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主旋律的处理特点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对主旋律的处理特点研究李珊;齐建立
【摘要】在艺术歌曲表演中,与歌唱的旋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是钢琴伴奏,其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艺术意境的营造、气氛环境的烘托、作品结构的确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中国民歌改编而来的艺术歌曲,其音乐情绪与歌唱旋律已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在其改编、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钢琴的伴奏所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钢琴伴奏在处理主旋律方面,主要有六种方法:一是原样重复法,二是加花法,三是钢琴伴奏双手交替音型分布歌唱旋律法,四是主旋律与钢琴伴奏旋律声部起伏法,五是主旋律音型化法,六是使主旋律间断式出现等.这些方法对主旋律出现进行了改变.还有在钢琴伴奏中不体现主旋律因素的手法,其主要手段是和声织体方法的运用,以及对位创作原则的运用.
【期刊名称】《黑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9)001
【总页数】2页(P169-170)
【关键词】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
【作者】李珊;齐建立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 236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创作表演中与歌唱旋律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比歌唱还要重要。
其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营造氛围、塑造形象上,一方面可以在歌曲创作中实现结构性功用。
改编中国民歌而形成的艺术歌曲,在歌唱的旋律和音乐情感方面定位较明晰,在其改编、创作和表演过程中,钢琴伴奏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1]。
对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在主旋律处理方式上手法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完全重复型
完全重复型,指的是钢琴伴奏完全重复主旋律。
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这种方式较为常用。
该处理方式有利于帮助表演者更准确地把握音准,有利于强调、突出主旋律,使旋律特点更加鲜明。
如对中国民族歌曲《玛依拉》进行改编,钢琴伴奏的右手旋律和人声旋律可完全一致,再与左手声部伴奏欢快的节奏相结合,突出人们欢乐相聚、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
再如,将《孟姜女》改编为艺术歌曲时,在表现人物情绪的片断,钢琴伴奏右手旋律也可与人声旋律完全一致,目的在于突出主人公强烈的情感与内心活动。
对民歌进行改编创作时,主旋律在钢琴伴奏中进行完全重复,可强调主旋律效果,使其富有力度,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还有利于强化艺术氛围,使艺术歌曲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二、变化重复型
(一)加花装饰
加花装饰指在旋律主要音的前后,利用辅助音或经过音进行加花装饰,形成特定音型,从而维护艺术歌曲主旋律的基本架构,又能使声部具有鲜明特色,起到映衬主旋律的效果。
这一特点在加花装饰中较为突出。
如丁善德改编的云南地方民歌《想亲娘》,就运用了这种加花装饰的写法,对旋律进行变化重复。
具体表现为,通过内声部表现旋律声部,与十六分音符、音型相结合,对主旋律进行加花装饰型变化
重复,既便于演唱,还可以更加突出、更加形象地表现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以及渴望母子团圆的迫切心情。
(二)将主旋律在不同声部中进行分布处理
钢琴伴奏中不直接体现主旋律,而是根据艺术需要,将主旋律分布于不同声部的音型中,从听觉审美的角度能辨析出主旋律所在。
如丁善德改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该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在两个不同声部分别呈现了主旋律,以左右手相结合的方式对旋律进行呈现,加之音型的交叉休止,突出了艺术氛围的热烈、轻快。
(三)旋律的音型化
在对民歌进行艺术歌曲改编时,钢琴伴奏将和弦融入主旋律,形成一种特定的音型,以强调艺术情感。
以《蓝花花》为例,该作品也有多处运用了旋律音型化手法,将主旋律与和弦相结合,形成柱式和弦。
第三节之后,则只处理骨干旋律,钢琴伴奏侧重于强调人物的情绪。
改编自民歌的《孟姜女》也将和弦融入声部旋律中,将和弦进行分解,利用钢琴伴奏的声部来表现人物情感,效果更为明显[2]。
(四)间断式重复
钢琴伴奏的间断式重复,主要运用于散板、垛板和宣叙调等处,即钢琴伴奏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或间断通过和弦来强化力度,用来突出作品的戏剧性,达到烘托氛围的作用。
间断式重复的运用,使钢琴伴奏不完全重复主旋律,且钢琴伴奏织体也间断式出现,在歌曲需要强调的部分对旋律进行重复。
如《孟姜女》的垛板段落,作者为了突出悲凄的氛围,在人物哭诉段落运用了间断重复的手法,人声旋律与和弦在伴奏中结合为柱式和弦音,间断性地进行重复,对柱式和弦伴奏旋律进行强调,突出了人物哀怨、悲愤的心情,同时强化了歌曲戏剧性。
三、不含主旋律
在钢琴伴奏中,运用织体、复调、和声等技法变化表现艺术形象,而不含主旋律是钢琴伴奏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一)和声织体
通过使用和声织体手法,改变或组合和弦,使之形成特定的音型,实现对艺术形象和情感的塑造。
主要分为以下四种音型。
1.装饰性半分解音型
这种方法的运用,使伴奏更加明朗、清晰,使演唱者的表演效果更加动听。
如《孟姜女》,一开始就运用了装饰性半分解织体的音型,钢琴伴奏中,上下声部交替出现,突出了歌曲中人声演唱的内容,使内容的呈现更加鲜明。
2.节奏性和声织体
该音型通过对柱式和弦进行不同的排列,通过反复与交叉出现,突出了节奏感与规律性。
该种音型有利于发挥和声烘托艺术气氛的效果,实现节奏表情的功能。
如在《玛依拉》中,有的钢琴伴奏中的低音是左手单音,而右手音符则运用柱式和弦,使其节奏更加鲜明,和声织体更加突出,使人物活泼、热情、自由、奔放的性格特点得以突出。
3.华彩性和声
在钢琴伴奏中,通过各种纹理进行和弦分解,称为华彩和声。
通过对和弦的分解,形成不同类型的纹理,主要有齿形波纹、齿纹、波纹,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加厚的形式。
该种音型可鲜明表达出某种情感、情绪和心理活动,节奏表情功能突出。
在《想亲娘》这一作品中,运用了华彩性和声的手法,其和弦分解纹理类型是齿纹型,烘托了人物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3]。
如《上去高山望平川》,在钢琴伴奏中利用了华彩和声,其和弦分解的纹理类型是波纹型,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登高的欢快心情。
4.震音
在钢琴伴奏中,震音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当一个音延续时,运用震音可以突出力度变化,还可以通过震音的运用体现管弦乐特点。
如改编的《孟姜女》在多个地方运
用了震音,第39节钢琴伴奏左手使用震音,同时右手做了刮奏处理,使人物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更有力度。
改编后的《小白菜》在钢琴伴奏里也多次使用了震音的音型,如在人声引子的段落,“亲娘啊……”的伴奏,左手和右手都运用了震音,渲染和突出了人物对母亲的思念,强调了人物内心的伤感与痛苦。
(二)复调织体
1.对比复调
所谓对比复调,指同时发声的多条旋律,在节奏、音长、音高、形象性格、停顿、进行方向等方面形成对比。
当主旋律休止、停止,或处于长音时,通过钢琴伴奏表现对比旋律,对比旋律与主旋律形成呼应。
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钢琴伴奏右手的声部出现了和人声旋律相对答呼应的对比旋律,加强了情绪表现,对节奏进行了补充,突出了人物的相互爱慕之情。
2.支声式复调
旋律相同但形态不同,有时对各个声部进行合并,有时各个声部分开;有时节奏相同,有时进行节奏对比;有时只呈现骨干旋律,有时对主旋律进行加花装饰,这种写法称为支声式复调。
如改编后的《玛依拉》,钢琴伴奏中右手运用八分节奏贯穿,产生了很强的气势,左手则创作了支声复调旋律,增加了作品的情趣。
四、结语
由中国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依据不同的主旋律钢琴伴奏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完全重复型;二是变化重复型;三是不含主旋律型。
其中,变化重复型的手法多样,如伴奏对主旋律加花、将旋律在左右手交替音型中进行分布、伴奏与主旋律相互呼应、变化主旋律使之成为各种织体音型等。
有的伴奏不对主旋律进行呈现,主要方式是和声织体与对位创作。
此外,织体的应用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邹彦卓.中国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探索[J].乐府新声,2013,31(3).
[2]刘融.艺术歌曲《孟姜女》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处理[J].音乐大观,2014(3).
[3]吴佳.艺术歌曲《想亲娘》的钢琴伴奏演奏[J].美与时代(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