4 D D 2、 D 调节 性 T淋 巴细胞 。结 果 肺癌 组术 前 C sc 、 D+ D C c D D C 4c 调节性 T淋 巴细 胞分 别为 1 .5 ± .3 、.5 ±2 0 % , 后分别 为 1. 7 ± .9 、2 2 % ±2 1 % ; 73 % 30 % 9 6 % .1 术 2 9% 2 2% 1.3 . 9 良性组 分 别为 1 . 2 ± 22 % 2 2 % 、 .1 ± .9 , .2 1 9 % 24 % 对照组分别为 1 .1 ± .9 、5 2 % ± .5 ; 4 1 8 % 2 1 % 1 .2 2 5 % 肺癌组手术前后 、 癌组与 良性 组 、 肺 对照组 比较 , P均 < . 1肺癌组术后与对照组 比较 , 00 ; P均 < .5 0 0 。外周血 C sC 2、 D D D Ds c c 调节性 T淋 巴细胞水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对晚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75%,大多数诊断为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15%。
据估计,2015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总数为733300例,肺癌死亡人数为610200例[2]。
随着Burnet 提出的肿瘤免疫监测理论的发展,对肿瘤免疫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3]。
众所周知,癌症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极【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前外周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对晚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 2020年1月医院确诊的98例Ⅲ~Ⅳ期不可手术的NSCLC 患者,并收集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检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病例组采用Kaplan-Meier 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并用Log-rank 检验进行比较。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回归模型,评估治疗前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CD3+T 细胞、CD4+T 细胞、CD8+T 细胞、CD4+/CD8+T 细胞)影响晚期不可手术NSCLC 患者进展的因素。
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SCLC 患者的CD3+及CD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值、NK 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外周血的CD3+、CD8+、CD4+/CD8+水平对疾病进展有影响(P <0.05)。
结论 治疗前患者外周血的CD3+、CD8+水平升高,CD4+/CD8+升高是影响患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细胞亚群;免疫;预后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15-1154-04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对晚期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许伦 李英 尤玮作者单位: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许伦、尤玮);超声科(李英)Influence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Xu lun, Li Ying, You Wei. Zigo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Zigong 643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eripheral lymphocyte subsets befor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inoper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Method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8 NSCLC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tage Ⅲ-Ⅳ non-surgical NSCLC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50 healthy individuals in the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 Test the patient's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count. The case group used the Kaplan-Meier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otal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and compared it with the Log-rank test.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ed Cox regression model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gression of advanced non-surgical NSCL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blood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T cells, CD4+T cells, CD8+T cells, CD4+/CD8+T cells) before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individuals undergo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CD3+and CD8+levels in NSCLC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CD4+/CD8+ratio and NK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CD3+, CD8+, CD4+/CD8+in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had an impact on disease progression (P <0.05). Conclusion Befor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D3+ and CD8+ in the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increased, and CD4+/CD8+ eleva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affecting patient progression.【Key words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ymphocyte subsets; Immunity; Prognosis 易受免疫细胞的调节。
癌症小科普:肺癌放化疗的知识讲解

癌症小科普:肺癌放化疗的知识讲解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1]。
大家一谈到肺癌,就感觉束手无策了,病人就只有等待死亡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肺癌,临床上治疗方法却也日趋成熟。
一谈到治疗肺癌的方法,大家可能会想到手术、放疗、化疗这三种,实际上,这个已经老的观点了,肺癌的治疗已经从这三板斧到现在的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全方位多角度的治疗手段[2],人类面对肺癌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束手无策了。
化疗治疗是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众多癌症的常见手段,大部分肺癌病人都可以进行化疗,化疗能够有效延缓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途径[3]。
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癌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作为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它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
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随着血液进行循环,所以它不仅仅对肺部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同时也会在扩散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起到杀伤作用,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也会杀灭人体其它正常的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4]。
化疗有时并不能完全根治肿瘤,对一些癌细胞达不到百分百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化疗效果一般使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来表示,这需要根据疗效来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经常会与化疗治疗被人提起,化疗治疗属于全身性的治疗手段,放疗属于局部性的治疗手段[5]。
对于中晚期的肺癌,局部和全身都要兼顾。
尤其是中期肺癌患者,没有远处转移的又不可手术的这部分患者,放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全身治疗,才能获得根治的机会。
现在放射治疗作为其治疗的重要手段,应用越来越广,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减症性放疗以及预防性放疗等[6]。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李慧;崔洪霞【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malignant disease with the highest rate in term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monitoring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5-year survival rat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as a "liquid biopsy specimens" for the primary tumor,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to perform real-time, non-invasive histological identification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The detection of CTCs contributes to early diagnosis, surveillance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prognosis. Furthermore, CTCs-dependent detection emerges as a new approach for molecularly pathologic examination,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rug resistance, and resolution for tumor heterogeneity.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CTCs in lung cancer research field.%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监测复发与转移,对提高肺癌5年生存率尤为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一种代表原发肿瘤的“液态活检标本”,有助于实时、无创性地进行组织学鉴定.CTCs检测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定疗效和预后,而且可能成为检测临床分子、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一种手段.本文就近年来CTCs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2(015)011【总页数】5页(P667-671)【关键词】肺肿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作者】李慧;崔洪霞【作者单位】130012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130012长春,吉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使肺癌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5年总生存率仍徘徊在10%-15%。
肺癌放疗课件ppt

放疗可能会刺激肺部组织,引起咳嗽症状,一般 会在放疗结束后逐渐缓解。
恶心呕吐
放疗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需要注 意饮食和补充营养。
肺癌放疗的长期副作用
放射性肺炎
长期放疗可能会引起放射性肺炎,导致肺部纤维化、呼吸困难等 症状。
心脏疾病
放疗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肺癌放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放疗与化疗联合
化疗和放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细胞的 耐药性。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 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放疗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局部与全身治疗的联合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局部放疗与全身化疗等治疗方法联合 应用,可以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坏死
长期放疗可能会引起骨坏死,导致疼痛、骨折等并发症。
01
肺癌放疗的护理和 康复
肺癌放疗期间的护理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皮肤护理
保持放疗区域皮肤干燥 、清洁,避免阳光直射 和摩擦,预防皮肤损伤
。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 消化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
01
肺癌放疗技术
常规放疗
01
02
03
定义
常规放疗是肺癌治疗中的 一种传统放疗技术,通过 大面积照射杀死癌细胞。
特点
照射范围大,对周围正常 组织损伤较大,但治疗时 间相对较短。
应用
适用于肿瘤较大或无法进 行手术的肺癌患者。
立体定向放疗
定义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肺癌的研究医学PPT课件

* * * 分析人群排除试验暂停前6个月内入组的患者
Lancet Oncol. 2014 Jan;15(1):5195-68
START研究:L-BLP25癌症疫苗治疗 III期不可切除NSCLC的III期研究
L-BLP (N=829) mOS 25.6月 安慰剂 (N=410)mOS 22.3月
HR=0.88 ,p=0.123
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1
放疗对抗肿瘤免疫的双重影响
RT: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增强作用 Ab scopal(远隔效应):机制
RT治疗领域以外的肿瘤表现,已有肿瘤特异 性抗体增加,T细胞活化因子升高,出现新的 抗肿瘤抗体:由全身炎症或免疫反应引起的 RT野外的肿瘤转归。
N Engl J Med. 2012;366(10):925–931. IJROBP. 2013;85(2):293–295
11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
单纯放射治疗: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激活效应,但不足以 解除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临床放疗后导致的远隔效应 也相当罕见。
单纯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有效率仅2030%,长期生存者仍在少数。
放疗+免疫治疗???
12
放射远隔效应:局部+全身治疗
SABR效果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死 亡的免疫激活,调节肿瘤细胞的 表型和正常化异常的肿瘤血管以 便改善氧和药物输送,随着细胞 的死亡,肿瘤碎片与相关的危险 信号的释放:肿瘤相关抗原 (TAA),和炎性细胞因子被激活 和激活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呈 递给免疫系统的细胞。然后生成 的多克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其中 一些可以攻击位于辐射领域内的 肿瘤,以及遥远的肿瘤;这种反 应可以通过增强全身免疫功能的 增强措施而进一步增加。
化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数的动态观察

一
56 一 2
重庆 医科大学学报 2 0 0 8年第 3 3卷第 5期 (o ma f o g i dc l i ri 0 8 Vo.3No5 J u l n qn Me ia Un est 2 0 . 1 .) o Ch g v y, 3
c e o e p (= . 9 P 00 0 1 .T e l e o C 9 mR A n p t n i C C W i e h t t o ai t w t h m t r y t4 6 。 = . ) h e l f K1 N i a e t w t S L a hg r ta h f p t n i h a 5 - 0 v i s h s h n a es h
c cr p t ns n= 2)Ol he d y eoe h mo ea y a w l s h hr e f r te c e tea y c ce h a pe n a e a e t( 3 i i t a b fr c e t rp s el te ti we k at h moh rp y l.T e s ls h a d e h m
【 词】 关键 肺肿瘤 ; 聚合酶链反应 ; 细胞角蛋 白; 信使 R A 化学治疗 N ;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74 R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收稿 日期 】070—8 20—9 1
Ob e v t n o i ua ig t mo e l n p t n s wi u g c r io s r a i f c r lt u o c n r c l i a i t t l n a c n ma b s e h y r a- i lo e c n u n - t e PCR p r a h b f r n fe e lt me f r s e t q a t a i — u t V a p o c eo e a d at r
放疗的远隔效应(abscopaleffect)

放疗的远隔效应(abscopaleffect)在肿瘤学中,“放疗的远隔效应”是指除了受照射的肿瘤病灶以外,⾮受照射的病灶也产⽣了缩⼩的现象”。
也就是说局部肿瘤治疗对远处肿瘤产⽣了治疗效果,犹如“隔⼭打⽜” 。
远隔效应(abscopal effect)最早由R.H.Mole于1953年提出,但直到2012年来⾃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的⼀个⿊⾊素瘤病例报告才引起了医学界对远隔效应的关注。
这是⼀例患有晚期⿊⾊素瘤的⼥性病例,在免疫治疗进展后接受胸部转移病灶的姑息性放疗,其他未经放疗的转移灶也⾃然缩⼩。
2015年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上,⼀篇关于局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显⽰,部分晚期肿瘤患者产⽣了远隔效应。
该项研究纳⼊了41例晚期肿瘤患者(18例⾮⼩细胞肺癌、14例乳腺癌、2例胸腺癌、2例尿路上⽪肿瘤、2例卵巢癌、1例外分泌腺癌、1例宫颈癌、1例⼩细胞肺癌)。
结果显⽰,治疗后有1/4的患者(11例)出现远隔效应(4 例⾮⼩细胞肺癌、5 例乳腺癌、2例胸腺癌)。
具有更⼤肿瘤负荷并且病灶数量⼤于6个的患者没有观察到任何远隔效应(定义为未接受放疗病灶出现超过30%的肿瘤缩⼩)。
产⽣远隔效应组中位总⽣存期(OS)为20.98个⽉,未产⽣远隔效应组中位OS为8.33 个⽉,由此可见产⽣远隔效应者有更明显的⽣存获益。
放疗诱导远隔效应的潜在机制1. 辐射会增加抗原呈递辐射增强了肿瘤抗原的暴露,使它们更容易被免疫系统发现。
这⼀过程涉及多种机制。
辐射诱导的DNA损伤直接作⽤是在肿瘤上释放新抗原。
突变核酸和蛋⽩的积累增加了ICB治疗触发肿瘤免疫原性的⼏率。
除了调节抗原的释放,肿瘤细胞上的MHC分⼦也在辐射作⽤下上调,通过抗原呈递传递MHC肽的形式与T细胞受体(TCRs)结合,从⽽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
此外,照射后的肿瘤细胞还能释放DAMP和细胞因⼦,增强免疫细胞的易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 , 仅行放疗是不够 的, 还需施 以其它一些全身 I辅助治疗措施 , 生 才可能取得较好疗效。可将治疗前后外周血中 C C 变化来作 Ts 为实体瘤新的疗效 评判标准 。对外周血等处的播散 癌细胞进行检测对肿瘤分期及 预后 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 肺肿瘤 ; ; 血液 聚合酶链反应 ; 细胞角蛋 白; 信使 R A 放射 疗法 N;
放射治疗前 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 的变化
王 梅 葛明 建 ,
40 1) 0 0 6 ( 重庆医科 大学 附属第一 医院 1检验科 ;. . 2 胸外科 , 重庆
【 摘
要】 目的 :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 一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癌细胞( i ua n m u l , Cr lign or e s c t t c l
cn e ains( = 0) ohb fr n f r h doh rp o re Me n i ro ts ewa eemie yc etX—a rcmp td a crp t t n 3 b t eoea da e er itea yc us . a whl tn u i sd tr n db h s ryo o ue e t t a eu z
CC) T s 的改 变 , 估 其 作 为 新 的 疗 效 评 定标 准 的 可行 性 。方 法 : 别于 放 疗 前 后 采 集 肺 癌 患 者 ( = 0 外 周 血 标 本 , 评 分 n3) 同时 摄 胸 片 或
c T扫描 , 并且计算肿瘤最大直径及垂直径的乘积 。所有患者均接受原发灶及纵隔区域的常规分割放疗。运用 fR — C q T P R法检测 放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 血中 C 1mR A拷 贝数 的改 变。结果 : K9 N 与放疗前相 比, 放疗后患 者外周血 C 9 R A水 平显著降低 K1m N (. 3 50 9 2±1 6 42 93 . 23t312 P 00 7 。放疗前后 C ImR A水平变化 与肺癌 的组织类型 ( 腺癌与小细胞 . 28与 . ±08 , .9 ,= . ) 0 4 3 = 0 K9 N 鳞/
【 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号 】 7 42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收稿 日期 】0 9 0 — 9 20 — 3 0
F u t a i n o i u a i g t mO e l a i n swi n an e e e t d b lc u t f r lt u o c c n r l i p t t t l g c c r t c e y c sn e hu d
重庆 医 科大 学 学 报 2 1 第 3 0 0年 5卷 第 7期 【o ra o o g igMe i l nv ri 0 0 Vo.5No7 J un lf Ch n qn dc ies y2 1 . 1 .) aU t 3
一
16 一 03
临 床研 究 文章编号: 5—6621) —030 0 332(0 0 1 —4 2 07 6
【 bt c] be t e T a a e elt e urse t unit e pl r e hi rat n p rah (q T P R) fy k r i A satO jci : oe l tt a i oecn a tav— oy a an ec o poc fR — C oct ean r v v u eh r — m f l q ti me s c i a o t
r a - i u e c n u n - t e e lt me f or s e t a t a i —PCR p r a h b f r n f r a it e a y l q t V a p o c e o ea dat do h r p(.3 ±1 6 有 05 89 . 28与 1 8 -0967 t21 5尸 0 5 )同 时 与 癌肿 分 化 等 级 ( 中分 化 与 低 分 化 ) 0 . 264 . , . ,= . 1 , 6 - 4 = 4 0 高/ 间也 存 在 一 定关 系( . 2 05 4与 1 2 , 2 l ,= . 5 。 疗 前 后 C 9 R A水 平 变 化 与瘤 负 荷 改 变 间存 在 相 关 性 (= . 5 P 0 2 放 0 . 71t . 7 P O0 )放 5 =O - 6 KIm N r0 7 ,= . 5 o 5 0 疗前 阳性 率 为 8 %(43 ) 放疗 后 为 5 %(63 )有 8 病 人 经 放疗 后 外 周 血 C 9 N 表达 转 为 阴性 。 0 2/ , 0 3 1/0 , 例 K1mR A 结论 : 于播 散性 癌 对
r dohe a n o c re ae o ro ev to o ci c lfn n . et a it rpy a d t o rlt u bs ra in t l a digs M hod ni i s:S mpls o a e f5mlpei he a l o wee t k n fo e c u g rp r lb o d r a e m a h l n r
( e at e tfCii l a oaoy D p r n l c b rt , m o n aL r
Fr f l e optl C o g igMe i l n es y i t f i dH s i , h n qn dc i r t) sAi a t a aU v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