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和谐校园——绿色学校申报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麒麟区珠街乡三源小学申报
绿







二00五年四月
彰显和谐校园
——发展中的麒麟区珠街乡三源小学
距麒麟区城7公里的珠街乡,素有“建材之源”、“鱼米之乡”,留下八塔古迹,享有花椒飘香的美誉。

这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淀了珠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这里人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具有近40年建校历史的三源小学就坐落于乌蒙山之麓,依傍八塔古迹,其一如大自然的山泉——角家村龙潭,这几年正沐浴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声若雷鸣,势如奔马般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把人文精神与现代开放的时代特色融为一体,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潮中,勾勒出一个人文与环境、人文与个性完美结合的校园文化典范。

改革春风迎面来,与时俱进搏浪尖。

现倾情申报曲靖市“绿色学校”。

人文与荣誉相映衬
三源小学创建于1967年,可谓历史悠久。

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她的名称、校址、体制、隶属关系以及办学规模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演变。

如今的她,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汲取着历史的营养,在爨乡文化的发祥地——曲靖市麒麟区散发着熠熠光辉。

往昔那断瓦残墙,破烂腐朽,教室漏雨,宿舍老鼠出没,师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全乡乃至全区最差、最危险的局面已彻底得到改变。

崭新的教学大楼和综合楼像两座丰碑,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相得益彰,宽敞的运动场诏示出健身强体的魅力。

现在,校园占地面积已达5000多平方米。

其中,校舍建筑占地面积763平方米,可绿化面积得到绿化,绿化覆盖率达100%。

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学前
班2个)。

在校学生505人(幼儿140人)。

拥有教师20人(中共党员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7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未取得职称的学前教师2人。

近年来,学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狠抓内部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研究新课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跃升。

多年来,在区、乡统考中,学校成绩均居乡前3名。

1994年以来,在乡冬运会上创“四连冠”佳绩。

1983年分别荣获云南省、曲靖地区授予的“绿化甲级学校”称号,1993年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学校”,1996年被评为“市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奖”。

同时,还被麒麟区委、区人民政府评为“德育先进学校”。

1998年获“区文明学校”称号,1999年获区“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称号。

同年,还被中共麒麟区委、区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就在刚过去的2004年又光荣地获得“市级文明学校”称号。

三源小学素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享誉珠街。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管理理念,自强不息,变革图强的人文精神,勤奋刻苦、笃学创造的优良校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这些优良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得到了不断发展,使学校历久而弥新。

经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莘莘学子,现正奔忙在各行各业的建设岗位上。

截止目前,在外工作科级以上干部80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各行各业的专业性人才800多人。

人文与环境相融合
鲜花与荣誉洒满了三源小学的前进道路,但这里面也倾注了三源小学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的心血与汗水。

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描绘了今天三源小学的美好画卷。

自2000年以来,学校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着眼于未来,高标准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

“走改革创新之路,兴助教兴学之举”是我们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具体实践。

几年来,上下求索,多方奔走,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筹资200多万元,建起三栋1834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教学楼、综合楼,增添20套新办公桌,筹办集体伙食堂,绿化起具有一定现代气息的花园,更是为学校增添了勃勃生机。

竭尽全力增添投影仪11台,录音机12台,电视、音响设备一套,汉语拼音、英语示教仪等教学硬件设施。

现正在酝酿建设教师楼、微机室及校园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不懈努力。

与此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力争在美化、净化、绿化、儿童化上下功夫。

依据本校占地面积小,呈长方形的特点,利用墙角边设置花坛,栽爬山虎,利用盆花装点校园走道,种植各种花卉。

同时,还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在围墙的墙面上画上儿童化壁画,写上人性化校园标语。

教学楼上、各班教室内外悬挂名人名言,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以无声的语言熏陶、教育学生。

黑板报经常更新,做到常换常新,使学校的文明校园环境迈上新台阶。

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空间都显示出文化的特色,发挥着文化的育人功能。

现在,一种整齐朴素的校园以她独特的美,不断激人向上,催人奋进。

其实,早在1983年,三源小学就开创了农村学校绿化、美化、净化的先河。

师生出谋划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双手,规划建设花园,种植花草树木,使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时就分别被曲靖地区行署、云南省授予“绿化甲级学校”。

以至招徕其他兄弟学校的参观、效仿,一时
成为农村学校绿化、净化的样板。

不过,自获这一殊荣以来,我校为进一步巩固这一成果,始终如一,常抓不懈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校每年都把绿化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当作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落实,年尾有评比奖惩。

(2)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工作落实到人。

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工会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财会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广播室成员负责督促落实。

(3)每年提出一定的经费做保障。

人文与德育相结合
校园文化的和谐,不仅是人文与环境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融洽。

而这种和谐融洽,与学校本身的德育建设是分不开的。

三源小学人深深地知道:人与环境的关系犹如鱼之于水,鸟之于林。

良好的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刻践行着“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良好的环境是对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功能的补充、调节、支持和完善,要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


三源小学自建校以来,坚持弘扬延安精神,秉承自由、开放风气,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德育文化环境。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引下,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德育理论的探讨和德育实践的总结、整理。

21世纪是个持续发展的世纪,要保持一个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而,学校把对学生进行保护人类生存的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们的环境意识、责任意识和行为意识,初步形成了“环境育
人”、“以德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自主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学校实现开放教育,打开校园壁垒,使校园每一空间都成为学生开放的学习课堂。

学校要求教研组、少先队大队部、学校德育工作组要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

并充分利用校务公开栏、广播、黑板报专栏,各班、队黑板报阵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专题讲座、报道,进行宣传环境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端午节”、“地球日”、“文明礼貌月”等节日,开展大型环保活动。

少先队结合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行艰苦创业的德育教育,并开展“爱我家园”、“爱我校园”等环保主题队会活动。

在中高年级开展环保征文活动,向环保部门、当地政府写“建议书”,向村民发“倡议书”,唤起大家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大自然,让学生从小做环保小卫士。

从而,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树立了人人都是环保行动者的新风尚。

人文与课程相统一
校园文化的和谐,还体现在人文与课程的统一上。

学校以新的课程文化观为指导,力图改变把课程封闭在校园里,与社会隔绝的状况,把课程与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步入社会,亲身体验实践过程;改变把课程封闭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与实际脱离的状况,把课程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与系统整齐划一、齐头并进、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个性化、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文化建构的主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以科学
与人文为主线,以科学与文化的理解、探究为内容,强调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整合,关注师生共同参与,强调呈现形式多样化,以“特色课”、“特长课”、“选修课”、“兴趣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程形式,创生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并积极主动参与、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将环境教育、审美教育等整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社会,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亲自动手实践,亲自体验与感悟中习得知识,明辨事理,感悟人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作文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优美环境,组织学生实地进行认真观察,涉足八塔古墓群、龙潭,在亲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的感触中,搜集、撷取素材。

这样,学生写出的内容,既言之有物,又饱含真情实感。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三源小学是一个清新自然、充满诗意,使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校园。

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球场、高大的教学楼与综合楼、现代气息的花园和庄严的国旗随风飘荡。

一种格局合理、设计新奇、情调雅致、整齐洁净、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涌上心头,构成了可熏可染的和谐校园。

师生在这种境界里,怡情冶性。

同时,也在创造美。

师生语言文明了,举止得体了,行为规范了,竟连着装也整洁了。

郁郁葱葱的绿树,蘩花点缀的花园,置身其中,你会被她的“绿装”所陶醉,被这种充满活力的绿色生命所形成的整体和谐深深感染。

38年风雨,学子辈出;38年沧桑,渐成大器;38年跨越,丰碑铸就。

忆往昔,奋斗艰辛成绩斐然;展未来,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勤勉上进的三源小学人决心与时俱进,继往开来,高扬创新的风帆,谱写属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农村基础教育新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