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班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标分解恰当
如果按时间的范围划分,那么,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每一学年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学期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单元”可以是主题活动单元,也可以是教材单元;
第四层次: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

如果从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则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导本园的教育目标;
第二层次:指导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
第三层次:指导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指导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每个幼儿发展情况确定目标。

这几个由抽象到具体、由统一到多样的层次组成了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阶梯式结构
教育原则
“老师,谢子谊把电视机弄坏啦!好的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自尊心等。

反思: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是一个示范性的幼儿园,经常各种各样的公开接待课。

该幼儿园的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次上公开课时,她都会挑选出一些能说会道,聪明可爱的孩子,而将另外一些她认为不太聪明的孩子留在教室里。

2、讨论:你觉得这位教师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你认为儿童有哪些合法权益?
3、归纳总结:
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游戏权
、案例陈述他在知识面、识字、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明显超出同龄孩子,成为我们班的“冒尖户”。

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出现“一人领唱,集体跟唱”的现象,
1、案例陈述
乐乐的爸爸是做汽车销售的,对各种各样的车非常熟悉,他的家里有许多汽车模型和有关的画册、海报等。

乐乐班上的男孩子绝大多数都很喜欢汽车。

老师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了这个现象。

于是,有一天,老师将乐乐的爸爸请到班上为男孩子们专门上了一次关于汽车的课,孩子们都被乐乐爸爸眉飞色舞的描述、生动有趣的模型、好玩的画册海报深深的吸引,很多孩子围着乐乐爸爸七嘴八舌的问长问短,场面很是热闹。

案例陈述珊珊在小班时就是这样不喝水、不上厕所,没有什么不对劲。

第二天,我去珊珊家进行家访,向家长反映了孩子在园的表现
案例陈述。

很多幼儿园下午没有教学活动,每个下午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

案例陈述我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没喂种子喝水呀?”“我天天都给种子喝很多水,可它就不发芽!”“哦,老师来帮你检查一下种子出什么毛病了!”我牵着仙的手来到小花盆前,不直接将种子发芽的知识教给幼儿,而要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和活动中尝试去探究和发现?
体育
一、【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幼儿园中班进行“50米跑比赛”的体育活动,其活动过程为:
一、活动身体:
1、队列训练
2、准备操练习:运动模仿操
二、讲解比赛规则:全班小朋友站在不同跑道的起点,你们听到老师喊“预备跑”后才可以跑,看哪个小朋友跑的得最快
三、比赛开始,老师鼓励跑得快的小朋友,指责中途停止跑步的孩子
四、教师总结评价
2、讨论交流:请你运用幼儿体育理论对此老师的体育活动进行评价。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1)由于幼儿抵抗力差,骨骼、肌肉发育不成熟,动作不协调,不宜进行爆发性肌肉活动,因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2)设计时要注重激发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

二、【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某幼儿园进行全园体操比赛,各年龄班参加,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届时请家长观看。

各班老师为了获得奖励,给自己脸上贴金,获得家长的赞赏,各班老师每天花大量时间训练幼儿的体操,每天的户外活动都用于训练,训练时,老师对做操认真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表扬,对做操不认真不符合要求的孩子进行呵斥、责备、惩罚。

导致有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

2、小组分析讨论:此幼儿园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总结要点:
幼儿体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掌握体育的技能技巧,而在于通过体育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体育不能把目光盯在技能技巧上,更不能为比赛、表演为自己争荣誉的目的而伤害孩子的身心。

智育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一位实习生组织了大班诗歌教学活动,诗歌的内容为“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露珠爱做梦,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


活动过程为:
1、老师朗诵诗歌
2、提问:“诗歌中写了小草、小花、露珠和小朋友,是不是?”
3、老师带小朋友反复读诗歌
4、小朋友分组跟老师读
5、小朋友背诗歌
6、背诗歌比赛
7、评价
2、学生自学
3、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智育理论对此活动进评价,其优点、缺点有哪些?怎样改进?
3、归纳总结:
优点:选材好
缺点:没有处理好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关系,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实践操作】
1、针对此活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模拟实践
2、师生结合幼儿智育理论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价
德育
【案例分析】
1、案例陈述
一个叫陈浩的孩子,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

孩子长得挺可爱,可就是爱打人,缺乏爱心,记得小班刚入园第一天,他把小朋友的脸抓破了。

第二天,他又把自然角的金鱼给捏死了。

第三天,他把口香糖胶放在其他小朋友的头发上……面对这种攻击性强、没有多少爱心的孩子,真是头疼。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文海小朋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那天我正和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突然发现陈浩不见了,当我四处焦急地张望的时候,他却飞一样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得了,老师,有只小鸟死了。

”我以为他又在搞什么恶作剧。

他又焦急地看着我说:“真的!曹老师!”我也急了,三步并两步跑到现场,孩子们已围成一个大圆圈,果真有一只鸟躺在地上,翅膀明显受过伤。

孩子们瞪大眼睛望着我:“老师你说怎么办呀?”“唉呀!它真可怜!”“你瞧!它的翅膀还
在流血呢!”这时我观察到陈浩的表情由刚才的着急变得伤心,变得难过,群体的氛围也感染了他。

此刻我的脑海里突然有了灵感,这不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吗?于是我和孩子们说起了小鸟的故事,小鸟的不幸深深地感染了孩子。

我注意到陈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我搂着陈浩的肩膀低声问:“现在我们怎么办呢?”他伤心地说:“老师,我们把它埋了吧,就像电视里一样,给它举行一个葬礼。


我的心里一阵激动,一阵欣喜,这是调皮鬼说出的话吗?接下来孩子们和我一起找来了纸箱、玩沙的工具,一起挖了个大坑,真像电视里那样为小鸟举行了葬礼。

陈浩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表情是那么严肃,心情是那样难过。

葬礼结束了,孩子们围坐在我身边,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这么爱惜小鸟,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不仅要爱护所有的小动物,还应该爱护每一个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友好相处,你们说对吗?”只见陈浩坐在那一声不吭,突然站起来走到前面哭着大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捏小金鱼了,小金鱼多可怜啊!我也不打小朋友了!”
从这之后,我们发现陈浩真的变了,变得懂事了,不再和小朋友打架了。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德育理论分析此德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进行了什么内容的德育活动?此德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此德育活动采用的途径是专门的德育活动。

进行“培养爱的情感”为内容的德育活动。

此德育活动做得好的方面有:教育孩子时注重直观、形象;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热爱尊重幼儿。

美育
1、案例陈述
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

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展示在活动室里。

2、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归纳总结
总结要点:
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

此艺术活动中,没有充分地利用艺术这一媒介去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不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老师应重视幼儿画画的快乐。

教学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

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思想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

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问题讨论: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

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

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
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

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方法
(1)案例呈现:
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

“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

”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

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

皮球就能弹起来了。

”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

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

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运用了实验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