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六下单元冲关卷期中冲关测评(一)(word版有答案)共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luò tuó tān wèi áo zhōu zhàn fànɡ jīnɡ huánɡ()()()()()
chè dǐ jiǎo xínɡ xī shēnɡ mínɡ mèi kōnɡ xū()()()()()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3分)
绽.(zhàn zàn)开擦拭.(shì sì)一摞.(luó luò ) 碗兴.(xīnɡ xìnɡ)旺批评.(pín pínɡ)李大钊.(zāo zhāo )
三、选择题。
(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油腻(nì)筷子(kuài)
B.搅和(huo)吞咽(yàn)
C.锅铲(chǎn)唾沫(tuò)
D.焖饭(mēn)汤匙(shí)
2. 下列近义词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 叹气——叹息搅和——搅拌
B. 反抗——抗争奇怪——古怪
C. 规矩——规则预备——战备
D. 充足——充裕热闹——喧闹
3. 对《北京的春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写的。
B.《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老北京一些春节的习俗。
C.《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
D.《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4.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在梗概中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情,正确的顺序是()。
A.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B.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C.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养羊种麦→获救回国
D.流落荒岛→救“星期五”→建房定居→养羊种麦→获救回国
5.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的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
B.作者把时间写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稍纵即逝的无奈。
C.这句话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消逝得快的惋惜。
D.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时间,新奇巧妙。
6.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
B.这句话体现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因为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D.因为张思德同志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5分)
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2.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
3. 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需要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
()
4. 《腊八粥》一课主要写了两件事等粥、喝粥,略写了等粥,详写了喝粥。
()
5.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
五、填空题。
(24分)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4分)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
()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
2. 选词填空。
(4分)
稀罕稀奇
(1)我不()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
(2)美洲的热带雨林里,有很多()的动物。
凄凉凄惨
(3)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令人潸然泪下。
(4)远行的游子置身异国他乡,一种()之感油然而生。
3.按课文填空。
(8分)
(1)《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二字,细腻地刻画了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和。
(2.5分)
(2)《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
怀到,直至的心理变化过程。
(1.5分)(3)《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
4.按要求写句子。
(4分)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
......啊。
(仿写句子,描
写“喜欢”)
.
5.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4分)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
弹琴钓鱼
心情好的状态: . . 心情不好的状态: . .
六、连线题。
(4分)
1.将下列名言警句前后部分连起来。
(2分)
有意栽花花不发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莫把无时当有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无心插柳柳成荫
常将有日思无日子欲养而亲不待
2.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2分)
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七、阅读理解。
(18分)
(一)课内阅读。
(8分)
元(宵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ènɡ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采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分)
2.从画线的句子中找出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语。
(2分)
.
3.仿照画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2分)
.
.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
(2分)
(二)课外阅读。
父亲与儿子
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
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里的老父。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
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着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
”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
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
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
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
床头仍寂静一片。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
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
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
我哽咽着说:“睡吧。
”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2分)
(1)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
(2)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
2.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________而________,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________。
(2分)
3.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
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第二次落泪的原因是。
(2分)
4.“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句中的“难色”指的是。
(2分)
5.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2分)
. 八、习作展示。
(25分)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请你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写出风俗的主要特点。
题目:家乡的风俗。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luò tuó tān wèi áo zhōu zhàn fànɡ jīnɡ huánɡ
()()()()()
骆驼摊位熬粥绽放惊惶
chè dǐ jiǎo xínɡ xī shēnɡ mínɡ mèi kōnɡ xū
()()()()()
彻底绞刑牺牲明媚空虚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绽.(zhàn√ zàn)开擦拭.(shì√ sì)一摞.(luó luò√) 碗兴.(xīnɡ√ xìnɡ)旺批评.(pín pínɡ√)李大钊.(zāo zhāo√)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D )。
A.油腻(nì)筷子(kuài)
B.搅和(huo)吞咽(yàn)
C.锅铲(chǎn)唾沫(tuò)
D.焖饭(mēn)汤匙(shí)
2. 下列近义词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叹气——叹息搅和——搅拌
B. 反抗——抗争奇怪——古怪
C. 规矩——规则预备——战备
D. 充足——充裕热闹——喧闹
3. 对《北京的春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写的。
B.《北京的春节》介绍了老北京一些春节的习俗。
C.《北京的春节》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
D.《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一直写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4.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在梗概中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事情,正确的顺序是( A )。
A.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B.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C.流落荒岛→建房定居→救“星期五”→养羊种麦→获救回国
D.流落荒岛→救“星期五”→建房定居→养羊种麦→获救回国
5.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D.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的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
E.作者把时间写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稍纵即逝的无奈。
F.这句话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消逝得快的惋惜。
D.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时间,新奇巧妙。
6.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
B.这句话体现了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因为张思德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D.因为张思德同志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四、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句中的“元旦”指的是公历一月一日。
(×)
2.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
3. 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需要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
(√)
4. 《腊八粥》一课主要写了两件事等粥、喝粥,略写了等粥,详写了喝粥。
(×)
5.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在艰难、恶劣环境中的岩竹,抒写了诗人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
五、填空题。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
(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
2. 选词填空。
稀罕稀奇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
(4)美洲的热带雨林里,有很多(稀奇)的动物。
凄凉凄惨
(5)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凄惨),令人潸然泪下。
(6)远行的游子置身异国他乡,一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3.按课文填空。
(1)《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直至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3)《长歌行》中珍惜时间的名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积累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不唯一)
4.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有剩些什么。
(2)喜欢:姐姐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心情好的状态:我在田野中奔跑,田野中的空气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沁人心脾,和煦的风,温暖的阳光,碧绿的田野,湿润的小路,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
心情不好的状态:我在田野中奔跑,任凭委屈的泪水不停地流淌,路边的野花儿低垂着脑袋,树叶在风中无精打采地摆动着,小鸟也在树上无声地望着我,我只能对着茫茫的田野大声喊叫着。
六、连线题。
1.将下列名言警句前后部分连起来。
有意栽花花不发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莫把无时当有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无心插柳柳成荫
常将有日思无日子欲养而亲不待
2.将下列传统节日与对应的古诗句连起来。
中秋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七、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用“√”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宵 zhēnɡ彩 pù
2.从画线的句子中找出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语。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3.仿照画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元宵节观花灯。
(二)课外阅读。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风尘仆仆)
(2)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家长里短)
2. 文章第二段写父亲蹲在村口路旁守望时,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个比喻生动地刻画出父亲守望神态的__专注_而__疑止,说明父亲守望时间的__长久_。
3.文中“我”先后两次落泪。
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读表哥写给“我”的信引起的,第二次落泪的原因是父亲粗糙而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的感动。
4.“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句中的“难色”指的是父亲睡觉打鼾,怕影响“我”睡觉。
5.选文结尾部分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父亲为什么“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轻轻地”表现父亲怕惊醒“我”的爱子之情。
“摸”表现父亲爱子的情不自禁和急切的心情。
八、习作展示。
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
zhǎn lǎn chù jìng chéng rèn yuán jiù
dàn wàng chóu mèn huǎng dòng yǐ xué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6分)
夸大——()和睦——()热闹——()
茂密——()隔绝——()宽敞——()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6分)
安静——()踪迹——()遮掩——()
诚恳——()繁盛——()敦厚——()
四、选词填空。
(6分)
支持维持坚持保持
1.我们只有()每天打扫的好制度,才能()校园环境的美丽清洁。
2.民警在()交通秩序时,既能()原则,又能()良好的警容风貌,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3.大队辅导员对我们中队开展的活动非常()。
五、按要求写句子。
(8分)
1.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改成“把”字句)
2.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
(改为反问句)
3.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修改病句)
4.盈盈一水间,。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六、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画“√”,错的画“×”。
(6分)
1.《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的风俗。
《藏戏》介绍的是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
2.《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赞美之情。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的故事。
作者是美国的笛福。
()
3.《腊八粥》以“腊八粥”为线索,写了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
七、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5分)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八、课内阅读。
(9分)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3分)
2.在文中用“_____”画出过渡句。
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3分)
3.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3分)
九、课外阅读。
(16分)
光阴(节选)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对谁都一视同仁,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在文中指的是。
(4分)
2.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
(4分)
3.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4分)
4.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
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4分)
十、作文。
(30分)
题目:________给我带来了快乐
要求:谁给你带来了快乐呢?是家庭、学校?还是某一动物、植物呢?把题目补充完整
后再写。
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用词恰当。
字数不少于400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展览处境承认援救淡忘悠闲晃动蚁穴
二、夸张和谐喧闹茂盛隔离宽阔
三、吵闹踪影暴露虚伪凋零奸诈
四、1.坚持保持 2.维持坚持保持 3.支持
五、1.野马脱缰般的激流把数不清的牛皮船掀翻。
2.他恐惧万分,这难道不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吗?
3.鲁滨孙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4.脉脉不得语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六、1.√ 2.× 3.√
七、D
八、1.①买杂拌儿;②)买爆竹;③买各种玩意儿。
2.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承上启下
3.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九、1.不分厚薄,同样看待光阴给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决不会多施舍给谁一分一秒
2.光阴一直前进,悄无声息,神奇而又无情,慷慨而又公正
3.这两段话写出了珍惜时间的人就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漠视时间的人则只能浪费时间,最终时间消逝了,自己还一无所获
4.提示: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光阴当成具有某种特点的人来写。
十、略。
2020年六年级语文质量监测卷(一)
一、基础训练营(60分)
1.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 分)
(1)鲁滨逊把捕到的活山羊畜(xùchù)养起来。
(2)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有的牛会挣(zhēnɡzhènɡ)断缰绳。
(3)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āi ái)饿的。
(4)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màn wàn)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2.看拼音,写词语。
(8分)
jiǎo bàn tān fàn zhǒng zhàng tián nì
tāng chínóng chóu rǎn gāng áo zhōu
3. 读拼音,写汉字。
(8分)
(1)鲁滨逊在荒岛上有些寂寞,他就翻看那一本书
jí( ),并与猫liáo( )天。
他用理智kònɡ( )制着自己的情绪,想着虽然船倾fù( )了,但是自己没有受到野兽的xí( )击,心情稍微舒服些。
(2)在zhà( )栏边,一位老人走路fá( )力,给人一种qī( )凉的感觉。
4. 选择题。
(17分。
第1题4分,3题4分,其余各1分)
(1)请把下列每组加点词语中两个错误读音圈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后括号里。
①A 掺和(cān) B 栖息(qī)
C机杼(shū) D 五侯(hóu) ( )
②A黄焖鸡(mēn)B分外(fēn )
C 吞噬(shì)
D 迢迢(tiáo ) ( )
③A 正月(zhèng)B 甜黏(nián)
C 皎皎(jiǎo) D间断(jiān)( )
④A 擢素手(zuó) B 札札(zā)
C 脉脉(mò)
D 更(gēng)新(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蜡月、风筝、栗子、万不得已
B 除歹、浓绸、染缸、七零八碎
C 亲戚、拜年、寺院、张灯结彩
D 采绘、通霄、轿车、截然不同
(3)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
“彩”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颜色②彩色的丝绸③称赞、夸奖的欢呼声④花样,精彩的成分⑤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⑥获胜的预兆。
喝彩()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张灯结彩()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 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 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5)下列诗句与注释不一致的一项是()
A 食物寒冷,东风把御园柳枝吹斜。
(寒食东风御柳斜。
)
B 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脉脉不得语)
C 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
D 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
(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 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
D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8)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9)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两句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 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B 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C 它们飞得这么低,能看到遥远的家。
D 谁也不能否认,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寒食》这首诗应该用赞美的语气诵读。
B 《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方法是借古讽今。
C “纤纤(qiān)擢(zhuó)素手,札札(zá)弄机杼。
”诗句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
D 寒食节的传统习俗是吃冷食和禁烟火。