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 人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
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后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各国也纷纷效仿。
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其他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
实践证明,苏联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末90年代初势结盟运动的兴起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
杂的过程,但多极化
不可逆转
(4)多极化既带来了
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崩溃,多极
化趋势加强,暂时表
现为“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美国、欧盟、日本成
鼎立之势;俄罗斯走
出低谷;中国国际地
位提高
话题: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我们主X,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013年9月13日主席在某某合作组织第十三次会议发言指出: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多变,某某合作组织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重的挑战。
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一道努力,推动某某合作组织安全合作和务实合作同步发展,使其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成员国共同发展繁荣发挥更大作用。
1.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1)对中国的影响
①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有利于中国吸取前苏联的教训,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他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②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伸X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⑤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新兴力量的崛起
实力
中心崛起原因崛起的表现
崛起的
影响
西欧
走向联合,成立欧
共体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力图推
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冲击了两极格局,
有利于世界朝着多
极化方向发展
日本改革、科教兴国、
适时调整政策、战
争订货
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
国,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发展中国
家
不结盟运动兴起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综合国力大增,国际地位提高,成为
中国改革开放
世界上的重要力量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如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欧盟的组建及迅速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5.多极化趋势下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2013·高考某某文综卷)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某某义宣言》。
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投弃权票说明它们不愿放弃已有的殖民利益,故③错误,①正确;多数国家赞成《反殖某某义宣言》,说明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冷战问题,故排除④。
答案: B
1.(2013·高考某某文综卷)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联合国是国际性政治组织,主旨在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非倡导对抗,排除A项;欧洲
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包括美国,且在1967年建立,而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在1947年,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是对抗美国,排除C项。
答案: D
2.(2014·某某省某某高中月考)“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其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材料来看,一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二是美国无力建立单极世界,结果促进了世界多极力量的发展,故本题选A。
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错误的。
答案: A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战前的水平。
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20年的空前发展。
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成就到底是否或者有多少应该归功于马歇尔计划,至今尚存争论,多数认为这样的经济奇迹并非只是马歇尔计划的功劳,因为迹象表明当时欧洲已经露出了经济复苏的兆头。
现在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并非启动了欧洲经济的腾飞。
——《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重建的旗帜》
材料二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
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
——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条件和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条件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而“目的”则要从直接、间接和根本目的来综合考虑。
第(2)问欧元的影响要从内部和外部(国际)的经济、政治以及思想上的统一意识来考虑。
第(3)问考查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变化及原因,要从美国的根本目的入手。
答案:(1)条件: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横财,战后经济突飞猛进,控制了世界的经济霸权。
目的:抵制共产主义对西欧的威胁,帮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
(2)欧洲:促进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形成了欧洲人的统一意识;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国际:挑战美元霸权地位;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3)变化:从平等伙伴关系到压制欧洲,搞垮欧元。
原因:维护美国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