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图文转换教案+专项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图文转换教案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1.构成及命题形势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
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概括寓意,②拟加标题,③描述画面,④综合考查。
2、分类
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对人物应注意其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物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3、解题方法
解答漫画题时要认真审读漫画本身,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力求透视画面的本意。
首先要读懂“画中画”,在此基础上,再研读“画外话”。
具体答题时要从细微处入手,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解题思路】
1、细读“画中画”——画面描述
细察画面:看清主体、背景及其关系;看清文字,注意标题。
揣摩细节:抓住关键——看有无夸张变形处,弄明白细节才能领会漫画的真正含义。
2、读懂“画外话”——寓意揭示
(1)找出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注意标题)
主体?事件?对不对?为什么?
(2)类比联想——画面到生活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以社会现象或自然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由“实”及“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挖掘画面形象的隐含信息。
3、明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表述
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1)注意对象和细节;
(2)按照一定的顺序;(3)抓住关键,揭示寓意;(4)注意题目要求,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命题形式、修辞手法、字数等)。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下面是自然选择过程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分点概述自然选择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
(注)基因型,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答案】①环境变化使得物种中成员之间为获得资源而产生竞争。
②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③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解析】【分析】第一步,找好图示框架的流程:环境压力(环境的变化)→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最适表型的选择(从各种表型中)→繁殖成功→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的频数(在下一代中)→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
第二步,分析流程框架中的文字,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环境压力(环境的变化)→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可以得知随着环境的变化,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物种间成员为了获得资源,产生了竞争;
最适表型的选择(从各种表型中)→繁殖成功:可以知道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的频数(在下一代中)→成员间竞争(为了获得资源):可以推知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故答案为:①环境变化使得物种中成员之间为获得资源而产生竞争。
②各种不同表型的成员中只有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应付环境的变化,得以生存繁衍。
③能繁衍的才能使基因传递下去,进入下一轮竞争。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
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3.下面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注】三孔,即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答案】“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解析】【分析】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高二年段某小组开展‘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计划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计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理解探究,交流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是交流,解决疑问。
第三阶段是总结学习内容,提升对儒文化的理解能力等。
故答案为:“儒家文化研究性学习”开展前需要阅读经典,游览三孔,然后需要理解探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做好研究的准备工作。
做好准备后,可以交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断总结,提升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水平等。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这类题目解答时用语一定要简洁、连贯、准确。
4.下面是对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2)根据你对生活的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表中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答案】(1)90后、0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8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
(2)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体锻炼少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为图表题,做题时审清题干,比较各项数据,得出答案。
比较的对象是不同时段的中学生的身高、体重、综合素质,由图可看出80到00后前两者递增,而后一项递减。
表述出来即可。
(2)分析原因,结合现实,身高体重都没问题,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很明显是缺乏锻炼所致。
故答案为:⑴90后、0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8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
⑵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体锻炼少了。
【点评】⑴该题考查图文转换。
做这类考题,应当对图表资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资料的主题或方向。
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同时要注意图表细节,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⑵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5.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2)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1)漫画反映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2)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靠等待是永远等不到的,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划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画面中的一个人爬在地上翘着腿冥想的人,而在这个冥想的人头上有两个字,这两个字是“机遇”二字,显然这幅漫画是在讽刺社会上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然后发表自己对漫画反应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现象的看法即可。
故答案为:⑴漫画反映某些人等待机遇的到来的现象。
⑵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靠
等待是永远等不到的,只有努力才能把握住机遇。
【点评】⑴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
揭示社会的现象一定要联系当前初会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进行分析。
⑵这是探究题,针对漫画,应从中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不能只停留在画面的表面上。
6.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1)给漫画拟一个题目。
要求:至少包括画面中的一个事物,不超过10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中人物的特点。
【答案】(1)妙笔生花,蜗牛成牛。
(2)不在工作上用力,而在总结上用心,夸大其词,任意发挥,瞒天过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要求给漫画拟题,可以根据画面的主要内容拟题,也可以根据漫画的寓意拟题。
从画面内容来看,画面中有作画的人、有画板,画板上有画好的牛,有树枝,树枝上有一只小蜗牛,作画的人一手拿笔,一手拿放大镜,放大镜对着蜗牛,笔下画出的却是牛,根据画面人物的行为拟题,就可以拟为“妙笔生花”。
联系画面中“工作总结”几个字,可知漫画讽刺的是不在工作上用力却在总结上下功夫夸大其词的行为。
故答案为:(1)妙笔生花,蜗牛成牛。
(2)不在工作上用力,而在总结上用心,夸大其词,任意发挥,瞒天过海。
【点评】(1)本题考查对漫画寓意的理解。
不仅要理解漫画寓意,而且要符合题目的特点:揭示寓意、简洁生动。
(2)做本题一定要注意观察,漫画往往带有夸张性质,抓住漫画的神,平时也要多进行图文题的训练。
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仔细观察漫画,简析漫画内涵,并拟标题。
新闻背景:支付宝公告,将发布年度电子对账单。
消息甫出,网友纷纷求饶——花钱太多,无法直面账单。
(1)简析漫画内涵。
(不超过80字)
(2)标题:________(不得以“无题”为题,不超过8个字)
【答案】(1)女子面对自己长长的网购账单惊讶不已;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更应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2)淘宝“付翁”或某宝“付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
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如本题中要注意文字提示:支付宝账单、哗;还有人物的表情,和账单的长度,可知女子面对自己长长的网购账单惊讶不已。
从而通过漫画告诫人们在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更应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给漫画拟标题,要有概括性和讽刺性。
故答案为:(1)女子面对自己长长的网购账单惊讶不已;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享受购物便利的同时,更应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2)淘宝“付翁”或某宝“付翁”
【点评】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可以从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角度思考。
阐述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的启示,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
这时需要对题干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8.阅读下图,对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注】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A. 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B. 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
C. 红色议事厅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D. 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呈现的是“‘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
由图可看出,社区工作室负责民意收集,容易的事情尽快办理,难事交给红色议事厅。
故A正确。
红色议事厅协调相关部门合力落实。
落实之后要进行反馈及满意度回访。
依据图示箭头指向可知,“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其下方为联系部门,其上方为处理的问题。
据此可知红色议事厅的主要职责是“联系相关各方,协商解决难事”,故B项正确。
图标中,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按区域指定一位监督人对红色议事厅进行监督。
故C项错。
从红色议事厅的监督机制来看,既有“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又有群众反馈及满意度回访,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图文、表文转换规律如下:
①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表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有数据的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④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进行回答,归纳概括。
9.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不超过80字。
【答案】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如泥塘,最后给桑树提供养料。
【解析】【分析】本题中心主题是:桑蚕立体养殖。
考生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最后要注意要求:用简略的文字表述下列图表中的过程,不超过80字。
字数的限定是最关键的,考生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本题特别要注意在桑蚕养殖步骤的衔接中语言表达的连贯。
故答案为:桑蚕立体养殖过程:农民在池塘边种桑树,用桑叶养蚕,再把蚕的分泌物蚕沙投如泥塘,最后给桑树提供养料。
【点评】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1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2)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案】(1)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
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意思对即可)
(2)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本幅漫画中,大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引来三只小鸭子的跟随,另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2)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行为。
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由漫画的内容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而得出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从而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故答案为:⑴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
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意思对即可)
⑵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漫画的能力。
答题时要联系生活、社会实际,把握对象或行为。
描述画面的内容时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中有什么信息,不能遗漏。
⑵本题考查概括漫画寓意的能力。
要根据漫画内容分析作者的创作目的。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有的图一目了然,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图要思索一番才能得出;还
有的图一定要细心观察,如果粗心大意,就可能解读错误。
因此,一幅漫画中人物的服饰、语言、动作、表情、文字等都蕴含着深意。
解读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
11.下面是《人体不同姿势腰椎受力情况表》,请择取图表中最能说明人体姿势与腰椎受力情况关系的三点信息,用文字进行概括说明。
每条不超过25个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人在平躺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小;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大;人在站立或坐着时,身体前倾使会腰椎受力(或:负荷)加大。
【解析】【分析】由图表可知,人平躺时腰椎受力为25,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为220,人在站立时腰椎受力为100,人在站立身体前倾时腰椎受力为150,坐着时腰椎受力为140,坐着身体前倾时腰椎受力为185。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人体姿势与腰椎受力情况关系。
故答案为:人在平躺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小;人在站立负重前倾时,腰椎受力(或:负荷)最大;人在站立或坐着时,身体前倾使会腰椎受力(或:负荷)加大。
【点评】该试题属于图文转换的题型。
做图文转换题的步骤分三步:一要看清题干,弄清图表针对的对象,以及题干的要求;二要依据题干的调查对象和题干要求认真观察图表寻找有效信息;三要根据试题要求把寻找的有效信息理清思路,形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