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19世纪40年代,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中国一位钦差大臣制作了一尊蜡像,该蜡像的宣传单配文是“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
由此判断该蜡像塑造的人物是()
A.琦善B.陈化成C.关天培D.林则徐
2.(2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聘任许多洋人担任技术顾问,还设立了总理衙门来处理外交事务。
以上措施有利于中国()
A.自然经济的发展B.阻止侵华战争的爆发
C.废除不平等的条约D.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3.(2分)“(19世纪)伊格那提也夫成功地为穆拉维约夫主政下的俄国在黑龙江地区近二十年的推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所包含的“平均地权”思想受到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启发,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后代革命者
B.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不切实际
5.(2分)李鸿章曾言:“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由此,清政府()
A.走上了富强之路B.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开始了洋务运动D.实现了统治集团自救
6.(2分)光绪帝看到这一条约的内容后,发出了“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籍的官员及举人看到条约内容后,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这一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2分)下列出版物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有()
A.传播了求富的思想B.宣传了维新的主张
C.抵御了外国的入侵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8.(2分)义和团揭帖说“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又宣传神灵附体可以刀枪不入。
这些思想体现了义和团的特点是()
A.反清且英勇无畏B.爱国但迷信落后
C.反帝且盲目排外D.扶清但反对封建
9.(2分)某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榨空前加大,两江总督刘坤一评价此条约的后果时说:“此决创巨病深,实与亡国无异。
”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10.(2分)1905年,梁启超就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等问题与同盟会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但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并没有诋毁辛亥革命,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赞扬与肯定。
其态度的转变说明()
A.梁启超的思想与时俱进B.梁启超加入了同盟会
C.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D.民国时期恢复了帝制
11.(2分)“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
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
”文中“民主革命的涛声”可能是()
A.《资政新篇》的编写B.《民报》的宣传
C.《国闻报》的发行D.《时局图》的发表
12.(2分)某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据此,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B.传播了共和思想
C.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D.赢得了民族独立
13.(2分)有学者认为,1913至192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时的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
下面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B.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C.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政府的统治及军阀割据
14.(2分)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师资队伍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如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
这体现出了北大()
A.政治制度的创新B.思想文化的兼容
C.学术钻研的严谨D.师资力量的优秀
15.(2分)“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沈尹默的这首《月夜》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变化,具备新诗美的品格。
这是因为当时()
A.广泛宣传了《变法通议》B.掀起了尊孔复古的潮流
C.废除了科举制度D.开展了新文化运动
16.(2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曾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并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是()
A.康有为B.陈独秀C.李大钊D.孙中山
17.(2分)在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如造成其粮食运输困难等,但却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打探军情等。
这表明()
A.国共两党合作破裂
B.国共两党重视农民运动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18.(2分)20世纪30年代,据当时逃至天津的难民称,“前日下午由沈阳开出之北宁一0二次车”“车内拥挤不堪”
“居民纷纷向关内迁移”。
大批难民逃往关内是因为爆发了()
A.辽沈战役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9.(2分)伪满报刊《盛京时报》曾刊登了文章《平学生散布传单反对实行自治》,记述了“九日上午十时许,市内各大学男女学生五百人,在居仁堂散布反对华北自治之传单并拟要求何应钦会面”的情况。
这一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
A.护国战争B.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20.(2分)“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A.反对台湾地区割让给日本
B.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C.发动“兵谏”,逼蒋下台
D.要求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21.(2分)1938年,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抵抗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
孙连仲对手下的师长命令道:“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这段悲壮的对话最有可能发生于()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豫湘桂战役
22.(2分)如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
其中毛泽东思想被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于()
A.①B.②C.③D.④
23.(2分)创作于1946年农历春节的《恭喜恭喜》是全球华人所共知的贺年歌曲,其歌词中有“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经过多少困难,历经多少磨练,多少心儿盼望,盼望新的消息……
温暖的春风,就要吹醒大地……。
结合时代背景,这首歌除了恭贺新年外,还同时恭贺()
A.北伐军的胜利进军B.红军长征的结束
C.国民党统治的终结D.抗日战争的胜利
24.(2分)1946年10月,周恩来谈到重庆谈判时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事实,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
”这段话说明了()A.重庆谈判使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B.国共实现了和平建国的愿望
C.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取得成效
25.(2分)1949年2月,解放军某侦察营来到长江北岸刻苦训练,战士们都由“旱鸭子”变成“水鸭子”,多次成功渡江侦察敌情。
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
A.解决军阀割据B.进行战略转移
C.发起淮海战役D.发起渡江战役
26.(2分)1927﹣1937年期间,中国工业设备的进口总额达五亿元。
棉纺织、面粉制品、水泥等领域有了较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荣氏兄弟、侯德榜等一批著名企业家。
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资产实力雄厚B.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百姓生活美满富足D.中国成为工业强国
27.(2分)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的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十几个省区留日学生却仅有351人。
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清朝政府的留学政策发生变化
B.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
C.革命运动在各地发展程度有别
D.日本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28.(2分)作家冰心曾说:“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线装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也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这说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
A.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B.催生了中国现代文学
C.推动了新闻事业的繁荣D.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
29.(2分)20世纪初以来,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对优秀作品的评价正确的是()A.《狂人日记》﹣﹣是讨伐封建礼教的檄文
B.《黄河大合唱》﹣﹣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白毛女》﹣﹣歌颂了爱国者的民族气节
D.《愚公移山》﹣﹣批判了愚昧落后的价值观念
30.(2分)下列属于中国近代史第一手资料的是()
A.深圳卫视对中学近代史教学的报道B.电视连续剧《亮剑》
C.《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D.孙中山穿过的“中山装”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14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探索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探索过程中不断破旧立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新教育】
材料一:以下为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计划表。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备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传播新思想】
材料二: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
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激情的批判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
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诞生新力量】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朱海《信念永恒》【探索新道路】
材料四: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从学科设置看,常设“练习译书”课,体现了京师同文馆的主要办学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京师同文馆的创办,除了培养新式人才外,还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新气象。
问题二:材料二中“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蕴含于哪些口号中?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待传统文化应持怎样的态度。
问题三: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新生力量的诞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新生力量诞生的国际条件有哪些。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拉开近代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毛泽东逐渐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全新革命道路?
问题五:综合以上材料,简要归纳促进近代中国破旧立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14分)近代中国的许多碑文、报刊及文艺作品记录了历史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
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
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恶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1943年牧虹作词、卢肃作曲的《团结就是力量》材料三:下表是《陕西国民日报》发表的部分评论文章统计表。
标题署名发表时间发表位置主要内容奉系军阀势力的分析子修1927年2月9日第2版反奉系军阀
反对英帝国主义出兵味冬1927年2月11日第2版反英帝国主义
怎样反抗英帝国主义的武力压迫/1927年2月14日第2版反英帝国主义纪念世界妇女解放运动/1927年3月8日第2版支持妇女解放
纪念三一八的双重意义慰祖1927年3月18日第2版反段祺瑞;反帝
奉系军阀倒塌的时机天章1927年3月25日第2版反奉系军阀
援助沪工人的意念慰祖1927年3月29日第2版支持国民革命
材料四:1948年冬,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担架队,几夜不曾睡,稳步轻行问伤病: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
……
新战士,列队长又长,谡谡军装何整肃,昂头阔步挺胸膛。
杀敌志如钢。
……
﹣﹣陈毅诗词《记淮海前线见闻》
问题一:材料一碑文中“甲午之役”指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请你列举一例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并加以评述来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诞生了电影《风云儿女》,其主题曲后来被定为我国的国歌,请你写出其歌名。
问题三:请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从国共关系的角度简析这些评论文章发表的时代背景。
从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看,当时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问题四:阅读材料四,当时全国爆发了什么战争?材料中反映了人民群众以哪几种方式来支持这场战争?33.(12分)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伟大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永远在路上。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问题一:阅读材料一,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问题二:阅读材料二并结合长征路上的一例史实说明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
问题三:从上述两则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19世纪40年代,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中国一位钦差大臣制作了一尊蜡像,该蜡像的宣传单配文是“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
由此判断该蜡像塑造的人物是()
A.琦善B.陈化成C.关天培D.林则徐
【解答】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据“对华战争的始作俑者”、“二百五十万英镑英国财产的销毁者”可知,宣传单所指的人最有可能是林则徐。
故选:D。
2.(2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聘任许多洋人担任技术顾问,还设立了总理衙门来处理外交事务。
以上措施有利于中国()
A.自然经济的发展B.阻止侵华战争的爆发
C.废除不平等的条约D.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解答】依据题干“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聘任许多洋人担任技术顾问,还设立了总理衙门来处理外交事务。
“反映的洋务运动。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聘任许多洋人担任技术顾问、引进外国的技术、派遣留学生等,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D正确;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排除;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实现独立,无法阻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无法废除不平等条约,BC排除。
故选:D。
3.(2分)“(19世纪)伊格那提也夫成功地为穆拉维约夫主政下的俄国在黑龙江地区近二十年的推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答】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据“(19世纪)伊格那提也夫成功地为穆拉维约夫主政下的俄国在黑龙江地区近二十年的推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其发生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2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所包含的“平均地权”思想受到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启发,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后代革命者
B.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爆发
D.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不切实际
【解答】《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指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
《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影响了后代革命者;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所包含的“平均地权”思想受到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的启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后代革命者;A符合题意。
故选:A。
5.(2分)李鸿章曾言:“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由此,清政府()
A.走上了富强之路B.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开始了洋务运动D.实现了统治集团自救
【解答】根据“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此种推进无法阻挡,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正是洋务运动的目的。
C符合题意。
故选:C。
6.(2分)光绪帝看到这一条约的内容后,发出了“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湾籍的官员及举人看到条约内容后,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这一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答】根据“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和台湾籍的官员及举人看到条约内容后,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选:C。
7.(2分)下列出版物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有()
A.传播了求富的思想B.宣传了维新的主张
C.抵御了外国的入侵D.巩固了清朝的统治
【解答】图片中的《知新报》《直报》《湘学报》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目的是为了宣传维新的主张,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宣传,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8.(2分)义和团揭帖说“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又宣传神灵附体可以刀枪不入。
这些思想体现了义和团的特点是()
A.反清且英勇无畏B.爱国但迷信落后
C.反帝且盲目排外D.扶清但反对封建
【解答】由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义和团爱国但迷信落后。
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
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兴起不久,势力就发展至直隶、京、津一带,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故选:B。
9.(2分)某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榨空前加大,两江总督刘坤一评价此条约的后果时说:“此决创巨病深,实与亡国无异。
”结合所学判断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解答】由材料“此决创巨病深,实与亡国无异”可知,这是对《辛丑条约》签订影响的评价。
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C。
10.(2分)1905年,梁启超就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等问题与同盟会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但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并没有诋毁辛亥革命,反而给予了充分的赞扬与肯定。
其态度的转变说明()
A.梁启超的思想与时俱进B.梁启超加入了同盟会
C.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D.民国时期恢复了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